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足球》
文/文弧焰 运动公平竞赛辛, 足球吸引好奇人。 脚离大脑最遥远, 趾距心头疏似宾。 操控维艰无法测, 指挥迟顿射偏频。 谁赢奖项向天问, 不可先知难住神。 2022-12-18穗
序:随意起题,立马作诗,尽速完成。 注: 运动(5-1)[yùn dòng]是一种涉及体力和技巧的一套规则,又有习惯所约束的行为活动,通常具有竞争性。没有不运动的物件,也没有能离开物件的运动。运动具守恒性,即运动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其具体形式则是多样的并且能互相转化,在转化中运动总量不变。在几何中,刚性运动被描述为:平面到其自身的一个映射且使任意两点A,B的距离与其象A'=M(A),B'=M(B)的距离相同。哲学上,运动的定义是:物在时空中的线性迁移。词性:并列结构,只是指同一个概念。 运动(5-2)引证详解: 1.运行移动。运动图册运动图册(5张)汉董仲舒《雨雹对》:“运动抑扬,更相动薄。” 2.犹行动。汉陆贾《新语·慎微》:“若汤武之君,伊吕之臣,因天时而行罚,顺阴阳而运动。” 3.运转;转动。《隋书·天文志上》:“梁华林重云殿前所置铜仪……其运动得东西转,以象天行。” 4.谓人或动物活动。《三国演义》第七五回:“原来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 运动(5-3)5.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奔走活动。《朱子语类》卷一一五:“又如人作商,亦须先安排许多财本,方可运动;若财本不赡,则运动未得。” 6.挥动;舞动。茅盾《子夜》七:“他机械地运动着他的刀叉。” 7.犹施展。《西游记》第三二回:“只看你腾那乖巧,运动神机,仔细保你师父;假若怠慢了些儿,西天路莫想去得。” 8.发动;动员。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其时台湾割给日本未久,日本政府恐中国人运动台湾人反对他,所以检查中国人进口,非常苛刻。” 运动(5-4)9.指体育活动。冰心《超人·离家的一年》:“他运动过度,玩足球伤了踝骨,卧了几天,心里很不好过。” 10.军事用语。移动前进。刘白羽《平明小札·启明星》:“炮兵不敢再发射,不知我们的人运动到哪里了。” 11.指政治、文化、生产等方面有组织、有目的而规模声势较大的群众性活动。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一:“凡时代思潮,无不由‘继续的群众运动’而成。” 运动(5-5)12.哲学范畴。物质的存在形式及其固有属性。它包括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简单的位置变动到复杂的人类思维。巴金《沉落》:“好像一切的运动已经停止,这个世界已陷入静止的状态,它的末日就快来了。” 足球(2-1)[zú qiú]1、一种球类运动。比赛的主要规则为:与赛双方各派十一名球员出场,运用双手以外的身体任何部分运球,以将球合法踢入对方球门次数多者为胜。 2、此项运动所用的球,里边是橡皮球胆,可以充气,外面是用皮做的皮球。足球,有“世界第一运动”的美誉,是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标准的足球比赛由两队各派10名球员与1名守门员,共11人,在长方形的草地球场上对抗、进攻。 足球(2-2)足球比赛目的是尽量将足球射入对方的球门内,每射入一球就可以得到一分,当比赛完毕后,得分最多的一队则胜出。如果在比赛规定时间内得分相同,则须看比赛章则而定,可以抽签、加时再赛或互射点球(十二步)等形式比赛分高下。足球比赛中除了守门员可以在己方禁区内利用手部接触足球外,球场上每名球员只可以利用手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控制足球(开界外球例外)。 趾(2-1)[zhǐ]1.脚指头:~骨。2.古指脚:~高气扬。涵义:【名】形声。字从足,从止,止亦声。“止”意为“停步”、“不走”。“足”指“脚”。“足”与“止”联合起来表示“处于静止状态的脚”。本义:站着的脚。出处:1、《诗·豳风·七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2、《易·贲卦》:贲其趾。3、《易·噬嗑卦》:屦校灭趾。4、《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5、《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 趾(2-2)6、左思《吴都赋》:足趾之所不蹈。王力注:“足趾是同义词连用,‘趾’不是足指。”7、又如:趾股(腿脚);趾踵(脚);趾踵相接(形容人数之多);趾爪(脚爪);脚指头[toe];脚趾(脚前端的分支);鹅鸭之类趾间有蹼;趾绊(本屐上的趾袢儿);趾趾(足尖轻轻着地行走的声音)。8、明·魏学洢《核舟记》: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疏[shū]1.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导。~浚。2.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跟“密”相对):~林。~星。3.关系远;不亲近:~远。亲~。4.不熟悉;不熟练:生~。荒~。5.疏忽:~于防范。6.空虚:志大才~。7.分散;使从密变稀:~散。仗义~财。8.姓。9.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奏~。10.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 宾[bīn]1.客人(跟“主”相对):外~。~至如归。2.姓。 维艰[wéi jiān]艰难。出处:清《朱子治家格言》: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迟顿[chí dùn]1.迟钝;不灵敏。2.停顿;停留。出处:1、《汉书·翟方进传》:“方进年十二三,失父孤学,给事太守府为小史,号迟顿不及事,数为掾史所詈辱。”2、明·文徵明《明故嘉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毛公行状》:“会御史按试,公独后出,或诮其迟顿。”3、沙汀《困兽记》五:“她倒是个口齿迟顿、性情沉静的人。”4、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丁主任不知道自己的话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可是不便收回或改口。迟顿了一下,还是笑着。”5、《红色歌谣集·夫妻唱参军》:“个个青年莫迟顿,勇敢杀敌享太平。” 奖项[jiǎng xiàng]一般指为了表彰某个领域中有特殊表现的人或事而设立的项目,也指某一种奖划分的不同类别。世界范围内,各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有诺贝尔奖、普利策奖、奥斯卡金像奖、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菲尔兹奖、普利兹克奖、足球世界杯奖等。 天问[tiān wèn]指天子的询问。《楚辞》篇名,屈原作。诗文中亦作为“问天”的双关语。《天问》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长诗。1、指天子的询问。《晋书·傅咸传》:“每见圣詔以百姓饥饉为虑,无能云补,伏用慙恧,敢不自竭,以对天问。”2、《楚辞》篇名《天问》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长诗,诗文中亦作为“问天”的双关语。A.清·龚自珍《秋心》诗之二:“《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B.清·黄遵宪《人境庐之邻》诗:“陆沉欲借舟权住,天问翻无壁受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