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
2837
1万
功勋诗友
使用道具 举报
潘大军 发表于 2021-6-27 19:27 每一句都好懂。但是整篇就不知道说什么了…… 比如说,作者对模仿很不在意,结末又说“用心去学”——到 ...
潘大军 发表于 2021-6-27 20:27 不应该是单面去讲四个概念。围着“惯性思维”或“思维定势”去看它们。 否则便是各说各的。 ...
0
744
4095
诗词理论特邀顾问
栏目顾问
潘大军 发表于 2021-6-27 21:08 围绕思维定势,就会发现,真情就是思维定势的产物,无疑。 就按你说的,用突破思维定势的“新奇的表达手法 ...
晓青 发表于 2021-6-27 21:14 思维定势,一般是容易“千篇一律”,风格雷同。比如“无题”诗,一首见“新”,十首见“捷”,百首“克隆 ...
24
349
2128
高级会员
潘大军 发表于 2021-6-27 22:13 可能是他这个角度(“思维定势”)选的不是很好。所以我前面说,每一句都好懂,但是整篇就不知道在说什么 ...
载道 发表于 2021-6-27 22:21 主贴表意有些乱,有的句子不通。 看是谁的惯性思维,艺术家的惯性思维就是文学写作的艺术思维;普通人的惯 ...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6-27 22:32 不是这回事吧?你所说的应是属于阅历、思想、学识、水平方面的问题,帖上说的是自我思维惯性的问题,细读 ...
载道 发表于 2021-6-27 22:56 知道作者意思,但其没有表达清楚。 不能一概否定惯性思维,而是要否定僵化的故步自封的满足一般的思维模式 ...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6-27 23:14 我觉得主帖上并没有一概否定惯性思维的意思,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地看问题。 往小点说,看文中所举的两个例 ...
载道 发表于 2021-6-28 12:57 如是正常交流,可捧可棒,不可以杀;见仁见智,知无不言;或慈或严,皆在究理;旨在求是,无不可也。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2 10: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