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69|回复: 20

十七、蜂腰质疑

[复制链接]

1655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5
贡献
22216
金钱
2914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6-18 17: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七、蜂腰质疑
  (一)、有关“蜂腰”的原文
  文镜秘府论·西卷
  第三,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瞳陇引夕照,晻暧映容质。”又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又曰:“徐步金门出,言寻上苑春。”
  释曰:凡句五言之中,而论蜂腰,则初腰事须急避之。复是剧病。若安声体,寻常诗中,无有免者。
  或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平声非病也。此病轻于上尾,鹤膝,均于平头,重于四病,清都,师皆避之。已下,四病,但须知之,不必须避。
  刘氏曰:“蜂腰者,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古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是也。此是一句中之上尾。沈氏云;‘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即其义也。刘滔亦云:‘为其同分句之末也。其诸赋颂,皆须以情斟酌避之。如阮瑀《止欲赋》云:“思在体为素粉,悲随衣以消除。”即“体”与“粉”、“衣”与“除”同声是也。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如魏武帝《乐府歌》云:“冬节南食稻,春日复北翔”是也。’刘滔又云:‘四声之中,入声最少,余声有两,总归一入,如征整政只、遮者柘只是也。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大半。且五言之内,非两则三,如班婕妤诗曰:“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此其常也。亦得用一用四:若四,平声无居第四,如古诗云:“连城高且长”是也。用一,多在第二,如古诗曰:“九州不足步”此,谓居其要也。然用全句,平上可为上句取,固无全用。如古诗曰:“迢迢牵牛星”,亦并不用。若古诗曰:“脉脉不得语”,此则不相废也。犹如丹素成章,盐梅致味,宫羽调音,炎凉御节,相参而和矣。’”
  
  (二)、质疑篇
  第一段,蜂腰就是“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没有其他说明,因此25同平当然也是不可以的。例子中:轩平时平;殿去日入;陇上照去;暧去质入;君平甘平;独入饰入;步去出入;寻平春平。因此违反蜂腰的有“轩平时平;君平甘平;独入饰入;寻平春平。”有三个例子是25同平的,那就是明确指出25同平为病。
  第二段“若安声体,寻常诗中,无有免者。”安,定也,意思是说,若按蜂腰的规定来定声律,一般的诗中都会有违反蜂腰的情况。这不是否定蜂腰吗?既然多数诗都做不到,那这个蜂腰有多大的存在价值?
  第三段,“或”不是或者的意思,是“有人”的意思。本来第一段指出,只要25同声都是病,可是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说25同平不是病,什么原因,没说;这种说法对呢还是不对?没有评论,也没有结论。因此第一段和第三段是指出关于25异声有两种看法。既然没有结论,而且只是“或”(说明少数),那今天网上浩浩荡荡的“25异声,但25同平不为病”的论调来自哪里?谁是此论的权威?
  第四段,提出25异声的理论根据,是把五言句分成23两部分,当两句看,便是上尾句式了。上尾,指上下两句尾字不同声,所以以次类推,25也要异声。但例子“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中君平甘平、独入饰入,并没说25同平不为病。又“思在体为素粉,悲随衣以消除。”“即‘体’与‘粉’、‘衣’与‘除’同声是也。”也照样没说25同平不为病。
  小结  既然25同平不为病只属于“或”说,也就是少数人说的罢了,又没有结论。那么,今人尤其是三羊等人把25异声,但25同平不为病当做规范,不知是哪个权威所定?
  “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刘滔指出了25异声在向24异声变化,但是例子是魏武帝《乐府歌》云:“冬节南食稻,春日复北翔”,这里的24同声是魏朝的例子,那时管了24异声、同声吗?这是种变化,便应用南北朝的诗例,这属于大小前提不相应的推理错误。倒有点像雨梦先生论拗句。拗句的常识是专门针对格律诗的术语,那么诗例自然应该是格律诗才对,可雨梦先生洋洋万言,论述的居然是《孔雀东南飞》,是不是有些隔山打牛的滑稽?
  蜂腰在不同文体中会发生变化,也是件奇怪的难于接受的事。同样是五言,在赋中,蜂腰居然跑到3字上了(倒是真正的“腰”了),例子《止欲赋》云:“思在体为素粉,悲随衣以消除。”即“体”与“粉”、“衣”与“除”同声是也。这“体”“衣”都是第三字,能这样乱走吗?于是刘滔解释道:“为其同分句之末也。其诸赋颂,皆须以情斟酌避之。”按此解,则不是什么25问题,而是两分句(实际是两短语)尾字。但按刘滔的解释问题又来了,是赋中如此呢,还是诗赋同理,若诗赋同理,那24异音就不存在,因为根据两分句尾字,就有可能24异声、25异声、35异声了。可见古人也与我一样糊涂。
  下面这一段,我则读不大懂了,希望内行帮我解惑。
  刘滔又云:“四声之中,入声最少,余声有两,总归一入,如征整政只、遮者柘只是也。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大半。且五言之内,非两则三,如班婕妤诗曰:‘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此其常也。亦得用一用四:若四,平声无居第四,如古诗云:‘连城高且长’是也。用一,多在第二,如古诗曰:‘九州不足步’此,谓居其要也。然用全句,平上可为上句取,固无全用。如古诗曰:‘迢迢牵牛星’,亦并不用。若古诗曰:‘脉脉不得语’,此则不相废也。犹如丹素成章,盐梅致味,宫羽调音,炎凉御节,相参而和矣。”
  

1655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5
贡献
22216
金钱
2914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6-18 17: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说我正确,只是质疑而已。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但千万别互相攻击。谁也不欠谁的,不必恶语相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5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5
贡献
22216
金钱
2914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6-18 17: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3-6-18 17:47 编辑

引用网络上的梅花山人(大概就是温柔的风)的一段解惑文字:
问:《文镜秘府论》引刘滔语云:“四声之中,入声最少,余声有两,总归一入,如征整政只、遮者柘只是也。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太半。”其中“余声有两,总归一入”如何解释最合原意?
    或答:录文镜秘府论关于刘滔这段话的前后文联系进行分析:
第三,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瞳陇引夕照,晻暧映容质。”又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又曰:“徐步金门出,言寻上苑春。”  释曰:凡句五言之中,而论蜂腰,则初腰事须急避之。复是剧病。若安声体,寻常诗中,无有免者。  或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平声非病也。此病轻于上尾,鹤膝,均于平头,重于四病,清都,师皆避之。已下,四病,但须知之,不必须避。  刘氏曰:“蜂腰者,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古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是也。此是一句中之上尾。沈氏云;‘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即其义也。刘滔亦云:‘为其同分句之末也。其诸赋颂,皆须以情斟酌避之。如阮《止欲赋》云:“思在体为素粉,悲随衣以消除。”即“体”与“粉”、“衣”与“除”同声是也。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如魏武帝《乐府歌》云:“冬节南食稻,春日复北翔”是也。’刘滔又云:‘四声之中,入声最少,余声有两,总归一入,如征整政只、遮者柘只是也。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大半。且五言之内,非两则三,如班婕妤诗曰:“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此其常也。亦得用一用四:若四,平声无居第四,如古诗云:“连城高且长”是也。用一,多在第二,如古诗曰:“九州不足步”此,谓居其要也。然用全句,平上可为上句取,固无全用。如古诗曰:“迢迢牵牛星”,亦并不用。若古诗曰:“脉脉不得语”,此则不相废也。犹如丹素成章,盐梅致味,宫羽调音,炎凉御节,相参而和矣。’”。山人按:此答并无实质分析,仅录文,故放小字体,放浅颜色。


    或答:四声之中,入声最少,余声有两,总归一入,如征整政只、遮者柘只是也。
……
大概是说(平上去入)四声之中,入声最少,其余声(平上去)有两个,而对应的入声只有一个,大约二比一的比例,比如征整政只、遮者柘只,平上去声各有两个,入声“只”只有一个。
“四声之中,入声最少,余声有两,总归一入,如征整政只、遮者柘只是也。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太半。”

    山人答:四声是从五音说演变而来,其中平含宫商,故曰有两,上去本两,亦是有两,惟入声止一,故曰总归一入,如征整政只、遮者柘只止一入是也;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说的是平为长声可稳顺声势,故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太半。两个合起来说的是字数,平声占了一半,上去入合起来也是一半,也能回应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
总归一入,有个语法问题和理解问题,语法上可省略,总归一入是总归是一入的省略,理解上,归有个合并的含义,于类而言,入声怎么合并也总的来说也一是一个类而与平上去三声均含两有别。


四声之中,入声最少,余声有两,总归一入,如征整政只、遮者柘只是也。
----------
这里论的主要是入声,余明显是指其余,即除入声之外的平上去,若误解必将在理论上陷入误区。


       刘滔又云:‘四声之中,入声最少,余声有两,总归一入。
      这里说的是“声纽”,入声(纽),其余上下两组,纽属中央一字,是故名为总归一入。

    又或答:《文镜秘府论》○调四声谱   
凡四字一纽。或六字总归一纽。(苏注:纽,《玉篇》:“女九切,结也,束也。”)
      皇晃璜    镬   禾祸和
      滂旁傍    薄   婆泼纟皮
      光广光  郭   戈果过
      荒恍恍    霍   和火华
    上三字,下三字,纽属中央一字,是故名为总归一入。
前面提到的是 一纽声反音法。因为平时很少用此法,我也没有弄明白这种标音方法。
估计是:凡声分清,浊。 平上去三声分为清,浊两组。 清为上,浊为下, 入声居中。
皇晃璜    镬   禾祸和
滂旁傍    薄   婆泼纟皮
光广光  郭   戈果过
荒恍恍    霍   和火华

    山人跟答:沈约的这个调四声谱也是说明声母和韵母的关系,  举‘’皇晃璜    镬   禾祸和‘’而言,声母是相同的,韵母却一类为阳声韵皇晃璜,一类为阴声韵禾祸和,这跟‘’征整政只、遮者柘只‘’是一样的。

     这个举例说的是阳声韵和阴声韵及入声的关系,入声独立于阴阳之外自为一类,也是一说。但跟清浊不见得有必然联系,因四声均含清浊。
     何为阳声韵?何为阴声韵?何为入声韵?简而言之,凡带韵尾的均为阳声韵【塞音除外】,如an、im、eng;凡不带韵尾的均为阴声韵【塞音除外】,如i、a、e、iu;凡带塞音韵尾p、t、k的均为入声韵。按四声相承关系而言,举凡把阳声韵韵尾变为塞音即相承,可见其韵头、韵腹是相同的。



    又问:是“平、上、去”,那么后面所举例子,为什么两组指向一“入”,本意何在?或者说,与列出这段引文前后之间的诗病说,有无关联?若有,何在?若无有,有因何?


    山人答:后面所举例子,为什么两组指向一“入”,本意何在?两组均惟一“入”声只,征整政只与遮者柘只在声紐上是相同的,在韵上,借用现代音韵学来说,征与遮同声紐却不同韵也即主元音分属两部,此类举能看出余声有两,而因为入声的韵母都是塞音尾,故总归一,如前只与后只,主元音虽有别韵尾却无别。
      四声之中,入声最少,余声有两,总归一入,如征整政只、遮者柘只是也。一个说声,一个说韵,如此类举,则声韵俱已言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5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5
贡献
22216
金钱
2914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6-18 17: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怀疑文有漏字漏句,所以我就读不下去了

点评

你要是能懂这些的话母猪都会上树  发表于 2023-6-20 23: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5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5
贡献
22216
金钱
2914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6-19 08: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3-6-19 08:54 编辑

  此书后面有《文笔十病得失》,也有“蜂腰”,原文如下:
  蜂腰:第一句中第二字、第五字不得同声。
  诗得者:“惆怅崔亭伯”;失者:“闻君爱我甘”。
  笔得者:“刺是佳人”;(四言。)失者:“杨雄《甘泉》”。(四言。)得者:“云汉自可登临”,(六言。)“摩赤霄而理翰”;(六言。)失者:“美化行乎江、汉”,(六言。)“袭元、凯之轨高”。(六言。)得者:“高巘万仞排虚空”,(七言。)“盛轨与三代俱芳”,(七言。)“犹聚鹄之有神”;(七言。)失者:“三仁殊途而同归”,(七言。)“偃息乎珠玉之室”。(七言。)得者:“雷击电鞭者之谓天”;(八言。)失者:“润草沾兰者之谓雨”。(八言。)
  或云:平声赊缓,有用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太半。
*******
  点评:第一行“第一句中第二字、第五字不得同声。”没有说25同平不是病。这说明25异声是包括平声的。这对于三羊的25大法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第二行,再次用诗例证明25异声包括25同平也为病。
  第三段,用赋等说明蜂腰与诗不同,诗固定是25异声,赋等则按“为其同分句之末也”(短语的尾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5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5
贡献
22216
金钱
2914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6-19 10: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两篇蜂腰的文字来看,25异声,包括25同平为病是主流。“或曰:‘君’与‘甘’非为病”是个别的、非主流的观点。
  按此理论,确实“若安声体,寻常诗中,无有免者。”尤其是25同声的例子,比比皆是。
  因此25异声在八病说中是个失败的理论。

点评

蜂腰的解释诗句须二五异声,否则为蜂腰,恐难以服人:以沈约诗句为例:“兹川信可真”、“愿以潺潺水”、“山樱发欲燃”、“徘徊望九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6-19 12: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6-19 12: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3-6-19 12:29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23-6-19 10:32
  从两篇蜂腰的文字来看,25异声,包括25同平为病是主流。“或曰:‘君’与‘甘’非为病”是个别的、非主 ...

蜂腰的解释诗句须二五异声,否则为蜂腰,恐难以服人:以沈约诗句为例:“兹川信可真”、“愿以潺潺水”、“山樱发欲燃”、“徘徊望九仙”……沈约的八病说中确实有“蜂腰”。但此为后人解释,沈约本人的释文已经失传,因此后人的此解并不可信。

如按此解释的反面是鹤膝,那么“野火烧不尽”正是两头细中间粗的鹤膝形象!

点评

仔细去读八病说,问题多多。怪不得格律诗扬祛它许多东西。经各代人努力归纳总结,格律诗确实是各种诗体中概念最严明的诗体。 可惜许多专家学者网友抱着拗句念歪经,把一个简单明了的格律诗念成了妖魔鬼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6-19 16: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5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5
贡献
22216
金钱
2914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6-19 16: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6-19 12:00
蜂腰的解释诗句须二五异声,否则为蜂腰,恐难以服人:以沈约诗句为例:“兹川信可真”、“愿以潺潺水”、 ...

仔细去读八病说,问题多多。怪不得格律诗扬祛它许多东西。经各代人努力归纳总结,格律诗确实是各种诗体中概念最严明的诗体。
可惜许多专家学者网友抱着拗句念歪经,把一个简单明了的格律诗念成了妖魔鬼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5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5
贡献
22216
金钱
2914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6-19 16: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分古绝、律绝、拗绝。虽都有绝字,此绝非彼绝。别见到绝字就亲如一家。
律诗也分古律、格律、拗律。虽都有律字,此律非彼律。别见到律字就抱住亲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5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5
贡献
22216
金钱
2914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6-21 07: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3-6-21 08:38 编辑

温柔的风说: 你要是能懂这些的话母猪都会上树

哦,明白啦,的确,我不会母猪上树,但你行呀,你发的那些文字便是母猪上树呀。佩服佩服。不过你不是母的,应改为公猪上树或老公猪上树你虽然公猪上树了,但那段公猪文字我还是没懂,看来真得要找个母猪都会上树得来解释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6-21 08: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沈约的八病说已经失传。这蜂腰是后人的解释。

点评

哦。问题是这段文字读不懂。梅花山人的解说似通不通的,也令人头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6-21 08: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5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5
贡献
22216
金钱
2914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6-21 08: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6-21 08:26
沈约的八病说已经失传。这蜂腰是后人的解释。

哦。问题是这段文字读不懂。梅花山人的解说似通不通的,也令人头痛

点评

他要能解释通,那不就如他自己说的“母猪都能上树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6-21 08: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6-21 08: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3-6-21 08:32
哦。问题是这段文字读不懂。梅花山人的解说似通不通的,也令人头痛

他要能解释通,那不就如他自己说的“母猪都能上树了”!

点评

不过在网上找了许久,还就只找到他这篇母猪上树的文章。这母猪起码上树了,还是要点赞一下的嘛。我感到好笑的是他说说话像鸵鸟钻沙丘--------顾头不顾尾,本要说别人,想不到说到自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6-21 08: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5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5
贡献
22216
金钱
2914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6-21 08: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6-21 08:37
他要能解释通,那不就如他自己说的“母猪都能上树了”!

不过在网上找了许久,还就只找到他这篇母猪上树的文章。这母猪起码上树了,还是要点赞一下的嘛。我感到好笑的是他说说话像鸵鸟钻沙丘--------顾头不顾尾,本要说别人,想不到说到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1 02: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