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87|回复: 16

闭门造车写诗词之我见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20-10-26 18:24: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闭门造车写诗词之我见
从第二届王维杯一等奖说起
文|东方麓台

《古风 祁县吟》

君不见,昭馀盛景宜放眼,一望方知春无限。

君不见,祁太秧歌发新声,为君递出新请柬。

,,,,,,,,

,,,,,,,,

鹭羽流莺两相呼,殷勤导我入茶田。

园中茶树横远岫,翠叠晴岚到眼前。

最爱茶叶真颜色,汲来春雪煮霞烟。

,,,,,,,,

,,,,,,,,。

这是第二届王维杯全国诗词大赛获奖的一等奖作品的片段。

先不论作品优劣,单说茶树这一物种在祁县是不存在的,虽然祁县在清代有“茶都”之称。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大,南北方的气候差异非常明显,茶树属于不耐低温怕冻的植物,北方的冬季气温动辄零下十多度甚至几十度,这样的温度下茶树极易冻坏死亡。《晏子春秋·杂下之十》中有讲:“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放在这里就比喻环境不同,相同的茶树的生长状况也就不同。当然了,这并不代表被北方不能种植茶叶,北方也是可以种植茶叶的,像北方地区的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等等都有种植茶叶的。但是,山西祁县是绝对没有茶树的。之所以作者这样描写,显然是被征稿启示中

:打造昭馀古城“中国茶文化旅游第一城”、 “茶商之都”等词语误导了。是作者未经考察,只凭主观想象而闭门造车所致。


其实这类因观物不切而为人诟病的作品古来有之,其中不乏大家。

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这是宋代杨万里的一首七绝,写芭蕉分绿,柳花飘飞,诗人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飘飞的柳花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全诗精于炼字,充满生活情趣。

就是这样一首充满生活情趣的诗,清朝的王端履在《重论文斋笔录》指出:“‘梅子留酸’‘芭蕉分绿’已是初夏风景,安得复有柳花可捉乎?”王端履说得很有道理,因为从整首诗所写的内容看,杨万里的这首诗是一首写实的诗,写实的诗就不能失真。如此说来,“梅子留酸”“芭蕉分绿”是初夏的风景,而柳花飘飞却为仲春之景,二景不同时,怎能画同框?失真失实,何情之有?

有人也许会说,如果有的年份,有的地方,或许偶尔会遇到气候的变化,梨花晚开,柳絮晚飞,推至春末,而梅子早结,芭蕉早绿,提至夏前,也不是不可能的呀。这种情景即使出现,也不是常态,一首常态写实的诗是不会选取这种非常态的情景入诗的。写实的诗也是这个道理,据事直书,诗实相符,情真意切,才会打动人心。

事实上,前面所讲的就是诗歌的时空概念。诗歌离不开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总是交织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在特定的的时间或空间会发生特定的事情;时间和空间是相对应的。

因此,我们写诗词,必须要有特定的时空意识。

在诗歌中,时间和空间是相互联系的。既没有离开时间的空间,也没有离开空间的时间。人们生活在一段时间里,这段时间必定有相应的空间内容,诗人从生活中捕捉到一瞬间的空间意象,把一个个空间意象串连起来,从一个片断推进到另一个片断,就显示出时间的流逝和变化。诗中的时间和空间,是诗歌生成的基础和依据,那些不顾实际的描写,则会造成时空错乱。就像杨万里的这首诗,检点不彻,观物不细,以致如此。


再举一列说明: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东坡先生的名篇。这首词咏鸿雁,其实鸿雁的生活习性是栖息在田野、湖边。不会在树上栖息,所以也就不存在“拣尽寒枝不肯栖”的问题。这也是因为观物不细造成的。

再比如王安石的“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菊花枯萎是在枝上,枯萎后即使落地也不像金。此事,苏东坡曾写诗讥讽曰:秋英不似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看。只有“仔细”,才能得真,唯有体物入微,作品才能传神。

由于自然界的规律和人们的约定俗成,大多数时候,抒发什么样的感情,就应该借助于什么样的物象,不能随便拉郎配。一个季节中的物象,虽然在其它季节也存在,但不具有其他季节的代表性,所以在其它季节写出来,就不能得到读者的认可。在空间方面,由于南北差异或地方差异,某些物象不是全天候的,这个地方有的物象在其他地方不一定有,所以,物象的选择既要合理,也要符合自然规律。观物入微,这是我们每一个写诗的人都应该注意的地方。


那么,选择物象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选择的物象要常见。太冷僻的物象,与读者的认知和情感有距离,读者就难以“入乎其内”,引发共鸣。

其次,物象与情感要融合。大千世界的客观景物我们称为“物象”,当物象出现在诗中,变成诗人笔下的形象,饱含了作者的情感,“物象”就变成了“意象”。“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意”的融合构成意象。诗人们擅长透过客观景物反映主观情思,达到客观之景与主观情思的统一融合。

再次,物象的选择要有时空概念,要识得真,勘得破,方能穷物之情,尽物之态,才能把自己的情感和客观物象水乳交融,成为一体,也才能创作出有形、有色、有声、有味的鲜活作品。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发表于 2020-10-26 19: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批评当代作者的诗词作品,容易得罪人。批评古人前人的诗词作品,就少了这些麻烦。
类似这样,地方冠名的诗词比赛,即便是没有去过该地的作者,起码也可以网路上百度一下,了解学习一下该地方的历史文化、地理物产、社会风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发表于 2020-10-26 19: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也有写出,自己没去过的地方的很好的作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08:53: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认为此诗将初夏与仲春景色混合,这么读诗过于凿实,写诗如同作画,将不同时间,空间之景混合起来,是古人的风格,现代人过于讲科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6
贡献
17872
金钱
48779
发表于 2020-10-27 10: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用"鸿雁的生活习性是栖息在田野、湖边。不会在树上栖息,所以也就不存在“拣尽寒枝不肯栖”的问题"来说"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闭门造车,显然是没有读懂苏词。
“拣尽寒枝不肯栖”是思想问题,不是现象问题。雁也有思想吗?在诗人那里是可以有的,在非诗人那里则是没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264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55
贡献
2893
金钱
4490
发表于 2020-10-27 11: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愚以为“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也不是实写大雁。问好书吏同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43
贡献
13986
金钱
17059
发表于 2020-10-27 12:04: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竺可桢先生曾把北京、南京春季物候现象作过比较,其中刚好有“柳絮飞”:
   北京(观察年数:22年)柳絮飞

平均日期:5月1日
最早日期:4月24日(1959~1960年)
最迟日期:5月9日(1956年)

  注:1959年4月24日是农历三月十七日,1960年4月24日是农历三月廿九日(月大,有三十日,隔一天后是四月)。  1956年5月9日是农历三月廿九日(月小,翌日是四月)。

   南京(观察年数:5年)柳絮飞

  平均日期:4月22日
  最早日期:4月18日(1929年)
  最迟日期:4月24日(1924~1925年)

  注:1929年4月18日是农历三月初九日。1924年4月24日是农历三月廿一日,1925年4月24日是农历四月初二日。

~:~:~:~:~:~:~:

  以上摘抄资料来源:竺可桢、宛敏渭《物候学》1975年版第90页。
  注文为山水有相逢现时添加。

  
  都知道,柳絮飞飞,总会有廿天过外。看看,暮春柳絮,能不能闯入初夏?
  据说杨万里写《闲居初夏午睡起》时,身处零陵,虽说零陵纬度比南京、北京更低,柳絮飞的时间相对会早一些,但温度的冷暖,与纬度的挂钩只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更何况古人使用太阴历,一个平年只有354~355天(闰年是384~385天),柳絮在某些年份闯入四月夏季飘飞并无不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266

帖子

46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33
贡献
971
金钱
1913
发表于 2020-10-27 19: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把苏东坡质疑王安石菊花落英的故事说反了,这个典故出自于《警世通言》中“王安石三难苏东坡”章节,王安石作诗苏东坡质疑,王安石借势把苏东坡发配到黄州看菊花落英。原来菊花有很多种类,有的枝上枯萎有的种花谢掉瓣,黄州菊花王安石做诗的菊花正是掉瓣的。这个典故原意是要警告人们不要见识少而自以为自己对。结果被你引用前一半来讲没见识的质疑。

很多人因为见识少,以为天下都如他所思的规律。勇气可嘉,不一定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266

帖子

46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33
贡献
971
金钱
1913
发表于 2020-10-27 19: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从诗世界都做的时候,12月22叹冬至年寒的诗,亦可被写为酷热。因为北半球冬至正是南半球最热。任何节气在世界诗面前不自己标地点反去查别人如何不对时空,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只能说自己狭隘知识面。

点评

此贴文,是批评《古风 祁县吟》此诗作者,作诗过意凭空臆测,没有了解一下【祁县】的很多实际情况,就作出判断,进行创作。而且还获奖。 祁县属于山西,山西的印象,咱们有点地理常识的人,基本没去过山西,都也应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0-27 19:52
古典诗词里与物候相关的物象和意象,是以古代的黄河流域为准的。 可以参考了解学习一下,【七十二物候】词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0-27 19: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发表于 2020-10-27 19: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森林生态 发表于 2020-10-27 19:22
自从诗世界都做的时候,12月22叹冬至年寒的诗,亦可被写为酷热。因为北半球冬至正是南半球最热。任何节气在 ...

古典诗词里与物候相关的物象和意象,是以古代的黄河流域为准的。
可以参考了解学习一下,【七十二物候】词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发表于 2020-10-27 19: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森林生态 发表于 2020-10-27 19:22
自从诗世界都做的时候,12月22叹冬至年寒的诗,亦可被写为酷热。因为北半球冬至正是南半球最热。任何节气在 ...

此贴文,是批评《古风 祁县吟》此诗作者,作诗过意凭空臆测,没有了解一下【祁县】的很多实际情况,就作出判断,进行创作。而且还获奖。
祁县属于山西,山西的印象,咱们有点地理常识的人,即便没去过山西,都也应该联想到黄土高原罢。至于,茶树的种植方面,即便不甚了解,也可以网上查阅一些资料学习了解了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43
贡献
13986
金钱
17059
发表于 2020-10-27 20:12: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贴的主旨不错,但举的古诗例欠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6
贡献
17872
金钱
48779
发表于 2020-10-27 21: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汇江还是汇江 于 2020-10-27 22:28 编辑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是南方人,芭蕉是常绿植物,因此什么时间分绿与窗纱都不是问题,也就是仲春柳絮飞时分绿于窗纱没有问题.
那么"梅子留酸软齿牙"与"捉柳花"有没有矛盾呢?这就要看对这一句诗怎么理解了.
是纪事吗?是.是纪吃梅子事吗?是.
是吃新梅子,还是吃陈梅子?如果梅子一陈就不酸了,那这一句诗确实有问题,但若依旧酸,就不能说有什么问题.
不能把诗作为说明文为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4

主题

8251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94
贡献
7790
金钱
161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10-27 21: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省有一个镇,名叫祁县,那里盛产红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43
贡献
13986
金钱
17059
发表于 2020-10-27 21:19: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祁门红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266

帖子

46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33
贡献
971
金钱
1913
发表于 2020-10-27 23: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梅子,芭蕉初始是初夏,柳花是仲春。仲春和初夏是接连的,是不是一定界线分明?会不会有仲春和初夏混杂的几天?还有可不可能地形低处温暖地形高处寒冷,低处进入初夏高处还在仲春?高处的柳花落到低处?

这些也是可能的。所以我对造景与否,一般不敢断言,最多怀疑。只有朝代更换有史书记载的,是编不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4 02: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