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79|回复: 7

《作文大体》诗病试解

[复制链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3-4 04: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3-5 11:48 编辑

第五 诗病  
  凡诗有八病,其尤可避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此四病也。
-------可见作文大体跟元兢的说辞【已下四病,但须知之,不必须避。】异曲同工。

平头病者,近来不去之。上句第一二字与下句第一二字,同平上去入是也,但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也。
---此论律问题,理同换头;去,人相违之意,不去之是不违它、不违背它的意思

上尾病者,近来尤避之。五言诗第五字与第十字,又七言诗第七字与第十四字,同平上去入是也,随四声诗分别之,但发句连韵不为病矣。
---------此论首句用韵问题,首句用韵则不为病,不用韵而同声则是病。随四声诗分别之指的是随着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的诗体分别对待;发句指第一、二句,连韵指第一、二句接着用韵;尤避之,尤含特别、特别注重之意,避之即避免这个病。病例诗曰:“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如此之类,是其病也。),又曰:“荡子别倡楼,秋庭夜月华,桂叶侵云长,轻光逐汉斜。”(若以“家”代“楼”,此则无嫌。),按若以“家”代“楼”即发句连韵,此非病也。

蜂腰病者,近来尤避之。五言七言共每句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四不同矣]。平声不为病,但上句云云。
-----此亦论句律问题,是特别注重的而应当避免的声病问题,五言第二字与第四字应该不相同声,这个相同的叫做二四不同矣,相同的则是蜂腰病了,故天宝集曰:二四不同。病例可参考“冬节南食稻,春日复北翔”,二四平声不为病可参考“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日人所理解的蜂腰病相类于刘滔的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七言第二字与第四字应该不相同这个相同的也叫做二四不同矣,相同的则是蜂腰病了,故天宝集曰:二四不同平声不为病,但上句云云,这里的二四平声不为病跟文镜秘府论中的主要注重避初腰类似,但上句已指明了只用于出句,但者,只也,云云,如此如此;至于日人之作连对句也不避二四同平则不知是否日人误解或是没注意

鹤膝病者,五言上句第二字与下句第九字,不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九对矣]。七言上句之中第二字与第六字,不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六对矣]。然则他声诗用他声之韵者可避,平声如绝句诗、四韵、长韵,可准知之耳。下三连病者,五言、七言共,每句终三字连同声是也。念二病者近来不去之,一首之中有同字同心是也。
--------五言上句第二字与下句第九字是应该不相同,这个相同的叫做二九对,相同的才是应避的鹤膝病,故天宝集曰:二九对避之;七言则仅论出句,第二字与第六字不应该同声,这个相同的叫做二六对,相同的才是应避的鹤膝病,句例‘’今日不知谁计会‘’,日为入,计为去,故白氏文集曰:二六对避之;‘’然则他声诗用他声之韵者可避平声。如绝句诗四韵长韵,可准知之耳。‘’说的是不过他声诗【仄声诗】用他声的韵【仄声韵】,可以不论鹤膝病,平声诸如绝句诗、四韵、长韵,依此就可以明白了【按,此段断句有问题而造成索解尤难】;此五言论句与句之间的联律问题,七言则是论句律问题,下三连病者其它文献罕见,五言七言共每句终三字连同声是也,说明无论平上去入凡三连声均属病,去,人相违之意,不去之是不违、不违背的意思,念,常思也,常思鹤膝和下三连两病近来不违它、不违背它。一首之中有同字同心是也指同一首中有【不规则】重字的也属此病,同字,重字之意,同心,暂不知所指;此病跟文镜秘府论中的鹤膝病论的是白脚句末问题有所不同,应予注意。

按 :一首之中有同字同心是也,这里的同心如果没理解错的话应是指律诗的白脚句末同声之病,跟王力先生所论的律诗的上尾是相同的,诗例参见:

题慎言法师故房储光羲
  精庐不住子(上),自有无生乡。
  过客知何道(上),裴回雁子堂。
  浮云归故岭(上),落月还西方。
  日夕虚空里(上),时时闻异香。
  石瓮亭储光羲
  遥山起真宇(上),西向尽花林。
  下见宫殿小(上),上看廊庑深。
  苑花落池水(上),天语闻松音。
  君子又知我(上),焚香期化心。

日人用同心表述虽奥涩了点,但可谓高明。


以上四病用了两句近来不去之两句近来尤避之均是不违背它和尤其避免它之意,这跟【凡诗有八病,其尤可避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此四病也】的说法是相符的。

越韵病者,是尤可去,谬用相似之韵也,所谓清韵用青字等也。
--------越者,逾也,越过,超过的意思,越韵病即出韵病,原因是误用邻韵也;是尤可去的去字却是离的意思,可引申为避免,是尤可去,这病尤其应远离【即避免】。

越调病者,可去之,文字之数,或有余句,或有不足字、句也。
---------越调病之调不是指声调而是指字不足、句不足和多出了句子,属于体裁上的问题,譬如三句半之类,也是应避免的。



按 :   黑体字为抄来的《作文大体》中的诗病,调整了标点符号和重新断句,余为试解。注:天宝集曰:二四不同来自于五言诗,天宝集曰:二四不同,二九对避之。又避下三连病云云。 白氏文集曰:二六对避之来自于七言诗, 白氏文集云:二四不同,二六对避之。又是避下三连病云云。按:二九对避之和二六对避之中的对避之都是相对廻避的省文,二六对避之不应是‘二六对、避之’的断句而是‘二六,对避之’,二九对避之同理。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3-4 12: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首之中有同字同心是也,这里的同心如果没理解错的话应是指律诗的白脚句末同声之病,跟王力先生所论的律诗的上尾是相同的,诗例参见:

题慎言法师故房储光羲
  精庐不住子(上),自有无生乡。
  过客知何道(上),裴回雁子堂。
  浮云归故岭(上),落月还西方。
  日夕虚空里(上),时时闻异香。
  石瓮亭储光羲
  遥山起真宇(上),西向尽花林。
  下见宫殿小(上),上看廊庑深。
  苑花落池水(上),天语闻松音。
  君子又知我(上),焚香期化心。

日人用同心表述虽奥涩了点,但可谓高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7
贡献
3598
金钱
5026
发表于 2021-3-4 21: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首之中有同字同心是也,"
估计是误字,最可能的是把 “它”误为“心” 。“它”,它声即“上去入”。而同“平”不是病。

点评

可否对照一下影印本,先谢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4 21: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3-4 21: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1-3-4 21:22
"一首之中有同字同心是也,"
估计是误字,最可能的是把 “它”误为“心” 。“它”,它声即“上去入”。而 ...

可否对照一下影印本,先谢了

点评

两版本具记"一首之中有同字同心是也," 这,只好存疑或独自解释了。也因在前有两版本出现过不一致的地方,故误记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5 06: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00: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3-5 11:44 编辑

去,又【集韵】或作弃,也通,也是离、抛弃之意。

平头病者,近来不去之。
上尾病者,近来尤避之。
蜂腰病者,近来尤避之。
鹤膝病者,。。。近来不去之。。。

此四病并未见什么“不避之”,可见,孙逐明的“不去之”是“不避之”的意思是他个人本着对八病的理解错误而臆想出来的,其根源是【八病只取四病,四病中的平头又“近来不避之”了,足以说明“八病”只是初期不成熟的理论,合理部分被吸收了,不合理的部分被扬弃了。】,平头也不是什么“近来不避之”,明明白白的是   近来不去之,可见孙逐明显然是先入为主削足以适履了。

就按去是弃作解,近来不去之是近来不抛弃它,不抛弃它跟不违背它都不会矛盾,但却跟不避忌它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意思了,不避忌它是这个病变成了不合理的、被扬弃了的,这就明显跟原文原意完全相悖了,也跟擎纲提领的【凡诗有八病,其尤可避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此四病也。】的纲领相悖了。

近来不去之跟近来尤避之只是程度不同而无本质差别,尤避之含特别注重之意罢了,可见此四病中上尾、蜂腰之病是重于平头、鹤膝之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7
贡献
3598
金钱
5026
发表于 2021-3-5 06: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3-4 21:48
可否对照一下影印本,先谢了

两版本具记"一首之中有同字同心是也,"

这,只好存疑或独自解释了。也因在前有两版本出现过不一致的地方,故误记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点评

辛苦了,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5 07: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07: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1-3-5 06:15
两版本具记"一首之中有同字同心是也,"

这,只好存疑或独自解释了。也因在前有两版本出现过不一致的地方 ...

辛苦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11: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3-6 23:43 编辑

 后面是用日本诗人的作品详细讲解“对仗”的具体用法,以及各种平仄格局的印证。这里就不详引了。只把日本诗人的一些近体诗作品引用于下:--孙逐明

《资父事君》〔真臻韵〕菅三品文时卿  
  题目。怀偏得仁,至孝自人。
  破题。拔白何轻死,含亲。
  譬喻。王生犹有母,曾子岂非臣。
  述怀。若向宫廷论,应知两取生。
  
  《草树暗迎春》纪纳言长谷雄
  春生无迹渐从东,草木相迎暗至中。题目。
  向暖因缘唯媚景,浔阳媒介足柔风。破题。
  庭增气色晴沙绿,林变容晖宿雪红。譬喻。
  芳艳不知何处契,谁教计会一时通。述怀。
 
  《秋雁数行书》〔以斜为韵〕
  秋雁随阳来几赊,数行书点暮天斜。
  篇章不定迷言叶,批阅有疑拭眼花。
  朝山云缃帙卷,暮加。
  老儒渐耄虽疲业,宿癖相侵望句遮。
  
  《与儿孙诗》[用歌韵。自平声起,付第二字平声定之。]纪纳言长谷雄作  
  六旬余日少,三多。
  不义非吾富,儿孙没奈何。  
  
  《秋夜月诗》[用清韵]菅三品〔文时〕
  病思,愁送夜情。
  莫言偏待月,多是睡难成。
  
  五言四韵诗
  《赋聚沙为佛塔》〔用东韵〕庆宝胤
  题目。聚沙为佛塔,此事出儿童。
  破题。应失秋霜底,欲倾夜雨中。
  譬喻。人唯看作戏,佛不舍其功。
  述怀。彼已得成道,菩提遂不空。  
  
  《赋月诗》〔用歌韵,自他声起。〕纪纳言
  皎皎孤悬月,清光万里过。
  映添粉壁,临水起波。
  魏鹊飞无止,吴牛喘几多。
  落耀得,惆仰纤河。  
  
  《游净土寺诗》〔用侵韵〕庆宝胤
  一来净土脱尘衾,华水文浅亦深。
  非水非花非笔砚,为思极乐苦相寻。
  
  《赋法华序品诗》〔用支韵〕后中书王
  四十余年探秘法,时来欲使众生知。
  先呈六瑞无人觉,唯有文殊说旧仪。
  
  《践大周然上人赴唐诗》〔用耕庚清韵〕庆宝胤
  遥寻异域出皇城,相赠有言莫自轻。
  抚我半头秋雪冷,思君万里暮云行。
  难期此土重相见,已契西方共往生。
  久在后生非势利,菩提应赴旧交情。
  
  《越调诗》〔八病之随一也〕〔庚耕清运〕
  
  灯前谈话吟咏几,与我染毫欲晓更。
  花丝经□,玩来终夜动心情。
  
  《离合诗》〔清韵〕
  烟霞望晓好,因我忽光临。
  蹬际青苔满,石危自动心。
  
  源英明诗云
  春雨何因细脚频,为过花面洗红尘。
  花情若听吾微诲,莫待妖姿妄折人。

孙逐明把这些都当作近体实在有点糟,但孙逐明还有个好处是清楚唐近体是论平仄而不唯平仄尚能看到四声碎用的遗留,作文大体并言则而用他声去表述可谓严谨,四声碎用的成份已含其中,白氏文集和天宝集中的下避三连同此理。
二四不同应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是平他二四不同,这是常态,从大同之后的十之八九符合这点就反映了这样的常态,其二是二四他他不同,这点在齐梁体中有所反映,作文大体中也有反映,如落耀得,而二四同平被视为不为病,如含亲、三多、病思等,七言如暮加;朝山云缃帙卷,暮加。落耀得,惆仰纤河。病思,愁送夜情。此三联如按平仄都是平头之病,也即是失对,但依四声碎用却未必都犯平头,他声之上去入相错即避免了平头。
以上都是四声碎用的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1 23: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