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3|回复: 51

烟雨楼20期律诗班C组律诗第一讲作业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218

帖子

1671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7
贡献
179
金钱
660
发表于 2020-8-5 12: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律诗第一讲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声律启蒙  一  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 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0

主题

16

帖子

1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1
贡献
37
金钱
58
发表于 2020-8-5 16: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秋木莲 于 2020-8-5 16:18 编辑

20期律诗班C组律诗第一讲作业     c21-清秋木莲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
        如: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
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律诗和排律。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如: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律诗的特点:
1、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的字数分别为五言句、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六句,短律,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排律,也称长律,它一般是五言的,但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3、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4、律诗颔联,颈联必须有对仗,首尾两联对偶与否可以随意。
5、八句完篇的律诗四联,每二句成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亦称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亦称尾联。


       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近体诗,指从宫体、齐梁体、永明体到今体诗之间的诗作品,含宫体、齐梁体和永明体。比如杜审言(杜甫的爷爷)、宋之问等。这一类作品,按照南齐至唐初李渊时期的格律章法创作。北宋欧阳修等人,奉命整理而完成的格律,称为格律诗,简称“律诗”。此类作品,包括宋诗、元诗、明朝早期诗。格律诗,是欧阳修按照格诗和律诗二者加以合并而成的称呼。尚保留了唐诗的部分章法。
明晚期诗、清诗、中华民国,这一时期的诗,与唐诗已经有了巨大的不同,不仅格律大不相同,并且开始进入无章法阶段。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答:古典诗词是由开始的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的民歌发展而来的,从《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逐渐发展成为讲对仗和严格押韵的五言和七言的。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声律启蒙   一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入声字:雪、宿、尺、六、北、绿一、客。
韵字:风、空、虫、东、宫、红、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入声字:牧、北、濯、足、绿、百。韵字:同、童、翁、东、风、宫、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入声字:绿、日、落、月、一。韵字:通、童、红、融、弓、风、虹、


喜欢的句子: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点评

辛苦老师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10 14:49
还有额也是入声  发表于 2020-8-9 22:48
第三段额也是入声字  发表于 2020-8-9 21:01
入声字,第二段,革,白漏了,第三段,塞也是入声字哦。其他完成的很棒,向你学习  发表于 2020-8-9 20: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9

帖子

106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8
贡献
235
金钱
415
发表于 2020-8-5 16: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C07-兰馨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
也叫古风、古诗。近体诗产 生以前除楚辞以外的各种诗歌的统称。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有四言 、五言、七言和杂言体。后世用五言和七言最多。与“近体诗”相对。例:
1,春晓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风
唐代: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例:
1,《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结构特点
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
形成过程: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从南朝沈约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开始研讨,到庾信等进一步探索,到初唐时期,又一批文学家闪亮登场,他们通过不断的创作实践,使格律诗彻底定型,从而成为一定之规,大家共同遵守,遂成千古定律,直至今天,我们仍在沿用遵守。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1、形式更加灵动。四言诗后来几乎不见,是因为形式过于单调板滞,五言诗的组合方式更多,但还是不如七言诗灵动有致。


2、便于叙事抒情。字数增加,内容含量也随之扩大,从而也能更好地叙事抒情。

3、音节变化丰富。四言诗是“二二”两个节拍,五言诗是“二二一”三个节拍,七言诗则是“二二二一”四个节拍,音节变化更加丰富,也更能体现韵律美。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仄仄对平平,仄仄对平平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最喜欢的句子:
1,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2,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
3,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入声字:
(1)雪,宿,尺,六,北,绿,一,客,一。
(2)革,白,牡,北,濯足,七,绿,百。
(3)塞,绿,日,绿,落,额,一,月

点评

完成的很棒,入声字寻找正确,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20-8-9 20: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253

帖子

2105

积分

版主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1
贡献
446
金钱
824
QQ
发表于 2020-8-5 17: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C18-彩娥奔月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
现对于近体诗而言,也叫古风、古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有四言 、五言、七言和杂言体。
例:
1、 李白《登太白峰》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2,王维《陇西行》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例:
1,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结构特点:
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
形成过程: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从南朝沈约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开始研讨,到庾信等进一步探索,到初唐时期,又一批文学家闪亮登场,他们通过不断的创作实践,使格律诗彻底定型,从而成为一定之规,大家共同遵守,遂成千古定律,直至今天,我们仍在沿用遵守。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1、形式更加灵动。四言诗后来几乎不见,是因为形式过于单调板滞,五言诗的组合方式更多,但还是不如七言诗灵动有致。


2、便于叙事抒情。字数增加,内容含量也随之扩大,从而也能更好地叙事抒情。

3、音节变化丰富。四言诗是“二二”两个节拍,五言诗是“二二一”三个节拍,七言诗则是“二二二一”四个节拍,音节变化更加丰富,也更能体现韵律美。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云对雨,雪对风。
平对仄,仄对平
晚照对晴空。
仄仄对平平。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三尺剑,六钧弓。
平仄仄,仄平平。
岭北对江东。
仄仄对平平。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沿对革,异对同。
平对仄,仄对平。
白叟对黄童。
仄仄对平平。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颜巷陋,阮途穷。
平仄仄,仄平平。
冀北对辽东。
仄仄对平平。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贫对富,塞对通。
平对仄,仄对平。
野叟对溪童。
仄仄对平平。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仄仄对平平,仄仄对平平。
天浩浩,日融融。
平仄仄,仄平平。
佩剑对弯弓。
仄仄对平平。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最喜欢的句子:
1、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颜巷陋,阮途穷。
3、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入声字:
(1)雪,宿,尺,六,北,天,绿,一。
(2)革,白,雾,北,水,七,绿,百。
(3)塞,绿,日,落,额,一,月。   

韵部的字:风,空,虫,弓,东,宫,红,翁;
同,童,翁,穷,东,风,宫,铜;
通,童,红,融,弓,红,风,虹

点评

天可不是入声字哦,入声字可没找全,加油哦  发表于 2020-8-9 22:51
分析正确,应知应会的全部掌握了,加油  发表于 2020-8-9 20: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5

帖子

9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0
贡献
213
金钱
357
发表于 2020-8-5 17:38: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酸菜 于 2020-8-6 18:22 编辑

C24酸菜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因其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创作的空间与自由度较大。例如:唐,李绅 的  《锄禾》就是古体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还有汉乐府民歌《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还有李白的《蜀道难》徐彦伯的《芳树》等等 而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它的基本特点是格律性,律诗以格律严谨著称。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讲究平仄对仗。例如: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上两句⊙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下两句⊙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韵)还有唐,王之焕的《登黄鹤楼》是一首古诗里的格律诗格律诗里的,仄起格式的五言绝句:白日依山,(入仄平平仄)尽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韵))。欲穷千里目,(平平平仄仄)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韵))上句(平水韵)流:十一尤《押韵》下句(平水韵)楼:十一尤《押韵》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格律诗特点: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  那么,格律诗词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在漫长的诗歌历史长河中,格律诗的形成(词曲不论)大致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沈约—-格律诗的发轫者。沈约既是史学家又是文学家。在文学方面,他的骈体词赋和诗歌都取得很高的成就。从原始歌谣到《诗经》到《楚辞》再到《汉乐府》,中国汉语言诗歌完成了句式以五言、七言为主的外形。从汉武帝(前156—前87)到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483—493),五七言诗已流行了五六百年,有人研究它改进它,也是历史的必然,于是沈约等人应运而生。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经济比较繁荣,统治阶级比较礼敬文学之士,并形成一个个的文学集团,这些文学集团,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个的“文学研究会”。单是竟陵王萧子良门下,就有八位文学家,合称“竟陵八友”,谢朓、沈约、王融是其代表。因为他们的文学创作和研究活动主要在永明年间,所以,他们的作品就被称为“永明体”。 《南齐书•陆厥传》载:“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顒,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经过沈约等人的努力,“永明体”在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永明体”诗歌逐渐形成以下特点:第一,讲求声律,用韵很严,押平声韵者居多,很多已接近唐人;第二,讲究骈偶对仗;第三,讲求诗章的首尾完整、语句流畅,意境圆融。总之,永明体为后来唐律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第二个阶段:庾信——格律诗的实践者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徐庾体”。庾信传世之作甚多,尤以《哀江南赋》和《拟咏怀》二十七首,是他整个创作的双壁。这些作品是骈赋的划时代的杰作,在赋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具有史诗的规模和气魄。他在声律方面宫商抑扬;文采方面绣错绮交;用典方面灵活自然;语言方面对偶匀称妥贴,骈散结合,不呆板,有错综变化之美。除赋外,庾信的诗在风格上也是悲慨苍凉,清新隽永的。曲折的经历更使他的诗歌从宫体诗的窠臼中摆脱出来,后期诗歌内容更多的是故国之思和对身世的感伤。       庾信是词赋大家,代表骈体文的最高成就。有人说他“用集六朝之大成,而导四杰之先路。”这个评价非常高,说他是一个继往开来的人物。由于他善长骈体,在诗歌中也工于对仗。正如李调元《雨村诗话》说的那样:“庾子山诗对仗精工,乃六朝而后转为五古、五律之始”。其实不止五古、五律,五绝、七绝、七律的雏形,在他的诗中都可以见到。 第三个阶段:初唐诸子——格律诗的定型者公元618年,大唐帝国建立。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代诗歌,百花齐放,各体皆备,自由开放,兼容并包。就体裁来说,有乐府诗,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有古绝、律绝、五律、七律、排律,中晚唐时期还诞生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词。这众多的诗歌体裁中,最引人注目,最能代表大唐诗歌成就的,当推初唐定型的格律诗。  从格律诗形成的这三个主要阶段来看,从沈约等人开始发轫到初唐定型,中间有200多年的时间跨度,且不说自汉武帝五七言出现到沈约这中间600余年的孕育。格律诗在当时叫做近体诗,叫做“新声”。在当时,是一种创新。中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就是在不断创新中演进,升华,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在欣赏这些瑰宝的时候,不应该忘记那些为这些瑰宝诞生而不断创新不懈努力的先贤,我们每一个热爱中华诗词的同道,都应该举起先贤们留下的火炬,筚路山林,披荆斩棘,为创造更多的艺术瑰宝而不断创新。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答: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现存305篇。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诗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按用途和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得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就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得舞曲歌辞。《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与风、雅、颂合成“六义”。 古典诗词是唐代以前形成得较少格律限制的诗歌形式,有四言体,五言体,六言体,和七言古代诗歌体等,大致押韵,不讲究平仄,句数不限。古体诗得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古风、新乐府。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一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
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
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入声字:雪,宿,尺,六,北,绿,一,客)(韵字:风,空,虫,东,宫,红,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
平对仄,仄对平,入仄对平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
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 绿
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
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入声字:牧,北,濯,足,七,绿,百)(韵声字:同,童,翁,东,风,宫,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仄仄对平平,仄仄对平平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入声字:绿,日,落,月,一)(韵声字:通,童,红,融,弓,风,虹)
最喜欢的句子: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size=14.0000pt]五、为《声律启蒙》三江做加字游戏。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一边静对长江万里清锦绣芙蓉裳对清香花蕙帐,公子欢言持玉斝对女子羞涩望银釭。乡亲围坐青布幔,将士步下碧油幢,寄语知音赠宝剑对远方同窗射金缸。良臣忠心安社稷,奸佞利口覆家邦。祈祷明君学世祖中兴延马武,劝谏尊上莫当桀王失道杀龙逄。而今正直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来年待到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心旌对文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百步行山对千帆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清风生酒舍,白月照书窗。周武伐商阵上倒戈辛纣战,;刘邦率兵道旁系剑子婴降。再游夏日池塘,出沿浴波鸥对对;回首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

铢对两,只对双,山高险峻名华岳,秀丽宽广属湘江。群臣议事入朝车,皇奴报时敲禁鼓,深山古刹暖宿火,柴门难掩冷塞缸。巍峨宫门青琐闼,婆娑树影碧纱窗,振兴汉社计深远绵延周邦繁荣乡悠远笙箫鸣细细,洪亮钟鼓响摐摐。方正之士主簿栖鸾名有览,辅佐其才治中展骥姓惟庞。历尽艰辛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生活不易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

点评

谢谢老师点评 我会继续努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11 17:19
第二三段入声字没找全哦,另外,谢谢你的良苦用心,答案一目了然,谢谢啦  发表于 2020-8-9 22:53
入声字,白也是入声字哦,其他的完成的很认真,向你学习  发表于 2020-8-9 20: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5
贡献
5
金钱
11
发表于 2020-8-5 18: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律诗第一讲作业:C-06 闲云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也叫古风或古诗,它不讲格律、平仄、押韵;篇幅长短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等。如
                             月下独酌   
                                      李白                                                风     (唐  李峤)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解落三秋叶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能开二月花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过江千尺浪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入竹万竿斜。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近体诗:即格律诗,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只有两种形式:五言和七言。
                       如: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特点:讲究押韵、合乎平仄、讲究对仗(颔联和颈联;对仗以“联律通则”为依据)、诗有定句、字有定数,起承转合(起是                        起因,用于首联;承是事件的过程,用于颔联;转是转折,用于颈联;合用于尾联,是对该事件的议论)。
            形成过程: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其中的                             弊病,将其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的“粘对律”,并由此演变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在唐高                           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是个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                           对,对句要与出句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过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规律用于七言歌体                           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答:古体主要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几类句式,先秦时期诗歌各类句式基本都出现了,但主要是四言诗;西汉时期民间歌                 谣 也有五言诗,东汉末年,五言诗趋于成熟。七言诗起源于楚辞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但在南北朝以前发展滞后,直到盛唐                 才开始流行起来。因为,古代的师哥句式发展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秦汉以前四言,魏晋南北朝隋唐五言,唐宋以后七                     言,七言诗有很多优点:1. 形式更加灵活
                                                   2. 便于叙事抒情
                                                   3. 音节变化丰富,也更能体现韵律美
               所以七言诗盛行了。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声律启蒙  一  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平平对仄仄, 仄仄对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入声字:雪、宿、尺、六、北、绿、一、客
        韵字:风、空、虫、弓、东、宫、红、翁
        我喜欢的句子: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 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入声字:革、白、牧、北、濯、足、虑、七、绿,百
         韵字:同、童、翁、穷、东、风、宫、铜
         我最喜欢的句子: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仄平对平仄,仄仄对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入声字:塞、绿、日、落、额、一、月
        韵字:通、童、红、融、弓、红、风、虹
        我最喜欢的句子: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点评

虑不是入声字哦  发表于 2020-8-9 23: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1

帖子

7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6
贡献
197
金钱
293
发表于 2020-8-5 20:10: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七颗眼泪 于 2020-8-5 20:18 编辑

20期C02第七颗眼泪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从形式上比较自由,没有字数限制,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都有,没有固定的格式和韵(可押可不押),讲究自然流淌,由心而发。 如:唐李绅《悯农》 锄禾日当午,好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等等。 近体诗是诗人们在总结古体诗的基础上结合其中的一些规律,制订了一套完整的写作规范,主要包括五言和七言的绝句和律诗,到唐代已经发展成熟的一种诗歌表达方式。近体诗要求字数固定,格式统一,要求韵脚相同,每两句为一联,颈联颔联要对仗。 如:唐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等等。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格律诗有严格的格律限制,格律特点体现在字数、句式、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 具体说来,就是诗有定句,句有定式,平仄有规,押韵有位、对仗有别。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最早的古体诗没有规则限制,属于自由抒怀。渐渐人们能够通过音节和节奏掌握熟悉了由两个音节四个字组成的一种诗歌表现方式,这就是四言古体诗。慢慢得人们开始不满足于四言,继而向更多音节前进,出现了五诗,继而是六言七言诗。四言诗和六言诗在音节变化上比较单调,慢慢被淘汰。五言诗和七言诗在表达上更加灵活,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美妙的感受,日渐发扬光大。求新求美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也是诗歌发现的一种方向。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云对雨(平仄仄),雪对风(仄仄平),晚照对晴空(仄仄仄平平)。来鸿对去燕(平平仄仄仄),宿鸟对鸣虫(仄仄仄平平)。三尺剑(平仄仄),六钧弓(仄仄平),岭北对江东(仄仄仄平平)。人间清暑殿(平平平仄仄),天上广寒宫(平仄仄平平)。两岸晓烟杨柳绿(仄仄仄平平仄仄),一园春雨杏花红(平平平仄仄平平)。两鬓风霜(仄仄平平),途次早行之客(平仄仄平平仄);一蓑烟雨(平平平仄),溪边晚钓之翁(平平仄仄平平)。 韵字:风,虫,弓,东,红,翁。 入声字:雪,宿,六,北,绿,一,客。   沿对革(平仄仄),异对同(仄仄平),白叟对黄童(平仄仄平平)。江风对海雾(平平仄仄仄),牧子对渔翁(仄仄仄平平)。颜巷陋(平仄仄),阮途穷(仄平平),冀北对辽东(仄仄仄平平)。池中濯足水(平平平平仄),门外打头风(平仄仄平平)。梁帝讲经同泰寺(平仄仄平平仄仄),汉皇置酒未央宫(仄平仄仄仄平平)。尘虑萦心(平仄平平),懒抚七弦 绿绮(仄仄平平仄仄);霜华满鬓(平平仄仄),羞看百炼青铜(平仄仄仄平平)。 韵字:同,童,风,翁,穷,东,风,宫,铜。 入声字:白,濯足,七,绿,百。 贫对富(平仄仄),塞对通(仄仄平),野叟对溪童(仄仄仄平平)。鬓皤对眉绿(仄平仄平仄),齿皓对唇红(仄仄仄平平)。天浩浩(平仄仄),日融融(仄平平),佩剑对弯弓(仄仄仄平平)。半溪流水绿(仄平平仄仄),千树落花红(平仄仄平平)。野渡燕穿杨柳雨(仄仄平平平仄仄),芳池鱼戏芰荷风(平平平仄仄平平)。女子眉纤(仄仄平平),额下现一弯新月(平仄仄平平平仄);男儿气壮(平平仄仄),胸中吐万丈长虹(平平仄仄仄平平)。 通,童,红,融,弓,红,风,虹是一东韵字。 日,落花是入声字。

点评

好的,老师辛苦了。  发表于 2020-8-12 22:52
入声字没找全,还有,下回作业记得分行哦,这样看的眼晕,。谢谢  发表于 2020-8-9 23: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

帖子

1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5
贡献
47
金钱
77
发表于 2020-8-5 22: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天漫步 于 2020-8-5 22:39 编辑

烟雨楼二十期诗班一学期作业

答题人:C19-云天漫步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如:

《田园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线更带朝烟。
花落家僮未归,鸟啼山客犹眠。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对仗。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律诗和排律。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如: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孤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格律诗的特点:
1、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的字数分别为五言句、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六句,短律,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排律,也称长律,它一般是五言的,但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3、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4、律诗颔联,颈联必须有对仗,首尾两联对偶与否可以随意。
5、八句完篇的律诗四联,每二句成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亦称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亦称尾联。
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近体诗,指从宫体、齐梁体、永明体到今体诗之间的诗作品,含宫体、齐梁体和永明体。比如杜审言(杜甫的爷爷)、宋之问等。这一类作品,按照南齐至唐初李渊时期的格律章法创作。北宋欧阳修等人,奉命整理而完成的格律,称为格律诗,简称“律诗”。此类作品,包括宋诗、元诗、明朝早期诗。格律诗,是欧阳修按照格诗和律诗二者加以合并而成的称呼。尚保留了唐诗的部分章法。明晚期诗、清诗、中华民国,这一时期的诗,与唐诗已经有了巨大的不同,不仅格律大不相同,并且开始进入无章法阶段。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古典诗词是由开始的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的民歌发展而来的,从《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逐渐发展成为讲对仗和严格押韵的五言和七言的。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声律启蒙》之一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最喜欢的句子:
1、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2、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3、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入声字:雪、宿、尺、六、北、绿、一、客、革、白、牧、濯、足、七、绿、百、塞、日、绿、落、额、月。

韵字: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

五、为《声律启蒙》三江做加字游戏。
《声律启蒙》三 江: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
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
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
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
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
清风生酒舍,皓月照书窗。
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
夏日池塘,出没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

铢对两,只对双,华岳对湘江。
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塞缸。
青琐闼,碧纱窗,汉社对周邦。
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摐摐。
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
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

点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12 14:31
发表于 2020-8-12 14:30
完成的很认真,全部正确  发表于 2020-8-12 13: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4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6
贡献
12
金钱
18
发表于 2020-8-6 03: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烟雨楼箬溪 于 2020-8-6 06:00 编辑

C20—箬溪

烟雨楼诗词大学20期律诗班第一讲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
     【1】古体诗:也叫古风,古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不限,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体。即:不符合格律的诗称为古体诗。       如:楚辞、乐府民歌、歌行、引、曲、吟、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以及后来的“古绝”、“古风”等统称为“古体诗”。
   
     【2】近体诗:称格律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即:符合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
        如:杜甫的《蜀相》和《春夜喜雨》 等为近体诗。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
     【1】格律诗的特点:
          (1)诗有定句。
          (2)句有定式。
          (3)平仄有规。
          (4)押韵有位。
          (5)对仗有别。
   
【2】格律诗其形成过程:格律诗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而将其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的“粘对律”,由此而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形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形。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答:
     古诗主要有四言、五言、六言 七言几类句式,先秦时期诗歌各类句式基本都出现了,但主要是四言诗,西汉时期民间歌谣也有五言诗,东汉末年,五言诗趋于成熟。七言诗起源于楚辞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但在南北朝以前发展滞后,直到盛唐,才开始盛行起来。因为,古代的诗歌句式发展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秦汉以前四言,魏晋南北朝隋唐五言,唐宋以后七言,七言诗有很多优点:一是形式更加灵动;二是便于叙事抒情;三是音节变化丰富,也更能体现韵律美。所以七言诗便更加盛行了。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答:
【1】声律启蒙一东第一段: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入声字:雪、宿、尺、六、北、绿、一、客。韵字:风、空、虫、东、宫、红、翁。
最喜欢的句子: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声律启蒙一东第二段: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入声字:牧、北、濯、足、七、绿、百。
韵字:同、童、翁、东、风、宫、铜。
最喜欢的句子: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3】声律启蒙一东第三段: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入声字:绿、日、落、月、一。
韵字:通、童、红、融、弓、风、虹、
喜欢的句子: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点评

第二段入声字少了革和白,第三段,塞,额也是入声字哦  发表于 2020-8-9 23: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4
贡献
5
金钱
9
发表于 2020-8-6 21: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C23碧水清河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1.以格律分类,古体诗和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前者不受格律限制,后者则受格律的限制。
2.以字数分类,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
3.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三种形式。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也有少数三言和六言。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形成过程: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格律诗特点:按照平仄要求,遵守粘对替,押平水韵,有正格和变格,五言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七言以首句入韵为正格,有严格的字数限制,五言20字,七言28字,五律40字,七律56字,起承转合在四联中。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1、形式更加灵动。四言诗后来几乎不见,是因为形式过于单调板滞,五言诗的组合方式更多,但还是不如七言诗灵动有致。
2、便于叙事抒情。字数增加,内容含量也随之扩大,从而也能更好地叙事抒情。
3、音节变化丰富。四言诗是“二二”两个节拍,五言诗是“二二一”三个节拍,七言诗则是“二二二一”四个节拍,音节变化更加丰富,也更能体现韵律美。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仄平对平仄,仄仄对平平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最喜欢的句子: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入声字:雪,宿,尺,六,北,一,客,革,白,牡,北,濯,足,七,百,塞,绿,日,落,额,月

点评

入声字全部掌握  发表于 2020-8-9 23: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帖子

52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4
贡献
125
金钱
202
发表于 2020-8-7 12: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
如:     静夜思(李白)作业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律诗因格律严谨而得名。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偶)。律诗起源于先秦、成熟于唐末,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偶,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例如: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一)、律诗有五个特点: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的字数分别为五言句、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六句,短律,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排律,也称长律,它一般是五言的,但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例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不对偶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二、四、六、八句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要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        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就是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4、        律诗颔联,颈联必须有对仗,首尾两联对偶与否可以随意。
5、        八句完篇的律诗四联,每二句成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亦称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亦称尾联。每首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无论是颔联还是颈联,皆力求工对。
(二)、格律诗和形成过程:
1、格律诗:律诗,顾名思义就是符合格律的诗。律诗因格律严谨而得名。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偶)。律诗起源于先秦、成熟于唐末,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偶,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
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种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其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诗经》收诗305篇,分“风”、“雅”、“颂”3部分,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诗经》的篇章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善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楚辞句式长短参差,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楚辞的奠基人和主要作者屈原,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屈原之后有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家。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发展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阶段。《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汉代前期,文人诗坛相对寂寥,民间乐府颇为活跃。“乐府”原指国家音乐机构,后代将乐府所收集与编辑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辞也称为“乐府”。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汉乐府民歌继承《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传统,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通俗易懂,长于叙事,富有生活气息,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体现了诗歌艺术的新发展。《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长篇叙事诗,凡353句,1 765字,被称为“长诗之圣”、“古今第一首长诗”。在汉乐府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逐渐发展成熟,其标志是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这是—组由寒门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情调感伤,言短情长,委婉含蓄,质朴精练,被誉为“一字千金”、“实五言之冠冕”。
  汉末魏晋时期,文学进入自觉时代。建安时代,“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文人诗歌却呈现了“五言腾踊”的大发展局面,以“三曹”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为中心组成邺下文人集团。他们的诗作大多反映时代动乱和人民疾苦,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具有“慷慨以任气”、“志深而笔长”的风格,此即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建安诗歌以曹植和王粲的成就最为杰出。魏晋之交,世风变易,“竹林七贤”是正始时期的代表诗人群体,其中阮籍、嵇康名声最著,成就最高。阮籍的82 首《咏怀诗》是我国第一部规模较大、内容丰富的个人抒情五言组诗,嵇康则开拓了四言诗的新境界。西晋太康年间,诗坛上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称。陆机、张协、潘岳等人的作品追求丽辞缛采,开中国诗歌雕琢堆砌的流风;左思则独树一帜,继承建安文学传统,其《咏史》8首借咏史来抒怀,情调高亢,笔力矫健,有 “左思风力”之称。东晋玄言诗泛滥一时,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坛骤添异彩。陶诗多写田园生活,风格自然冲淡,“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语),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
  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代表诗人有谢灵运、谢、鲍照等。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实现了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谢受其影响,正于描写山水,与谢灵运合称为 “大小谢”。鲍照擅用七言古体抒发愤世嫉俗之情,风格俊逸豪放,为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北方最有成就的诗人是由南入北的庾信,他以刚健之笔写乡关之思,融合南北诗风,成为六朝诗歌的集大成者。南北朝乐府民歌足与汉乐府前后辉映。南朝民歌清丽婉转,代表作是《西洲曲》;北朝民歌粗犷刚健,代表作是《木兰诗》。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诗体完备,流派各异,名家辈出,成就卓著。“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稍后的陈子昂,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颓靡诗风,发出清新健康的歌唱,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盛唐时期首先出现两大诗歌流派:一是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多摩山范水,抒写闲情逸致,风格清新自然;二是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或慷慨悲壮,或雄奇瑰丽。接着李白、杜甫横空出世,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诗仙”李白继承和发扬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情奔放炽烈,风格豪放飘逸。“诗圣”杜甫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风貌,被誉为“诗史”,感情内在深沉,风格沉郁顿挫。李、杜分别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成就而成为泽被百代、彪炳千秋的伟大诗人。安史之乱后,进人中唐时期,经过短期的过渡,唐诗呈现第二次繁荣。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他们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了《新乐府》、《秦中吟》等针砭时弊的讽喻诗。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古代长篇歌行名篇,扣人心弦,传诵至今。与元白诗派追求平易通俗不同,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崇尚险怪,以散文手法作诗。此外各具艺术个性的诗人还有刘禹锡、柳宗元等。中晚唐之交出现的“诗鬼”李贺,其诗冷艳深幽,恢奇诡谲,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晚唐之世,诗风趋于卑弱,感伤色彩较浓,惟杜牧、李商隐成就最高,有“小李杜”之誉。杜牧擅七绝,咏史怀古、抒情写景,无不清新俊逸,风姿绝代。李商隐工七律,风格深情绵邈,绮丽婉曲,尤其是“无题”诗,更是意蕴隽永,兴寄深微,沉博绝丽,独擅胜场。七言诗的出现,为诗歌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更大容量的形式,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声律启蒙      一  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平去仄  入仄去韵   仄去去平韵
来鸿对去 燕, 宿鸟对鸣虫。
平平去去去入  去仄去平韵
三尺剑,六钧弓,
平仄去    去平韵
岭北对江东。
仄入去平韵
人间清暑殿,
平平平仄去
天上广寒宫。
平去仄平韵
两岸晓烟杨柳绿,
平去仄平平仄入
一园春雨杏花红。
入平平仄去平韵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仄去平平    平去仄平平去入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去平平仄    平平仄去平韵
本段最喜欢:
两岸晓烟杨柳绿,
一园春雨杏花红。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平去入    入去韵     入平去平韵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平平去仄去    去仄去平韵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平去去    仄平韵    去入去平韵
梁帝讲经同泰寺,
平去仄平韵去去
汉皇置酒未央宫。
去平去仄入平韵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
平去平平    仄平平平入平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平平仄去    平去入去平韵
最喜欢: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平去去    平去韵    仄平去平韵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去平去平入    仄去去平韵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平去去    入韵韵    去去去平韵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去平平仄入    平去入平韵
野渡燕穿杨柳雨,
仄去去平平仄仄
芳池鱼戏芰荷风。
平平平去去平韵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仄仄平平    平去去入平平去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平平去去    平韵仄去去平韵
最喜欢:野渡燕穿杨柳雨,
        芳池鱼戏芰荷风。

点评

入声字还需要加强,比如,燕不是入声,尺却是。。。  发表于 2020-8-9 23: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

帖子

20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0
贡献
45
金钱
78
发表于 2020-8-7 22: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翡冷翠 于 2020-8-9 18:23 编辑

作业  C10-翡冷翠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也叫古风、古诗。      近体诗,产 生以前,除楚辞以外的各种诗歌的统称。特点是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有四言 、五言、七言和杂言体。后世用五言和七言最多。与“近体诗”相对。
例:
1,《田园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线更带朝烟。
花落家僮未归,鸟啼山客犹眠。
2,风
唐代: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例:
1,五言绝句《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杜甫五言律诗《春夜喜雨》 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结构特点
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
形成过程: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从南朝沈约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开始研讨,到庾信等进一步探索,到初唐时期,又一批文学家闪亮登场,他们通过不断的创作实践,使格律诗彻底定型,从而成为一定之规,大家共同遵守,遂成千古定律,直至今天,我们仍在沿用遵守。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1、形式更加灵动。四言诗后来几乎不见,是因为形式过于单调板滞,五言诗的组合方式更多,但还是不如七言诗灵动有致。


2、便于叙事抒情。字数增加,内容含量也随之扩大丰富,从而也能更好地叙事抒情。

3、音节变化丰富。四言诗是“二二”两个节拍,五言诗是“二二一”三个节拍,七言诗则是“二二二一”四个节拍,音节变化更加丰富,也更能体现韵律美。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一东。其一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一东。其二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一东。其三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仄仄对平平,仄仄对平平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最喜欢的句子有:
1,两岸晓烟杨柳绿,
   一园春雨杏花红。
2,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3,野渡燕穿杨柳雨,
   芳池鱼戏芰荷风。等等吧
入声字:
(1)雪,宿,尺,六,北,绿,一,客,一。
(2)革,白,牡,北,濯足,七,绿,百。
(3)塞,绿,日,绿,落,额,一,月。

韵字有:
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童,红,融,虹






点评

非常棒  发表于 2020-8-9 23: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3
贡献
6
金钱
9
发表于 2020-8-8 07: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空中飘雪 于 2020-8-8 07:52 编辑


律诗第一讲作业
C组-25空中飘雪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例如:咏鹅(骆宾王)
鹅 鹅 鹅,曲颈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近体诗: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
例如:塞下曲(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格律诗特点:就是它有严格的格律限制。所以它又叫格律诗。格律诗的格律特点体现在字数、句式、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

具体说来,就是诗有定句,句有定式,平仄有规,押韵有位、对仗有别。
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答: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加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六言诗:是旧诗的一种体裁,全诗都是六个字一句,在《诗经》中已有萌芽。
七言体:是古代诗歌体裁,起源于先秦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从梁至隋七言体诗歌逐渐增多,至唐代七言诗才真正发达起来。七言诗的出现,为诗歌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更大容量的形式,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
        平仄仄    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
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
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    仄平平
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
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
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   平平仄
钓之翁。
仄平平

入声字:雪 宿 北 绿 客

喜欢的句子;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
        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平
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
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萦心,懒抚七弦 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
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炼青铜。
仄平平

入声字:革 白 北 足 绿 百

喜欢的句子:尘虑萦心,懒妇七弦绿绮。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
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
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日平平,仄仄
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万丈长虹。
仄仄平平。

入声字:野 绿 日 绿 月

最喜欢的句子: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入声字:
韵字:风 空 虫 弓 东 宫 红 翁 同 童 穷 铜 铜 通 融 通 虹

点评

同学,三段落入声字都没有找全,请参考以上同学作业  发表于 2020-8-9 23: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29

帖子

298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17
贡献
742
金钱
1181
发表于 2020-8-8 10: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律诗第一讲作业:C-14 桃花杏雨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也叫古风或古诗,它不拘格律、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等。如
                             月下独酌   
                                      李白                                                风     (唐  李峤)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解落三秋叶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能开二月花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过江千尺浪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入竹万竿斜。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近体诗:即格律诗,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只有两种形式:五言和七言。
                       如: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答:特点:讲究押韵、合乎平仄、讲究对仗(颔联和颈联;对仗以“联律通则”为依据)、诗有定句、字有定数,起承转合(起是起因,用于首联;承是事件的过程,用于颔联;转是转折,用于颈联;合用于尾联,是对该事件的议论)。形成过程: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其中的弊病,将其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的“粘对律”,并由此演变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在唐高                           
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是个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对句要与出句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过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规律用于七言歌体                           
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答:古典诗词是由开始的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的民歌发展而来的,从《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逐渐发展成为讲对仗和严格押韵的五言和七言的。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形式更加灵动。四言诗后来几乎不见,是因为形式过于单调板滞,五言诗的组合方式更多,但还是不如七言诗灵动有致。
2、便于叙事抒情。字数增加,内容含量也随之扩大,从而也能更好地叙事抒情。
3、音节变化丰富。四言诗是“二二”两个节拍,五言诗是“二二一”三个节拍,七言诗则是“二二二一”四个节拍,音节变化更加丰富,也更能体现韵律美。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声律启蒙  一  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平平对仄仄, 仄仄对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入声字:雪、宿、尺、六、北、绿、一、客
        韵字:风、空、虫、弓、东、宫、红、翁
        我喜欢的句子: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 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入声字:革、白、牧、北、濯、足、虑、七、绿,百
         韵字:同、童、翁、穷、东、风、宫、铜
         我最喜欢的句子: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仄平对平仄,仄仄对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入声字:塞、绿、日、落、额、一、月
        韵字:通、童、红、融、弓、红、风、虹
        我最喜欢的句子: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点评

作业完成的仔细认真,赞一个  发表于 2020-8-9 23: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沧浪诗语兰皋踏月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1401
贡献
20036
金钱
23999

热心奉献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0-8-8 16:26: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律诗第一讲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如: 将进酒·君不见  唐 ·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平仄不讲究,规则不严格,字数不限制,只是注意押韵和意境内容等等! 近体诗如: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近体诗就是今体诗,也就是格律诗,有严格的规律,有字数多少,句子长短字数,句子里平仄相间,句子与句子间相粘,对仗工整平仄相对及句子偶句平声押韵等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20字),七言(28字)两种,律诗有五言律诗,八句40字,七言律诗,八句56字,还有排律,也叫长律,十句以上,长短不限,无言和七言两种。 绝句、律诗和排律,基本都有相应的字数(除了排律),平仄要求。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格律诗就是在唐代以后,逐渐形成,规定了严格的规则的一种诗,有无言,七言两种句子,句子内平仄相间,又避免孤平,三平尾,三仄未等要求,句子与句子要相互照应相粘,起承转合等要求,偶句必须押平声韵,奇句末尾必须仄声结尾。在律诗中,对仗的两句之间,平仄相对,平仄互救等要求。格律诗常见有无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无言律诗、七言律诗、无言排律和七言排律共六中形式。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古典诗词由四言、五言、六言到现在的七言等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五言等,字数较少,表达意思内容少,不易明白清楚,随着时代的不同发展,逐渐出现了七等更长字数的句子。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东   云对雨 (平仄仄,对入),雪对风(仄仄平),晚照对晴空(仄仄仄平平,空一东,照入)。来鸿对去燕(平平仄仄仄,燕入),宿鸟对鸣虫(仄仄仄平平,虫一东)。三尺剑(平平仄,剑入),六钧弓(仄平平,弓一东,六入),岭北对江东(仄仄仄平平,东一东,对入)。人间清暑殿(平平平仄仄,殿入),天上广寒宫(平仄仄平平,宫一东,上入)。两岸晓烟杨柳绿(仄仄仄平平仄仄,绿入声),一园春雨杏花红(仄平平仄仄平平,红一东,杏入)。两鬓风霜(仄仄平平),途次早行之客(平仄仄平平仄,次客入入);一蓑烟雨(仄平平仄),溪边晚钓之翁(平平仄仄平平,翁一东,钓入)。喜欢的句子: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西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平仄仄),异对同(仄仄平),白叟对黄童(平仄仄仄平平,童一东)。江风对海雾(平平仄仄仄,雾入),牧子对渔翁(仄仄仄平平,翁一东)。颜巷陋(平仄仄,陋入),阮途穷(仄平平,穷一东),冀北对辽东(仄仄仄平平,东一东,冀入)。池中濯足水(平平平仄仄),门外打头风(平仄仄平平,风一东)。梁帝讲经同泰寺(平仄仄平平仄仄,帝泰入入),汉皇置酒未央宫(仄平仄仄仄平平,宫一东,置未入入)。尘虑萦心(平仄平平),懒抚七弦 绿绮(仄平平平仄仄,绿入);霜华满鬓()平平仄仄,羞看百炼青铜(平仄仄仄平平,铜一东,看练入入)。  贫对富(平仄仄),塞对通(仄仄平,通一东),野叟对溪童(仄仄仄平平,童一东,叟入)。鬓皤对眉绿(仄平仄平仄,绿入),齿皓对唇红(仄仄仄平平,红一东,皓入)。天浩浩(平仄仄,浩入),日融融(仄平平,日入),佩剑对弯弓(仄仄仄平平,弓一东,佩剑入入)。半溪流水绿(仄平平仄仄,半绿入入),千树落花红(平仄仄平平,红一东,树落入入)。野渡燕穿杨柳雨(仄仄仄平平仄仄,渡燕入入),芳池鱼戏芰荷风(平平平仄仄平平,风一东,戏入)。女子眉纤(仄仄平平),额下现一弯新月(平仄仄仄平平仄,下一月入入入);男儿气壮(平平仄仄,气壮入入),胸中吐万丈长虹(平平仄仄仄平平,虹 一东,万丈入入)。

点评

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9 23:49
眼晕,记得下次分开句子哦,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对错请参考以上同学作业  发表于 2020-8-9 23: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

帖子

43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8
贡献
105
金钱
165
发表于 2020-8-9 06:30: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律诗第一讲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 答:古体诗相当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一切以表情达意为主旨的传统诗体如李绅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近体诗分例如为两种,一种绝句,而绝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五言绝句,一种是七言绝句。一种是律诗,而律诗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五言律诗,一种是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例如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五言律诗例如王维的《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七言绝句,七言律诗比无言绝句和五言律诗只是在前面多了两个字而已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格律诗的特点: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答:古体诗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一切以表情达意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得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自然清新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的优点,按体名分类,包括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以及后来的“”古绝”,“”古风”等;按每句字数分类,一般为五言,七言,杂言亦包括三言,四言,六言。因其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创作的空间自由度较大。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一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          平仄仄   仄仄平     仄仄 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 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   仄仄 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 仄平平    平仄仄    仄平平 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 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 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 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 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 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 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 入声字:雪  宿  尺  六  北 绿 一 客 韵字:风 空 鸿 虫 弓 东 宫 红 翁 喜欢的句子是: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          平仄仄   仄仄平     仄仄 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 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   仄仄 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 仄平平    平仄仄    仄平平 ,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 仄    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 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 绿 平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 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 仄     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 铜。 平 入声字:革 白 牧 北 足 濯 七 绿 白 韵字:同 童 风 翁 穷 东 中 宫 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 平仄仄    仄仄平    仄仄仄平 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 平    仄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 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 平    平仄仄    仄平平    仄仄 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 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    平仄 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 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 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 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 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 平    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 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入声字:塞 绿 日 落 额 一 月 韵字:通 童 红 融 弓 风 虹

点评

点评同上,眼晕  发表于 2020-8-9 23: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453

帖子

2949

积分

首席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
贡献
577
金钱
129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8-9 16: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20期律诗班C组C-13山涧落花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要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如:

渭川田家     王维    (唐)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属于五言古诗)

近体诗是相对于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种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如:
望月怀远    张九龄    (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属于五言律诗)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的特点:
1、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的字数分别为五言句、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六句,短律,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排律,也称长律,它一般是五言的,但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二、四、六、八句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要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就是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4、律诗颔联,颈联必须有对仗,首尾两联对偶与否可以随意。

5、八句完篇的律诗四联,每二句成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亦称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亦称尾联。每首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无论是颔联还是颈联,皆力求工对。

三、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在漫长的诗歌历史长河中,格律诗的形成(词曲不论)大致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沈约—-格律诗的发轫者。
第二个阶段:庾信——格律诗的实践者。
第三个阶段:初唐诸子——格律诗的定型者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四言体盛行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其作品以《诗经》为代表。以诗歌胡形式在明间传唱,朗朗上口,随着语言文化的发展,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加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六言诗属古风类诗文,已不多见到了。六言诗是旧诗的一种体裁,全诗都是六个字一句。在《诗经》中已有萌芽。七言体是古代诗歌体裁,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的诗体。起源于先秦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从梁至隋七言体诗歌逐渐增多,至唐代七言诗才真正发达起来。七言诗的出现,为诗歌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更大容量的形式,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一 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
平   仄, △   仄, 仄仄   平平。  平平   仄仄, △仄  平平。  平△仄

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
仄平平,仄 △  平平。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
     
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
翁。
平。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
平  △, 仄  平,  △仄   平平。 平平    仄仄,△仄  平平。  平仄仄,

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
仄平平,  仄△  平平。  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
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  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铜。
平。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
平  仄,  仄   平,仄仄  平平。  仄平  平△,  仄仄  平平,  平仄仄,

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
仄平平, 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
 
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丈长虹。
仄平平。



入声字:雪  宿  尺  六   北  绿  一   客  革 白 牧 濯足
      七  绿  百  塞  日   落   
韵字:风  空  虫   东  宫  红  翁  同  童  铜  通  红  融   虹

最喜欢的句子:
1、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2、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点评

入声字,第三段额也是入声字哦  发表于 2020-8-9 23: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8

帖子

1597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律绝二十期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8
贡献
366
金钱
617
发表于 2020-8-9 19: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二十期诗班F组
答题人:05东山逸士
律诗第一讲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最大不同,就是它有严格的格律限制。所以它又叫格律诗。格律诗的格律特点体现在字数、句式、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
具体说来,就是诗有定句,句有定式,平仄有规,押韵有位、对仗有别。
(一、诗有定句
诗有定句,就是在格律诗当中,都有固定的句数。比如,绝句只能是四句;律诗只能是八句。长律虽然没有句数的要求,但它必须是双数。因为它是隔句押韵,以韵为单位的。
(二、句有定式
句有定式,就是每一句诗的字数是固定的。在一首诗当中,每一句的字数都是相同的。比如,五言,每句都是五言;七言,每句都是七言。这体现了格律诗的整齐美。
(三、平仄有规
平仄有规,就是每句诗的平仄都要有一定的规则、规律和范围内变化。这样的变化,产生了格律诗的句型和格式。这样的变化,也使格律诗在声律、节奏上达到更加和谐、美妙的境界。
(四、押韵有位
押韵有位,就是格律诗的押韵有固定位置的要求。不管是绝句、律诗,还是排律,都是隔句押韵。也就是说,押韵要押在偶数句的韵脚位置。同时,还要求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五、对仗有别
对仗有别,是指格律诗中的绝句、律诗、长律在对仗上的要求有所不同。
绝句不要求对仗,也就是在绝句中,对仗可用可不用。而律诗和排律中,除首联和尾联外,中间各联则要求必须使用对仗。首联和尾联不要求对仗,也属于可用可不用。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答:古诗主要有四言、五言、六言 七言几类句式,先秦时期诗歌各类句式基本都出现了,但主要是四言诗,西汉时期民间歌谣也有五言诗,东汉末年,五言诗趋于成熟。七言诗起源于楚辞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但在南北朝以前发展滞后,直到盛唐,才开始盛行起来。因为,古代的诗歌句式发展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秦汉以前四言,魏晋南北朝隋唐五言,唐宋以后七言,七言诗有很多优点:

1、形式更加灵动。四言诗后来几乎不见,是因为形式过于单调板滞,五言诗的组合方式更多,但还是不如七言诗灵动有致。

2、便于叙事抒情。字数增加,内容含量也随之扩大,从而也能更好地叙事抒情。

3、音节变化丰富。四言诗是“二二”两个节拍,五言诗是“二二一”三个节拍,七言诗则是“二二二一”四个节拍,音节变化更加丰富,也更能体现韵律美。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东一段: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入声字:雪宿尺六北绿一客
一东韵部的字:风空虫弓东宫红翁
最喜欢的句子: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五、为《声律启蒙》三江做加字游戏。
三 江

画楼对书阁,旧户对新窗,鲸掀巨海对鳄荡长江。林逋蓉裳对范蠡蕙帐,青玉斝对白银釭。青布幔,碧油幢,三尺宝剑对八分金缸。忠心报国安社稷,利口扰民覆家邦。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伤情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得意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红旌对绿旆,车盖对舟幢,游客念故国对行商居他邦。行千山对过万水,兴及九泽对富达三江。望高山岌岌,听长水淙淙,军中鼓振对寺院钟撞。取醉清风生酒舍,夜学白月照书窗。武王阵上倒戈辛纣战,汉祖道旁系剑子婴降。夏日池塘莲开,出沿浴波鸥对;春风帘幕蝶舞,往来营垒燕飞。

十铢对半两,二只羊对一双雁,华山西岳对雁门湘江。日出朝车对日落禁鼓,新灶燃宿火对旧庙点塞缸。夜临青琐闼,晨掩碧纱窗,汉社对周邦。中宵笙箫鸣细细,彻夜钟鼓响摐摐。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

点评

入声字要求全部找出来哦  发表于 2020-8-9 23: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

帖子

2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0
贡献
54
金钱
89
发表于 2020-8-9 21: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律诗第一讲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1.字数不同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不讲对仗,字数较多;而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对仗工整,字数较少。

2.句数不同
古体诗的句数一般较多,基本上都在一百句到两百局;而近体诗的句数一般较少,多在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3.格律不同
古体诗除需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而近体诗除需用韵之外,受到格律限制。

4.用韵不同
古体诗全首诗可以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有可随意转为其他的。而近体诗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清"、"行"、"卿"、"兵"、"缨",庚韵;"星"、"冥",青韵。)

近体诗
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格律诗的特点:
具体说来,就是诗有定句,句有定式,平仄有规,押韵有位、对仗有别。
一、诗有定句
诗有定句,就是在格律诗当中,都有固定的句数。比如,绝句只能是四句;律诗只能是八句。长律虽然没有句数的要求,但它必须是双数。因为它是隔句押韵,以韵为单位的。
二、句有定式
句有定式,就是每一句诗的字数是固定的。在一首诗当中,每一句的字数都是相同的。比如,五言,每句都是五言;七言,每句都是七言。这体现了格律诗的整齐美。
三、平仄有规
平仄有规,就是每句诗的平仄都要有一定的规则、规律和范围内变化。这样的变化,产生了格律诗的句型和格式。这样的变化,也使格律诗在声律、节奏上达到更加和谐、美妙的境界。
四、押韵有位
押韵有位,就是格律诗的押韵有固定位置的要求。不管是绝句、律诗,还是排律,都是隔句押韵。也就是说,押韵要押在偶数句的韵脚位置。同时,还要求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五、对仗有别
对仗有别,是指格律诗中的绝句、律诗、长律在对仗上的要求有所不同。
绝句不要求对仗,也就是在绝句中,对仗可用可不用。而律诗和排律中,除首联和尾联外,中间各联则要求必须使用对仗。首联和尾联不要求对仗,也属于可用可不用。
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产生 南齐永明年检,“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沈约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谢眺(464-499).谢眺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诗体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定形
是个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成熟
盛唐时期是是个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出现了李白.杜甫连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人,
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涣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李颀的边塞诗数量不多,成就却很突出,《古意》一首、《古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王之涣是年辈较老的边塞诗人,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鹳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这时期的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元稹、张籍、王建都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元稹(779-831)的主要作品是乐府古体19首和新乐府12首。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来说,元诗都非常接近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是他们共同的特色,这是源于他们文学观点的一致。张籍和王建虽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他们以丰富的创作成为新乐府运动的中坚。同情农民疾苦是张籍乐府诗的主题,以《野老歌》最为著名。风格与上述几人十分相近的李绅诗作虽不多,但《悯农》诗二首却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读者。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
律?
四言诗:
四言诗以《诗经》为代表,《诗经》中的大部分诗是四言的。如高中语文第一册中的《硕鼠》,全诗分三章,每章八句,每句四言。
《诗经》之后,汉魏六朝仍有人写四言诗,不过,这些四言诗,主要是模仿《诗经》而作的,例如曹操的《观沧海》,此外还有《龟虽寿》、《短歌行》等。
杂言诗
杂言诗因诗句长短间杂不齐而言。杂言诗的长句达十言以上,短句仅一言,一般以三、四、五、六言较为普遍。由于杂言诗的遣字造句可以随内容的需要而任意运用,所以形式最为自由。杂言诗早在《诗经》中就出现了,例如《魏风·代檀》,此外,汉乐府中杂言诗较多,如《饶歌十八曲》,皆为杂言诗。魏晋六朝及唐代诗人受乐府诗歌影响,也都喜欢作杂言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高中语文第三册)中就有四言句、五言句、六言句、七言句、九言句等。
杂言诗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七言杂五言,五言杂七言,三、七杂言,三、五、七杂言,错综复杂等类。
唐代格律诗
格律诗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所以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流转不息。
格律诗对声律的要求极为严格。声律包括压韵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
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都分五言和七言,律诗还有排律。那种以为绝句就是律诗的分割的观点应该说是不正确的,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绝句产生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故而还有不合律的古绝存在,如床前明月光。
格律诗的定字定句要求大家大体都知道,值得一提的是律诗的中间两联一定要对仗。韵脚方面格律诗多以平韵为主,起首一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其他的单句尾字讲究平仄,一定要与韵脚的平仄相反。那么最难的,应该就是句中字的平仄问题了。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
平仄仄,入仄韵,仄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韵。平入仄,入平韵,
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仄入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仄入,入平平仄仄平韵。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入;入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
平仄入,仄仄韵,入仄仄平韵。平韵仄仄仄,入仄仄平韵。平仄仄,仄平韵,
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仄入仄平韵。平平入入仄,平仄仄平韵。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仄仄仄平韵。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平仄平平,仄仄入平入仄;平平仄仄,平平入仄平韵。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
平仄仄,入仄韵,仄仄仄平韵。仄平仄平入,仄仄仄平韵。平仄仄,入平平,
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仄仄平平,入仄仄入平平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韵。

喜欢的句子: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五、为《声律启蒙》三江做加字游戏。
三 江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行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清风生酒舍,白月照书窗。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夏日池塘,出沿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

铢对两,只对双,华岳对湘江。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塞缸。青琐闼,碧纱窗,汉社对周邦。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摐摐。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

点评

第三段少了一整句的平仄,第一段的宿也是入声字哦,其他的都不错  发表于 2020-8-9 23: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15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1
贡献
36
金钱
57
发表于 2020-8-9 22: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20期律诗第一讲作业:

E15-白丁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1.以格律分类: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受到格律的限制。
2.以字数分类: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
3.以句数分类: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4.以用韵分类:古体诗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近体诗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格律诗的特点: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广义律诗允许失粘,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答:因为(一)、七言诗什么时候开始盛行起来?
先秦时期诗歌各类句式基本都出现了,比如《诗经》,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句式,但主要是四言诗,西汉时期民间歌谣也有五言诗,但总体来说秦汉时期也还是以四言诗为主。
东汉末年,五言诗趋于成熟,比如汉乐府诗《江南》、《白头吟》、《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都是五言诗,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成为当时的诗歌主体,比如曹丕、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就很擅长于五言诗。
七言诗虽起源于楚辞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但在南北朝以前发展滞后,直到盛唐,才开始盛行起来,盛唐以后的诗人几乎都写过七言诗,《唐诗三百首》就收集了154首七言诗,其中七言古诗29首、七言乐府23首、七言律诗53首、七言绝句49首。
(二)、为何唐朝以后的格律诗基本以七言诗为主?
从上文可以知道,古代的诗歌句式发展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秦汉以前四言,魏晋南北朝隋唐五言,唐宋以后七言,比如《全宋诗》有二十多万首,格律诗基本都是以七言为主。
至于为何后来会以七言诗为主,主要原因有:
1、形式更加灵动。四言诗后来几乎不见,是因为形式过于单调板滞,五言诗的组合方式更多,但还是不如七言诗灵动有致。
2、便于叙事抒情。字数增加,内容含量也随之扩大,从而也能更好地叙事抒情。
3、音节变化丰富。四言诗是“二二”两个节拍,五言诗是“二二一”三个节拍,七言诗则是“二二二一”四个节拍,音节变化更加丰富,也更能体现韵律美。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一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 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答: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
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平平仄仄平平。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
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
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鬓,羞看百炼青铜。
平,平平仄仄平平。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
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入声字:雪、六、北、绿、一、革、日、白、渡、百、足、七、月。
韵字:风、空、鸿、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融、虹。
最喜欢的句子:
①两岸晓风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②尘虑盈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见。

五、为《声律启蒙》三江做加字游戏。
三 江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清风生酒舍,白月照书窗。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夏日池塘,出沿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
铢对两,只对双,华岳对湘江。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塞缸。青琐闼,碧纱窗,汉社对周邦。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摐摐。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
答:
三 江
玉楼对香阁,绣户对纱窗,巨海一边静对长江万里清。秋入蓉裳对晓空蕙帐,玉斝灺对银釭浮。轻翻青布幔,不动碧油幢,横宝剑对动金缸。宰相忠心安社稷,儒臣利口覆家邦。先从世祖中兴延马武,早劝桀王失道杀龙逄。秋雨潇潇黄叶寺,留连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绿树村,邂逅扶疏绿竹正盈窗。
       雕旌对锦旆,翠盖对花幢,人旧故国对客散他邦。千山色对万水声,迷九泽对卷三江。百里山岌岌,二溪水淙淙,鼓振军容对钟撞客梦。意适清风生酒舍,忧除白月照书窗。书随阵上倒戈辛纣战,檄至道旁系剑子婴降。当夏日池塘,且看出沿浴波鸥对对;忆春风帘幕,莫叹往来营垒燕双双。
      锱铢对斤两,只鸡对双锂,华岳云对湘江水。朝车过街市对禁鼓望日星,无宿火对有塞缸。光摇青琐闼,光入碧纱窗,汉社基对周邦膴。陌上笙箫鸣细细,津头钟鼓响摐摐。暮年主簿栖鸾名有览,今日治中展骥姓惟庞。情如苏武牧羊,风抟雪屡餐于北海;疑比庄周活鲋,雾隐水必决于西江。

点评

入声字还需要加强,没有全部找到哦  发表于 2020-8-9 23: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沧浪诗语兰皋踏月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1401
贡献
20036
金钱
23999

热心奉献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0-8-9 23: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茶煮人生 发表于 2020-8-8 16:26
律诗第一讲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如: 将进酒·君不见  唐 · 李白 君不见, ...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

帖子

1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1
贡献
37
金钱
58
发表于 2020-8-10 14: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秋木莲 发表于 2020-8-5 16:07
20期律诗班C组律诗第一讲作业     c21-清秋木莲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是一种不 ...

辛苦老师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

帖子

31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0
贡献
79
金钱
120
发表于 2020-8-10 19: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律诗第一讲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1/4
以格律分类,古体诗和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前者不受格律限制,后者则受格律的限制。
2/4
以字数分类,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
3/4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
4/4
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也有少数三言和六言。
区别:
1.字数不同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不讲对仗,字数较多;而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对仗工整,字数较少。
2.句数不同
古体诗的句数一般较多,基本上都在一百句到两百局;而近体诗的句数一般较少,多在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3.格律不同
古体诗除需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而近体诗除需用韵之外,受到格律限制。
4.用韵不同
古体诗全首诗可以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有可随意转为其他的。而近体诗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近体诗 [jìn tǐ shī]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对仗。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概念
近体诗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近体诗这一叫法在中国明代就已经非常流行,例如明人董其昌《袁伯应诗集序》:“今秋,伯应(袁可立子袁枢)自睢阳寄近体诗一帙,亦以重九至,且属余序。”
类别
观点一: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
观点二: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特点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
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步到底的平声韵。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先秦时期诗歌各类句式基本都出现了,比如《诗经》,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句式,但主要是四言诗,西汉时期民间歌谣也有五言诗,但总体来说秦汉时期也还是以四言诗为主。

东汉末年,五言诗趋于成熟,比如汉乐府诗《江南》、《白头吟》、《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都是五言诗,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成为当时的诗歌主体,比如曹丕、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就很擅长于五言诗。
七言诗虽起源于楚辞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但在南北朝以前发展滞后,直到盛唐,才开始盛行起来,盛唐以后的诗人几乎都写过七言诗,《唐诗三百首》就收集了154首七言诗,其中七言古诗29首、七言乐府23首、七言律诗53首、七言绝句49首。
从上可以知道,古代的诗歌句式发展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秦汉以前四言,魏晋南北朝隋唐五言,唐宋以后七言,比如《全宋诗》有二十多万首,格律诗基本都是以七言为主。
至于为何后来会以七言诗为主,主要原因有:
1、形式更加灵动。四言诗后来几乎不见,是因为形式过于单调板滞,五言诗的组合方式更多,但还是不如七言诗灵动有致。
2、便于叙事抒情。字数增加,内容含量也随之扩大,从而也能更好地叙事抒情。
3、音节变化丰富。四言诗是“二二”两个节拍,五言诗是“二二一”三个节拍,七言诗则是“二二二一”四个节拍,音节变化更加丰富,也更能体现韵律美。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声律启蒙   一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入声字:雪、宿、尺、六、北、绿、一、客。韵字:风、空、虫、东、宫、红、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入声字:牧、北、濯、足、七、绿、百。韵字:同、童、翁、东、风、宫、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入声字:绿、日、落、月、一。韵字:通、童、红、融、弓、风、虹、

喜欢的句子: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 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点评

第三段,塞也是  发表于 2020-8-12 15:19
第二段,革和白也是入声字,第三段,额也是  发表于 2020-8-12 15: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5

帖子

9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0
贡献
213
金钱
357
发表于 2020-8-11 17: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酸菜 发表于 2020-8-5 17:38
C24酸菜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 ...

谢谢老师点评 我会继续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453

帖子

2949

积分

首席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
贡献
577
金钱
129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8-12 14: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天漫步 发表于 2020-8-5 22:33
烟雨楼二十期诗班一学期作业

答题人:C19-云天漫步

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31 17: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