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话华南诗社副首版
精华808
注册时间2020-7-10
威望3984
金钱49140
贡献43644
副首版
沧浪诗话华南诗社副首版
  
威望- 3984 点
贡献- 43644 次
金钱- 49140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1-5-25 15: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银锭观山”一景是什刹海前海和后海之间的一座单拱白石桥,因桥形似银锭,所以得名“银锭桥”。有的资料说此桥先为木桥,银锭桥是前海和后海的分界线。关于此桥修建的年代,多数资料说是在明代,但修建在明代的什么时间却没有明确指出。现在的银锭桥是1984年重建的,桥身正面(东面)的题字“银锭桥”为单士元先生所书。而在元朝时,从银锭桥到地安门前一带是大都城最繁华的地区。因元代的大水利家郭守敬疏通了大运河和通惠河,使什刹海的后海成为我国大运河的最终码头。南方的大批货物要通过大运河和通惠河运到什刹海的前海北岸(今银锭桥以东的烟袋斜街一带)。所以岸上是商铺酒肆林立,湖内则是“舻船蔽水”,热闹非凡。而银锭桥的位置是连通前海和后海的交通要道,所以在元代的一百多年不可能不修桥。银锭桥是否应修建在元代,距今已七百多年?当时人们在银锭桥往西远望,因西边的后海和西海(积水潭)是宽阔的水面,没有遮挡,可望到远方起伏的西山,景观壮丽,令人心旷神怡。而在元代时,什刹海又是大都(京城)里最繁华的地方,人们也纷纷在此往西远望西山。所以在很多北京史地古籍中都有“银锭桥为城内水际看西山第一绝胜处”的记载。银锭桥处在古时还有两种独特的著名景观,一是“银锭观山水倒流”(即为方便漕运,在万宁桥处设有水闸,水闸落时,从银锭桥处看,水往西流);二是“冰吼”(冬天结冰时发出的响声)。银锭桥处自古又有“三绝”之说,即:眺望西山、观赏荷花、品尝(烤肉季)烤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