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85|回复: 3

七律 永明体诗中见新体有感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14 12: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1-3-15 15:58 编辑

七律一首  永明体诗中见新体有感

梁竣唐房非偶然,建材毕竟已陈全。
沈周首创四声论,徐庾多题对仗篇。
近体定型归沈宋,锦文变化靠粘连。
朝分南北诗无界,汉语基因代代传。


徐陵古风共39首,其中五言八句诗19首,完全合唐五律5首:

袅袅河堤树,依依魏主营。江陵有旧曲,洛下作新声。
妾对长杨苑,君登高柳城。春还应共见,荡子太无情。


山池应令诗 南北朝·徐陵
愿子厉风规,归来振羽仪。嗟余今老病,此别空长离。
白马君来哭,黄泉我讵知。徒劳脱宝剑,空挂陇头枝。


内园逐凉 南北朝·徐陵
昔有北山北,今余东海东。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
狭径长无迹,茅斋本自空。提琴就竹筱,酌酒劝梧桐。


斗鸡诗 南北朝·徐陵
季子聊为戏,陈王欲聘才。花冠已冲力,芥爪复惊媒。
斗凤羞衣锦,双鸾耻镜台。陈仓若有信,为觅宝鸡来。


关山月二首 其一 南北朝·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庾信五言古诗共262首。其中五言八句者81 首,占31%(约三分之一)。其中平仄粘对合唐律者5首:

蒲州刺史中山公许乞酒一车未送诗 南北朝·庾信
细柳望蒲台,长河始一回。秋桑几过落,春蚁未曾开。   
萤角非难驭,搥轮稍可催。只言千日饮,旧逐中山来。

舟中望月诗     南北朝·庾信
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
天汉看珠蚌,星桥视桂花。灰飞重晕阙,蓂落独轮斜。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其十二 南北朝·庾信
出没看楼殿,间关望绮罗。翔禽逐节舞,流水赴弦歌。
细管吹丛竹,新杯卷半荷。南宫冠盖下,日暮风尘多。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其十六 南北朝·庾信
度桥犹徙倚,坐石未倾壶。浅草开长埒,行营绕细厨。
沙洲两鹤迥,石路一松孤。自可寻丹灶,何劳忆酒垆。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其二十三 南北朝·庾信
今朝好风日,园苑足芳菲。竹动蝉争散,莲摇鱼暂飞。
面红新著酒,风晚细吹衣。跂石多时望,莲船始复归。


----提示:最重要的一点是证明永明体平韵诗中已实际实行平仄二元化,仄韵诗未实现平仄二元化。

   另:在符合近体句数的押平韵诗中,寻找符合粘对律的比例可由自然几率确定。由于四联的平仄粘对接续点有3处,故接续方式共有8种,出现3个接续点处平仄全“粘”的几率是1/8=12.5%。这里统计的徐陵和庾信的五言八句诗共100首,其中合唐律诗10首,占10%,接近于全粘的自然几率12.5%。说明这就是在4联8句押平韵的永明体诗中偶然会产生五律形式诗的原因。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14 22: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近体诗相对照,其一区别是对仗联较多,至少三联。其中有四联全对仗的:

内园逐凉 南北朝·徐陵
昔有北山北,今余东海东。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
狭径长无迹,茅斋本自空。提琴就竹筱,酌酒劝梧桐。    四联全对仗。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其十六 南北朝·庾信
度桥犹徙倚,坐石未倾壶。浅草开长埒,行营绕细厨。
沙洲两鹤迥,石路一松孤。自可寻丹灶,何劳忆酒垆。     四联全对仗。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其二十三 南北朝·庾信
今朝好风日,园苑足芳菲。竹动蝉争散,莲摇鱼暂飞。
面红新著酒,风晚细吹衣。跂石多时望,莲船始复归。     四联全对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15 08: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1-3-15 12:27 编辑

偶然存在着必然。永明体中所以能产生出合格的律诗,是因当时已经具有产生律诗的诸种条件:
1,五言律句已产生,并广泛使用于诗中。
2,两句一联平仄相对的基本联句形式已经产生。
3,短篇占比较多,押韵皆一韵到底,韵部已经接近平水韵的韵部。
4,联句内对偶已经广泛使用。
5,诗的语言风格文字的洗练程度接近于唐诗。
差的仅仅是:
1,近体的体裁句数,
2,押平韵还是仄韵,
3,对偶句的位置规定,
4,联间的粘对律,
   而在符合近体句数、押平韵诗中寻找符合粘对律的可能性就由自然几率确定了。由于四联的平仄粘对接续形式共有8种,出现3点全“粘”的几率是1/8=12.5%。徐陵和庾信五言八句诗共100首,其中合唐律诗10首,占10%,接近于全粘的自然几率12.5%。说明这就是在4联8句押平韵的永明体诗中偶然产生五律形式的原因。这几首除了对仗句数与唐律小有差别外,与唐近体诗别无二致。
   但虽然徐陵(507年-583年)庾信(513年-581年)时期已经偶然产生了律诗形式,但诗人自觉地大量地写合格的律诗却是在大约一百多年之后,即到初唐末期的沈宋时代(公元710年前后)了。在南北朝-隋-初唐这近三百来年中,近体诗的格律在逐渐被认识和形成,但直到沈宋才被定型,近体诗才成为主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15 12: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明体诗中见新体有感
梁竣唐房非偶然,建材毕竟已陈全。
沈周首创四声论,徐庾多题对仗篇。
近体定型归沈宋,锦文变化靠粘连。
朝分南北诗无界,汉语基因代代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0 00: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