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6|回复: 19

古风学院联四期高级班 第四讲 E 组 作业贴 (组内互评)

[复制链接]

275

主题

451

帖子

2448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班四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83
贡献
284
金钱
947
发表于 2015-4-9 21: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风学院联四期高级班 第四讲 E 组 作业贴 (组内互评)


作业
    从古诗中找出五个对仗句出来,说说那些对仗句是如何炼意的。

1

主题

49

帖子

2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19
贡献
66
金钱
86
发表于 2015-4-9 22: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E02-引杯独醉:
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析:用典,迷,托,两词既形象,又妥贴。这里一喜,一悲,一痴,一怨。既鲜明,又动态,为全文进行了铺垫。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析:用典。有,生,生动,形象。沧海,陆地。形象描绘,又用词凝练,直接交待了地点事物。

3、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析:未忍,仍欲。肠断未扫,眼穿欲归,那种不忍和急迫心情。把那种心情体现的淋漓尽致。

4、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析:境造得非常好,为全文做了铺垫。展示了,诗人的寂寥和苦楚,以及思念情人之情。刻画的很细腻,让人读了不觉产生共鸣。

5、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析: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黄叶自飘零,青楼时漫舞,当时的世态炎凉,当时那种社会环境,作者的处境,种种对比,种种的失意,一时之间迸发出来。

点评

析得很细,很好,赞一个  发表于 2015-4-11 16: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646

帖子

2515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校绝句班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8
贡献
752
金钱
881
发表于 2015-4-11 15: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惟吾德馨 于 2015-4-11 16:09 编辑

古风学院联四期高级班 第四讲 E 组 作业贴
E组长惟吾德馨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个照,一个流,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一个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4、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夕阳欲落,炊烟初升,这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是很见匠心的。
5、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向来自故乡的客人询问故乡事,却只问寒梅是否已经开花,表层意思是关心故乡早春的情况,实则别有心曲。寒梅著花藏着深层的情感信息。因为第三首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思念,也说已见寒梅发


点评

析得很到位,学习了  发表于 2015-4-13 07: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807

帖子

47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7
贡献
1224
金钱
1733
发表于 2015-4-13 07: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吴波浪 于 2015-4-13 07:46 编辑

E-10波浪滔滔作业
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一个空字使人忘却一切心中杂念.
2.白发悲花落,青山羡鸟飞.
一个悲字,一个羡字,看到落花而叹年华老大,看到别人青云直上犹如飞鸟,不胜羡慕,写出了作者正直有为之士而被压制不受重用的不满.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浮,落,写出了作者既含蓄而又深沉,但又无伤感之情.
4.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一个隔字,写出兄弟离散各在异地他乡,不禁涕泪涟涟.
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提多病独登台.
一个独字,写出了作者年老了,而无亲朋在身边而感到非常惨凄之情.

点评

问好吴波浪,作业符合题意,析一目了然,学习了。  发表于 2015-4-14 07: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3

帖子

102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7
贡献
288
金钱
370
发表于 2015-4-13 21: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凌空卷雪 于 2015-4-13 21:18 编辑

古风学院联四期高级班 第四讲 E 组 作业贴 (组内互评)

作业
    从古诗中找出五个对仗句出来,说说那些对仗句是如何炼意的。
E13-凌空卷雪作业

1、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
     析:作者异乡佳节倍思亲,诗意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千百年来打动着游子的心。遥知--遍插,登--少,用词贴切。
2、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 《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
      析:作者气势磅礴,以“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大手笔,描绘的有型有神,奔放空灵。 日照--遥看,生--挂,用词凝练。
3、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图杜鹃。
4、沧海明月珠有泪     蓝田玉暖日升烟。    (《锦瑟》唐   李商隐)
      析;此两句用了四个典故,包含了极为丰富复杂微妙的内涵,在时空的纵横中,构筑了一个神奇瑰丽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美感。
            迷--托。一悲,一痴,一怨。既鲜明,又动态,为全文进行了铺垫。
          有--生,生动,形象。沧海,陆地,用词凝练,直接交待了地点事物。
5、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析;此 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曾经、难为;除去、不是,用词凝练贴切。

点评

凌空卷雪你好,选古诗五个对仗不错!学习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4-13 22: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02

帖子

18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8
贡献
522
金钱
683
发表于 2015-4-13 21: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辞源典出 于 2015-4-13 22:04 编辑

E17辞源典出作业;
1,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明月

数椽矮屋,锁不住五夜书声

【析】

    实际存在的“百尺高梧”、“数椽矮屋”、“一轮明月”、“五夜书声”,就是作者从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抽离出来的意象,是构造对联图画以及由此图画和空间延伸生发的意境的立足点。

而在作者选定用以构图的意象的基础上,我们看到是一高一矮的两副画面,但是两幅画面所反映表达的却不仅仅“高梧、矮屋、明月、书声”这些简单事物,从中,我们可以升华延伸而领悟到的是“明月高梧”的清幽淡然环境;是“矮椽读书”的朗声阵阵;是一幅和谐、清朗环境下,反映勤学苦读的“月夜读书图”。我们通过“高梧、矮屋、明月、书声”这些意象所领悟到的东西就是意境。
2,登高望远,四面云山,千家烟树

长啸临风,一川星月,万里江天

                        ————吉林北山旷观亭

【析】

作者写此联落笔立足高远,以“云山”、“烟树”、“星月”“江天”等处在不同方位和层面的事物为意象构图的立足点,把一幅高远空阔的自然画面,尽收归入读者眼底;使作者从中领略那临风而啸,居高声自远,遥看一川星月清辉,万里江天俱入胸怀的壮阔意境。全联从意象构图上升到意境时空都是处同一时空内,而没有产生另一个意境空间的上升。
3,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乾隆题写颐和园十七孔桥

【析】

    此联写游赏十七孔桥的潇洒闲情。上联“虹卧石梁” 比喻十七孔桥美若卧虹,行来桥上,能得“引长风”之清爽,惬意不断,几欲生乘风共去之飘然;下联写月夜泛舟桥下,散乱的桥影在明月的映照之下,桥影与月相,虚实相生,似有还无,笔风飘飘渺洒脱,描写尽致而富有余韵,可谓深得逸趣。
4,白日放歌须纵酒

黑灯跳舞好揩油

        ———讽刺某歌舞厅之无情对

【析】

    上联集用杜甫诗句在意象上是白天、唱歌、饮酒庆祝,意境上表达出作者对官兵收复失地的喜悦;下联意象上是黑灯、跳舞、揩油,意境画面揭露了歌舞厅中的是下流卑劣;比较上下联两幅画面,可以发现两者完全不在一个风格,时空画面缺乏联系和统一,是完全对立的。

    所以,对联中从意象到意境存在着“对”与“联”两个极限,这个两个极限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方向;这点从对联的“对”与“联”两大分支上体现出对联的对立本性,虽然“对”、“联”两个极限的走向的方向是对立的,但是结果却有相同点,那就是“对”和“联”在达到极限时都产生出超越原来意境时空的新空间,形成两个空间;这点又体现出对联在“对”和“联”两大分支上的相同性和统一性。
5,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在今湖北太冶东面的长江边。岚横秋塞,山锁洪流,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824)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了这首诗。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浚率领以高大的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第二联便顺势而下,直写战事及其结果。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浚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直取金陵。“皓乃备亡国之礼,……造于垒门”(《晋书。王浚传》)。第二联就是形象地概括了这一段历史。

诗的前四句,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它只用第一句诗写西晋水军出发,下面就单写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映,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人们不仅看到了失败者的形象,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可谓虚实相间,胜败相形,巧于安排。

诗人在剪裁上颇具功力。他从众多的史事中单选西晋灭吴一事,这是耐人寻味的,因为东吴是六朝的头,它又有颇为“新颖”的防御工事,竟然覆灭了。照理后人应引以为鉴,其实不然。所以写吴的灭亡,不仅揭示了当时吴王的昏聩,更表现了那些后来者的愚蠢,也反映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其次,诗人写晋吴之战,重点是写吴,而写吴又着重点出那种虚妄的精神支柱“王气”、天然的地形、千寻的铁链,皆不足恃。这就从反面阐发了一个深刻的思想,那就是“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可见如此剪裁,就在于它能完满地表现其主题思想。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春种,秋收生动形象的农民田园美好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02

帖子

18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8
贡献
522
金钱
683
发表于 2015-4-13 22: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凌空卷雪 发表于 2015-4-13 21:10
古风学院联四期高级班 第四讲 E 组 作业贴 (组内互评)

作业

凌空卷雪你好,选古诗五个对仗不错!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58

帖子

7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1
贡献
207
金钱
263
发表于 2015-4-14 17:46: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讲E23~楼新月作业 1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2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月照松林是静态描写,清泉流溢是动态描写,照流二字用的生动形象,动静结合特别完美。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萧萧”“滚滚”两组叠字的运用,渲染了诗的力度,前人称它为“古今独步”。  4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向来自故乡的客人询问“故乡事”,却只问“寒梅”是否已经开花,表层意思是关心故乡早春的情况,实则别有心曲。“寒梅著花”藏着深层的情感信息。   5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泪,烟,生动,形象。

点评

楼新月你好五首古诗对仗不错学习了  发表于 2015-4-14 18: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71

帖子

4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4
贡献
107
金钱
155
发表于 2015-4-14 18: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5、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点评

平凡你好,所找对句准确,分析透彻!学习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4-15 17: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542

帖子

30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98
贡献
757
金钱
1101
发表于 2015-4-14 22: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光作业: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上下联用工队形式,只鸣和上字便生动的写出了两种动物的特性,也反映了早春景象。
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上下联采用流水对手法,体现了诗人那种迫切归家之心情。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采用工队手法,因上联的烽火才见下联家书的珍贵。
4.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只一个咽字一个冷字便让人感觉到山里的景象。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四个物像,两个动词,十个字,便刻画了山间夜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542

帖子

30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98
贡献
757
金钱
1101
发表于 2015-4-14 22: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E18永恒作业: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纵酒,作伴,还乡,四个动词表达了诗人急迫喜悦的心情。
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花径,蓬门,只两个词便体现了主人的悠闲生活。
3.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通过对老妻和稚子的行为描写,生动的刻画出了一幅农家生活场景.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两个动词溅和惊,看似写花鸟,实在是写尽了离人的心理。
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平=正,阔=悬,只这四个字便是一幅雄壮高远的画面。

点评

永恒你好 所找之对句准确,精炼 分析透彻!学习了。  发表于 2015-4-16 20: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542

帖子

30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98
贡献
757
金钱
1101
发表于 2015-4-15 17: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凡一 发表于 2015-4-14 18:29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 ...

平凡你好,所找对句准确,分析透彻!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0

帖子

93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
贡献
275
金钱
330
发表于 2015-4-16 20: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醉舞红袖 于 2015-4-16 20:29 编辑

第四次作业   E08--醉舞红袖
1·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用 容易和商量写出了万象更新  花朵含苞欲放   用的巧妙           、  
2·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唐杜甫《腊日》                  
    用侵  漏泄    来点明春天已经来了      
3·长乐坡前雨似尘,少陵原上泪沾巾。《灞桥寄内二首之一》【清】王士祯
   、以“雨”、“泪”、“柳”、“人”四个物象为 主线,用“似”、“沾”、“送”、“渡”四个动词,加上形容词“尽”,点出内心所想。                                            
4·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用扫  踏二字写出了春天的繁华
5·、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变鸣禽:从鸣叫的鸟换了种类。来体现春天来了                                 
两句中用 生 ==变 写冬去春来,芳草萋萋 鸟儿替换了


点评

代远方点评:简洁,凝练,分析明白透彻,很好  发表于 2015-4-16 22: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646

帖子

2515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校绝句班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8
贡献
752
金钱
881
发表于 2015-4-16 21: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惟吾德馨 于 2015-4-16 21:58 编辑

第四次作业   E19--远方
1、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艳。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诗人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诗人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5、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11 08: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