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秋木莲 于 2020-8-5 16:18 编辑
20期律诗班C组律诗第一讲作业 c21-清秋木莲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 如: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 是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律诗和排律。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如: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律诗的特点: 1、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的字数分别为五言句、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六句,短律,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排律,也称长律,它一般是五言的,但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3、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4、律诗颔联,颈联必须有对仗,首尾两联对偶与否可以随意。 5、八句完篇的律诗四联,每二句成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亦称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亦称尾联。
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近体诗,指从宫体、齐梁体、永明体到今体诗之间的诗作品,含宫体、齐梁体和永明体。比如杜审言(杜甫的爷爷)、宋之问等。这一类作品,按照南齐至唐初李渊时期的格律章法创作。北宋欧阳修等人,奉命整理而完成的格律,称为格律诗,简称“律诗”。此类作品,包括宋诗、元诗、明朝早期诗。格律诗,是欧阳修按照格诗和律诗二者加以合并而成的称呼。尚保留了唐诗的部分章法。 明晚期诗、清诗、中华民国,这一时期的诗,与唐诗已经有了巨大的不同,不仅格律大不相同,并且开始进入无章法阶段。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答:古典诗词是由开始的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的民歌发展而来的,从《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逐渐发展成为讲对仗和严格押韵的五言和七言的。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声律启蒙 一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入声字:雪、宿、尺、六、北、绿、一、客。韵字:风、空、虫、东、宫、红、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入声字:牧、北、濯、足、七、绿、百。韵字:同、童、翁、东、风、宫、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入声字:绿、日、落、月、一。韵字:通、童、红、融、弓、风、虹、
喜欢的句子: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