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5-6-22
威望2573
金钱11911
贡献8110
金牌会员
 
威望- 2573 点
贡献- 8110 次
金钱- 11911 枚

|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9-9-11 03:36 编辑
大拗与小拗对句有救的,有不救的。还有孤平理论一直存在于民间的诗派中,一直是口口相传。但是在民间不是统一的,并且有的诗派实行,有的诗派并没有实行。对孤平的理解诗派之间也有差异,这才造成有的诗避孤平,有的诗不避,孤平的概念也没有统一。它是处于一种发展阶段,没有最终定型。
赵执信在编书时经过走访才得知此事,便笼统地揭示了一下,有一定的概括性,但是并没有形成严谨的、成熟的、完整的理论。直到启功才真正把孤平理论完善。所以启功才是最后把孤平理论真正公开明确与定型的人。
在民间都是散兵游勇状,诗律、诗韵都是如此。要结束这个局面必须有官方出面来规定才可以。所以《钦定词谱》是最权威的,地位与《平水韵》同。
诗词一直存在于民间,有时又被准入科考,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皇帝心血来潮时就把它重视一下,规定一下。不重视的时候就放任不管。
所以诗韵方面有《平水韵》、《钦定词谱》,加上以后的新韵。《平水韵》用于创作近体诗,《钦定词谱》用于创作宋词,新韵用于创作中华新诗。
诗律方面主要有古风、广义近体与狭义近体之分。启功派的孤平理论是完善与成熟的,应成为最终定型的理论,只能由它来构成狭义近体定义的组成部分。
诗词内容上恢复《诗经》风雅颂三足鼎立的格局。
以上三个方面可由官方明确规定,结束民间各自为政的乱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