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15|回复: 32

【网文摘录】字典与韵书释义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9-8-28 10: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9-8-28 13:30 编辑

字典
基本解释
一种工具书,搜集单字,按某种检字法(如音序检字法、部首笔画检字法、四角号码检字法、上下形检字法)排列,并一一注明音、义、用法,有的还详注引证书籍,同义字与反义字等,而有的只注明音、义
详细解释
以字为单位,按一定次序编排,一一注明其读音、意义和用法的工具书。如:《康熙字典》;《新华字典》。
。。。。。。。。。。。。。
。。。。。。。。。。。。。

韵书

韵书是把汉字按照字音分韵编排的一种书。这种书主要是为分辨、规定文字的正确读音而作, 属于音韵学材料的范围。同时它有字义的解释和字体的记载,也能起辞书、字典的作用。



。。。。。。。。

起源
文字数量的增多,声律论在文人创作中的广泛推行,反切注音方法的产生,以及在隋唐时期对科举的举子撰写诗赋的严格要求,是韵书发生的条件。汉魏以后,篆书、古文变为隶书、草书,字形变化很大,谐声字的声旁渐渐不能准确表达字音,这样,文字的正确读音便无一定的标准,不但写作韵文发生困难,人们的社会交际也多障碍。这就要求有规定文字正确读音的韵书出现。可能受了翻译梵文佛经的影响,汉魏之间产生了使用反切标注字音的方法,并且逐渐盛行起来。到了六朝,四声的现象被人发现,引起了文人的注意,文学创作特别讲究声律。这都为韵书的产生、盛行准备了条件。但是魏晋六朝的韵书大都依据方音编写,直至隋代统一南北朝以后,才出现了适应当时政治统一形势需要,便利各地人士应用的《切韵》。此后,唐宋明清各有"官韵"。目的在于为全国各地的士子读书写诗规定一种标准的字音。
折叠编辑本段记载
根据文献的记载,中国最早的韵书是三国时期李登编著的《声类》和晋代吕静编著的《韵集》。但这两书早已亡佚。唐代封演《闻见记》说,《声类》是"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魏书·江式传》说,《韵集》是"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五声""(gōng)(shāng)(jué)(zhǐ)(yǔ)"与后世的声、韵、调是什么关系,两书的体制类型是否与后世的韵书相似,都无从深考。根据《颜氏家训·音辞》所说"自兹厥后,音韵蜂出,各有土风,递相非笑",可以肯定的是,六朝是韵书的大发展时期,出现了很多韵书。
折叠编辑本段切韵
《切韵》系韵书隋代陆法言《切韵》是前代韵书的继承和总结,又是后世传统韵书演变的基础,是韵书史上划时代的著述。原书没有流传下来。可以看到的只是敦煌出土的唐人抄本《切韵》原书(传写本)的片断和一些增订本(见《切韵》音)
折叠编辑本段唐韵
介绍
这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唐代孙愐作,时间约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 (732)之后。因为它定名为《唐韵》,曾献给朝廷,所以虽是私人著述,却带有官书性质,比起较它早出的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还更著名。《东斋记事》说:"自孙愐集为《唐韵》,诸书遂废。"但原书已不存在。据清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所录唐元和年间《唐韵》写本的序文和各卷韵数的记载,全书5卷,共195韵,与王仁昫《切韵》同,上、去二声都比陆法言《切韵》多一韵。不过从卞永誉所录《唐韵》序文中所记载的《唐韵》收字、加字的数目看,又不像是根据王仁昫《切韵》编修的。《唐韵》对字义的训释,既繁密又有出处、凭据,对字体的偏旁点画也极考究,使得韵书更加具有字典的性质。这也是《唐韵》更加受人重视的一个原因。
版本
《唐韵》还有另外一种,是清代末年 (1908) 吴县蒋斧在北京得到的一部唐写本《唐韵》残卷。只有去声(有阙漏)、入声两卷。王国维认为这部《唐韵》残卷,就是《广韵》卷首所载孙愐《唐韵序》的后一部分所说的孙愐在天宝十年 (751)对开元年间所作《唐韵》的修订本。其他学者虽然多不同意王国维的这种看法,但也有人认为蒋斧所收《唐韵》残卷是孙愐《唐韵》的一种增修本,只是成书时间可能稍晚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这部《唐韵》残卷,去声分59韵,比《切韵》的去声多出 3;入声分34韵,比《切韵》的入声多出两韵。按照这种情形看来,同这些去、入声相应的平声、上声,分韵也应该都有增加。全书可能分 204韵。这已经很接近于《广韵》分韵的数目了。《唐韵》小韵的数目,也较王仁昫《切韵》有增加。但所收字的总数却比王韵可能要少,注释很详细,引书极多,特别详于官制、地名、人名和姓氏。 唐代还有一部李舟《切韵》,它在收嬜音和收m音的阳声韵部的次序排列以及入声韵部和平、上去三声韵部的配合方面,都有一些特点,对后世的韵书中韵目的排列是有影响的。但原书早已失传了。
折叠编辑本段广韵
介绍
全名《大宋重修广韵》,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陈彭年等人奉诏根据前代韵书修订成的一部韵书。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官修的韵书。由于《广韵》继承了《切韵》、《唐韵》的音系,是汉魏以来集大成的韵书,所以对研究古音有重要的作用。
《广韵》共5卷,计206韵,包括平声57(上平声28韵,下平声29),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每一个声调中的每一个韵部和其他声调中相应的韵部,有一定的搭配关系。入声韵只和有鼻音韵尾的阳声韵相配,不和阴声韵相配。这样,原则上每一个阳声韵部都有平上去入四声相配。每一个阴声韵部都有平上去三声相配。音系是比较清楚的。
在唐宋的韵书中,声调是韵的组成部分,不同声调就算不同的韵。如果不计声调的不同,而以四声或三声归为一类(4韵只有去声一种声调),《广韵》206韵就只有61类。如果分出入声韵另计,或每韵中的字音又按洪音细音不同的等呼分析,使每韵都只有一呼,那么《广韵》的韵数还可分得更多。
特点
《广韵》每卷的韵目下面都有一些韵目加注"独用",或与某韵"同用"的字样。这对研究《广韵》音系和唐宋的实际语音,以及后来的韵书韵目的归并很有关系,非常值得注意。从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开始,及至孙愐的《唐韵》,注释逐渐加多,并且引文都有出处,韵书便具有辞书、字典的性质。到了《广韵》,这种体制已成定型。《广韵》也可以说是一部按韵编排的同音字典。
《广韵》的字数,较以前的韵书增加得很多。据它卷首的记载,共收字26194个,注解的文字191692个。明代邵光祖《切韵指掌图检例》说:"按《广韵》凡二万五千三百字,其中有切韵(指反切)者三千八百九十文。" 即有小韵3890个。有人统计,《广韵》的小韵实际是3700多个。总之,《广韵》的韵数、小韵数、字数都较以前的韵书有增加。这是很自然的,《广韵》的名称本来就有增广隋唐韵书的意思(见《广韵》)
折叠编辑本段集韵
介绍
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即《广韵》颁行后31年,宋祁、郑戬给皇帝上书批评《广韵》多用旧文,"繁省失当,有误科试"(李焘《说文解字五音谱叙》)。与此同时,贾昌朝也上书批评宋真宗景德年间编的《韵略》"多无训释,疑混声、重叠字,举人误用"(王应麟《玉海》)。宋仁宗令丁度等人重修这两部韵书。《集韵》在仁宗宝元二年(1039)完稿。
区别
《集韵》分韵的数目和《广韵》全同。只是韵目用字,部分韵目的次序和韵目下面所注的同用、独用的规定稍有不同。唐代初年,许敬宗等人曾经奏请批准把《切韵》里的窄韵和音近的邻韵合并使用。宋景佑初年,贾昌朝也奏请"窄韵凡十有三,听学者通用之"(《玉海》)。《集韵》韵目下面所注的独用、通用的规定和《广韵》不同的,可能就是按照贾昌朝的建议修订了的。如明内府本《广韵》文韵下注"独用",《集韵》文韵下注"与欣通"。覆元泰定本《广韵》吻韵下注"独用",《集韵》吻韵下注"与隐通"。《广韵》问韵下注"独用",《集韵》问韵下注"与焮通"。《广韵》物韵下注"独用",《集韵》勿韵下注"与迄通"等等。都说明这种情形。还有许多字,《集韵》和《广韵》不是收在同一个韵部里,如"",《广韵》在真韵,《集韵》在谆韵;"",《广韵》在歌韵,《集韵》在戈韵等。此外,字的又音,《集韵》比《广韵》增了很多。
但是,《集韵》和《广韵》主要的不同之处还在于《集韵》收字多,而且收的异体字特别多。一个字不管有多少不同的写法,又不管是正体,还是古体、或体、俗体,只要有点根据就收进来。有的字竟多到八九个写法。《集韵》共收53525字,比《广韵》多收27331字。缺点是对字的来源不加说明,不过字训以《说文解字》为根据,反切多采自《经典释文》,《集韵》这部韵书也是一本较好的字书。
折叠编辑本段礼部韵略
介绍
《礼部韵略》和《集韵》都是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由丁度等人奉命编写的。《集韵》成书稍晚两年,《礼部韵略》在景佑四年当年就完成了。这部书是宋真宗景德《韵略》的修订本。由于它在收字和字的注释方面注意举子们应试常用的,较《广韵》、《集韵》都简略,所以称为《韵略》。又由于它是当时考官和应考的举子共同遵守的官韵,而官韵从唐代开元以来就由主管考试的礼部颁行,所以叫《礼部韵略》。
《礼部韵略》只收9590字,仍为 206韵。这书虽在当时引人注意,而对音韵学研究来说实在没有什么价值。但是,它同《集韵》一样,在韵目下面所注的"独用、通用"的规定已与《广韵》的不同,这对后来的韵书中韵部的并合,韵部数目的减少却是很有影响的。
失传
《礼部韵略》的原本已不存在。只能看到《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5)。本书没有写作者姓名,书的前面有两篇序。第一篇是南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袁文焴序(""或误作""),第二篇是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上元日紫云山民郭守正序。两篇序文都提到欧阳德隆《押韵释疑》一书,大约《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一书内包括着《押韵释疑》的"互注"。书中每个字下的注释是先列"官注",即传统的一般解释,后附的"互注",大致是对官注的疏解或补充。中间用一个带括号的""字隔开。韵部中上平声三十六桓的""字作"",是南宋重刊时修改的。
增修
能看到的另一部《礼部韵略》的增修本,是南宋毛晃增注,他的儿子毛居正校勘重增的《增修互注礼部韵略》(5),简称《增韵》。此书曾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表进,大约成书就在那个时候。这原是毛氏的私人著述,它较《礼部韵略》增加了2655字,增圈1691(《礼部韵略》的体例:凡是某字有别体、别音的,它的周围都有个墨圈作为记号,叫做圈字),订正 485字。毛居正校勘后又增加了1402字。《增韵》一书,清代无刻本,现难以看到。
折叠编辑本段礼部韵略
南宋理宗淳佑十二年(1252)刘渊曾编写刊行过新的《礼部韵略》共107韵。因为是在平水刻的,所以也称为平水韵。
以这稍前,有金代王文郁的《新刊韵略》(1227)和金代张天锡的《草书韵会》(1229),都分 106韵,这同宋末元初阴时夫《韵府群玉》分 106韵是一样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早已不存在,只能从元初黄公绍、熊忠的《古今韵会举要》一书了解到一些概况。
韵书的编写,到了金、元的《五音集韵》、《古今韵会举要》,在编制的体例和韵部的分合上有了新的变化。
折叠编辑本段五音集韵
金代韩道昭作。韩道昭字伯晖,真定松水人。据《至元庚寅重刊改并五音集韵》的第一篇序说,作序的时间是"崇庆元年岁次壬申长至日",那是金卫绍王时,相当于1212年,较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的成书刊行还早40年。这本书的情形可分 3点来说:①全书分 160韵,比《广韵》少46韵,比《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多53韵。平声共44韵,上声43韵,去声47韵,入声26韵。从韵部的归并情形及其在韵目下所注的独用、同用的规定来看,它不遵守唐宋人在韵书的韵目下注明的通用、独用的条例。经过归并比《广韵》减少的46韵,都分别记载在各有关韵目的后边,并加圆圈作为记号。旧的韵书每一韵不同音字的排列,没有什么规则。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这本书是按三十六字母排列,次序是见组、端组、知组、帮组、非组、精组、照组,晓组、匣组、影组、喻组、来组、日组。正如序文所说,"以见母牙音为首,终于来日字。"这就等于注明声类,每一韵的字,都知道各属于什么声纽。每一声类的字如有开合口的分别,都分开排列,并且注明等次。这在韵书的编辑体例上是一种很大的改革。所谓《五音集韵》的"五音"大约就是指喉牙舌齿唇。据《至元庚寅重刊改并五音集韵》的第二篇序文,本书共53525字,新增27330;注文335840字,新增144148字。《五音集韵》清代没有重印,现在只有少数元明刊本,一般不容易看到。
折叠编辑本段古今韵会
介绍
黄公绍在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以前编过一部《古今韵会》,简称《韵会》。这是一部征引典故很多,很注重训诂的书。黄公绍的同乡,又在他家坐过馆的熊忠嫌《韵会》注释太繁,在元成宗大德元年丁酉(1297)编成《古今韵会举要》(2)。比 《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晚45年,共分107韵,完全依照刘渊归并《礼部韵略》的方法。如和后来流行的诗韵相比,就是多了一个拯韵。
说明
但是这书有 3点值得注意。
本书"韵例"中说:"旧韵所载本无次序,今每韵并分七音、四等,始于'',终于'',三十六母为一韵。"实际上书中并未明白注出从""""这三十六个字母,只是详注七音:角、徵、宫、商、羽、半徵商和半商徵。书中也没有注明字音的四等。所以此书在每韵下注明声类,和《五音集韵》的体例基本相同,但声类的划分和标注却有差异。
本书表面上虽为刘渊平水韵的韵目,而内中却隐藏着一种新韵目。可能反映元代的北方官话。"韵例":"旧韵所载,考之《七音》,有一韵之字而分入数韵者,有数韵之字而并为一韵者。今每韵依《七音》韵各以类聚,注云'已上案《七音》属某字母韵'"作者于东韵""字下举例说:"且如东韵公东是一音,弓䓖是一音,此二韵混为一韵者也;冬韵攻冬与公东同,恭銎与弓䓖同,此一韵分为二韵者也。"这里所谓"旧韵",指传统的韵部,注明"属某字母韵",才是作者认为合乎实际的语音系统。如东韵里公、东、通、空、同、蓬……等组字后注"已上属公字母韵",东韵里弓 、穹、穷、虫、融、隆、戎等组字后注"已上属弓字母韵";东韵里雄、熊两字后注"已上属雄字母韵"。这"公、弓、雄"就是作者选用的韵母代表字。这种"某字母韵",平声韵有67个,入声韵有29个。这种"字母韵"的实际语音意义,是颇值得研究的。
入声韵里,ptk3个尾音的界线已经打破了。旧的入声韵韵尾,是很确定的。在本书里按照旧韵应分3种不同韵尾的韵部,却往往属于同一"字母韵"。这也是很值得注意的。本书明刊本载有《礼部韵略七音三十六母通考》,内中提到"韵书始于江左,本是吴音,今以《七音》 韵母通考韵字之序,惟以雅音求之,无不谐叶"。看来本书的"字母韵"是反映当时的"雅音",即当时一般的官话读书音的。此外,从本书注释的引文还可以辨析古书中许多异体字、通假字,可据以校勘有些书上引文的错误。这一点也是值得注意的。
折叠编辑本段中原音韵
作者是元朝的周德清。收的字数不多,只收5876(一说5877)。它和曲律、曲谱之类的书印在一起,单行本不多。比较好的本子有铁琴铜剑楼本,啸馀谱本和讷庵本。
折叠编辑本段诗韵
《佩文诗韵》是清代一部权威的官书,士子进考场作试帖诗,必须遵守这一部标准韵书,大约和宋代的《礼部韵略》的作用差不多。这本诗韵分平上去入四声(平声分上下),共 106韵。这些韵目本来是南宋时宋人和金人删定沿袭下来的。因为过去一般都认为是从江北平水刘渊作 《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分为107韵开始的,所以后来的107韵或106韵的韵书相沿都叫平水韵,也即长时期来作旧体七言五言诗的人奉为金科玉律的《诗韵》。康熙时的《佩文诗韵》大约是那部大辞典式的《佩文韵府》的单字本或节略本,同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到五十五年(1716)编辑成书。共收 10235字。每韵中常用字列在前,罕用字排在后,而又每字都加了反切,这就把韵书向来以小韵统率同音字的好体例给打破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除供作诗的人猎取资料以外,也没有研究的价值。所以《佩文诗韵》虽然流行很广,在音韵学上却没有地位。
折叠编辑本段新订版
随着元曲的兴起和发展,元代有了适应北曲需要的曲韵。元代泰定元年(1324)周德清作的《中原音韵》,就是根据元代许多著名戏曲中押韵的字编成,又用来指导作曲用韵,调平仄声律的。周德清在《自序》中称曲为乐府,说:"欲作乐府,必正言语,欲正言语,必宗中原之音。"这种明标以中原语音为编写韵书标准的主张,是对传统韵书编写原则的重大改革(见《中原音韵》音)
折叠编辑本段洪武正韵
是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乐韶凤、宋濂等11人奉诏编成的一部官韵。共16卷。从编辑人员的籍贯来看,绝大多数是南方人,而宋濂作的序文中却说,《洪武正韵》"一以中原雅音为定"。序文中批评《礼部韵略》的韵部"有独用当并为通用者,如东冬清青之属,亦有一韵当析为二韵者,如虞模麻遮之属"。他们根据所谓中原雅音,把旧韵归并分析之后,共得平、上、去声各22部,入声10部,共76部。《洪武正韵》的归并旧韵,不同于刘渊等人只是把整个的韵部合并在一起,而是要把每一个字都重新归类。这种方法与编《中原音韵》一样;但何字归何韵,却与《中原音韵》又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洪武正韵》既以中原雅音为根据,对旧韵的反切亦不能不加以改变。根据刘文锦的研究,《洪武正韵》的纽部是31(刘文锦《洪武正韵声类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32)。清纽、浊纽的界限分明。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同是根据中原的语音,较《洪武正韵》早出51年的《中原音韵》只分阴阳,不分清浊,又取消入声韵部,一概派入三声;为什么刚刚过了51年,《洪武正韵》里又有了浊音、入声呢?这反映出《洪武正韵》既重视中原的实际语音,以《中原音韵》为标准音,又考虑到南方人读书说话中还有入声,所以恢复了入声,不采取周德清入派三声的作法。罗常培认为14世纪前后,北方有两种并行的读音系统:"一个是代表官话的,一个是代表方言的;也可以说一个是读书音,一个是说话音"(《论龙果夫的八思巴字和古官话》,载《中国语文》195912月号)。《中原音韵》是反映方言即说话音的,《洪武正韵》是反映官话即读书音的,所以二者有同有异。《洪武正韵》在明代屡次翻刻,影响很大;而清代对此书却很轻视,没有翻刻过它。这固然有政治原因,然而也同它糅杂南北语音的毛病不无关系。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9-8-28 10: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潭也是闲的,跟个白痴较什么劲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13: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流如梦 发表于 2019-8-28 10:49
老潭,你贴这么多,累不累?捡重要的,说几句吧

复制粘贴,谈不上累,你可检重要的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13: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9-8-28 10:57
老潭也是闲的,跟个白痴较什么劲呀

实是忙里偷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9-8-28 21: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9-8-28 21:23 编辑

不要扯,我说的是写中华传统诗押韵的韵字的书?白痴先把我说的韵书的概念弄清!我的"韵书"是含有四大写诗要素的《新华字典》。你的韵书是汉字发声读音的韵书。这是完全不同的二种韵书?从这个帖子来看,中国古代没有供写诗词用的韵书。从这个意义上讲,平水韵字表的供写诗押韵的字是从唐诗和前人诗里摘抄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9-8-28 22: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共知识告诉人们,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是猿进化到类人猿再进化到古人再再进化到现代人,突然跑出个白痴说他的家族是由猪狗变的,人们还能说什么呢,承认这白痴就是猪狗也好过跟白痴争论进化论的科不科学性

让白痴变得更白痴或许是人们最好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9-8-29 04: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文中所列的"韵书"是为写诗词押韵编写的?这些"韵书"都具备写诗词的"四大要素"?这些"韵书"是汉字"发声读音书"。不要看到我的名字就反对,会留笑柄的!谁是白痴有目共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9-8-29 07: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9-8-29 04:09
你文中所列的"韵书"是为写诗词押韵编写的?这些"韵书"都具备写诗词的"四大要素"?这些"韵书"是汉字 ...

好好找本韵书来看,就不会说蠢话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9-8-29 09: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9-8-29 09:08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9-8-29 07:01
好好找本韵书来看,就不会说蠢话了。

你好好去读读我的原文,就不会把二个不同的韵书概念混淆了。古代有同新华字典一样的韵书(字典)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9-8-29 09: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9-8-29 09:06
你好好去读读我的原文,就不会把二个不同的韵书概念混淆了。古代有同新华字典一样的韵书(字典)吗? ...

呆鸟之论。
古有康熈字典,用文言,用反切和同音字注音。小学生当然摸不着头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9-8-29 09: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9-8-29 09:18
呆鸟之论。
古有康熈字典,用文言,用反切和同音字注音。小学生当然摸不着头脑。 ...

原来你把《康熙字典》当作《新华字典》了?这不能怪你,只能怪你眼睛出根本性毛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9-8-29 17: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9-8-29 09:32
原来你把《康熙字典》当作《新华字典》了?这不能怪你,只能怪你眼睛出根本性毛病了? ...

这样简单的话,得出如此荒谬之解,奈何?愚不可及,不可教也。不再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64

主题

766

帖子

26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9
贡献
737
金钱
903
发表于 2019-8-29 18: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9-8-29 21: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9-8-29 17:23
这样简单的话,得出如此荒谬之解,奈何?愚不可及,不可教也。不再复! ...

我10楼的帖子怎么问你?你11楼接下去怎么回复?10楼我问"古有《新华字典》吗?"11楼你答"古有《康熙字典》。"白纸黑字还没有删除,仔细看一下。怪你自己回答太对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9-8-29 21: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骄阳似火 发表于 2019-8-29 18:11
奇怪,眼睛根本性毛病是什么毛病?

眼睛的根本功能是看。看不见是什么?你的眼睛X了。在夸你呀?懂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64

主题

766

帖子

26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9
贡献
737
金钱
903
发表于 2019-8-29 21: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9-8-29 21: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9-8-29 21:08
我10楼的帖子怎么问你?你11楼接下去怎么回复?10楼我问"古有《新华字典》吗?"11楼你答"古有《康熙字 ...

古代有同新华字典一样的韵书(字典)吗?//
废废都太提高他了,实足白痴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9-8-29 23: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骄阳似火 发表于 2019-8-29 21:23
原来唐先生患过眼睛根本性毛病,难怪这么清楚,吃一堑,长一智。

难为你了,对不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9-8-30 00: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9-8-29 21:51
古代有同新华字典一样的韵书(字典)吗?//
废废都太提高他了,实足白痴一个 ...

湘匪不知古韵书,竟拿新华来凑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9-8-30 09: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1.古代有同新华字典一样的韵书(字典)吗?10#
2.10楼我问"古有《新华字典》吗?15#
。。。。
上为唐白痴于10#及15#的哈儿问题。
针对1.雨梦答曰:呆鸟之论。古有康熈字典,用文言,用反切和同音字注音。小学生当然摸不着头脑。
2.古有《新华字典》吗?不可想象,愚蠢至极的问题。
针对2.雨梦答曰:古有唐白痴吗?当然没有,但有如唐白痴一样的其先人,不然何来今天的唐白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9-8-30 10: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9-8-30 09:10
1.古代有同新华字典一样的韵书(字典)吗?10#
2.10楼我问"古有《新华字典》吗?15#
。。。。

我提的问题是"古代有同新华字典一样的韵书(字典)吗?你的正确回答应该是"没有"。实际回答是:有康熙字典……。说明你才是白痴。为什么不回答没有韵书呢?因为我说平水韵没有韵书。你只有用扯开去言它,小辫子一把抓住,逃不了,辨不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9-8-30 10: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9-8-30 10:12
我提的问题是"古代有同新华字典一样的韵书(字典)吗?你的正确回答应该是"没有"。实际回答是:有康熙 ...

字典,字之典也,非韵书,其它都是瞎扯

字典
基本解释
一种工具书,搜集单字,按某种检字法(如音序检字法、部首笔画检字法、四角号码检字法、上下形检字法)排列,并一一注明音、义、用法,有的还详注引证书籍,同义字与反义字等,而有的只注明音、义
详细解释
以字为单位,按一定次序编排,一一注明其读音、意义和用法的工具书。如:《康熙字典》;《新华字典》。
。。。。。。。。。。。。。


韵书

韵书是把汉字按照字音分韵编排的一种书。这种书主要是为分辨、规定文字的正确读音而作, 属于音韵学材料的范围。同时它有字义的解释和字体的记载,也能起辞书、字典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9-8-30 11: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9-8-30 10:49
字典,字之典也,非韵书,其它都是瞎扯

字典

但《新华字典》无用置疑是《普通话声韵》的母本和韵书。《普通话声韵》有十多年的创作诗词和理论实践。这是任何人无法抹去、删去和黑掉的。平水韵韵字表的韵书和母本请公开一下,让大家看看。如无,平水韵则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放弃废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9-8-30 11: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9-8-30 11:10
但《新华字典》无用置疑是《普通话声韵》的母本和韵书。《普通话声韵》有十多年的创作诗词和理论实践。这 ...

真真唐白痴。
佩文韵府440多卷,请公开-下,真癞蛤蟆打阿欠,好大的口气。平水韵流传千余年,你《普通话声韵》算哪把夜壶?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9-8-30 11: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9-8-30 11:56 编辑
唐尧 发表于 2019-8-30 11:10
但《新华字典》无用置疑是《普通话声韵》的母本和韵书。《普通话声韵》有十多年的创作诗词和理论实践。这 ...

《佩文诗韵》是清代一部权威的官书,士子进考场作试帖诗,必须遵守这一部标准韵书,大约和宋代的《礼部韵略》的作用差不多。这本诗韵分平上去入四声(平声分上下),共 106韵。这些韵目本来是南宋时宋人和金人删定沿袭下来的。因为过去一般都认为是从江北平水刘渊作 《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分为107韵开始的,所以后来的107韵或106韵的韵书相沿都叫平水韵,也即长时期来作旧体七言五言诗的人奉为金科玉律的《诗韵》。康熙时的《佩文诗韵》大约是那部大辞典式的《佩文韵府》的单字本或节略本,同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到五十五年(1716)编辑成书。共收 10235字。每韵中常用字列在前,罕用字排在后,而又每字都加了反切,这就把韵书向来以小韵统率同音字的好体例给打破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除供作诗的人猎取资料以外,也没有研究的价值。所以《佩文诗韵》虽然流行很广,在音韵学上却没有地位。
折叠编辑本段新订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9-8-30 12: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9-8-30 17:22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9-8-30 11:52
《佩文诗韵》是清代一部权威的官书,士子进考场作试帖诗,必须遵守这一部标准韵书,大约和宋代的《礼部韵 ...

平水韵韵字表成书于宋代,同清代的《佩文诗韵》有什么直接的联系,时间差了几百年?老祖宗是十八代孙子生的?这种解释不成立的。《礼部韵略》具备有写诗四大要素吗?韵略是平水韵的押韵字的母本吗?用韵略可以写出格律诗来吗?从平水刘渊后的诗的押韵字和平仄声等都是依据《礼部韵略》写的吗?在平水韵刘渊以前的诗、唐诗(艺术水平最高)也是依据宋《韵略》写的吗?这不是又一个十八代孙子生老祖宗吗?这种解释太离谱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9-8-30 13: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9-8-30 11:48
真真唐白痴。
佩文韵府440多卷,请公开-下,真癞蛤蟆打阿欠,好大的口气。平水韵流传千余年,你《普通话 ...

不要从时间上来看问题,要点是能不能依据这些韵书和平水韵字表写出古体诗和格律诗。《普通话声韵》就可以依据《新华字典》写成诗。刚写了一首,你看一下,是不是诗?

金兰结拜汴京城,萍水之交义气深。
千里迢迢来护送,野猪林过才放心!

此诗按《普通话声韵》规则是古绝,押韵字三个韵腹同。结句"才"和"放"平仄倒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9-8-30 13: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9-8-30 11:48
真真唐白痴。
佩文韵府440多卷,请公开-下,真癞蛤蟆打阿欠,好大的口气。平水韵流传千余年,你《普通话 ...

不要从时间上来看问题,要点是能不能依据这些韵书和平水韵字表写出古体诗和格律诗。《普通话声韵》就可以依据《新华字典》写成诗。刚写了一首,你看一下,是不是诗?

金兰结拜汴京城,萍水之交义气深。
千里迢迢来护送,野猪林过才放心!

此诗按《普通话声韵》规则是古绝,押韵字三个韵腹同。结句"才"和"放"平仄倒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9-9-1 11: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9-8-30 11:48
真真唐白痴。
佩文韵府440多卷,请公开-下,真癞蛤蟆打阿欠,好大的口气。平水韵流传千余年,你《普通话 ...

有的诗句里的平仄字词不能按格律格式要求写,《平水韵》是用"拗救"来解的,什么对句相救、本句相救,前后拗救等等,救了半天,还是没救?《普通话声韵》用"可用平仄倒置"就解决了。简单合理。这里向向你普及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2 06: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