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仗。
词中对仗,只求字面与句意成对仗,至其平仄,因为词谱有一定不易之规定,所以往往会出现平声与平声、仄声与仄声的对仗,而且很多时候会出现出句收平声尾,对句收仄声尾的情形。这些在诗中绝不允许的情况,在词中却是很正常的。 如张炎的《绮罗香》“正船舣、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芳树”,“舣”与“绕”,是仄声和仄声对仗,“孤村”对“芳树”,上句收平,下句收仄。 又如其《高阳台?西湖春感》:“接叶巢莺,平波卷絮”。 甚至有时候词中对仗时不避同字: 如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李清照《一剪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又词中往往用鼎足对,如“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滩》) 扇面对,如“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