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吟者先生您好!前曾谈及,就在真正意义上振兴诗词这项系统工程而言,需要各相关部门系统性作为。并曾谈及三事:宣传部门有越俎代庖之嫌;文化部门有置身事外之嫌;教育部门的基础教育则尤为疲软。请您就此稍微展开谈谈何如?
吟者:
前二事体太大,只能笼统说说。宣传部门毕竟侧重党务,而振兴诗词文化乃是包括非党群众在内的整个国家与全民族的事情;建成文化强国,文化部门理应有所作为,起码应是主角之一;就振兴诗词而言,基础教育雄起才是当务之急啊!
记者:
庞大的官僚体系转身谈何容易啊!如果基础教育继续疲软下去呢?
吟者:
那2035可就根本无法交代了呀!势必沦为国家级世纪性超级笑话!
记者:
您认为振兴诗词的最大主角是基础教育?
吟者:
非教育部门的基础教育莫属,没有之一。
记者:
那中诗学会的所作所为又该如何解释呢?
吟者:
“鹊巢鸠占”、“挂羊头卖狗肉”而已矣。
记者:
您曾谈及,在带头大哥《诗词工作现状和近期要着力的几个“突破”》转帖下,各大诗词网站的众多诗友居然全不买账,半某先生更是如是鄙视诗词学会:
“诗词和诗词工作在社会上的位置”——这个议题反映了作者没有看清诗词应该有的位置,却妄自以诗词代言人自居。诗词,到底应该有什么“位置”?它的属性仅仅是一种“基础素质”,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是中华传统的底蕴,你要什么“位置”?索求等同于各种“技艺”之知名度?所谓“诗词工作”也是一种“伪说法”,基础文化教育搞好了,全民诗词水平自然上来了,何须各种画蛇添足的诗词学会?”
白衣某某和赵某明先生则从另一侧面拆穿了中诗学会乃至有关高官的画皮:
白衣某某:“所谓“诗词工作”,貌似将诗词写作纳入一定的轨道,有计划,有指标。”
赵某明:“民脂民膏,总要干点事,于是事便来了。”
吟者:
国家级诗词学术组织还是需要的——尤其是诗词末法时代,但不是中诗学会。半某先生可谓点到了要害。问题是中诗学会尤其是现任带头大哥的诸多伪说法居然极具市场,诸多党政部门诗官都被愚化、同化了啊!殊不知,若想在真正意义上振兴诗词,必须“从娃娃抓起,小初高配套,并适度调动高考指挥棒”啊!
记者:
对此,您已在21版白皮书第五章第十四节《动大手术立高标准铸大情怀抓小娃娃开大场面》中阐释得相当充分了,22、23版 白皮书又不同程度地有所深化。您对大情怀亦即家国情怀的强调非常必要,振兴诗词理应是水到渠成之事。
吟者:
是的。近几届中诗学会根本不得要领,却热衷于像马户又鸟一样胡扯王八蛋!
吟者化名推出的那个简易评诗匡算公式已是多年前的事了,尽管有欠全面,却涵盖了中华传统诗的几乎所有主要方面,中诗学会居然至今依旧掰不开镊子。
综合得分=诗心×(审美洞察力+艺术表现手法+文字功夫)
记者:
这个半开玩笑办认真的简易评诗匡算公式最大妙处就在那个乘号,亦即诗心一项可对括号内各项的总和实行一票否决。背靠背式诗词大赛却对诗心不闻不问!
吟者:
既然根本没人去知人论世,而只看文本,只重纸间正能量,“肆意假嚎”、“刻意干嚎”便有了极为广阔的市场,背靠背式诗词大赛沦为批量催生“写一套做一套”、“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人之温床,也便顺利成章了。这是最为致命的!
记者:
妙还妙在那是一个双向否定,乘号左边可以否定酸臭匠人,乘号右边则可否定外行老干。怨不得您贴出那个匡算公式没多久,便被中华诗词论坛禁言了呢!
吟者:
诗心关乎诗之根基,审美洞察力关乎出新,艺术表现手法关乎得味,文字功夫关乎凝练而恰切,而中华诗词论坛则以“倡烂,摆烂,护烂”为能事,奈何?
当然,审美洞察力还严重关乎诗人的基本素质,亦即“多愁善感”。若不多愁善感,感受力自然迟钝,又怎能发现“人人眼里有,却又笔下无”之独特美呢?
艺术表现手法和文字功夫等等,亦需从小培养,逐步积累才行。否则老大徒伤悲啊!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振兴诗词的最大主角乃是基础教育,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