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99|回复: 7

古风楹联十八期松菊圃毕业论文帖

[复制链接]

170

主题

14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856
金钱
9936
发表于 2020-11-15 21: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清荷凝露 于 2020-11-15 22:04 编辑

古风楹联十八期松菊圃毕业论文帖

关于毕业论文简单提几点要求:
1、字数不得少于1200字。要求语意流畅,尽可能有深度。
2、可以围绕自身学习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悟来写作,也可以讲述学习过程中难忘的事等;
3、需在毕业论文中出现自己的作品;
4、不得抄袭,一经发现后果自负;
5、不得代笔写作,需是自己原创。

大家的毕业论文将在十九期分享。
毕业论文完成后交给各组审核老师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了再发论坛;
不能通过的论文需要重新修改,直到通过为止。

毕业论文截止时间:2021年1月1日
老师审核截止时间:2021年1月10日。

本组负责审核老师:醉梦 寒冰 梅花落尘 剑煮茶 沉默

0

主题

304

帖子

22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66
贡献
570
金钱
845
发表于 2020-12-23 23: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陌上烟雨 于 2021-1-5 21:57 编辑

              三百晨昏,初心不忘
                           ---陌上烟雨

   时光之轮轻轻一转,十八联班将在这个冬天毕业了。通过快一年的学习,懂得了不少,感悟也颇多。下面谈谈个人的一点心得。


【一】析联和对句

当我们拿到一个出句,第一个面对的环节就是析联。只有悟透出句,才能更好的去对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断句。也就是给出句划分节奏,找到节奏点。

2、看平仄,对词组逐个判断它的词性及结构。

3、判断它是今音还是古音来出句,以免对句时犯今古混用的错误。

4、看看有没有使用修辞,比如 :夸张、比喻、拟人,通感……

5、查看有没有使用典故。

6、出句的时间、地点和季节,具体物象有哪些?

7、彻底弄明白出句的立意以及情感色调。

有了这些最基本的分析,接下来可以着手考虑对句了。怎么才能打开它的思路呢?

1、准确找到一个切入点,也就是对句的突破口。

2、准确的找到出句的主语。它经常隐藏着,不能大意,抓住它对句自然不会太偏离。

3、根据句意,看看适合八大流水关系中的哪一种,找到一个好的流转角度,把流转的关键词确定下来。

4、找到一些跟出句符合、相关的物象,展开联想,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呢?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具体的构思,组字、使句子初具雏形。

5、结合出句,然后进行炼字打磨,一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尽量做到新、奇、工、稳、亮。

6、检查。看看有没有违反对联的六要素,其中最容易疏忽的是孤平。读读句子通不通顺,上下有没有相互矛盾的地方。特别是流转和关联度的检查。还有上下联的气势是否相当,切莫头重脚轻。

现在找一个句子作具体的分析:

出句:系马桥头寻酒肆[联友]
对句:躬身溪畔问村姑[联友]

(1)断句:大断43,小断2212。今音出句、平铺直叙、无典无修辞。系马-动宾、桥头-偏正、酒肆-偏正、后三整体动宾。

(2)物象:马、桥头、酒肆。切入点:寻酒肆。主语:(我)。动词:系、寻。时间:可以理解是白天或者傍晚。字面意思:栓马桥头找酒馆。

(3)为什么系马桥头?为了方便寻找酒馆。或许因为赶路,风尘仆仆,有些累了、渴了。对此地方不熟悉,接下来他该怎样呢?对句给出了具体答案:躬身溪畔问村姑。系马=躬身,桥头=溪畔,寻=问,酒肆=村姑。对仗工整,流转顺畅,关联紧密,有力的回扣了出句,时间过渡很自然。

以下是我几个通过老师的指导,修改后的对句:

出句:醉里频呼卿小字[联友]
对句:梦中又到那青桥[烟雨]

出句:客梦难安因月冷[东风]
对句:归期无望又秋深[烟雨]

出句:窗前唯有月如故[相忘]
对句:耳畔全无语若初[烟雨]

出句:红枫一叶燃诗意[联友]
对句:墨客三千竞笔锋[烟雨]


【二】长短句赏析

简单理解就是用长短句的形式赏析对联。它能锻炼和提高我们用诗词等文体来概括对联的能力。可以是现代诗、近体诗、词,也可以是其他的句式,只要句子通顺、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不要太长,数字和句数由自己决定。

不管你是选择哪一种句式赏析,长短句的主题一定要切合原作,不能偏离,不能随意添加与原作的意思、情感不符合的内容。具体看看我的赏析:

瑶琴已是覆尘久【联友】
往事依然伤我深【听琴】

赏析: 陌上烟雨
瑶琴一把蒙尘厚,往事思来泪满襟。
累累伤痕难抹去,今宵苦酒又频斟。


空阶一夜听蕉雨【柒米】
红烛无声泪故人【相忘】

赏析:陌上烟雨
又是芭蕉雨,空阶独听一长更。
思往事,意难平,故人何方?红烛垂泪到天明。


【三】出句

我们所学的出句一般都是七言。具体怎样出句?

1、首先掌握马蹄律的两种格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2、闲暇之余多读一些古诗词,积累词汇,力求做到意境饱满,内容不空洞。

3、浅显易懂,不用生僻字,尽量避免成语入句和三仄尾。

4、前四的铺垫与后三的衔接不能有断痕、必须要有递进或者转折的关系。

5、取象或抒情要符合情理、常规,不能自相矛盾。物象不要太多,组字要精炼。

6、句子不能出的太满,要给对句方一定的空间。不要口语化,运用诗家语。表达不能太直白,要留些余味。

7、合理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句子更耐品,更显得灵动。

理论知识基本掌握,要出彩真的不容易。几个不够成熟的出句:

出句:鬓染秋霜羞对镜[烟雨]

出句:茅舍三间诗补漏[烟雨]

出句:采桑归去春盈篓[烟雨]

出句:樵歌一担云山去[烟雨]


【四】成联

简单说,成联就是由自己独立完成的对联。这是它与出对句最大的区别,尤其是多分句成联特别注重气脉。关于它的的基本知识大家都知道,就不用多说了。现在简单谈谈我的一点创作思路:

1、收集资料。
首先根据所给的题目收集详细的相关资料。

2、立意。
一个好的立意能弥补初学者在创造手法、造句遣词方便的一些不足。何谓立意高?简单说,就是挖掘出事物内在的属性及其延伸出来的内涵。

3、谋篇。
确定了立意,就要从写作的角度进行谋划,上下联各侧重哪个方面,两条主线脉络要清晰。比如咏物联、人物联,或褒或贬,或颂或扬要体现出来。

4、检查。
初步完成后,一定要多读几遍。检查上下比的平仄、句脚、对仗等是否有不对的地方,多分句成联的气脉是否出现断痕;用语用词是否保持一致,立意是否达到了统一,是否存在自相矛盾或合掌的现象。提出的问题前后是否有呼应,动词、形容词和领字的使用是否恰到好处。把自己认为不妥的地方修改好,最后再发表。

以下是我几个有待提高的成联:

题家 陌上烟雨

避难之时,纵瓦破窑寒,亦可遮风挡雨;

有娘之处,虽山高水阔,尤为挂肚牵肠。

自评: 两条主线脉络清晰,切题。各分句之间的衔接还算不错,没有出现断痕。较好的运用了句内自对和领字,对仗工整。但整体来看,立意还有待提高。


题粉笔 陌上烟雨

年如一日,行于黑板描经纬;

骨似干柴,却为国家育栋梁。

自评: 两条主线都是围绕粉笔来展开。意不错,体现出了粉笔勤于耕耘,勇于奉献和牺牲的精神。造句遣词不够精炼,还有待提高。


题宋微宗 陌上烟雨

叹矣!天赋非凡,画笔如神,创字体瘦金传百世;

悲哉!奢靡无比,民情不恤,留靖康之耻痛苍生。

自评: 两条主线脉络清晰,分别阐述了宋徽宗一生最大的功与过,这样构思可以避免合掌的毛病。褒、贬、颂、扬,一目了然,立场鲜明。但是平铺直叙,整体来看,立意还有待提高。如神=不恤 在结构上有些宽了,个别组字还需再斟酌。


   落笔至此,学联过程告一段落了。感谢校长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学习古典文学的平台;感谢十八期耐心辅导的老师和热心帮助的同学,让我对意境联、流水对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点知识远远不够,流水对,意境联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开始。学无止境,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争取更上一层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611

帖子

3467

积分

版主

古今墨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92
贡献
745
金钱
1277
发表于 2020-12-24 14: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儿 于 2021-1-10 19:34 编辑

   
菊圃06-清儿  
寻句时迷深夜月;慕贤长向古风堂。

       转眼在古风学校学习了一年时间,在这一年当中收获颇多。毕业即将在即,首先由衷的感谢古风学校的每一位老师的谆谆教导和无私的奉献,在这里首先请老师们接受清儿深深的一鞠,老师们辛苦啦!

一、进入古风的缘起与感受
      我来古风学校学习完全是慕名而来,古风学校盛名在外,特别是‘流水对’的特色,诗联界无人不晓。当然古风学校的校规校纪可以说也是相当严苛,起初这对于一个散漫惯了我来说是很难遵守,包括每天枯燥的练习。有一段时间打退堂鼓了,令我不舍的是,在每一次练习当中都会有所收获,特别是上课时候的那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我很庆幸自己坚持到了今天。

二、学习历程
      来古风之前,对联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连最基本的六要素1.字数相等,2平仄相偕,3.词性相当,4.结构相应,5.节奏相同,6.意义相关也不知,更别提什么是失替、失对、合掌、三平头、三仄尾、孤平等诸多禁忌更是前所未闻。六要素中感觉最难做到的是‘意义相关’,由于个人的思维局限,词语匮乏,总是不尽人意。老师也曾多次说过,要有三多四心,便是多看,多练,多想。更要做到静心,恒心,细心,信心。我亦相信除此绝无捷径。
      从最初级的标平仄、查找入声字,明白什么是马蹄律、诗律、意节律以及正格与变格,这些倒还算是比较顺利。到初级第四讲辨别词性,这个对我来说是极大的障碍。记得有一次在群里交流的时候,东风校长说,‘不要被它绊住脚,先迈过去’。后来得到证实,迈过去是对的,在往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渐一一得到破解,虽然有时候还是会混淆。通过作业找错和与同学的相互点评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基础知识。到初级的第十课,开始学习什么是流水对。所谓的流水对就是上流下接,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就是一件事物用两句话表达,缺一则不完整。且相互连贯通彻毫无缝隙。常见的八大关系有:转折关系、选择关系、顺承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如因果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这些对一个楹联小白来说学起来还是相当有压力。以下是我十八期作业中的几幅出对句与赏析;
出句:
1.出句:一湖澄碧尘心涤【清儿】
2.出句:寒雨三更惊客枕【清儿】
3.出句:倚楼怯对中天月【清儿】
4.出句:沿溪仄径香缠足【清儿】
5.出句:日薄疏钟沉远壑【清儿】

对句:
1.
出句:溪水一泓穿石缝【联友】
对句:山云几缕卧潭心【清儿】
2.
出句:剪径花香迟我步【东风】
对句:多情蝶影扑人衣【清儿】
3.
出句:一指弹空多少泪【轻寒】
对句:千言难尽别离情【清儿】
4.
出句:一笺翠雨撩诗兴【再嫁东风】
对句:几许清音淡俗尘【清 儿】
5.
出句:忽听庐外铎声急【醉梦】
对句:恐是关中战事危【清儿】

长短句赏析:
结合本讲内容,用长短句赏析对联:
空阶一夜听蕉雨【柒米】
红烛无声泪故人【相忘】
清儿赏析
空阶雨,添寂寥。坐听一夜打芭蕉。
心系故人难入梦,泪随红烛泣终宵。

三、学习成果分享:
      在老师和同学不断的鼓励与指点下顺利步入高级,欣慰的是中级考试从初级的倒数冲到第三名。清儿有幸得到再嫁东风校长的赠联:
清眸里,映着谁人影子;
绮梦中,乱了哪个心儿。
真的十分荣幸也十分感谢再嫁东风校长,此联必会仔细收藏。
以下便是我步入高级班所作的几幅成联,前三幅是学校的作业,后三幅算是练笔。虽有诸多不足,也算是给这一年来的学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当然也将是我学习生涯的一个新起点:
1.
题瘦西湖
柳带曳风,荷香引路,有万叠亭台供胜赏;
闲情物外,幽韵吟边,任一湖烟雨洗尘机。
这是成联的第一次作业,后来自己再读,感觉并没有真正写出瘦西湖的特色,还是功课做的不足,若不看题目,题哪个湖都可以。
2.
游西湖
疏鈡几杵,啼鸟一声,待散湖烟开胜境;
桃李竞芳,亭台邀客,欲寻鹤梦向孤山。
3.
题宋徽宗赵佶
清儿
江山牢落,花鸟传神,惜大手难修兴国策;
少岁奢靡,晚年孤苦,幸瘦金聊慰破扉寒。
4.
夏夜
悦目何如月下,数叠山痕,半湾灯影;
怡神最是风前,一帘花气,十里滩声。
5.
怀苏轼  
大江一酹千年月,立拍岸潮头,高吟赤壁吊诗伯;
兀石犹留八字文,仰惊天笔势,欲抵黄州觅雪堂。
6.
山楼初旭
凭槛意如何,渐云收雾脚,山吐晴光,霞拥新阳飞翠阁;
寻芳情未已,正花发春枝,风摇淑气,鸟喧幽籁沸琼林。

还有最后一幅成联算是给古风所有老师们一个辛勤付出的小小回报,不枉老师们把讲义掐成段磨成粉往嘴里喂的辛苦与耐心。此联在《黄河九省楹联大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当然我学习楹联并非为了比赛,当时只是想为自己的学习成果得到一个验证而已,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傻气。往后我或许不会再参加任何比赛,因为我深知自己的不足,这次也算是运气好。

题黄河
历九曲而穿九省,漫卷狂涛,不移远志;
纳千川以润千畴,四时物稔,两岸歌飞。

       最后再一次感谢古风全体老师无偿的付出,感谢再嫁东风校长提供的学习平台,为这么多诗词楹联爱好者敞开求学之门。特别感谢醉梦老师,粲然一笑老师,月下听泉老师不厌其烦的指正与鼓励。感谢素玉班长以及十八期所有的同学们相互督促与勉励,不仅收获了学习成果还收获了大把友谊。在此真心希望古风学校越办越好!也希望自己能够继续留在古风学习更多的知识。谢谢老师们!谢谢同学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0

帖子

7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0
贡献
200
金钱
283
发表于 2021-1-7 19: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联心得
十八期菊圃组*临风听暮蝉
看纷纷栾树挂红灯,冬日似阳春。又远山浓画,丛芦摇雪,篱菊簪巾。
是处鹊声聒耳,好语笑闲人。一载烦心事,今日霄云。
回想学联岁月,对上流下接,百转伤神。叹江淹彩笔,不眷利名身。
总思量、千般教诲。愧几回、愚钝负师恩。多年后,经行七步,脱口成文。                                 
                                                                    ———谨以这首小词感恩古风为十八辛苦付出的老师们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为期一年多的学习生涯就要结束了。回想在古风学习的这段日子,心中感慨万千。 今年因为疫情的关系,原来的生活秩序被打乱了,疲于奔命的我不得不常常为五斗米折腰。蜗角虚名的苟且最终打败了灵魂深处的诗和远方。就这样在浑浑噩噩的挣扎徘徊中,十八的学习生涯告一段落了。通过一年多的学习,蓦然回首,比起刚来古风,我还是有了很大进步,下面是我这一年多来的学习心得。

一:基础知识,对联六要素:
字数相等:就是上联的字数等于下联的字数。上联七言下联也必须相对应的七言。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的词或词组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词性或结构。
结构相称:上下联语句中语法结构尽可能相同,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
节奏相应:上联节拍停顿处决定了下联也要在这个位置上停顿,也就是节拍一致。
平仄相谐:上下联平仄相反,句内平仄交替,上联仄声收尾下联平声收尾。
内容相关,不能各说各话,上下联要有关联。

二、什么是意境联流水对:
意境联,就是意思和环境相结合的一种联句形式,一切景语皆情语。所要表达的意,不能尽靠形容词堆砌出来,那样看起来又肥又腻。我们的情感必须要借一个相符合的物像来表达出来,这就是意境联的具体表现形式。流水对是指上下句在意义上就像行云流水一样,上流下接,不能截断。因此在形式上虽然分成两句,但意思却互相连贯 ,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说,上下紧密结合互为关联,不可分割。如果去掉上句或下句意义都是不完整的。

三、析联和对句:
当我们拿到一个句子时,先不要急着对下联,首先要用心去领悟它的出句,划分出它的节奏,平仄,词性结构,理顺句意,细细品味出句的含义。对句时把自己带入到出联者设定的场景中,勾勒出一幅诗意的画面,尽量让出对句在同一个画面里,不要出现有景隔或意隔。
在理解了以上的基本概念以后,‌我们可以着手来对句了。
对联:对的是一个完整的意,不是表面上的词组。我们要充分理解出句之意,开拓对句的思路,弄清联意。对句要应景,找出和意境同色调的物象来对,做到出句对句语境相谐。要将出句作为我们对句的铺垫,看联意看语境然后该怎样回扣,就考虑如何应景。一定要记得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呢?再用物象委婉的表达出来。我们的下联必须要和上联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不能各说各话。
例如:
怕见花开深闭户【联友】
惊闻燕语悄窥窗【东风】
这联,上联的主语是(我),只不过省略了主语,我因为怕见花开而紧闭着窗户。校长对句中主语也没明示,但是看得出来,还是“我”,我听见了燕子的呢喃好奇的偷偷窥视着窗户。所以当我们拿到一个句子,把握不准的时候,一定要多读几遍,找准了主语再下手,这是对好流水对的前提。
找准对联的切入点和关联点。切入点就是在上联中找到一个适合主题的一个点来拓展上联现有的情、景、人、物。这个点必须能够使上下句衔接起来,可以是互相映衬,补充说明,承接流转,对比选择等等的衔接。
例如:
不好桃花偏爱雪【东风】
只因生性独钟梅【暮蝉】
这一联中我就是从“不好”切入的,下联的“只因”回扣了上联为什么不好桃花。只因为我心里已经对梅情有独钟了。
例如:
篇篇小字堆成恨【东风】
点点相思化作烟【暮蝉】
这一联中,我是从恨来切入的,下联顺承了上联的恨该怎么去化解,点一根香烟,就让这点点相思随着烟圈在吞吐当中随风飘散吧。切入点找的好,对句思路就容易打开,也能更好的营造整个联的意境。
对联,还可以从流转的思路考虑。印象最深的关于流水对的两个启发思路的课件,一个是东风校长的《一联十对》,一个是相忘老师的《从小月投江说起》。
这两个课件对对联小白的我启发很大,让我从固有的思维模式里跳出来,大胆的天马行空去发散思维,多角度不同方向去流转对联的各种关系。可以是流水对的八大关系;也可以根据听觉、触觉、视觉、嗅觉、动静、虚实、远近等不同的感官思路去承转,造景。动静结合,形成造境的和谐统一。
例如:
舟横野渡栖星月【相忘】
人坐船头钓水云【暮蝉】
上联中,扁舟静静的停靠在无人的渡口,星星月亮在上面惬意安眠,是相对静止的画面。下联如果继续延伸周围静止的风景,就会感觉整个句子比较呆板。我对句时就考虑加入了人,借助人在垂钓,让画面有了鲜活的气息,再补充是在钓水云,一个隐士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四;出句
有了初级班对句积累的经验,中级班我们就开始尝试自己出句。一个好的出句,就是一幅浑然天成的“写意画”。可以从古诗词里去找灵感,很喜欢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里的这一句;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意境极妙。一个“低”一个“近”,画面感十足,把日暮时分旷野的天空用反衬手法写出仿佛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渲染了一种空阔苍茫的意境美。下句夜幕降临清澈的江面,一轮明月倒映在水中仿佛人触手可及,美轮美奂。是一幅出色的写意画。恰如后人称赞王维的作品"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一般。
我在平常看书或者群早晚读对联赏析的时侯看见一个好词,好句,让我觉得很有意境,我会记下来,然后想方设法的把它化用到我的出句里,虽然基本都是被老师砖头拍的粉碎,但是还是很高兴,因为自己又有了一些新的顿悟。
有时候也会根据具体的物象来出句。例如“酒”。我会搜集一些关于酒的诗词,看看别人是怎样遣词造句的,怎样让意境营造得更美。再去看看“酒”会带入一些什么样的情感。等一切准备就绪,就开始架构句子,再加入一些修辞,让句子不要太空洞。
例如:
门前常自扫【暮蝉】
忽见枝头枫火色【暮蝉】
清江独钓千秋月【暮蝉】
还有就是在美图中寻找灵感,看了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后,会先立一个意,然后根据这个意去组织文字,营造画面。一般前四铺垫,后三生发。
例如:
几点新红深雪里【暮蝉】
这句是我当时看见一幅大雪寒梅图起的意,想起了梅花傲雪抗寒独自绽放的傲骨铮铮。漫天风雪里,几点新红,是不是画面感很强呢?在修饰几点的时候我想了几个词,想到一束,几树,几朵。新红我想到嫣红,想到梅花,最后我觉得刚刚开放的梅花只有用星星点点的几点新红才合适。在生活中寻找灵感,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出对句词穷或没有思绪时,我会出去走走,看看大自然的变化,周围的风景,喜欢的花草树木,再构思如何把它们有序的编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例如:
落木萧萧秋渐瘦【暮蝉】
这就是我看见秋天的郊野,无边乱叶纷纷下,而生发的落寞苍凉之感。秋天早没有了春的妩媚,夏的绿荫满枝,只有枯瘦的萧瑟身影了。再转过溪桥,当我看见菊花生意盎然时,我的心情又轻松雀跃起来。
东篱把酒香盈袖【暮蝉】
此时如果有一壶酒,二三好友将是多么快意的事啊

五、成联
学了出、对句,高级班我们就该开始学习写成联了。写成联则需要有明确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指向。在能够充分表达主题的前提下,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进行完整的艺术创作。成联一般包括:整合资料、基本立意、初步构架、细化构思,形成文字、精细打磨,精益求精等环节。成联的种类很多,有咏物联,人物联,书斋联,山水名胜联,历史事件联等。拿咏物联来说,通常的写作手法,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咏物联,关键在一个“咏”字,要有情融入,不能停留在对物的表面描写之上。对物的描写是联的“形”,通过对物的描写来抒发人的志向、感情、是联的“神”。一副成功的咏物联,要形神兼备。不管是什么种类的成联,不管用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切题。要扣住题目,紧紧围绕题目展开,上下联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同一个主题,不能松散,不能偏颇,更不能脱离。到目前为止,我还是门外汉。

扬州瘦西湖*暮蝉
水接平山堂一角,西湖还瘦;
盐堆莲性寺千层,白塔堪骄。

题雁*暮蝉
春回秋返,穿层云万里,音书凭寄;
地北天南,涉远水千重,爱侣何寻。

游玄武湖*暮蝉
渺渺千年,谁寻郭璞遗风,鸣鸡古寺;
盈盈一水,我共台城烟柳,晚唱莲舟。
六;结束语        
十八的课程结束了,但是学习没有结束,我将继续努力在十九垒实基础知识,尽己所能为古风添砖加瓦。感谢东风校长搭建的这个学习平台,感谢清荷老师,凌泽老师,醉梦老师,山那边老师,班长一粟老师,更要特别感谢我们非常负责任而又热心耐心的组长粲然一笑和素玉两位老师,感谢你们无私的付出,让我收获了满满的友谊和知识,感谢剑煮茶老师不厌其烦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给予的帮助和指导。感谢古风所有诗友的理解和包容。

赠恩师*暮蝉
呕心沥血,育一群玉树芝兰佳子弟;
愚笨痴顽,负四季春风细雨好园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3

帖子

45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7
贡献
120
金钱
170
发表于 2021-1-8 19: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朔方飞雪 于 2021-1-8 22:12 编辑

古风楹联十八期毕业论文
菊圃10-朔方飞雪

       转眼来古风学习已将近一年了,首先感恩感谢这里的一切,有孜孜耕耘的老师们,还有亲为一家的同学们,良好的班风学风更是让我收益颇多。时至今日,尽管学艺不精,但却把我这个无知小白生生磨成了一个真正爱上“动人两行字”的楹联痴者。

一、学联缘起,幸遇古风

早闻妙对数流水【朔方飞雪】
欲得真知到古风【朔方飞雪】

      作为一个初中语文老师,平时工作确实很忙,凭着对诗词的几分爱好,也写了一些诗词,但对联却因为它特有的艺术表达形式也同样深深地吸引了我。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一种对偶文学,最早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具有字句相等,平仄相对,结构相同,词性相当,节奏相应,形对意联的特点,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再加上我们现在学生的中考,涉及对联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基于以上,能有机会系统学习楹联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但也知道想真正学好也并非一日之功。还有我本身的毕业班工作相当繁忙,也曾犹豫过要不要学,但与其翘首等待倒不如立刻投身去做去学。今天,在以后看来也许是最好的昨天!现在看来,我很庆幸来到十八期学习,事实证明我的选择也是对的。

二、勤于练习,夯实基础

不信高山能阻我【联友】
惟求愿景定逢春【朔方飞雪】

       学习对联,我认为一定要稳扎稳打,首先要过的就是词性和结构关。如词组“听残”,词性是动词+形容词,听是表示动作的,残是形容程度的,听的怎样了,残起到了补充作用,这个结构就是动补。动补结构包括:动词+动词,动词+副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副词。还有就是词性活用,也是对联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如“半窗”的“窗”字,其本身是名词,在这里就活用为量词了。活用,就是字本身没有那种词性,在联中充当了那种词性,也就是联给了它一个新的身份。如果以搜韵中标注的词性做标准,那么其中没有标注的词性,如果出现了,就可以视为活用。就这样,每天积极参与练习,认真总结老师的练习讲解,从点滴的知识积累做起,让我对词性和结构有了大致掌握。

      再就是,多阅读诗联,积累词汇勤加练习,句子会越来越漂亮! 但勤练不能盲目,要时刻牢记古风校训:静心、细心、耐心、恒心、多看、多想、多练,只有做到这些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三、学会析联,初识流水

深灯伴我听风露【朔方飞雪】
清句入笺浣俗尘【朔方飞雪】

析联是对句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认真的析联,对句才能精准不偏,上下句才能很好成为一个整体。如:

出句: 雪梅吐艳春将近【桃子】

如果这样析联:冬日里的雪梅正在含芳吐艳,眨眼间又一个春天就要来了。身在异乡的我,几载末归,想起那遥远的地方,还有那远方的人儿,我对你的思念却从未停止……

起初对句是:游子还乡思未穷【朔方飞雪】

在老师的指点下发现前四表意不明:既已还乡,思未穷就不妥了。看来语言组织是大问题,只好抱着脑壳再改,接下来的就好多了。

对句:归计无期思未穷【朔方飞雪】
       归计随风梦未成【朔方飞雪】

     原来好作品是改出来的!只有不断的推敲打磨,句子才能更加精练、灵动。坚持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就这样开始了逐步对句,现在看来还只是停留在对词上。尽管做到没有基本的硬伤,如失替、失对、重字、三平尾、景隔、合掌等,但对出来的句子还是缺少美感和蕴味,为对而对,凑词凑句,不能很好的连贯,体现不出思想主题性。在老师和同学的细心帮助下,慢慢地学会找关联点和切入点,学会析联,学会流水对。尽管火候欠缺,但对流水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流水对是指对联在意上如行云流水一样,上流下接,不能截断,也就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之间存在有顺承、转折、条件、假设、目的、因果,递进,选择等等形式的流水关系。但关系也不能太近,太近就有可能是合掌了。下面是我的几个对句,望老师们多加指导:

忍看南飞雁【拈花指】
遥期故里书【朔方飞雪】

.一笺翠雨撩诗兴【再嫁东风】
千缕情丝注笔端【朔方飞雪】

雨打秋窗惊烛泪【再嫁东风】
愁萦晓枕冷人心【朔方飞雪】

鹤舞云山真境界【联友】
凤吟花月小蓬莱【朔方飞雪】

早起莺儿啼暖树【联友】   
迟归燕子啄春泥【朔方飞雪】

平生只慕烟霞客【联友】
何日相忘山水间【朔方飞雪】

看花已带三分醉【听琴】
归舍还藏两袖香【朔方飞雪】

四、深入赏析,学做成联

案前拾句心无累【朔方飞雪】
纸上流春墨带香【朔方飞雪】

      学联过程中能准确而深入地赏析对联,可使对联的内涵和思想得以生发和再现。什么是赏析?赏就是欣赏,析就是剖析,我们赏析的对联,一般是一副完整的上下各为七字的对联,赏析的过程就是对原作用自己的话进行欣赏剖析的过程。赏析一定要切合原作,不能偏离,可以对原作意思有所外延,但用不着添加太多,更不能增加与原作意思感情不符合的内容。如用长短句赏析对联:

空阶一夜听蕉雨【柒米】
红烛无声泪故人【相忘】

我的赏析:

听蕉雨,起心尘,空阶一夜感伤神。
红烛无声空垂泪,何日才能逢故人。

       学做成联是最难的了,不仅需要自己来立意,还要谋篇。和对句不同的是,你得独立的完成一幅对联的意。老师给了不少方法:一般情况下,上联景,下联情;上联远,下联近;上联虚,下联实;上联古,下联今。也可以反衬,对比,也可以从事物的两个面来述说事物本身,起到殊途同归强化和烘托主题的效果。但真正写好实在不容易,只有慢慢磨砺吧,感觉勤写多悟必不可少,除此还要多阅读多积累。下面是我的几副成联,水平尚浅,望老师们不吝赐教:

游龙山湖       朔方飞雪
十里著花,红藕香浮萦画舫;
一帘飞瀑,碧泉玉落入凡尘

题银杏落叶      朔方飞雪
曲径秋深,飒飒高吟皆绚丽;  
疏林日晚,翩翩零落也芬芳。

题宋徽宗赵佶      朔方飞雪      
花鸟如生,自成院体,瘦金书法传今世;      
君臣失格,不改昏庸,丙午辱羞误此生。

       在古风将近一年的学习就要结束了,在此我要对所有老师真诚地道一声谢谢!虔诚感恩所有老师的无私付出,还有再嫁东风、杨柳两位校长,班主任清荷凝露,班长沙场秋点兵,还有醉梦、轻尘、剑煮茶、山的那边、秋天的风、冷燕、云湄等等我的恩师们,没有你们辛勤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的进步,学生将永远铭记于心。 学海无涯,古风虽然毕业了,可我们的学联之路才刚刚开始,因为学习永远在路上!愿我们都能坚守初心,继续在学联的路上追梦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1

帖子

12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4
贡献
335
金钱
459
发表于 2021-1-13 16: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习羽 于 2021-1-13 16:47 编辑

我的学联体会
                  古风18期菊圃组学员 习羽

  不觉间,在古风已经14个月了。回想这一年多,感慨良多。我要特别感谢云梦轩招生群老师们不厌其烦的热心帮助!感谢18期各位老师们苦口婆心的细心指点,感谢18期同学们的鼓励与帮扶,感恩菊圃组家人们的温馨陪伴,感谢再嫁东风校长创建的古风学院这个学习交流平台。谢谢!

  一、误入古风
  我是的性格是直直的一眼见底。却偏偏喜欢古诗文的用字简练,意境深远。每每看到美景,觉得只有古诗文能描绘眼前的景色和感受。2019年11月,偶然的从微信朋友圈看到古风杏花村绝六招生,顺利的进群欣赏了几日群文件群聊天,无意中被江鱼老师发现,竟然不知平仄,建议我来云梦轩学联。想想有生之年能在春节时自己也写副对联挂在门口,也是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二、夜半分享
  古风班群是我第一个学习群,也是第一次看到有那么多的老师们无私地分享美联美文,传授学习心得体会。感觉古风的很多老师们都是夜猫子,露师,蛮师,泽宝,燕师,梦师,茶师……从古句到唐诗清联,从古诗十九首到水煮声律启蒙,从平仄到流水,一下子掉进了浩瀚的文海,爱上了这里的学习氛围。尤其是老师们神来的出对句,让我深深滴着迷。

  三、倾囊相授
  如同一个懵懂的孩子,在这里,我知道了原来平仄不是简单的一二声是平音,三四声是仄音。还有神奇的入声字,有今平古仄,今仄古平,还有万能的平仄通用,陷阱的平仄两读。搜韵是个好助手,不仅可以查平仄,还能查出处,想到一个诗家语的时候,先要查查是不是自造的词汇。
  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从最基本的要仄起平收,渐渐地补充了新的规定,要按照《联律通则》规定要求来写。
  六要素并不是简单死板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内容相关。词性是可以活用的,平仄还有个135不论,246分明可以灵活掌握。只要今音和古音不混用,用今音写美联也是可以的。
  至于合掌、不规则重字、隔景隔意、三平尾、每边三个及三个以上的分句忌同声落脚也是要避免的禁忌。仄仄仄平仄仄平,是古风学院要避免的孤平。
而联意隔阂、上重下轻这些禁忌,虽然别院听琴老师的讲义很明晰,轻尘老师讲解的也很透彻,在我的实际运用中,却一直没有掌握……

  四、悄悄成长
  学习了对联的要求和禁忌,只是知道了如何起步。想明白一幅好联好在哪里,自己也能照猫画虎地对句出句,还是遥遥无期。
  细节决定成败,老师又在群里不时地暗戳戳滴或者明晃晃滴指点迷津。凌泽老师还专门为我们初学对联的同学设计了一个新练习:给你一个词,写出与他相关联的词,可以天马行空的展开联想,不必考虑平仄、词性……稍微熟悉了,然后慢慢地再加上平仄、词性、结构等条件。析联可以从扩句开始,对句也可以从想一句长长的话,然后20、15、10、7缩句来练……
  醉梦老师讲“先闭眼联想,逆向、发散、听觉、触觉、视觉……”孤城老师说“对句要符合自然,最好在同一个画面。若是上句是视觉,就从声觉应对,让对句宕开。”凌宇老师教我们“不要随意地定义任何一个事物,冷暖看环境、语境。”西京老师重视积累,“当你词穷或不出彩的时候,多看古人。积累、化用、借用……”
  渐渐地,我终于摸到一点点对联的边边,在中级升高级的考试中,有了稍稍满意的对句:
  出句:雨后新阳晴到案==【再嫁东风】
  对句:窗前柳色翠如烟【习羽】
  出句:浪送轻帆归晚渚==【再嫁东风】
  对句:风传佳讯到乡间【习羽】

  五、继续努力
  古风是个不断地鞭策我们努力前进的群体,不努力就会被后浪无情地拍到沙滩上。看到新来的同学的神来出对句,自己却绞尽脑汁没有满意的句子,我一度怀疑自己。初心是欣赏美文,现在是不得不出对句。我这样的水平怎么好意思评点新学员呢?是不是不适合在古风,于是懈怠了,想要悄然离开。
  翻看旧日笔记,看到兜兜老师在十八期第二讲开课前的感慨:人生最苦是别离,希望我们十八期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勇于担当,而不是临阵退缩。懂得负重前行才能收获芳华。
  我只有继续努力学习,追着老师和同学们的脚步,将来能回报古风的培养,无愧再嫁东风校长给18期的赠联:
  清风明月两行字
  怒马鲜衣十八期                              
                                                             2020年12月30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6

帖子

24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24
贡献
670
金钱
897
发表于 2021-1-15 07: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粲然一笑 于 2021-1-15 07:03 编辑

18期毕业论文:
菊圃12~蓝纱巾

    小时候,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门上红红的对子特别吸引人,别样的喜庆气氛笼罩着。“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有了新年,小孩子也就满足了穿新衣、吃美食之欲望,真是想起来就心甜眼热。
渐渐长大,方知楹联乃是一种中华文化的精髓。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春联的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经好友介绍,我有幸加入了古风楹联。有幸结识了进入了古风18期联班。这一年来,在老师们的讲授和指导下,渐渐有了一些感悟,现在与大家分享。
一、虚实对法
在平时的对句练习中,我总结出了一个虚实相对的方法。
什么叫虚实呢?我的理解就是能直观感受到的人、物,都是实。比如写景。反之,那些虚无缥缈的,只存在于人的思想中的东西,就是虚。比如抒情。
常见的虚实对法有五种,分别是实对实、虚对实、实对虚、虚对虚,半虚半实。
1.以实对实
这种手法很常见,最常见的就是以景对景。前人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景对景,无须直接说出你的想法,只要找到合适的物像,自然能表意。例如:
阶上添愁梧叶雨
枕也滴泪梦中人
写完之后,渐渐明白,原来人的感情可以借助物象表达的。这是多么美妙的事。
这句我还比较满意。斯人斯景,想到心上人不在,留下一人独睡听雨,是何等的寂寞伤怀。这样对,不仅含蓄,而且还解释了愁的原因——思念。感觉这幅联就象一部微型小说,故事委婉而曲折,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联尽意未尽。
2.以实对虚
用人物所处的环境来衬托人物的心理活动,即以景对情,效果非常好。
例如:
三千底事凭谁诉【联友】
一阕新词向月题【蓝纱巾】
这样对,比虚对要好,不至于太过空洞,类似于喊口号。
3.以虚对实
借出句的环境来表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4

帖子

15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2
贡献
376
金钱
610
发表于 2021-1-15 07: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玉 于 2021-1-15 07:19 编辑


18期毕业论文:菊圃12~蓝纱巾


小时候,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门上红红的对子特别吸引人,别样的喜庆气氛笼罩着。“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有了新年,小孩子也就满足了穿新衣、吃美食之欲望,真是想起来就心甜眼热。
渐渐长大,方知楹联乃是一种中华文化的精髓。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春联的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经好友介绍,我有幸加入了古风楹联。有幸结识了进入了古风18期联班。这一年来,在老师们的讲授和指导下,渐渐有了一些感悟,现在与大家分享。
一、虚实对法
在平时的对句练习中,我总结出了一个虚实相对的方法。
什么叫虚实呢?我的理解就是能直观感受到的人、物,都是实。比如写景。反之,那些虚无缥缈的,只存在于人的思想中的东西,就是虚。比如抒情。
常见的虚实对法有五种,分别是实对实、虚对实、实对虚、虚对虚,半虚半实。
1.以实对实
这种手法很常见,最常见的就是以景对景。前人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景对景,无须直接说出你的想法,只要找到合适的物像,自然能表意。例如:
阶上添愁梧叶雨[蓝纱巾]
枕边滴泪梦中人[蓝纱巾]
写完之后,渐渐明白,原来人的感情可以借助物象表达的。这是多么美妙的事。
这句我还比较满意。斯人斯景,想到心上人不在,留下一人独睡听雨,是何等的寂寞伤怀。这样对,不仅含蓄,而且还解释了愁的原因——思念。感觉这幅联就象一部微型小说,故事委婉而曲折,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联尽意未尽。
2.以实对虚
用人物所处的环境来衬托人物的心理活动,即以景对情,效果非常好。
例如:
三千底事凭谁诉【联友】
一阕新词向月题【蓝纱巾】
这样对,比虚对要好,不至于太过空洞,类似于喊口号。
3.以虚对实
借出句的环境来表达感情,即借景抒情,这种手法也很常见,尤其是长联中。
例如:
合书恰有一花落【联友】
揖首能将旧梦圆【蓝纱巾】
4,以虚对虚
上下联都是抒情的,这种对法在格言和说理联中较为常见。
例如:
不识庐山真面目【古】
更痴美玉笼轻纱【纱巾】
又如:
千般面目痴明月【蓝纱巾】
到处苍茫对晚风【蓝纱巾】
5.半虚半实对
对句中,有一部分是写景,有一部分是抒情。即半虚半实对。
例如:
凄风透户,冷雨横窗,梧桐瑟瑟花零落【江流】
一种相思,千般寂寞,烛泪斑斑夜漫长
对句的前两分句是抒情,后一分句是写景,半虚半实。
二、对句的色调转换
在平时的对句中,一般都是冷对冷,暖对暖,很少有冷暖相对的,因为这样很容易隔。这也是大家一直刻意回避的事。但事无绝对,必要的时候也是可以的。
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三种:
1.以冷对暖
例如:
门外桃花开满树【小样】
心中人面去无踪【蓝纱巾】
上联是暖色,下联是冷色,形成巨大的反差,来反衬人物的心情。
2.以暖对冷
例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鲁迅】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上联冷酷,下联热烈,表达了不同立场。观点鲜明,却十分合谐。
3.以冷、中、暖三种色调对中性的出句。
例如:
接天荷叶无穷碧【古】
满眼流光别样愁【蓝纱巾】冷色调
接天菏叶无穷碧【古】
四面和风万顷诗【蓝纱巾】中性色调
接天莲叶无穷碧【古】
映日荷花别样红【古】暖色调
一个中性色调的出句,得到三种不同色调的对句,但都合情合理,这就是熟练运用色调转换手法的妙处。
由于学习对联的时间不长,认知能力有限,以上只是我一些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还望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最后,再次感古风古典文学院及各位老师,是你们教会了我对联和做人的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11 16: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