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国泰民安 于 2020-1-2 17:00 编辑
虎丘游记(古风)
苏东坡说:“到苏州不游虎丘,实乃憾事也”。遂使虎丘渐成旅游胜地。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有传说二山门是老虎的头,窗户是老虎的眼睛,洞口是老虎大嘴巴,虎丘塔是老虎的尾巴。虎丘占地虽仅三百余亩,山高仅三十多米,但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和剑池。高耸入云的云岩寺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世界第二斜塔,古朴雄奇,早已成为古老苏州的象征。剑池幽奇神秘,埋有吴王阖闾墓葬的千古之谜以及神鹅易字的美丽传说,风壑云泉,令人流连忘返。
吴中第一山,遥遥见塔尖。
满目绿似云,一河柳如烟。
真娘胡瑞珍①,不幸落风尘。
痴情王荫祥,花冢祭香魂。
憨憨挑水夫②,挖泉四十九。 我说功在憨,取巧便没有。
阖闾一剑痴,干将垂青史。
请看千年后,犹指试剑石③。 难覓阖闾墓,隐隐绿水深。
众云虎丘假,唯存剑池真④。 秦皇来掘宝,项羽又复开。
孙权再寻墓,墓迷隐苍苔。
游人观双井,西施曾照影⑤。 美人已已矣,今人犹评品。
枕石卧生公⑥,唐寅戏花容。 经讲白莲开,顽石点头通⑦。 慈善终不迟,过午亦可中⑧。 颜书清远诗,名士吟鹤松⑨。 说梦原非梦,求元便有元。
今瞻二仙亭,纯阳弈陈抟…⑩。 狮子回头望,白虎已伏诛。
舍身惩邪恶,禪心随文殊⑪。 阖闾试兵法,宫娥一百八。
军演岂儿戏,孙武斩娇娃⑫。 为掩众人口,夫差心似铁。 今看千人石,仍流匠人血⑬。 神鹅求羲之,书圣书剑池⑭。 小憩致爽阁⑮,追古寄悠思。 悠悠烟水去,徐徐清风来。
游览如观书,行行又徘徊。
①胡瑞珍本是良家女子,因父母相继病亡,唐安史之乱时,逃难至苏州,无依无靠,被迫堕入风尘,在苏州阊门外乐云楼接客。相传真娘貌美、善舞、工书、精于棋画,名誉苏州。时有绅士王荫祥慕真娘之名而扣访,两人颇为相投。王公子求婚于真娘,却遭婉言拒绝。王生求婚无门,重金贿赠鸨母留宿真娘房中。真娘被逼自缢身亡,以死守身。王荫祥悲痛之余,斥资厚葬真娘于虎丘,并于墓上建亭纪念,墓前手栽鲜花,植为"花冢"。时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为其写了墓志铭。
②传说憨憨是一位盲目的弃婴,他被山中的老方丈收留为奴,每天去河边挑水。因为一个偶然的契机,他得知山中有一眼与大海相通的泉水。他用挑水的扁担在这里挖,大约挖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一脉泉眼涌了出来,他也由此双眼复明,因这口井是他所挖所以取名为“憨憨泉”。
③在苏州虎丘附近的上山路东侧,有一巨石像被人切开一样,矿亡刻有"试剑石"三字。题刻引出传说:吴王阖闾得到干将所献的"莫邪"剑后,挥剑试石,将大石一劈为二。
④“虎丘剑池”四个大字。是我国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当年他写这四个大字之后,经过很多年“虎丘”二个字逐渐断落湮没,到了明代苏州太守马之骏命令著名的石刻大师章仲玉将虎丘二字进行描摹补刻。
但是后人看来总觉得“虎丘”二字没有“剑池”二字写得那么好,那么漂亮,所以有“假虎丘真剑池”之说。
⑤位于虎丘剑池上的“双井桥”上,这两口井原先是山僧提水用的地方,后因四大美女之一西施曾在这里照镜,而且她的丈夫夫差陪同她一起照镜,所以这二口井也称“夫妻井”或“鸳鸯井”。
⑥【枕石】据说苏州才子唐伯虎携秋香游虎丘,走累了,就枕靠着大石头休息,不知不觉就睡着。正巧呢,这天的另一个苏州才子祝枝山也来到虎丘,无意当中看到唐伯虎的这幅样子,就把他推醒,调侃了一番后,在石头上挥毫写下了“枕石”两字。唐祝两位由枕石想到枕头,由枕头想到夫妇同眠共枕,由此又联想到了生儿育女,就把小石头朝枕石抛去,如果小石子掉下来就会得女,如果小石子留在枕石上就将得子,结果是祝枝山先抛,石头滚了下来, 后来祝 夫人果然是生了个女儿。唐伯虎是后抛,石子是留住了, 唐 夫人也果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这两位才人的风流韵事很快被流传开来,好事之徒乃至寻常百姓也纷纷来此仿效。
⑦生公是我国晋代著名高僧竺道生,他到处云游来到虎丘,在这里讲经,当时听他讲经的人很多,大约有一千多个人就都围坐在这块石头上,但是南方士大夫将听经人全部赶走。生公对此并不灰心,对着听经人留下的蒲团坐石讲经,他讲了三天三夜,口干舌燥。
当他讲到一切恶人皆能成佛时,其中有一块石头突然之间向他微微点头示意,意思仿佛是说我懂了。这块石头就是在池中所看到的点头石,当时正值严冬,池中的白莲花却都竞相开放了,池水盈满。
⑧“可中亭”传说宋文帝在这里聚僧施食,但是已过了中午,当时佛法戒律过了中午就不能吃饭了,所以僧人左右为难。这时文帝说,现在正好是中午,没有过时辰,大家请吃,于是众僧吃了起来。“可中”也就是正好日中的意思。
⑨养鹤涧,唐朝时有一位清远道士,不知是哪里人士,在这里养鹤,并作了《同沈恭子游虎丘》诗,非常荒诞,但颜真卿非常爱他这首诗,不仅作了和诗,而且写成了法帖。从此养鹤涧就随着颜真卿的字、清远道士的诗倍受人们注目。
⑩“二仙亭”原来是宋代建筑,重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看这亭子的四周,可看到它的雕刻非常精细、生动。在这亭子中有两块石碑,分别雕着二位神仙,一位是陈抟,另一位是吕洞宾。
相传有一天这二位大仙在这里下棋,一位樵夫看到,于是就走过来看他们下棋,看完一盘棋,回到家中,可是谁也不认识他,后来人们从他的衣着猜想他是几千年以前的人。所以有这么一句话,“仙人一盘棋,世上已千年”。
⑪传说虎丘白虎占山为王,危害人畜。曾在寒山寺“挂锡”的文殊菩萨,在西方灵山,他的坐骑青狮恼恨白虎作恶,趁文殊菩萨闭目养神的时候,偷偷走出山门直扑虎丘,将白虎斗死。但时辰已到,来不及赶回文殊菩萨身边,因触犯佛门戒律,跌落人间,在化作石山时,青狮回头怒望虎丘。所以山体形如卧狮。
⑫相传,吴王阖闾对孙武所献兵法十三篇,十分赞赏,并且给他180名宫女,让他按兵书上所说的进行操练。
孙武将180名宫女分为两队,选阖闾的二名宠姬任队长,在这里操练。孙武击鼓发令,向左转,这些宫女视为儿戏。孙武说:“纪律不明,命令不严,这次由将帅负责”。然后再发命令向右转,宫女一阵哄笑,孙武说:“纪律已讲明,仍不照办,是不听指挥,队长应受军法处治”。命令执法官将阖闾的两个爱姬斩首示众。
阖闾连忙派人上去制止,但是孙武却说现在是在兵埸上,要听我的命令,等待会儿收了兵,我们再受君臣之礼。于是将这两名爱姬斩首示众了。
然后他再挑选了两名宫女为队长,第三次发出号召后,前进后退,动作准确,左右回转,寸步不乱,“三令五申”这个成语就出于此。
孙子是在世界军事界享有重要的地位,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操练女兵的人,孙子兵法成为西方军校的必修课,也成为了商战中的黄金法则。
⑬相传吴王阖闾死了之后,他的儿子夫差将他父亲葬于虎丘山。但是等墓筑完之后,夫差就要想了这么多的人都知道我父亲墓的所在地,如果有一天他们手头缺钱的话,就很有可能一起结伴而行来盗墓。
于是他想了一个歹计,一天他召集了这一千多个工匠,并请他们喝酒,并且观看鹤舞,等到深夜,乘他们都醉的时候,命他手下官兵将这一千多个人都杀死。
据说当年他们的鲜血把这块石头染成了红色,每到下雨天或阴天时石头就特别的红,雨水一冲刷,仿佛血在往下流,告诉我们这段悲惨的故事。
⑭虎丘“剑池”二字,传说这是我国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书写的。
有一天,王羲之来虎丘游玩,看见池中有一黑一白两只护山鹅,他非常喜欢。这时有一位山僧对他说,只要你为我写“剑池”二字,我就将这两只鹅送给你。
王羲之非常高兴,拿起笔来就在这里写了这二个字,当他准备把鹅带回家去的时候,转眼间,山僧不知去向了,两只鹅则化为一龙一虎蹲在山头,但是“剑池”二字却永远刻在这山崖上了,这就是“神鹅易字”的传说。
⑮ 古塔西南,有座歇山顶厅堂叫致爽阁。致爽阁位于虎丘塔西南,又名“虎伏阁”。这个地点位于虎丘山最高处,旧名海涌峰,有题石。宋时在此筑有“小五台”,也称“五圣台”。“五圣”指神农、尧、舜、禹、汤。
原致爽阁始建于南宋,地点在古塔之北,坐东朝西。范成大《致爽阁》诗云:“碧嶂横陈似断鳌,画阑相对两雄豪。东轩只有云千顷,不似西山爽气高。”嘉靖三年(1524),胡缵宗移建于塔前小五台,改名大吴轩。后复名致爽阁,阁匾三字为文徵明所书。大学士申时行曾悬魁星像于阁上,以祈苏州文运昌隆,故又称文昌阁。康熙、乾隆年间被圈入行宫内。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太平天国战火。现在是后来重修的。
可中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