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3
注册时间2020-11-12
威望801
金钱3367
贡献2045
金牌会员
 
威望- 801 点
贡献- 2045 次
金钱- 3367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1-2-23 14: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侯正清 于 2021-2-23 14:32 编辑
不是浅陋问题,而是过度看重的问题。
搜到一个资料,与大家共鉴。
简论“四平头”
“四平头”是清代纪昀、沈德潜、许印芳等诗人和学者在评诗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概念。“四平头”作为一种诗句之病,其名称来源于南朝时期的 “四声八病”说。但是,“四声八病”中的“平头”与清人所说的“四平头”所指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关于平仄运用的声律问题,而后者则属于遣词造句的语法问题。
那么,什么是“四平头”呢? 在近体律诗中连续四次使用词性或者结构类型相同的词语作为一些句子的开头部分,就是“四平头”。
请注意有关“四平头”的关键词:
1、“在近体律诗中”。不是近体律诗,就无所谓“四平头”不“四平头”。 “在近体诗律中”限制了“四平头”存在的范围。
2、“连续四次”。此关键词强调,没有连续四次出现的情况,就不是“四平头”。
3、“使用词性或者结构类型相同的词语”。这是“四平头”最重要的特征。
4、“作为一些句子的开头部分”。如果几个词性或者结构类型相同的词语出现在句子中间或者未尾,都不算是“四平头”。
由于造成“四平头”的词语在词性和结构类型方面存在多样性,所以有关“四病头”的病例很多,下面选取几种典型情况略作举例说明:
一、地名“四平头”
送王李二少府贬潭峡
唐·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中间四句开头的“巫峡”、“衡阳”、“青枫”、“白帝”都是表示地名的词语。沈德潜指出:“连用四地名,究非律诗所宜。”(《唐诗别裁集》)。纪昀也评论说:“平列四地名,究为碍格,前人已议之”(《瀛奎律髓汇编》)。
二、偏正短语“四平头”
暮过山村
贾岛(唐)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颔联和颈联开头连续使用“怪禽”、“落日”、“初月”、“边烽”四个偏正短语。沈德潜评曰:“‘落日、初月,平头之病。’合前后两句,也是‘四平头’”。
三、动宾短语“四平头”
记建安大水
韩元吉(宋)
孤城雨脚暮云平,不觉鱼龙自满庭。
讬命已甘同木偶,置身端亦似赢甁。
浮家却羡鸱夷子,弄月常忧太白星。
当日乘槎便仙去,故人应罪曲江灵。
中间两联开头词语“讬命”、“置身”、“浮家”、“弄月”是动宾短语,连续四次使用结构类型相同的词语。纪昀评曰:“中四句平头,碍格。”
四、主谓短语“四平头”
雪中二首之一
陆游(宋)
春昼雪如簁,清羸病起时。
迹深惊虎过,烟绝悯僧饥。
地冻萱芽短,林深鸟哢迟。
西窗斜日晚,呵手歛残棋。
颔联开头的“迹深”、“烟绝”, 颈联开头的“ 地冻”、“林深”都是主谓短语,并且连续四次使用。纪昀评曰:“中四句平头。”(《瀛奎律髓汇评》)。
和仲良春晚即事
杨万里(宋)
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
梦岂花边到,春俄雨里迁。
一梨开五秉,百箔候三眠。
只有书生拙,穷年垦纸田。
许印芳评曰:“此章中二联炼句可学,三、四句合首联看,却犯平头病,此不可学”。这首诗首联开头的 “贫难”、“病敢”和颔联开头的 “梦岂”、“春俄”都是主谓短语,四次连续使用,形成了“四平头”。由此可以看出,“四平头”不仅存在于颔联和颈联,也有可能存在于首联和颔联。
“四平头”是一种诗句之病,它会造成句式单一,使得整首诗在布局上变得呆板、生硬,从而缺少变化美。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写作近体律诗都要注意这个问题。
四平头属于小诗病。在格律诗词求谐求变的要求下,少了点变化。
不过,又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写诗的时候,如果对一些细微末节不做处理,就会影响艺术美的创造。我认为,“四平头”虽然是小诗病,但也要尽量避免。对于一个人来讲,着凉感冒可谓小病,但是不吃药不打针,就会让人很不舒服。再打个比方,一个人脸上本来就很光洁、很好看,但有一次如果突然就沾上了一丁点的脏东西,那么这张脸还会好看吗?显然不会好看的。
诗求美,当然要尽善尽美。只要不是舍大美求小美,还是要服从的。
诗以言志为主,初学者无须太过计较“四平头”。今人读唐宋诗也应以究其意、境为本,不必苛求其体!但若以传承发展观之,确可作为精研之圭,以求尽善!
我看不应把出现四平头看的那么严重。要从颈、颌两联对仗的角度出发,四平头有时显得工对更严谨。再说,清朝的纪昀、沈德潜也构不成五千年炎黄诗词领域的绝对权威,他们的评诗标准可做参考。就像对孤平的认定,到如今说法不一。
你觉得“四平头”诗好,你就多写点,不爱写就少写点。
我的观点:四平头非大病,远比文不从句不顺、拼凑组合无诗意等问题小得多,甚至小到可以忽略。为啥?因这些都是在文字、诗意功夫达到一定水准后再进一步追求的艺术技巧问题,也即说是较文字功夫和谋篇布局更高一个层次的问题。说到底,写诗还是应以立意为上,再辅之以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接下来才涉及技巧的安排和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