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2|回复: 0

联二十高级班第二讲练习2

[复制链接]

183

主题

397

帖子

3117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校律诗一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93
贡献
525
金钱
1209
发表于 2022-5-24 06: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松月吟 于 2022-5-24 06:50 编辑

联二十高级第二讲练习2
(5月19-22日晚8:00)
出题点评:明月入怀老师

以”屈原”为题成联一副,字数不限。
要求:联意合理通顺,有深度。资料自查。
*每人限一副。

注:请后来师生跟帖接龙,写上序号、名字和内容。

题记: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

后世为了纪念屈原,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人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端午节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怀古、怀人联,一般是怀古惜今,“有感而发”,回顾古人的业绩或遭遇,自己内心产生共鸣,不禁发出对古人遭遇的慨叹或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感慨之情。

对联写人物既要抓住人物的特点、神韵,又要有所思考、议论或者感怀。不能只一味拘于人物本身进行铺排,否则那就成了人物传记了。

写人物,对发、收的尺度把握要精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评价要中肯、张弛要有度,褒贬要贴切合理,不可脱离基本事实,联语忌空洞言之无物,否则难以引起读者共鸣。



1、题屈原 风若兮
世浊独清,忧民忧国忧天下;
文雄义厚,献计献言献自身。

明月入怀简评: 问好同学,这副成联,除开题目,很难找到屈原的影子;一二分句断裂;上比二分句前四后三意重;下比结句后三表述不妥,相比屈原国破愤而投江的悲壮,显得轻描淡写;上下联脉交织,联意上重下轻。47句式,通常归为短联,犹重对仗工稳,一分句对仗不工。

2、题屈原 城南旧少
放逐江湖,仍心忧社稷,恨己无从施报负,
握怀瑜瑾,却身纵汨罗,叹君未可识贤良。

明月入怀简评: 旧少同学这副成联,基本切题,对仗也较工稳。有几点值得注意:1.成联,作者自身代入也好、第三方视角也好,前后要统一;2.注意遣词表意的准确,上比一分、下比结句,易产生歧义;3.一二分句转折不顺畅;4.报负,应为抱负笔误, 在今后的练习中注意。

3 、题屈原 禾之韵
叹生逢乱世,昏君当政,忠言逆耳遭流放;
恨空有壮心,奸佞猖狂,国破家亡葬汨江。

明月入怀简评:同学这副成联,上下比均是叙述了屈原的遭遇,无个人思考、议论或者感怀,写成说明文了,无立意。三分对仗也不工。

4、题屈原 清洛布衣
见绿橘而思,但沐清芬,当向江边招毅魄;
去苍梧不远,会逢明主,可于泉下立丰功。

明月入怀简评:同学这副成联,与题出入颇远,上比意尚可,但脉不畅;下比则为臆想了,显空洞,所谓的言之无物。

5.题屈原 冷梅
渔父离骚,三咏含愁,汨江不断三闾吊;
美人香草,九歌送别,楚泽空留九畹荒。

明月入怀简评:冷梅同学这副成联,上比一分铺排了屈原的作品,扣题见巧;下比一分,则已跳出作品,属于思想层面了,二分又用九歌,上下比联脉交织,上下比结句立意未宕开;立意无提振。

6.题屈原 素石
屈子投江为国难;
龙舟激浪觅忠魂。

明月入怀简评:素石此联,上比直白,下比为对而对;中心立意不明,看不出是写人。
成联不是对联,应围绕主题,上下比各从两条主线切入。

7.题屈原    淘淘
尊阘茸志谗谀,铦铅刀钝莫邪,捶胸嗟世路,出没鸱枭隐凤凰,直教笔伐而愤然贾谊,曾经湘水焉能正曲;                    
衣芰荷结兰佩,食落英饮朝露,泣血唱离骚,往来渔父发天问,何至楚辞竟抱石汨罗,从此后人枉为招魂。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淘淘老师。成联大量引用贾谊 《吊屈原赋》中词章内容铺排,亦无不可,终是少了自己的思想,句式安排不合理,读来令人气促,且贾谊在序言中说得很明白,追怀屈原,是为了“自喻”。个见成联要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悟,方有新意。

8.题屈原  松月吟
无回天之力,不堪苟活红尘,一作怀沙轻去就;
有报主之魂,空自长游湘水,悄怜占鵩落流离。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松月吟老师。上比写屈原面对楚国山河破碎,回天无力愤而投江,联脉通顺;下比则又绕回头,重复赘述,如下比写留给后人的激励和影响,结句再行提振,应为不错的成联。

9、题屈原    金仙
君不见 山河无恙,掷罗江,狂自以身徒殉国;
写不尽 骚赋多情,传世界,痴心用笔苦传神。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同学。首先从句式来说,737句式,气脉局促。上下比角度,又犯了前面所说的“立足点”不统一的问题。上比起句“君不见”,句意应为反问“难道你看不见山河无恙吗”,故此句表述不清;三分句已含二分句意,故二分多余。三分句表述累赘,“以身殉国”足以概之。下比一分前三对仗不工,二分句三分句恐也不是屈原本意,发挥过度了,立意显空洞。

10、吊屈原   烟雨濠梁
众人皆醉我独醒,竭知尽忠而蔽障于馋,三年难复见,究从怀襄何寄?萧艾何为?曩者公当已矣;
一己向隅欢满座,幸道树蕙而滋兰于野,再放又重来,忍看泽畔行吟,湘流赴死,念之谁不凄然。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同学。从两比结句看,成联应为后人感怀,一分句则多余,且与后续分句产生断裂。三分句也多余。上比结句与前面分句意断,个见上下比主线还算明确,只是无用枝叶太多。宜删繁就简,不必要好看的句子都凑上,关键在于对立意的帮助和提振作用。

11.题屈原 虹
有楚辞美誉,仍于历代永流芳,且看年年端午龙舟赛。
存赤胆忠心,且遇小人难得志,再听滚滚汨罗故事传。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同学。上下比联脉不畅,一二分句尚勉强,至三分句则完全断裂。要注意转折词的合理使用,另成联不建议使用七字以上的长句。

12.题屈原 小憩片刻
文彪史册,铁骨铮铮,楚辞万字先驱启;
赋奏行歌,江声浩浩,坎坷三闾漫索留。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同学。上比写屈原对文学的贡献,二分多余,对联意无补且显突兀,结句的万字,应为对下比的三闾而凑;下比未宕开,三分的“漫索”,我猜 应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简化而来吧?生造且生硬。下比换一条主线试试。

13.题屈原 寒香墨玉
一曲离骚千古唱,热血英雄,为国失守空惆怅;
今生志愿满怀悲,衷心遗憾,与水长存去感伤。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同学。上比起句气势恢宏,然三分句气势顿下,虎头蛇尾。下比又写谁?今生,暗含主语应为“我”。整联气势上给人感觉“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屈原非热血英雄之代表,至少我没这方面印象。建议把上下比主线确立好再组织联语,不可想到哪写到哪。

14.题屈原 滴水莲
笔写新篇,香草入离骚,高情独寄承天问;
身怀楚国,丹心悬日月,壮志未酬投汨罗。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同学。上比写屈原的文学贡献,下比写其家国情怀,二条主线分明,遣词组句方面能力有待加强,身怀一词,不合语言习惯;下比结句一是轻描淡写,二无提振。

15.题屈原 欧阳雨
少年有野老传经,辟香草美人,树风骚个创先例;
今日以青蒲寄语,感汨罗忠魄,叹庙堂冤骨国殇。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同学。上下比 “立足点”不统一。上比写屈原,下比主角成了“我”,未围绕成联主题。下比三分句组句不顺。

16.题屈原 曦儿
惊世鸿篇,逸响伟词,历千年体变,仍最璀璨;
持身正道,高歌美政,遭数番王逐,却还依然。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同学。上比写屈原的文学贡献,历久不衰;下比写其立身及政治主张,虽遭放逐而不改的情怀,二条主线较清。但有无发现,上下比时间段不对等?上比从古至今,下比只写了屈原生前。严重“瘸腿”。


17.题屈原 梅如雪
独力岂擎天,纵有雄才难报国,愤沉湘水;
九州同挂艾,争包角粽欲招魂,齐唱悲歌。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同学。上比写屈原报国无门,愤而投江;下比写后世对其的纪念,二条主线较清。联意上重下轻,结句低沉,无自己的议论和抒发。

18.题屈原 六个梦
兴邦良策遭拒,才使楚国遭惨败;
含恨英雄跳江,纵成水鬼亦流芳。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同学。上比写屈原施政思想不得贯彻,致楚国败亡;下比写其含恨投江而精神长存,二条主线较清。个见上比偏颇,下比“水鬼”不妥,且屈原也一向不是英雄的形象。切记:评价要中肯、张弛要有度,褒贬要贴切合理。在对仗工稳方面,同学还要多加努力!

19.题屈原 飘零
空有一生抱负,招人陷害被流放;
愤书千古离骚,含恨投江不苟活。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同学。成联被写成说明文了。且综合联意,貌似是说屈原因为被流放才投江的,与事实不符。屈原投江前也是写的《怀沙》而不是离骚。成联无思想立意。

20.题屈原 捍卫者
杂言鼻祖,开万代先河,与诗经共领风骚,体疾苦而文黎庶,圣人骈指仰天问;
孤掌难鸣,纵满腔热血,奈草艾遍生朝野,留清名而陨汨罗,楚地千城浸国殇。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捍卫者同学。成联上比写屈原的文学贡献和其忧国忧民的情怀,下比写奸人当道,其政治抱负不得实现,国破愤而投江的悲壮。上下比脉络分明,条理清晰,切题较好。有两点提醒:1.成联注意对仗工稳,尤以起句和结句
;2.结句立意的提升,对整联格调会有很大帮助。

21.题屈原/南少
德馨如瑞草,处尘泥不改本心,疾恶如仇,忧民忧国,光辉同日月;
节亮似严松,以生死来醒昏主,舍身就义,无悔无悲,豪气贯山河。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南少同学。成联三四分句显累赘,其意二分已作说明。上下比结句流于口号,成联忌写成老干体,会令读者兴味索然。且上下比一分和结句联意未宕开,今后练习避免!

22.题屈原 剑影
有美人之质,有香草之魂,留廿五卷乾坤词赋,皆成高格;
是俊逸大夫,是忠贞国士,教两千年华夏贤良,尽慕嘉名。

明月入怀简评:剑影同学的成联从未令人失望。成联上比写屈原的品格和文学贡献,下比评价其个人魅力、和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上下比脉络分明,条理清晰,领字运用娴熟,起承转合自然,结句简炼,画龙点睛,赞!!!廿五卷还是廿三卷?说法不一。

23.题屈原 夏雨莲
爱国材臣,为拯穨纲遭贬,忧思美政;
怀沙诗祖,终因正道直行,永著清名。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同学。上下比均联脉不畅,为对而强行捏合。12分、23分均产生断裂,建议以后的成联,动手前先把主线理顺,一贯到底,于主旨无助的,一律舍去。

24、题屈原 百里湖山
世路亦多难,沅秭之间,行两地吟哦,怎堪兰蕙花失色;
精神终不朽,千年以后,对一江流水,长使英雄泪满襟。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同学。此成联感觉过于虚浮,屈原的影子很少,上比尚能有点痕迹,下比则完全看不出,好象题其他人也适合,扣题不稳。

25.屈原 青儿
恤黎庶之艰,国病难医,汩罗江水犹呜咽;
嗟帝王所患,民思可挽,端午龙舟不寂寥。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同学。此成联从汩罗江和端午龙舟,能看到屈原的影子。但是以屈原为题,则跑偏了。上比给人直接的感觉,就是汩罗江水忧国忧民;下比句意隐晦,结句意不明,不寂寥的是龙舟,还是人?宜将上下比主线分别理顺并贯通。

26.题屈原   纸鸢
不悔当年壮志心,汨水悠悠,黄酒争躬天问怨;
启开千古新诗道,离骚漫漫,龙舟竞祭端阳魂。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同学。成联上下比 “立足点”不统一。上比站在屈原的角度,下比则为后人或旁观者角度。联脉不畅,一二三分句衔接不自然,强行捏合。下比结句尾三平。

27.屈原 蓝雨
逸响伟辞,精彩绝伦,使文学史中明珠璀璨;
世昏独醒,呼号探索,令人生路上志士追求。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蓝雨同学。成联大气、简练,两条主线分明,无繁枝缛节,成联的要领、技巧掌握的不错。“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是鲁迅先生对《离骚》的评价,上比信手拈来为己用,足见功底,联脉通畅一贯到底。此处有2个问题值得商榷:一是结句的表意,不够精准,我看到过“离骚是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样的提法;二、《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但作品和人不能划等号,故个见上比扣题不稳,更适合题《离骚》。
下比从屈原的忧国忧民情怀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坚持切入,心思见巧,三分句的人生路上则是为对而对,句子啰嗦不精炼。前面的点评我也说过,非不得已,联句尽量不用8字及以上长句,可以做成两个分句,如果为了追求对仗工稳且兼顾平仄,可以做成五言散句,或四六骈句。一点心得,供参考。

28.题屈原  修一
生做楚湘人杰,一如文曲降临,然胸怀抱负难酬,发天问;
死为汨水鬼雄,恰似星光陨落,看意气流传不尽,唱九歌。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修一同学。成联上下比 从屈原的生、死两条主线切入,脉络分明。以借义的手法,嵌入其作品《天问》、《九歌》,心思亦见巧。然句式安排有待商榷,三字作结句,读来气促,自己试试呢?下比三分句对仗不稳,与二分脉断,个见表意不明。上下比联意宕开不足。

29.题屈原  晨曦露珠
文章卓越,小雅,离骚,先贤赞叹辉同日月;
政道沧桑,忠君,爱国,后世缅怀魄永湘江。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同学。成联上下比 从屈原的文学贡献和家国情怀两条主线切入,脉络分明。二三分应合成自对,上比结句应从“我”的角度发出感慨,而不是先贤。下比一分政道沧桑,是说不得志么?与后续分句意断。另,8字以上句子,宜做成两个分句,今后练习注意。

30. 题屈原 蝶舞天涯
满腔热血赋离骚,求索一生,明月青天可鉴;
半世忠魂洒汩罗,颂吟千载,美人香草犹怜。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同学。上比一二分衔接尚可,三分句立意虚浮;下比一分亦能接受,二分句则句意不明,谁颂吟又颂吟什么?离骚么?那又与一分句产生断裂,三分句同样立意虚浮,令人有言之无物之感。

31.题屈原
文/一蓑烟雨
有策安民,无计媚君,大夫原亦位高权重,略逊张苏两片口;
以忠立命,取仁赴死,屈子多曾言志赋诗,敢先李杜一千年。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同学。成联二分句与后续分句脉断,给人以东一榔头西一拐杖之感。上比三四分句亦断,位高权重想表述什么呢?拉人作衬不成功,屈原、张仪苏秦尚属同时代人物,可比,但相互之间并无共通点,而下比拉后人作衬,个见不妥。8字以上句子建议做成两个分句。

32.题屈原 小燕子
戴峨冠,悬长铗,空忠贞之士,奈何君聩逐朝野。
书天问,写九歌,惜节烈之魂,忍看国亡沉汨罗。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同学。成联一二分句对后续分句立意无补,凑字浪费。上比三分“空”表述不妥,整联与前面部分同学一样,陷入“说明文”的怪圈。怀古、怀人联,作者宜进行适当合理的感怀和抒发,使成联更有思想和新意。

33.题屈原 倾城
渔父叹孤忠,纵羁留汉北,放逐江南,骚客未离三户地;
怀沙成绝响,教湘水流芳,龙舟有幸,后人皆吊九歌魂。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倾城老师。成联上下比皆从屈原的的作品切入,扣题精准且见巧。上比以总分的形式展开,二至四分句,皆为分述“孤忠”,但个见所选事件于立意牵强,说服力不强,汉北、江南都不是屈原自选,流放地也不是他个人能左右的;下比不如上比流畅,二三分句,相对上比而言,自对欠工稳,一二分、三四分句出现断痕,无上比的一气呵成。
此联让我想起了题屈原的一副联“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总体来说,两比主线是清晰的,上比事件说服力不强、下比流畅性出现迟滞,意见供参考。

34.题屈原 大脸猫
虽倾心变法,实行改革,然难敌谗言,放逐江南,惜自古直臣多枉死,汩罗徒咽;
纵怀瑾握瑜,显露才华,却渐疏楚政,沉浮郢市,惟浩然正气永长存,端午久传。

明月入怀简评:问好同学。成联上下比 从屈原的政治抱负到遭谗流放、直至以身殉国,基本概括了屈原的一生,下比又回过头再说,至下比脉络不清,多处重叠交叉,尤其四分句,上下意相同。下比四字结句,画蛇添足,顿时拉低五分句的格调。同时要注意遣词的精炼,永长存,拖沓啰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11 15: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