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篇; 天一阁 中国十大名楼之八 天一阁 陈玉喜 【一】 私藏书楼天一阁,亚洲古老图书合; 兵部侍郎范钦建,书阁硬山顶重遮。 古籍现藏珍椠善,字画碑帖精美叹; 坐北朝南斜坡顶,青瓦覆上福禄娴。 【二】 九狮一象江南庭,园林特色刻石精; 东南人文极之鉴,发展陈列地方影。 宝书中心藏书楼,草堂故居经阁倾; 明池假山长廊堂,百鹅凝晖南轩映。 赏析; 天一阁;中国最早的私人藏书名楼,知者甚少,那就是天一阁。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1982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2007年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天一阁现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现藏古籍达30余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除此,还收藏大量的字画、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艺品。天一阁博物馆宣传语是:风雨天一阁,藏尽天下书! 天一阁,它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天一阁藏书楼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结构的硬山顶重楼式建筑,通高8.5米,斜坡屋顶,青瓦覆上。 一层面阔、进深各六间,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天一阁以书橱间隔。阁前凿"天一池"通月湖,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 天一阁及其周围园林具有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天一阁的藏书和建筑为研究书法、地方史、石刻、石构建筑和浙东民居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天一阁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范懋柱辑《天一阁藏书总目》,序中提及"乾隆间诏建七阁,参用其式,且多写其书入四库,赐以图书集成,亦至显荣矣"。1585年,范钦去世。据全祖望《天一阁藏书记》载,范钦去世前,将家产分为藏书和其他家产两部分。长子范大冲自愿放弃其他家产的继承权,而继承了父亲收藏的7万余卷藏书,这也形成了天一阁"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祖训。范大冲在维系和补充天一阁藏书的同时,也建立了维系天一阁藏书的族规,规定藏书归子孙共有,非各房齐集书橱钥匙,不得开锁。这些制度在天一阁私藏时期(天一阁始建至1949年)一直保留,并得到历代补充。1665年,范钦的曾孙范光文在天一阁前修造园林,用假山石形成"九狮一象"等动物形态,改善了天一阁周围的环境。=这一时期同时也是天一阁藏书最为丰富的时期。据考证,当时天一阁藏书达到5000余部,70000余卷,此后直到1949年,藏书几乎没有增加。 天一阁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浙江天一阁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