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4|回复: 6

马蹄韵很简单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24 14: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0-11-24 15:16 编辑

    马蹄韵很简单



       所谓马蹄韵很简单,就是长联单边句子尾字平仄相粘相对交替即是:
       1、起句先粘后对: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
       2、起句先对后粘: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
       实例:
1、平地上灵崖,通过此关,自有天梯登绝顶;
     劳尘修净土,认清蹉路,岂天宝筏渡迷津。

     放开世界,看朝日才上,夜月正圆,山雨欲来,溪云初起;
     洗净耳根,听林鸟争鸣,寺钟响答,渔歌远唱,牛笛横吹。

2、
     拓地远尘嘼,适吾居矣。喜园林日永,景物常新,好领取柳底莺声,松间鹤影;
     升堂多俊杰,把手欣然。想文洒风流,琴棋寄兴,忽须掉梅花时序,荔子光阴。

     洞庭山色,扬子江声,一样石盘陀,金粟后身香案史;
     阳羡春茶,兰陵美酒,四围花世界,芙蓉旧社水仙王。

    槛外三江合,看云影波光,凫浴鹜飞,真叫人在潇湘画景:
    寰中一境奇,记锦词丽句,唐题宗咏,久会名传南踅诗声。


3、单边句子粘对有四句一组换头从起的,如昆明大观楼长联。也有粘对到底的,如四川望江楼长联。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20-11-24 16: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20-11-24 19:41 编辑

1.马蹄韵规定出句第一脚必仄(即只承认联仄起平收)
2.二三脚必平
3.第四脚必仄。即上片句脚为仄平平仄。
4.第五脚开始又按仄平平仄添加。即;
1句:仄
2句:仄平
3句:仄平平
4句:仄平平仄
5句:仄平平仄仄
6句:仄平平仄仄平
7句:仄平平仄仄平平
8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9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笫笫笫笫笫笫笫笫笫
        1  2  3 4  5  6 7 8 9
        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

据考查,五句及五句叹以上,多不合马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11-24 17: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0-11-24 17:14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11-24 16:56
1.马蹄韵规定第一脚必仄((即只承认联仄起平收。)
2.二三字必平
3.第四字必仄。即上片句脚为仄平平仄。


余德泉《对联格律·对联谱》

三、什么是马蹄韵

  清人林昌彝说:“凡平音煞句者,顶句亦以平音,仄音煞句者,顶句亦以仄音。照此类推,音节无不调叶。” (林庆铨《楹联述录》)这段话换一种说法,就是“仄顶仄,平顶平”。对联的这种规则,可以说就是马蹄韵。至于“马蹄”二字借表联律始于何时,尚不得而知。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卷七说:“(唐)陆(贽)宣公文则无一句不对,无一字不谐平仄,无一联不调马蹄。”看来,至迟在曾国藩以前,就有这个说法了。

  其所以叫马蹄韵,在于其规律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若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的脚为仄,左右轮流,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了。鉴于后脚之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之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起句和末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平或者单仄。

  马蹄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句脚规则,指对联一边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一是句中规则,指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句中平仄安排受句脚平仄安排的制约。句脚平仄有正格与变格之分。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相同者,称为正格,相同者称为变格。变格没有正格铿锵。句中平仄没有正格与变格之分。

  任何原理,一旦被认识,都很简单。马蹄韵也是如此。其句脚规则可以用如下一个公式来表示:

  ……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4↑
     │ │ │ │ └───────┘
     │ │ │ │        5↑
     │ │ │ └─────────┘
     │ │ │          6↑
     │ │ └───────────┘
     │ │            7↑
     │ └─────────────┘
     │              8↑
     └───────────────┘

  这是一个上联句脚公式。从后往前截:

每边一句:仄
每边两句:平仄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这个省略号意味着,如果有九句,则首句句脚平仄还是仄;如果有十句,则首句句脚平仄又为平,等等。

  下联平仄相反。

  句中平仄,亦以上联标准式为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以上(含八言)之平仄视节奏而定。

  下联平仄相反。

  按理,五言句之马蹄韵标准式除“仄仄平平仄”外,另一种应为“仄平平仄仄”,因律诗自唐以来已用惯了,于是用“平平平仄仄”取“仄平平仄仄”而代之。这只是一种变通。七言句以“仄仄平平平仄仄”取代“平仄仄平平仄仄”,亦是如此。被取代后的“仄平平仄仄”与“平仄仄平平仄仄”两式,仍然在用。

  就这些。记住这些,就算把握住马蹄韵的精华了。

  马蹄韵既用于联句句脚,亦用于联句句中,而以用于联句句脚特征最为明显。可以说使对联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这是最突出也是最根本的一点。

  马蹄韵之用于句脚和句中的一整套规则,后面将详加叙述。

  马蹄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是哪一个人的发明创造。它是千百年来一步一步约定俗成的结果。这一点,从下一部分的叙述中,可以充分地显示出来。 


点评

不要一天就只会别人怎么说,你自己不会研究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24 17: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4 17: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1.马蹄韵规定第一脚必仄------根据呢?

点评

是毫无根据的瞎说!!!我对对联句脚从三分句联往上统计,五字句以上联合马啼韵的占十之一以下。首句平起联也常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24 1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4 17: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一天就只会别人怎么说,你自己不会研究么?

点评

金筑子,你这又是什么意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24 17: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11-24 17: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11-24 17:47
不要一天就只会别人怎么说,你自己不会研究么?

金筑子,你这又是什么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20-11-24 19: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11-24 17:45
1.马蹄韵规定第一脚必仄------根据呢?

是毫无根据的瞎说!!!我对对联句脚从三分句联往上统计,五字句以上联合马啼韵的占十之一以下。首句平起联也常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4 01: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