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10|回复: 18

诗语的与时俱进

[复制链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5-3 15: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9-16 18:14 编辑

@#$^&%!$# ……*&%¥&@34%#!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5-3 16:36: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仅要炼句,也要炼意,现代人生活在城市,网络中,不象古人亲近山水自然,常拿新闻题材写诗,所以写出来不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5-4 03: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5-4 04:28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5-3 16:36
不仅要炼句,也要炼意,现代人生活在城市,网络中,不象古人亲近山水自然,常拿新闻题材写诗,所以写出来不 ...

是的,炼句与炼意是相辅相承的关系,也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诗体不过是一种形式一个载体,内容才是诗的表现目的,而艺术则是诗歌的灵魂,我这里想说的是所谓古体并不是非要什么都复古才显得古才显得高明,推陈而出新,用旧瓶来装新酒,语言的运用上恰当地使用新词汇往往会有别开生面的效果从而让这个新酒显得活活泼泼也是种出新。

复古与出新、句与意、局部与整体、意象与情感、虚实与境界、形象与抽象、涵接与跳跃、平白与精炼、经验与技艺、时空与语境、结构与形态、通俗与庸俗、气韵与风格等等等,诗词方面可资探讨和学习的话题实在是很多很多,小文粗陋,可能言不达意,姑作抛砖引玉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轮值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执行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92
贡献
13506
金钱
16007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5 08: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蓑衣,挡雨保暖还透气,比任何雨衣都强,只是编织难度很大,不知能否申遗,如今几乎没有人会编了,几乎绝迹。斗笠,却是在南中国常见,很实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5-5 09: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1-5-5 08:00
今语不存在能不能入诗问题,问题在于用的好与不好。

对的,好象记得包德珍有句奥迪一声看绝尘就曾引起很大的反响

不觉又老生常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5-5 09: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21-5-5 08:24
蓑衣,挡雨保暖还透气,比任何雨衣都强,只是编织难度很大,不知能否申遗,如今几乎没有人会编了,几乎绝迹 ...

申遗估计会被棒子抢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5-5 09: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1-5-5 08:36
别的暂且不说,就以地名入诗来说,过去有地名,现在一样也有地名,而看看人家唐人是怎样用得呢?杨炯“汉国 ...

这似乎是另一个话题了,林兄另整个帖来赏学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6-28 11: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潘大军 发表于 2021-6-28 11:30
近十年中,我穿过两次蓑衣。一次是为实用,雨天下田,我在尼龙雨披、雨衣和蓑衣之间选了蓑衣,怕闷。另一次 ...

岭南之地多雨,蓑衣在二、三十年前都还偶见有人用,但今天除了在博物馆或小收藏馆外早已难得一见了,家藏和日用的恐怕已经绝迹了,小朋友没见过和不知何用很正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6-28 18: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潘大军 发表于 2021-6-28 17:53
古语时语、雅言俚句一并入诗,《公无渡河》:

禍至一波追一波,囧年囧事未云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17: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