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7|回复: 0

联二十高级班第六讲练习1

[复制链接]

183

主题

397

帖子

3117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校律诗一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93
贡献
525
金钱
1209
发表于 2022-6-16 09: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松月吟 于 2022-6-16 20:31 编辑

联二十高级第六周练习(6月13-15日晚8:00)
出题点评:半笺老师

以“爱晚亭”为题成联一副,字数不限。
要求:资料自查,布局合理,脉络通顺,有意境。
*每人限一副。

注:请后来师生跟帖接龙,写上序号、名字和内容

爱晚亭

爱晚亭,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它属于四大名亭之一,位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岳麓山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爱晚亭。
东面两根石柱上刻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是宣统年间程颂万任岳麓书院学监时,将原山长罗典所题爱晚亭对联改了几个字而来,原联为:“山径爱好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点,一双驯鹿待笼来”。
爱晚亭所在的是岳麓山的一个山谷,名“清风峡”,站在峡口朝里望去,两湖碧水,青山倒映,一亭翼然,点缀于万绿丛中,确为胜境。清风峡内有两条碧涧从幽壑中潺潺而来,一条因涧旁多生兰花草而名“兰涧”,一条水流击石而有声而名“石濑”。
兰涧旁有放鹤亭,原先放置于爱晚亭内的“二南石刻”在1952年重修时移到此亭内。“二南”者,乃南宋岳麓书院主教张南轩(张栻)和清乾隆湖南学政钱南园。宣统三年(1911),岳麓书院学监程颂万以乾隆年间罗典主讲岳麓书院,暇日在此栽花驯鹤,颐养性情的逸事书“放鹤”二字,又录张南轩《青枫峡诗》及钱南园《九日岳麓诗》两首,并刻于石,世称“二南石刻”。
1913年到1923年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工作十年间,经常与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人登岳麓山,在爱晚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在抗战时期被毁,1952年重建,时任湖南大学校长的李达专门请毛泽东题写了“爱晚亭”三字。
我们可以在了解相关资料的同时, 做简单的整理记录,以备成联创作时,方便拣选素材。
从题目看,属于风景名胜联的范畴,这种主题的成联创作,大致角度可以从周边景致、历史人文两个方面着手,再融入恰当的个人观感。缺乏立意的成联,基本属于没有灵魂的作品,切记。

题爱晚亭
半笺
乃岳麓一生知己,最相契亭下清弦,涧边闲鹤;
萃江湘千古高情,此来仰诸贤豹变,四野龙吟。


1.题爱晚亭 捍卫者
一亭竟八柱重檐、三面环山,常教游人同景醉;
此处看层林尽染、初凉晚况,竟然秋色比春红。

简评:对联起句直接切题,通过场景描绘,抒发情感,结语具振起状,不错。联内自对运用自如,对于成联创作技法的掌握比较成熟。但细心度需要加强,不规则重字“竟”不应该,另外,“教”为“使”意时为jiāo,为平声。或可修改为:
一亭竟八柱重檐、三面环山,常使游人同景醉;
此处看层林尽染、初凉晚况,果然秋色比春红。


2.题爱晚亭 松月吟
最喜清风夕至,且自闲中,共看深秋枫叶影;
更期明月宵来,为其高处,长悬一代伟人诗。

简评:对联文字运用娴熟,读来顺畅。情感贯穿始终,景致已然成为抒发情感的小道具,或许有人会提出亭子在哪?一个“悬”字足矣,很用心的作品。惟结语中的“伟人”稍嫌露白。夕,宵,意向雷同。夕至改徐至可也。

3.题爱晚亭
文/一蓑烟雨
亭中多妙趣,十月枫更著盛名,游人参小杜诗题,老毛手迹;
槛外是长沙,五千史直通上古,来者悟道家钟磬,岳麓书声。

简评:起句先下定论并同步切题,上联近景,下联远景,角度有所错开,且结语能回到岳麓书声,收放自如。同时,亦能看出作者对相关爱晚亭的资料是有着深入了解的。下联的“槛外是长沙”偏直白,诗家言大小杜尚可,言老毛,略有不妥。起句,亭中,槛外,略显生硬。改一亭多妙趣,千古认长沙似乎更好。当然,“上古”处需要协调一下。建议创作过程中多多运用比喻或拟人手法使作品灵动、可读。

4.题爱晚亭   冷梅
堂上遥闻,感古刹禅钟幽静;
亭前小憩,看半山枫叶浅深。

简评:几副作品看下来,大家切题的手法基本是抓住亭和枫这两个特征,除此以外,如果能再添加岳麓或湘江或书院书声这几方面的元素,作品的内涵将会丰富一些。在成联创作前,我们需要深入挖掘素材,掌握的相关资讯越多,越能打开写联的思路。此副作品,完成度是可以的,但显得单薄了些。两起句的堂上,亭前,如前一作品一样,对仗略嫌生硬。

5.题爱晚亭  夏雨莲
游目骋怀,好是这岳麓秋高,枫林霜染;
登亭临境,最堪仰伟人翰迹,雅士诗风。

简评:对联的角度不错,游人足迹跃然眼前,474句式通过中间分句的三字领,很好地照顾到了句式节奏的变化。“好是这”读之阻涩,是为微瑕,其它都还不错。

6.题爱晚亭 欧阳雨
一亭独爱,看三面环山,枫林向晚;
何处诵声,唯四时书院,湘楚有材。

简评:作品同样是直接切题,一个“爱”字和结语的“有材”是作者的观点,但对于这两个观点的论述有些不足,需要通过文字让读者感受为何独爱,为何有材,让读者信服。

7.题爱晚亭 设置未来
亭立清风峡,惯听古寺钟声,赏秋山红叶;
历经数百年,常有文人作赋,更领袖题词。

简评:对联上比写景,下比写人文。整副读下来,似乎为亭子的说明文,少了思想立意,于对联创作中最为忌讳。

8.题爱晚亭    清洛布衣
一亭何幸,汇异代风流,有牧之诗润之字;
千古谁来,看万山红叶,寻游子梦赤子心。

简评:对联很不错,立意、气脉、直至文字,节奏安排,畅雅达。

9.爱晚亭     淘淘
对三面青山,一片清池,到此何妨向晚;
更红枫满目,吟声在耳,任谁不想偷闲。

简评:此副亦为佳作,情景相融,546句式短而不涩,成联创作手法了然于胸。

10.题爱晚亭   蝶舞天涯
亭下逍遥古柳,对陌上红枫竞秀;
阶前恣意清风,听琴中流水潺湲。

简评:上下联能比较好地顾及到不同的写作角度,“对”字可以再斟酌。作品没有过多的生发,在今后的创作中可以尝试着多带入个人情怀。

11.爱晚亭 呆瓜
湘江白鹭,岳麓丹枫,夹朗朗书声,尽到亭前舒画轴;
小杜停车,伟人携侣,萃匆匆棹影,都来此处畅幽怀。

简评:前三分句均为景物铺排,结语收得自然,文字流畅,不错的对联。惟下联的小杜停车似乎有误,爱晚亭名称由来是借用杜牧的诗句。

12.题爱晚亭
修一
何德何能?得三山环座拥怀内;
有名有景,缘枫叶题诗在此中。
简评:作品是有个人想法的,这一点值得褒扬,欠缺的是亭子的切题不足,“枫叶”来体现切题显得单薄了。“有名有景”,句子偏口语化了。

13.题爱晚亭 革命发源地
听泉 08~禾之韵
峥嵘岁月,饱受沧桑,革命英雄留史记;
朗朗乾坤,历经风雨,翻天覆地建中华。

简评:一看到“朗朗”心情就不爽朗了,切记重字问题。同时,对联运用了句内自对,是可以的,但革命和英雄如何自对呢?除此以外,整副作品看不到“亭子”,语言文字也趋向干巴,对联不建议这么写,可以多多参照其他作品的写法。

14.题爱晚亭 金仙
叹古刹通幽,高僧悟静,禅心更入佛经之地;
看层林尽染,秋色随同,霜叶胜于二月之花。

简评:整副作品还可以,结语可以考虑七字结,去掉“之”字,会爽利一些。爱晚亭附近确有寺院,但整个上联都写禅林古刹,比重偏多了,如果能带入亭会比较好。

15.题爱晚亭 滴水莲
岳麓丹枫,芳丛紫翠,有盛景重重,日落亭山偏爱晚;
袁枚访典,主席题诗,赞风光皎皎,文承杜牧似生花。

简评:整体架构还可以,第三分句作为承前启后和收束整理的腰句,稍嫌力道弱了, 部分用词例如“皎皎”、“承”需要再炼。袁枚,主席,杜牧,作品里面提到三个人。两个人名,一个官职,比较不协调。另,古人作品中提到人名,大多会以字号,官职等等代替,很少直呼其名,望有所知悉。

16.题爱晚亭 宁静
闻于大野,隐自名山,尤枫林染血;
小杜赋诗,伟人题字,唯楚地有才。

简评:闻于大野和隐自名山,在立意上是有所抵牾的,这一点要特别注意,上联的结语和前两句没有承接关系,在气脉上是不通畅的。小杜赋诗不妥,在前面的点评已经提到过,这里就不赘述了。像“小杜赋诗”这种表达,如果改用“樊川诗意”之类的来处理,则不会引发歧义。当然,与之对应的部分也需要作者自行修改。

17.题爱晚亭 小憩片刻
坐拥三山红叶,思领袖当年,会聚英才成大业;
欣逢盛世岚光,励青春后辈,更承远梦续雄风。

简评:仅仅依赖上联的红叶,不足以切题,亭子在哪?下联完全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是可以的,但语言文字偏老干,并且,逢盛世如何能励后辈?文字之间的逻辑承接关系在对联创作时,要好好思考如何应对。

18.题爱晚亭 曦儿
岳麓山中,清风峡内,游人坐看红枫晚;
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学子聚谈国事欢。

简评:对联的角度、立意可以,对联创作完毕后,不光要检查格律,同时一定要注意检查是否有不规则重字,此联的“山”就是了。另,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属于引用。如果上联对应部分也能引用,则更好。

19.题爱晚亭 寒香墨玉
峡云深处楚天阔,石径枫红,深秋醉了骚人梦;
古寺钟声群鸟惊,霜林亭角,游客兴来诗境浓。

简评:对联文字典雅,气脉畅达,上下联均为景致描写,可惜的是,两结过于接近,没有拓开是为憾。和前一副作品一样,重了“深”字,实属不该。起句与尾句都是2221的律句节奏,缺乏变化,也就少了所谓的“对联的味道”。

20.题爱晚亭   禾之韵
春临耸翠,红叶染秋,亭立山腰望碧水。
客醉怡情,诗词作古,功成伟国卧英雄。

简评:上联从春秋两季来写亭子周边景物,可以,但上联结语的“望碧水”落了下乘,没有很好地利用前面的铺垫去升华情感。另外,炼字需要加强,比如“卧”字。一些词的对仗也宽了些,在有可能做到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力求工对。

21.题爱晚亭  烟雨濠梁
至如岳麓春浓,夭桃千树,喜禽声绕耳,山色缠眸,曳杖皆嫌游未足;
期在霜枫晚烈,幽壑五霞,畅啸志吟歌,抚松屐雪,停车坐爱不须归。

简评:蛮用心的作品,“雪”的出现要再斟酌,另外两结意近,游未足和不须归的大体涵义是很接近的。
需要注意的是,对联的上下联都是在写景,只是春秋之别而已。句子之间衔接变化的处理上,还可再多些手段。

22.题爱晚亭 百里湖山
对一径霜红,尤宜向晚;
待满亭月白,正可谈诗。

简评:短联,考验文字功底,此副短联可称之为佳构,“霜红”、“向晚”“满亭”无处不在切题,最后的结语恰到好处地进行了立意的拔高。可以考虑去掉两个首字,会更爽利。
一径霜红,尤宜向晚;
满亭月白,正可谈诗。

23. 题爱晚亭   梅如雪
每当秋后,最难忘白日依山,丹枫如火;
常在亭中,听不尽湘江渔唱,岳麓书声。

简评:此副对联从视觉、听觉角度撰写,融合情感,写的别有情致。两个起句略显单薄。

24.题爱晚亭 薇薇儿
丹枫红胜火,一亭一叶一花,环山尽卧;
晚爱意如魂,当酒当诗当梦,依水长眠。

简评:此副对联是有想法的,但感觉笔力有所不逮,没有很好地表达出来。下联的“当酒当诗当梦”出彩,上联对应的“一亭一叶一花”和下联比较起来显得生硬了些,主要问题出在“一”字上,可以试着换一个字,使之和前后句更好的协调起来。下联的起句读之不畅达,表达需要再斟酌。感觉,被对句的经验所束缚。尤其是尾句,没有能够荡开空间。环山尽卧,依水长眠,没有什么变化。对句则可,对联则不可。

25.爱晚亭 蓝雨
衔云映水,紫翠青葱,平添枫叶三分艳;
白日依山,流泉飞瀑,恰好江天一色秋。

简评:两个尾句是有想法的,前面两个分句则显得呆板僵硬,不够生动。

26. 题爱晚亭  剑影
闲亭斗角飞檐,尽收来岳麓之灵,湘江之秀;
丹叶凝霜挹露,更时有白云环绕,玄鸟和鸣。

简评:起句六字,不如四字或五字,尤其闲亭两字,于作品整体并无作用。下联尾句,虽然白云环绕,玄鸟和鸣并无问题,但是显然不如直接用山亭傍晚的风景入联。因为上联只要是切题到爱晚亭的大致地理范围,那么下联就应该把重点转向亭子本身,与亭名相关的景色,或者在亭子中,基于亭子名称来历,传说典故,风景特点所产生的各种情感,寄托、凭吊、感慨等。

27.题愛晚亭  懒虫
山亭小坐,感当年同学年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远处眺望,欣满岭红枫似火,虽然秋色,却胜春朝。

简评:对联的脉络是清晰的,收放也算得体,但作品的处理非常粗糙,不光“年”、“山”不规则重字,平仄也有问题,“学”为古仄,如果今音看,和“枫”失对,“年少”和“似火”对仗不工,细节应该要设法处理好。要注意,作品中尽可能不要过多使用前人的句子,除非上下均为集句联。

28. 题爱晚亭    微风拂面
夏游岳麓,古今万壑浮烟翠;
秋赏名亭,远近千枫烈焰燃。

简评:整副对联侧重于景致的描写,没有立意。缺乏立意的对联,文字再工稳精美,却不能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同时,亭的比重偏少,似乎成为作品的一个陪衬,要以亭为主体,通过不同的感官,写出不同角度的作品。换而言之,对联不能像对句。另外分句句脚的平仄要注意,都是仄仄和平平,两分句联,最好句脚平仄错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11 09: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