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54|回复: 5

在“霜满天”一贴,本人所有的跟帖及回复

[复制链接]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发表于 2020-11-7 14: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霜满天”一贴,本人所有的跟帖及回复

(1)发表于 昨天 14:22

唐·李洞《东川高仆射》里,确实有【霜满地】

三印锁开霜满地,四门关定月当空。

(2)发表于 昨天 14:30

昨晚读网上一师友的一文,也是关于这首诗的。人家考证的是【乌啼】,乌是乌臼鸟。刚才查了一下:

《漢語大詞典》:乌臼(烏臼)  拼音:wū jiù
鸟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伯劳》:“鷑鳩,《尔雅》名鵧鷑…… 江 东谓之乌臼。”

《漢語大詞典》:鷑鸠(鷑鳩)  拼音:jì jiū
鸟名。小黑鸟。又名祝鸠、驾犁、铁鹦鹉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伯劳》:“鷑鳩,《尔雅》名鵧鷑。”

(3)发表于 昨天 19:44

【霜】字,有名词义和形容词义。这里若是解读为本义的【霜】,俺觉得也是不妥的。半夜月落时,作者又是在【客船】上,有些结合不到一起。

还有一个名词义的义项是:年岁,年岁的代称。犹言秋。俺觉得这个义项。比较合适一些。

形容词义,有:(1)譬喻白色。(2)比喻高洁。(3)譬喻冷酷、严峻譬。(4)喻锋利。都不是很合适。

因为:年岁,年岁的代称。犹言秋。这是比较符合作者:羁客情怀。也符合:诗意诗境所表示的时间。引申开来,就有是指:怅惘时间流逝的一种愁绪。

(4)表于 昨天 19:49

如果这样,将【霜】解读为一种作者此时此景此地的一种愁绪。与下一句的【愁】字,就有了联系。咱们可以将此二字,对换过来,解读一下,具体的语义是不是这样的。

月落乌啼愁满天,江枫渔火对霜眠。

(5)发表于 昨天 19:51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落乌啼愁满天,江枫渔火对霜眠。

俺个人觉得:是差不多可以解释通的。

(6)表于 昨天 22:50

你没看明白。这是在回应贴文作者,为什么【霜满天】?

这样对调一下,去理解【霜】字,该如何解读。这是千古名作,俺改什么改。

建议看完,再说话。

(7)发表于 4 分钟前

看不明白,就这样下定论?就这样的态度,也论诗?!

是以这样的方式,作比较。俺的论述,前前后后,请仔细看清楚,再下定论。

(8)发表于 2 分钟前

既然看不明白,俺给你复制过来,再仔细看清楚一点。


如果这样,将【霜】解读为一种作者此时此景此地的一种愁绪。与下一句的【愁】字,就有了联系。咱们可以将此二字,对换过来,解读一下,具体的语义是不是这样的。

月落乌啼愁满天,江枫渔火对霜眠。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落乌啼愁满天,江枫渔火对霜眠。

俺个人觉得:是差不多可以解释通的。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14: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古典诗词 于 2020-11-7 14:54 编辑

不仔细看清楚别人的论述,就断章取义的参与辩论,这不是谈论诗词讨论学问,应该有的态度。

实在不想,与这些无聊之人再继续什么说什么。只好,在此新作一贴,将自己的全部跟帖及回复,一总复制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17: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言秋必愁】,这是古典诗词中,经常见到的。既然,2句,有【江枫渔火对愁眠】,已经有了作者这种愁绪。而【霜】字,本来也有这种与【秋时相关】的义项。

为什么不可以这么来解读呢?将【愁】字对换【霜】字,置于该句的意境中,吟读感知体悟,再联系一下真首诗的诗意内容,是没有什么隔膜的。如:

月落乌啼愁满天。

从这里,可推论:月落乌啼霜满天,“霜满天”的“霜”是可以解读为:作者此时此刻此地此境中的特定的悲秋的一种愁绪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17: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试着,置于全篇来解读理解感知体悟一下:

月落乌啼愁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霜】和【愁】比较,是相对具体的意象。而且2句,作者已作【对愁眠】。这首诗,不能考证,作者是不是一气呵成的;也不能考证,是不是反复推敲修改过的。

诗中可以读出来,作者作此时的是时间是【秋时】,这个是无疑的。因为有了【霜】的意象出现,这一定是想明确这【时间】是【暮秋、晚秋】。这也是1层意思。

【霜】【愁】在古人的诗句里,有没有作为【对语】关系的呢?有的。注意:对语关系,并不一定都是反义对立的关系。

愁与思妨寐,霜兼雪倍寒。 宋末元初·方回 寒夜

三江愁色华缁鬓,九月霜花照客程。 明·郑学醇 发浔江答费郡丞

愁边双塔沧桑影,霜外寒林粉墨秋。 清末近现代初·俞明震 八境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18: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古典诗词 于 2020-11-7 18:05 编辑

作者虽然此诗中,是夜晚,在客船。想象一下:这样的季节,作者一路奔波多日,这个时节的【霜】一定是经见过很多次的。在此时此刻此地此境中,有感而吟,想到这个【霜】的意象,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以【霜】来代指自己的【愁绪】,也是合情合理的。

再试想一下:一定不是雨、一定不是雪、一定不是露、一定不是雾等等物象,这很【应时应景】的,更主要的是符合作者当时情绪的需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19: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注意从【物象、物候】方面解读,容易走向:如最上面俺调查出来的【霜满地】,这样的常识常情常理中去。

俺觉得:此【霜】解读为【与秋时相关的愁绪】更合适。

与【霜】有关时间的联系,最熟悉的有【霜月】:

《漢語大詞典》:霜月  拼音:shuāng yuè

(1).指农历七月。《隶释·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叹霜月之灵,皇极之日。”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隶拾遗》:“ 引之 曰:弟一行‘霜月之灵’,霜月即《尔雅》之‘七月为相’也。霜相古同声,故霜字以相为声……《集古録》以霜月为九月,非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12: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