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篇; 平乐古镇 平乐古镇 二首 陈玉喜 【一】 蜀王开明氏代期,平落盆地御名起; 大禹治水穿镇过,白沫飞沙水分俪。 物资集散水码头,木制青瓦檐穿斗; 高低错落鱼骨状,商贸繁荣富绅瞅。 纸茶船商择地建,至今尚存各大院; 保持明清古风貌,建筑精美规模圈。 【二】 宗教文化氛浓郁,庙宇众多如生聚; 摩崖造像天马空,堪称精品焕然趣。 型态逼真铜雕宏,古代石拱桥七孔, 丝绸之路灵关道,平乐古镇超南涌。 赏析; 四川平乐古镇,古称"平落",史前蜀王开明氏时期,平落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即因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而得名。据《尚书·禹贡》载,大禹治水,"蔡·蒙履平,和夷底绩。"将穿镇而过的白沫江用飞沙堰分为"内江"、"外江",形成一江分三水的独特格局。 平乐镇历史悠久,曾为火井县治所在地,是古代重要的水陆要道和经商口岸,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川西古镇的民居建筑样式和街区风格。作为川西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水陆码头,为了便于货物的装卸和交易,沿江而建是街区的主要特色,其格局呈鱼骨状。沿街建筑均为上宅下店,一般为两层,木制穿斗结构,青瓦木檐,高低错落。 平乐镇历来商贸繁荣,富绅众多,纸商、茶商、船商等大户人家纷纷择地择基而建别宅大院,至今尚存的银家大院、李家大院、徐家大院、朱家大院等仍然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古朴风貌。特别是高山之巅,竹林掩映的李家大院更是川西古建筑中的精品,其规模之大,建筑之精美,实属川内罕见,被称为"川西最大的古民居群"。 平乐宗教文化氛围极为浓郁,庙宇众多。古时有天宫寺、观音院、万寿寺、七佛寺等,可惜相继毁于解放初期和文化大革命。现存的金华山天官寺唐代摩崖大佛,宝像庄严,栩栩如生,摩崖造像中的"天马行空"在全国也仅存两幅,堪称精品。被考古学家认定的中国第一条丝绸之路灵关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从平乐古镇经过继续通向南方。现平乐镇骑龙山上仍保存着完好的古驿道遗址,古驿道两旁均被垒成高墙,中间通车马的大道铺着巨大的卵石,顺着山势蜿蜒前行。 贴图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