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25|回复: 4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21-3-11 07:43: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转贴节录)

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溪小酌至晚
〔宋〕苏轼
南溪得雪真无价,走马来看及未消。
独自披榛寻履迹,最先犯晓过朱桥。
谁怜屋破眠无处,坐觉村饥语不嚣。
惟有暮鸦知客意,惊飞千片落寒条。
    关于“独自披榛寻履迹”
    陈迩冬先生《苏轼诗选》注曰:“披榛寻履迹,包括着两个典故:晋葛洪家贫,他的居住处连墙篱也没有,每天披榛出门,排草入室。汉东郭先生(不是《中山狼》故事中的东郭先生)很穷,大雪天穿着破鞋子,鞋面还可以蔽足面,鞋底却露出了脚趾,在走过的雪中道上,可以看见他的脚印。”
    按:“披榛”即拨开野生灌木的意思,为古籍中的习用语汇。如《晋书》卷五一《皇甫谧传》载谧上武帝疏:“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又卷九二《赵至传》载至与嵇蕃书:“涉泽求蹊,披榛觅路。”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张耳之贤,有声梁魏……脱迹违难,披榛来洎。”陶渊明《归园田居》诗六首其四:“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唐骆宾王《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诗四首其一:“缉芰知还楚,披榛似避秦。”杜甫《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诗二首其一:“出郭眄细岑,披榛得微路。”丘丹《奉使过石门观瀑》诗:“披榛上岩岫,峭壁正东面。”宋石介《读韩文》诗:“披榛启其途,与古相追驰。”韩维《晚步颍上和曼叔》诗:“披榛登大堤,下视何嶪岌。”苏轼别首《是日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诗二首其二:“披榛觅路冲泥入,洗足关门听雨眠。”皆是其例。
    “履迹”即人的足迹,诗里也极为常见。如唐骆宾王《冬日过故人任处士书斋》:“网积窗文乱,苔深履迹残。”崔国辅《长信草》:“故侵珠履迹,不使玉阶行。”裴迪《辋川集》二十首其二《华子冈》:“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岑参《长门怨》:“绿钱侵履迹,红粉湿啼痕。”李商隐《喜雪》:“寂寞门扉掩,依稀履迹斜。”马戴《赠别空公》:“履迹谁相见,松风扫石尘。”宋黄庶《陪丞相游石子涧》诗二首其二:“涧下禽鱼识上台,听泉履迹遍苍苔。”文同《子骏运使八咏堂》八首其三《柏轩》:“时复下抚摩,破藓交履迹。”苏轼别首《颜阖》:“使者反锡命,户庭空履迹。”又《光禄庵》二首其二:“若向庵中觅光禄,雪中履迹镜中真。”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细细玩味东坡诗语,只是说自己清晨去南溪看雪,拨开丛生的草木,寻路前行而已——似与葛洪、东郭先生之事无关。
    关于“谁怜屋破眠无处”
    陈迩冬先生《苏轼诗选》注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惧欢宴,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此正用其事。”
    按:杜诗“床头”等四句是写自家“屋破眠无处”,东坡这里则是写农家“屋破眠无处”(冠以“谁怜”二字,是说无人怜悯他们);杜诗写的是“雨”,而苏诗写的是“雪”。因此,说东坡此句用老杜事,未免有些牵强。退一步说,“雨”“雪”同类,还可以通融;但贫民破屋,不蔽雨雪,在古代本是很普通的生活现象,并非老杜个人独特的经历,怎么好认定“屋破眠无处”就是用老杜故事呢?
绿筠亭
〔宋〕苏轼
爱竹能延客,求诗剩挂墙。
风梢千纛乱,月影万夫长。
谷鸟惊棋响,山蜂识酒香。
只应陶靖节,会取北风凉。
    关于“求诗剩挂墙”
    陈迩冬先生《苏轼诗选》注曰:“《新唐书·陈子昂传》:子昂上书武后:‘陛下布德泽,下诏书,必待刺史、县令谨宣而奉行之。不得其人,则委弃有司挂墙屋耳。百姓安得知之。’这里借指求诗于我,不得其人,我把这事搁起来了。”
    按:宋施元之注此句:“《唐·陈子昂传》:委弃有司,挂墙屋耳。”其意不过在说明《新唐书·陈子昂传》里已有“挂墙”这个语汇,并不表示自己认为苏诗中的“挂墙”与陈子昂上书中所说的“挂墙”是同样的意思。陈迩冬先生似乎不明白这一点,反为施注所误了。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曰:“,甚辞,犹真也;尽也;颇也;多也。字亦作剩。”苏诗这里的“剩”当训“多”。“求诗剩挂墙”,是说绿筠亭主人梁处士广求名流题诗,装裱成轴,挂在墙壁间。言外有赞扬他爱好文学、崇尚风雅的意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五)
〔宋〕苏轼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似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关于“可得长闲似暂闲”
    陈迩冬先生《苏轼诗选》注曰:“白居易《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偷闲意味胜长闲。’作者在这里反用其意。”
    按:这里的“可得”,当训“岂得”“安得”。“可得长闲似暂闲”,即“长闲岂得似暂闲”,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长闲比不上暂闲”的意思。因此,它不是“反用”,而恰恰是正用白居易诗意!
    作此诗时,诗人在杭州任通判。他只能忙里偷闲,也就是“暂闲”。而所谓“长闲”,则是指隐居在野而言的。此诗的要旨是说杭州湖光山色,风景秀丽,在这里作官比归隐故乡还好。明白这一点,诗中“长闲”“暂闲”谁胜谁的问题是不难判别的。
    白居易诗“偷闲意味胜長闲”,颇具生活哲理。“忙”里“偷”出来的“闲”,由于难得,所以格外珍贵。如果反其意而用之,说“长闲意味胜偷闲”,则点金成铁,毫无诗趣了。
答吕梁仲屯田
〔宋〕苏轼
乱山合沓围彭门,官居独在悬水村。
居民萧条杂麋鹿,小市冷落无鸡豚。
黄河西来初不觉,但讶清泗奔流浑。
夜闻沙岸鸣瓮盎,晓看雪浪浮鹏鲲。
吕梁自古喉吻地,万顷一抹何由吞。
坐观入市卷闾井,吏民走尽馀王尊。
计穷路断欲安适,吟诗破屋愁鸢蹲。
岁寒霜重水归壑,但见屋瓦留沙痕。
入城相对如梦寐,我亦仅免为鱼鼋。
旋呼歌舞杂诙笑,不惜饮釂空瓶盆。
念君官舍冰雪冷,新诗美酒聊相温。
人生如寄何不乐,任使绛蜡烧黄昏。
宣房未筑淮泗满,故道堙灭疮痍存。
明年劳苦应更甚,我当畚锸先黥髡。
付君万指伐顽石,千锤雷动苍山根。
高城如铁洪口快,谈笑却扫看崩奔。
农夫掉臂免狼顾,秋谷布野如云屯。
还须更置软脚酒,为君击鼓行金樽。
    关于“吏民走尽馀王尊”
    陈迩冬先生《苏轼诗选》注曰:“王尊,汉时人,他任东郡太守时,黄河水涨,泛滥地到了瓠子堤,吏民奔走,王尊祝祷于河神,愿以身填堤,因独宿堤上不避。这里作者以王尊自比。”
    按:此诗题目中的“吕梁”,即吕梁洪,是徐州(今属江苏)郊区的一个镇(见宋王存等《元丰九域志》卷一《京东路·西路·徐州》)。屯田员外郎仲某,即在那里作官。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秋,黄河决堤,吕梁洪镇遭到了灭顶之灾,洪水直扑徐州。诗人当时知徐州,领导当地军民与洪水搏斗,终于保住了州城。
    此诗从开头到“但见屋瓦留沙痕”凡十六句,都是写吕梁遭洪水袭击的情形以及仲屯田在这场灾难中的表现。“坐观入市卷闾井”句既承上文“吕梁自古喉吻地”而来,则其“市”、其“闾井”自是指吕梁洪镇的街市、民居,而非徐州。那么,接下来的“吏民走尽馀王尊”,“王尊”显然应当是指仲屯田而非东坡自比了。直到“入城相对如梦寐,我亦仅免为鱼鼋”句,东坡本人才在诗里出现。当洪水肆虐之时,二人悬隔两地,彼此不知存没。这时洪水已退,仲屯田进了州城,东坡见之,不胜恍若隔世之感,故曰“相对如梦寐”也。
和孙莘老次韵
〔宋〕苏轼
去国光阴春雪消,还家踪迹野云飘。
功名正自妨行乐,迎送才堪博早朝。
虽去友朋亲吏卒,却辞馋谤得风谣。
明年我亦江南去,不问雄繁与寂寥。
    关于“迎送才堪博早朝”
    陈迩冬先生《苏轼诗选》注曰:“博,取好于人之谓。这句话是白居易《晓寝》诗‘不博早朝人’的反用。”
按:这里的“博”,是“换”或“换算”的意思,而非“取好于人”。
    《宋书》卷九五《索虏传》载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与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书:“若厌其区宇者,可来平城居,我往扬州住,且可博其土地。”史臣注曰:“伧人谓换易为博。”
    白居易《晓寝》诗全首曰:“转枕重安寝,回头一欠伸。纸窗明觉晓,布被暖知春。莫强疏慵性,须安老大身。鸡鸣一觉睡,不博早朝人。”正是说自己赋闲了,可以快快活活地大睡懒觉;而在职的朝官们一清早就得去上朝,多么辛苦:我才不和他们对换呢!
    又,韩愈《石鼓歌》:“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宋王禹偁《自宽》诗:“朝中旧友休夸贵,箧里新诗不博官。”张咏《悼蜀四十韵》诗曰:“斗粟金帛酬,束蒭绮罗博。”王安石《忆昨诗示诸外弟》诗:“乘间弄笔戏春色,脱略不省旁人讥。坐欲持此博轩冕,肯言孔孟犹寒饥?”苏轼别首《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二首其二:“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又《仆曩于长安陈汉卿家见吴道子画佛碎烂可惜其后十馀年复见之于鲜于子骏家则已装背完好子骏以见遗作诗谢之》诗曰:“贵人一见定羞怍,锦囊千纸何足捐。不须更用博麻缕,付与一炬随飞烟。”杨万里《观社》诗:“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一饷癫。”陆游《怀谭德称》诗:“人世绝知非昨梦,天真堪笑博浮名。”又《贫甚戏作绝句》诗八首其六:“行遍天涯等断蓬,作诗博得一生穷。”陈造《再用韵寄丁知县》诗:“可堪岁月供行色?尽把江山博醉吟。”凡此诸“博”字,也都是“换”的意思。
    苏轼此诗所谓“迎送才堪博早朝”,是说自己正做着徐州的地方长官,而徐州地处交通要道,知州经常得接待过路的官员,迎来送往,不胜其烦——换算起来,和在京城做官上早朝也差不了多少。
    关于“不问雄繁与寂寥”
    陳迩冬先生《苏轼诗选》注曰:“雄繁,形容大郡政务多;寂寥,形容小郡政务少。”
    按:“雄繁”,指繁华的雄都大邑;“寂寥”,指冷清的偏僻州军——乃就城市的地位与繁荣程度而言,并不是指政务的多少。宋李昴英《论赵京尹疏》:“今有帅雄繁之地,涉嫌疑之迹,而顽然不知引退者。”“京尹”指京城的长官。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临安自然是“雄繁之地”。又,其倒文“繁雄”义同,且更为常用。白居易《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诗:“霅溪殊冷僻,茂苑太繁雄。”(“茂苑”指苏州)宋祁《成都》诗:“风物繁雄古奥区,十年伧父巧论都。”秦观《望海潮·广陵怀古》词:“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广陵”即扬州)唐庚《送客之五羊》诗二首其一:“不到番禺久,繁雄良自如。”(“五羊”“番禺”皆称广州)李纲《送季言弟还锡山省先垅》诗四首其三:“每忧吴会太繁雄,寇骑凭陵掌股中。”(“吴会”指苏州)李洪《送子都兄赴建康粮料》诗三首其二:“留都万雉最繁雄,人物风流古所同。”(“建康”即今南京)皆可参看。
次韵僧潜见赠
〔宋〕苏轼
道人胸中水镜清,万象起灭无逃形。
独依古寺种秋菊,要伴骚人餐落英。
人间底处有南北,纷纷鸿雁何曾冥。
闭门坐穴一禅榻,头上岁月空峥嵘。
今年偶出为求法,欲与慧剑加砻硎。
云衲新磨山水出,霜髭不翦儿童惊。
公侯欲识不可得,故知倚市无倾城。
秋风吹梦过淮水,想见橘柚垂空庭。
故人各在天一角,相望落落如晨星。
彭城老守何足顾,枣林桑野相邀迎。
千山不惮荒店远,两脚欲趁飞猱轻。
多生绮语磨不尽,尚有宛转诗人情。
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空阶夜雨自清绝,谁使掩抑啼孤惸。
我欲仙山掇瑶草,倾筐坐叹何时盈。
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
乞取摩尼照浊水,共看落月金盆倾。
    关于“煮茗烧栗宜宵征”
    陈迩冬先生《苏轼诗选》注曰:“宵征,晚上从事,隐言公事之多。《诗经·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按:《诗·召南·小星》里的主人公,自毛《传》以来,旧说多认为是诸侯国君的“贱妾”;今说则以为卑官小吏。陈先生之所取,显然为今说。原诗里的主人公感叹自己给贵族领主当差,日夜忙活,夜晚还在外奔走,好生命苦——言外确实有抱怨“公事之多”的意思。但这意思是靠全诗各句的有机组合来表达的,单就诗中的个别语汇而言,并不一定包含此意。如果将此语汇从这一特殊语境中抽出来,放到另外一个语境中去,那就更不然了。例如“宵征”这一语汇,它在《小星》诗里,只是“夜行”之义。陈先生将全诗所包含的意思加给它,已属一误;又将这意思带到东坡诗里来,可谓再误。它在东坡此诗里,仍是“夜行”之义。“煮茗烧栗宜宵征”合上句“簿书鞭扑昼填委”串解,是说自己白天公务太忙(言外还有厌恶州官政务琐屑、鄙俗的情绪),只能在夜晚出门去拜访僧道潜,并想像在道潜那里烹茶烧栗,长夜清谈,当是何等的愉快。
    三国魏嵇康《四言诗》:“肃肃宵征,造我友庐。”南朝宋孔欣《置酒高堂上》诗:“朝日不夕盛,川流常宵征。”唐李白《自金陵泝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诗曰:“幽人停宵征,贾客忘早发。”吴筠《舟中夜行》诗:“榜人识江路,挂席从宵征。”宋孔平仲《孤雁》诗:“蒙恩傍温暖,岂念宵征难!”苏轼别首《辛丑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作口号》诗:“暗蛩方夜绩,孤萤亦宵征。”张耒《冬夜》诗:“冥鸿本清远,何事亦宵征?”“宵征”而用之于“川流”(河流),用之于“幽人”(隐士),用之于“孤雁”“冥鸿”(雁),用之于“孤萤”(萤火虫),尤可证其不必皆言“夙夜在公”。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楼主| 发表于 2021-3-11 07:45: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节录)

长亭怨-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
[明]屈大均
    记烧烛雁门高处。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苦寒如许。难和尔,凄凉句。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
    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狐兔。那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
    关于“添尽香煤”
    夏承焘先生等《金元明清词选》上册注曰:“[香煤]古代妇女画眉用品。词句借用做煤炭解。”
    按:这里的“香煤”,既非“借用”,又非普通“煤炭”。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二曰:“茄根并枝暴干,烧作灰,为香煤甚奇,能养火延夕。”陈敬《陈氏香谱》卷三《凝和诸香》曰:“香煤:干竹筒,干柳枝,烧黑灰各二两。铅粉三钱,黄丹三两,焰硝二钱。右同为末,每用匕许,以灯爇,于上焚香。”又曰:“香煤:茄叶不计多少,烧灰存性,取面四两。定粉三十,黄丹二十,海金沙二十。右同末拌匀,置炉灰上,纸点,可终日。”又曰:“香煤:竹夫炭、柳木炭各四两,黄丹粉各二钱,海金沙一钱,研。右同为末,拌匀,捻作饼,入炉,以灯点着烧香。”又曰:“香煤:枯茄树烧成炭,于瓶内冷为末,每一两入铅粉二钱、黄丹二钱半,拌和装灰中。”又曰:“香煤:焰硝、黄丹、杉木炭,各等分为末,糁炉中,以纸捻点。”又曰:“日禅师香煤:杉木夫炭四两,竹夫炭、鞕羊胫炭各二两,黄丹、海金沙各半两。右同为末,拌匀,每用二钱,置炉中,纸灯点烧,透红以冷灰薄覆。”又曰:“阎资钦香煤:柏叶多采之,摘去枝梗,浄洗,日中曝干,剉碎。不用坟墓间者。入净罐内,以盐泥固济,炭火煅之存性。细研。每用一二钱,置香炉灰上,以纸灯点。候匀编(按,疑当作‘遍’),焚香,时时添之,可以终日。或烧柏子存性,作火尤妙。”邹浩《仲弓见访同过叔原》诗曰:“幕天云不动,庭竹晩生寒。好事倏假盖,拥炉聊整冠。香煤围薄雾,松麈落惊湍。”明刘炳《除夕柬丁继善》诗曰:“篝痕凝翠香煤暖,窗影摇红蜡炬寒。”王世贞《有怀莫云卿时得所寄辞翰》诗曰:“香煤欲冷篆如丝,病起拈毫润小词。”可知“香煤”宋已有之,明代仍在使用。乃焚香所用之辅料。其状如灰末,置于香炉中,作用是使香料不至于燃烧得过旺过快。香炉的作用有二,一是熏香,二是取暖。屈大均此词写“冬夜”,故“添尽香煤”的主要目的自是取暖。
    附及,“香煤”的另一义项是名贵的墨。宋蔡襄《御笔赐字诗》曰:“皇华使者临清晨,手开宝轴香煤新。”郭祥正《奉和运判吴翼道留题石室》诗曰:“欧阳《古录》遗此碑,我渍香煤传以纸。”刘子翚有诗题曰:“兼道携古墨来,墨面龙纹,墨背识云:‘保大九年,奉敕造长春殿供御龙印香煤。’”元洪希文《谢林教授良佐寄油烟墨》诗曰:“香煤几夜灯花落,翠色一池云影舒。”明陶安《送人赴浙东》诗曰:“香煤浮砚沼,短烛照书帘。”均是其证。墨可供女子用来画眉,故金元好问《眉》诗二首其二曰:“石绿香煤浅淡间,多情长带楚梅酸。”
    關于“饮不醉、垆头驼乳”
    夏承焘先生等《金元明清词选》上册说曰:“这首词上片写与李天生宿雁门,灯前夜话,饮乳和词的情况。”
    按:“驼乳”既以“饮不醉”、“垆头”为言,就不应是“乳”,而应是“酒”。元马臻《开平即事》诗曰:“土风浑似古,民物自熙熙。酿酒收驼乳,裁裘聚鼠皮。”足见骆驼奶可以酿酒。这种奶酒度数不高,故曰“饮不醉”。
    “垆”,本字作“卢”。《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曰:“买酒舍,乃令文君当卢。”唐颜师古《注》曰:“卖酒之处,累土为卢,以居酒瓮。四边隆起,其一面高,形如锻卢,故名卢耳。”
    关于“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狐兔”
    夏承焘先生等《金元明清词选》上册说曰:“‘沙飞’几句,是表示作者对敌极端仇视的心情。”
    按:此二句承上“但见武灵遗墓”而来,显然是写赵武灵王墓很久没有人去维修与祭扫,以致荒凉破败。古代诗文中写墓地之芜秽荒寒,常以“狐兔”为言。如晋张载《七哀》诗二首其一曰:“北邙何垒垒,高陵有四五。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狐兔窟其中,芜秽不复扫。”南朝梁任昉《为卞彬谢修卞忠贞墓启》曰:“遂使碑表芜灭,丘树荒毁。狐兔成穴,童牧哀歌。”唐杜甫《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诗曰:“川广不可泝,墓久狐兔邻。”长孙佐辅《山行书事》诗曰:“中心有所悲,古墓穿黄茅。茅中狐兔窠,四面乌鸢巢。”宋陈师道《思亭记》曰:“今夫升高而望松梓,下丘垄而行墟墓之间,棘荆莽然,狐兔之迹交道,其有不思其亲者乎。”郭祥正《再游花山》诗曰:“白头迤逦谢轮蹄,青冢绵联老狐兔。”金王若虚《王氏先茔之碑》曰:“而坟垄萧然,没没于蓬藜榛棘之间,狐兔杂居,殆不忍视。”明周忱《徐州过桓山宋司马桓魋之墓》诗曰:“日中狐兔集,夜半鸱鸮鸣。”刘天民《漳河》诗曰:“坐食三千人,化为万年墓。哀哉丘中墟,遗踪遍狐兔。”于慎行《驱车上东门行》诗曰:“郁郁五陵间,累累多墟墓。长夜号鼪鼬,秋风走狐兔。”皆是其例。要之,屈大均此词中的“狐兔”,是写实而非比喻。注者以为喻指敌人(即清侵略者),未免求之过深。
玉楼春—白莲
[明]王夫之
    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
    荻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心窥晓镜。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
    关于“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
    夏承焘先生等《金元明清词选》上册说曰:“末尾二句是说在此水碧天空一片凄清之境中,有谁来问归魂?比喻当时君国沦亡飘泊无依之感,是很深刻的。”
    按:此二句有无寓意,寓意为何,难以遽定,兹不具论。仅就字面而言,注者此说似不甚熨帖。其致命伤在忽略了“他时”二字。“他时”者,非当下,而系将来某时日。莲花盛开于夏,而王夫之此篇所设定的季节,则是秋天。秋天虽也有莲花,但很快就会凋零。末二句即悬想白莲谢后光景:那时她芳魂已杳,欲问无从,惟水自碧净,天自空旷,夜自清永而已。看他由有花写至无花,以凄清阔大之境收束全篇,余韵悠长,令人含咀不尽,的是名家手笔!
惜余春慢—本意
[明]王夫之
    似惜花娇,如怜柳懒,前月峭寒深护。从今追数,雨雨风风,总是被他轻误。便与挥手东风,闲愁抛向,绿阴深处。也应念、曲岸数枝杨柳,不禁飞絮。
    争遣不、烧烛留欢,暗邀花住。坐待啼莺催曙。怕燕子归来,定巢栖稳,不解商量细语。未拟攀留长久,乍雨乍晴,由来无据。待荷珠露满,梅丸黄熟,任伊归去。
    关于“争遣不、烧烛留欢”
    夏承焘先生等《金元明清词选》上册注曰:“[留欢]留住心中欢爱的人。”
    按:“本意”,即咏词牌“惜余春”之意。李白有《惜余春赋》,曰“惜余春之将阑,每为恨兮不浅”。春天即将结束,故当格外珍惜。此词通篇抒发惜春之情,并无“欢爱”的内容,故“烧烛留欢”之“欢”,自是“欢娱”之义,而非“欢爱的人”。
    古代诗文词中,“留欢”一语,使用频率甚高。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曰:“怅徙跸之留欢,眷回銮之余舞。”唐陈子昂《冬夜宴临卭李录事宅序》曰:“下官游京国久矣,接轩裳众矣。池台钟鼓,虽有会于终朝;琴酒管弦,未穷欢于永夕。……李录事,吾土贤豪,义多于游侠。高轩置酒,甲第迎宾。……于是乘兴,自此而游。安得不放意留欢,遗老忘死。”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诗曰:“留欢达永夜,清晓方言还。”宋宋祁《答燕龙图对雪宴百花见寄》诗曰:“舞袂回风人斗丽,醉山颓玉客留欢。”曾觌《鹧鸪天·奉和伯可郎中席上见赠》词曰:“留欢且莫匆匆去,怅望春归何处寻。”方千里《红林檎近》(晓起山光惨)词曰:“把酒同唤醉,促膝小留欢。”元揭傒斯《题陈掾菊径》诗曰:“结意常恐非,留欢辄忘暮。”张翥《寄题顾仲瑛玉山诗一百韵》曰:“卜昼宁辞醉,留欢正未央。”明李梦阳《滕阁访屠子感赠》诗曰:“章门屡出缘寻子,滕阁留欢晩不回。”顾璘《和鲁南元夜雪》诗曰:“火树银花交映地,留欢休问五更初。”皆谓逗留以尽欢娱。王夫之词之所谓“留欢”,似亦是此意。
满江红
[明]吴 昜
    斗大江山,经几度、兴亡事业。瞥眼处,英雄成败,底须重说。香水锦帆歌舞罢,虎丘鹤市精灵歇。尚翻来、吴越旧春秋,伤心切。
    伍胥耻,荆城雪。申胥恨,秦庭咽。羞比肩种蠡,一时人杰。花月烟横西子黛,鱼龙沫喷鸱夷血。到而今、薪胆向谁论,冲冠发。
    关于“香水锦帆歌舞罢”
    夏承焘先生等《金元明清词选》上册注曰:“[香水锦帆]《大业拾遗记》:‘隋炀帝幸江都,至汴。帝御龙舟,萧妃乘凤舸,每舟选妙丽女子执雕版,镂金楫,号曰殿脚女。锦帆过处,香闻十里。’”
    按:《大业拾遗记》,旧题唐颜师古撰。此《选》所引,有三处可商。其一,经与《说郛》本《大业拾遗记》比对,此《选》所引乃节录,故不应加引号作直接引语处理。其二,“锦帆过处,香闻十里”云云,见佚名《开河记》,而非《大业拾遗记》。其三,“每舟选妙丽女子执雕版,镂金楫”云云,语句不通。当作“执雕版镂金楫”,“雕版镂金”乃“楫”之定语。疑此段引文系从类书转引,致有此种种失误。
    这还只是小疵,更严重者,吴昜此词通篇围绕“吴越旧春秋”发抒感慨,若此句果如注者所云是用隋炀帝事,岂非枝蔓游离?且仔细玩味注者所引,“香水”二字也没有着落。窃以为,“香水”“锦帆”二事,仍属春秋吴国。宋范成大《吴郡志》卷八《古迹》曰:“香水溪,在吴故宫中。俗云西施浴处,人呼为‘脂粉塘’。吴王宫人濯妆于此,溪上源至今馨香。古诗云:‘安得香水泉,濯郎衣上尘。’”又卷一八《川》曰:“锦帆泾,即城里沿城濠也。相传吴王锦帆以游。今濠故在,亦通大舟。间为民间所侵,有不通处。”
临江仙
纪 游
[明]姜实节
           梦断罗帏春睡浅,小楼风竹频敲。溪流一曲抹山腰。雨香初拂柳,日气渐烘桃。
           笑解金龟同买醉,故人雅集今宵。阄诗量酒兴还饶。晓钟齐女墓,残月大姑桥。
    关于“笑解金龟同买醉”
    夏承焘先生等《金元明清词选》上册注曰:“[金龟]唐初,朝官皆佩金鱼袋。天授(武则天年号)二年改佩鱼为龟。三品以上,袋饰以金。李商隐《为有》诗:‘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按:此条所注、所引均非。实则姜实节此词系用贺知章、李白故事。李白《对酒忆贺监》诗二首序曰:“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诗其一曰:“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清王琦注曰:“金龟盖是所佩杂玩之类,非武后朝内外官所佩之金龟也。杨升庵因杜诗有‘金鱼换酒’之句,偶尔相似,遂谓白弱冠遇贺知章,在中宗朝,未改武后之制云云。考武后天授元年九月,改内外官所佩鱼为龟。中宗神龙元年二月,诏文武官五品以上,依旧式佩鱼袋。当是时,太白年未满十龄,何能与知章相遇于长安?又知章自开元以前,官不过太常博士,品居从七,于例亦未得佩鱼。杨氏之说,殆未之考也。”又,唐孟棨《本事诗·高逸》曰:“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后世诗词,屡用此典。如宋朱服《渔家傲·东阳郡斋作》词曰:“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秦观《望海潮》(秦峰苍翠)词曰:“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洲。”晁以道《和资道读贺知章传》诗曰:“谪仙见长安,狂言随意至。换酒解金龟,安知天王赐。”邓肃《再韵明复和来》诗曰:“谁解金龟与换酒,能言嗟我闭雕笼。”刘望之《水调歌头》(劝子一杯酒)词曰:“谪仙人,解金龟,换美酒。”王炎《贺监宅》诗曰:“轻解金龟呼酒徒,却问君王求鉴湖。”章甫《赠李君玉》诗二首其一曰:“坐中无贺监,谁与解金龟。”元张宪《与宁子廉马敬常饮酒得移字》诗曰:“我爱中州双国士,尊前为我解金龟。”明晏铎《酒肆》诗曰:“半幅青帘柳外斜,瓮头春色泛桃花。遥思昔换金龟处,知是长安第几家?”史鉴《秦淮歌》诗曰:“明年我亦泛秦淮,手解金龟就君饮。”皆是其例,可以参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5-21 23: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是否多有过度解读之嫌呢?如独自披榛寻履迹,也就是寻常解读就好,过度索典反为晦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0

主题

744

帖子

4095

积分

栏目顾问

诗词理论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92
贡献
1038
金钱
1729
发表于 2021-6-15 10: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9 23: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