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95|回复: 13

振兴诗词的希望在青少年【谢绝程溪某某、大眼某某跟帖】

 关闭 [复制链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发表于 2019-8-27 13: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谁知我心? 于 2019-8-27 19:22 编辑

振兴诗词的希望在青少年

       读诗、鉴诗、评诗、赏诗刍议【四度诚邀格那丁先生】”中有这样几段话:
       “ 读诗也是这样,也得先鉴,得先鉴别一下他/她那个究竟是不是诗,是真正的诗,还是貌似诗词实则根本不配称诗的律体或非律体韵文。这就不能不考察作者身世及其创作背景了。这些工作都做到位或者基本到位了,可以肯定那是真正的诗了,我才有兴致深入品读。即便如此,我也很少评诗,因为各人际遇不同,感受自然存在差异,所谓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何必强求某种感悟才是正解呢?更何况,诗须品读,都说出来,也便没有意思了。
      品读的时候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上,那样难免死于作者句下,一如格某某之于《寡妇吟》。更不能仅仅盯住平仄对仗之类皮毛层面的东西,那样只能本末倒置,不得要领,一如匠人解读《登幽州台歌》。还是那句话,总体而言,必须知人论世。论其世、知其人之后,至关重要的品诗之道在于赏其心。印象中,好像是千年老山参先生曾经说过,赏诗的最高境界乃在赏心,不懂赏心,便是不会读诗品诗,自然也就不会评诗,因为此等之人从根本上就跑偏了,在皮毛层面再怎么扯,扯来扯去也是扯不到根本上去的。如此评诗,与隔靴搔痒又有何益呢?然则不评也罢。
      请恕我直言,当下绝大多数匠人朋友其实是不会读诗的。尽管他们大多都能比较熟练地拼凑一些对仗句抑或平平仄仄之类,也能一眼看出那些对仗句或平仄句的失律之处,但是,他们却根本不懂比表面读诗更为重要的事情乃是读人。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他们能够集体忽悠出一种无人待见的新型文体——狭义律体韵文了。憾哉!
      我读屈子、读陈子昂、读李杜元白王孟等先贤哲人的诗作就与匠人朋友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实不相瞒,我是拿他们当长辈、当亲戚、当朋友看待的,我读他们的诗,一如聆听他们谈话,或如促膝交谈,或如握手交流,或如面对面地听讲故事……总之,是有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如在目前的。当然,他们个个谈吐不凡,极富情感,又极具艺术性,因而时常令我怦然心动。
      那些先贤哲人的优秀作品,或使我动情,或使我坚定,或使我安静,或使我激动,或使我血脉偾张……总之,不乏动心摇魄的感觉,反复品读之后,更有一种感情得到宣泄、意志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的感觉,以及“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这种感觉无疑是怡情的、惬意的、曼妙的,尽管过程中难免受到煎熬。
      窃以为,如此读诗才能渐入佳境,才能进而读人,才能深切地感受其喜怒哀乐悲恐惊等各式各样复杂的情感乃至家国情怀。遗憾的是,我读时人作品尤其是匠人作品,就基本上甚或全然没有这种感觉,一方面因为时人尤其是匠人作品大多水平有限,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我实在不知道他们是有感而发,还是胡拼乱凑甚或瞎说八道。说实话,相较于古人作品,时人作品给我的总体印象不是千人一面,就是难觅自我——连一点儿作者的影子都很难看到。这实在是现代民族诗词文化的悲哀啊!
      就读诗效果而言,起码应追求修身。即便不奢望成为仁人,也应设法做一个好人。请注意,是好人而非老好人。如果连这个都办不到,那么不读也罢。而今整个诗词界严重扭曲的根本原因,乃是因为高端人士其实也不懂诗。不懂又不肯学,不会悟,既不讲科学又不讲民主,还热衷于利用手中权力强行误导,有意无意地肆意作践现代民族诗词文化,这就难怪以全国新声韵普及与推广指导推委会为代表的同仁们发起五四文学革命之二次革命了。
       无独有偶,北大工科女博士、第四届中国诗词大会冠军、自称新青年陈更的一篇演讲词中有这样几段话:
       “现在,社会上常常有一个问题,读诗到底有什么用?我相信,很多人心里都有这个疑问。我只能说,一个人读多了先贤哲人的诗词后,会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我常常和人笑说:“我是一个21岁才启蒙,刚学了5年的诗词小学生。”是笑谈,也是事实。诗词不仅照进历史与美学,还照进生活,让读者看到诗人的人格与灵魂对自己的引导。自那以后,我深陷在诗词的世界里,寒暑假读,吃饭读,坐地铁读,在食堂排队的时候读,坐火车读,睡前读,早上涂面霜的时候读,所有能利用的时间我都用来读诗了。

  诗词已经渗入我的生活,难舍难分。但其实比读诗更重要的是读人。诗人就好像是坐在我对面的朋友,我与他是手握着手的。所以,我看到李商隐有好多话都不能明说,有好多难言之隐,他把梦想藏在内心深处;我看到苏东坡这个老顽童又一次在溪水边喝醉了,正呼呼大睡;我看到那个我们以为很粗犷的边塞诗人王昌龄,竟然每一次都深情、郑重地送别那些也许只是点头之交的朋友。

  在这个年代,“有用”似乎是唯一的评价标准,但诗歌带给我们的,譬如坚定、勇气、同情心、宽容与爱,却是不能用“是否有用”来衡量的。当你敞开心扉去体会另一个人的爱与痛,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时常听到诸如此类说法:中国诗词大会不过是考察诗词记忆力和临场反应能力的一种诗词游戏,参赛者并非诗人,将来也未必能成为诗人。说此话者往往是一脸的骄傲外加满脸的不屑。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显然存在局限性。陈更同学的上述认知,便令人刮目相看。

      令人欣慰的是,陈更还是一个小青年,却比众多以诗人自居的中老年朋友更有见识,尤为难能可贵的是,陈更读诗时也懂得赏心。相信在我泱泱大中华,具有此等见识的青少年还大有人在,他们以及未来一代代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青少年才是振兴诗词的真正希望所在。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14: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谁知我心? 于 2019-8-27 15:59 编辑

陈更演讲词全文——来源于网络:
我为什么读唐诗


  大家好,我是新青年陈更,来自北京大学的一名工科博士生。作为一个工科人,每天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和文献、数据、设备、论文以及各种各样的软件打交道。然而,很多人却是因为《中国诗词大会》认识了我。2016年,自从第一次走上诗词大会的舞台,几乎场场不落的我,被大家戏称为诗词大会的“四朝元老”。

  之所以参加第四年的比赛,不是因为前三次没有拿到冠军不甘心,而是因为这是我热爱的事情。我珍惜每一刻与诗词相伴的时光,也把它看作一场过瘾的游戏:“我押了,你随意!”不过押了之后的输赢,也不是我最关注的事情,当然也不能丢人。就这样,带着参加《吐槽大会》般的勇气,我又一次回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

  参加比赛的时候,有一位选手让我印象深刻。比赛间隙,他没有拿着《唐诗宋词》准备比赛,而是拿着一本波兰诗人辛波斯卡的诗集《万物静默如谜》安静地读着。这本书显然与接下来的比赛没有什么关系。我问他:“你怎么在看这本?”他说:“因为最近一直在看这本书,不想因为比赛打乱了阅读计划。”

  就在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柔软地一击。这才是真正的爱诗人,只有赤子心,没有胜负心。我又一次深刻地感到《诗词大会》就是我的人间净土,让我一次次得到净化。

  现在,社会上常常有一个问题,读诗到底有什么用?我相信,很多人心里都有这个疑问。我只能说,一个人读多了先贤哲人的诗词后,会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我常常和人笑说:“我是一个21岁才启蒙,刚学了5年的诗词小学生。”是笑谈,也是事实。诗词不仅照进历史与美学,还照进生活,让读者看到诗人的人格与灵魂对自己的引导。自那以后,我深陷在诗词的世界里,寒暑假读,吃饭读,坐地铁读,在食堂排队的时候读,坐火车读,睡前读,早上涂面霜的时候读,所有能利用的时间我都用来读诗了。

  诗词已经渗入我的生活,难舍难分。但其实比读诗更重要的是读人。诗人就好像是坐在我对面的朋友,我与他是手握着手的。所以,我看到李商隐有好多话都不能明说,有好多难言之隐,他把梦想藏在内心深处;我看到苏东坡这个老顽童又一次在溪水边喝醉了,正呼呼大睡;我看到那个我们以为很粗犷的边塞诗人王昌龄,竟然每一次都深情、郑重地送别那些也许只是点头之交的朋友。

  在这个年代,“有用”似乎是唯一的评价标准,但诗歌带给我们的,譬如坚定、勇气、同情心、宽容与爱,却是不能用“是否有用”来衡量的。当你敞开心扉去体会另一个人的爱与痛,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我读诗常常是在假期的时候。在那些美好悠哉的日子里,我和爷爷奶奶住在农村,就更能体会诗歌。当读到“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的时候,我正好就在我们家院子的门口。

  门口有一条土路,上面老是跑满了小猫小狗,到处都是村舍、柴垛、大槐树,还有农田。恰好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从诗中抬起头,看到我爷爷和另一位老爷爷坐在不远处的石碾子上。这不就是诗里的场景吗?那个诗里诗外相契合的情景,直到如今都历历在目。

  很多人在吃尽苦头后会变坏,会放弃一些原则。比如《人民的名义》里的祁同伟,他以前遭到了一些不公的待遇,所以在当上公安厅厅长后就要牢牢握住手中的权力,为了把握这些权力甚至泯灭了自己的良心。

  但是写下这首诗的元结,他吃过的苦头绝对不比祁同伟少。可是,他在乱世中刚刚得到安稳的生活,却为了不搜刮百姓,宁可辞官而去。他说:“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这种气度是永远都不会消弭的响亮声音,有穿越千年的力量,所以很打动我。

  就是这样的诗歌,能让人觉得心不死。当你越接近它,就越被它深深地吸引,越感到其中有我们正需要的正能量。深读诗词让我的生命更宽广厚重,更能耐心坚韧地面对艰深曲折的科研工作。而从诗词中汲取的力量,让我永远不累,永远有向上的劲头。

  “路漫漫其修远兮”。如果我能在传播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多做了那么一点点事,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给诗词的传播带来了些许影响,那就是值得的。

  我是新青年陈更,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15: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七岁女诗】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这首五言绝句的作者“七岁女子”,姓名及生卒年不详,《全唐诗》载称:“女子南海人”,“武后召见,令赋送兄诗,应声而就。”

点评

唐时除七岁女外,不少诗人都是少年成名,其中不乏大诗人。面对今日中老年才开始正儿八经学诗的严酷现实,我们的政府有关部门、各级各类诗词社团以及党团员诗者难道不该深刻反思并有所作为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27 19:59
可惜用的不是入派三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27 15: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27 15: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谁知我心? 发表于 2019-8-27 15:02
【唐七岁女诗】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

可惜用的不是入派三声!

点评

愚意“应声而就”当属应武后之声而就,理由如次: 其一,该七岁女显然并非只会说家乡方言土语的文盲或半文盲,否则绝难成吟。 其二,该七岁女为读书人家孩子的可能性极大,否则难有如此修为,竟动后容。 其三,南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27 16:19
先问个好!老金这是怎么啦?武则天时期哪儿来的入派三声?莫非是故意阴阳怪气儿?有话直说,那又何必! 耐人寻味的是,武后令赋送兄诗时,身边是否带着翻译?七岁女应声而就,是应武后之声还是应翻译之声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27 16: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16: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9-8-27 15:10
可惜用的不是入派三声!

先问个好!老金这是怎么啦?武则天时期哪儿来的入派三声?莫非是故意阴阳怪气儿?有话直说,那又何必!
耐人寻味的是,武后令赋送兄诗时,身边是否带着翻译?七岁女应声而就,是应武后之声还是应翻译之声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16: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谁知我心? 于 2019-8-27 16:21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9-8-27 15:10
可惜用的不是入派三声!

愚意“应声而就”当属应武后之声而就,理由如次:
其一,该七岁女显然并非只会说家乡方言土语的文盲或半文盲,否则绝难成吟。
其二,该七岁女为读书人家孩子的可能性极大,否则难有如此修为,竟动后容。
其三,南海之遥,距离长安何止千八百里,若为山野粗人,何以赢得武后召见?由此可见,该七岁女实际采用的显然是通行全国的读书音,而非家乡方言土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64

主题

766

帖子

26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9
贡献
737
金钱
903
发表于 2019-8-27 17: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18: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骄阳似火 发表于 2019-8-27 17:15
用心良苦有谁知,
弄得天天傻发痴。
何不先医呆脑袋,

恻隐
秃首经年伏硕虱,往来妪叟尽人知。
无关己痒凭谁问,他日捉拿恐太迟。

点评

悔 如坐针尖心我知, 方长来日不须痴。 空谈阔论顶何用, 变化多端后悔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27 20: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19: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谁知我心? 发表于 2019-8-27 15:02
【唐七岁女诗】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

唐时除七岁女外,不少诗人都是少年成名,其中不乏大诗人。面对今日中老年才开始正儿八经学诗的严酷现实,我们的政府有关部门、各级各类诗词社团以及党团员诗者难道不该深刻反思并有所作为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64

主题

766

帖子

26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9
贡献
737
金钱
903
发表于 2019-8-27 20: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22: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骄阳似火 发表于 2019-8-27 20:10

如坐针尖心我知,
方长来日不须痴。

即景
谁人抱定宋唐枝,遍体何曾挂一丝。
乍见吟郎着泳裤,争相凫水入深池。

点评

自顶帖,警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27 22: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9-8-27 22:37: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谁知我心? 发表于 2019-8-27 22:33
即景
谁人抱定宋唐枝,遍体何曾挂一丝。
乍见吟郎着泳裤,争相凫水入深池。

自顶帖,警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9-8-27 22:38: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稍后删除,吟者帖子已产生负作用,必须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9-8-27 22:47: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最近不要发主贴,可以多参于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2 06: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