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39|回复: 29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六讲绣菊组论坛链接作业贴

  [复制链接]

915

主题

19万

帖子

6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925
贡献
201133
金钱
2080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8-29 19: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飞雪飘逸 于 2023-9-1 09:05 编辑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 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妍班第六讲绣菊组论坛作业贴如下:


由于今天是读理论,所以作业还是解析一首杜甫的七律。大家不要轻视这样的解析,是我们高级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作业是必须做的,算考勤的。有四首解析后,我们会专门安排一次呱呱点评。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意一下几点:

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布局特点;

简述读后感



交作业截至时间.9.5.日晚.八点


5741

主题

23万

帖子

7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1489
贡献
232521
金钱
25124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8-29 22: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吾波 于 2023-8-29 22:53 编辑

绣菊04-吾波      
    答:1.背景和诗意:此诗是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杜甫始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杜甫一家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草堂寺旁空地营造草堂,有了安身处所,满心欢喜的创作这首诗,抒发避俗野居的乐趣。
     在浣花溪水流西边,主人选择有幽静的树林池塘之地为我建起草堂。知道我愿在城外尘俗事少的地方居住,此处更有清澈的江水,可以消除行旅怀乡的忧愁。
无数蜻蜓一齐上下飞翔,一对紫鸳鸯在溪水上浮沉。这里能够乘兴东行万里,须去山阴,顺水搭小船就可到达。
      2.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幽、少尘事、销客愁、堪乘兴。
      3.布局特点:起承转合四分法,首联事起,颔联事承,颈联景转,反手写景,尾联合,推进一步。
      4.简述读后感:杜甫是一个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大诗人,自安史之乱后,一家人过着颠沛流离、饥寒交加的生活,好不容易在亲友的帮助下建造了一个草堂,有了安身立命之地,而且环境清幽、秀美,有树林水塘鸟虫,能够乘小船东行万里到达山阴,当然非常高兴。诗人在经历人生动荡后,憧憬隐居与安逸,静心读书创作。我想这也是任何人在经历过多战乱逃荒后的迫切愿望。杜甫也不例外,只不过比寻常人更喜欢幽静的读书创作环境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

帖子

58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5
贡献
130
金钱
227
发表于 2023-8-30 12: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潇潇525 于 2023-8-30 12:53 编辑

沧浪书院诗研班绣菊组第六讲作业:
绣菊02-雨潇潇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意一下几点:
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布局特点;
简述读后感

  首句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直入其境,直言其处,为兴起之笔,有一言道破之意,后句略转开,逢当地之主人,顺势带出其居处之清幽佳处,此一联当为内转之笔,老到之处,举重若轻,老杜之笔力,由此可见。次联紧承前句,笔力渐开,作二分笔法,势成对偶,前句明做景词,实则蕴有若干萧索之意味,后句更是乘势而起,以澄江来销客愁,此一笔之苍古厚重,应该是作者当时的心境描写。
转句写作者游目四顾,顿觉得景物斐然,江上飞蜓,岸渚野鸳,芦葭丰茂,虫鸟灵性,明明是似乎心情好了些,其实也是一种反衬的写法,怕是此时此景,在作者心里别是一番滋味,举目莽莽,略有迷惑,人生不得意,触目皆是伤怀,何况作者多日飘零,有云:境非独谓景物耶?可见正如作者此句。末句: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写作者由此神游物外,心系登临,或是经主人介绍,或是自己暗自猜度,待他日有闲暇时候,东渡登临,游览盛境,山阴不远,当乘兴踏赏,文人形状,大抵如此,无他。
  杜工部辞朝以来,漫游江湖,历经坎坷,一路走来,满目疮痍,心之所系,无非风土人情,民生世态,其中有万般感慨,奈何一介书生,莫能为力,只合凭吊唏嘘,籍以辞章,以抒发满腹牢骚,此杜词之风格,不同于别家之处。
  纵观整篇作品布局,以平常事物风景,来衬托作者内心的情绪层次,自己波动范围,以正常的笔触来反衬作者真实的内在思想,从而烘托出当时的社会现状,以最直接的切入点,来描写作者当时所处的地基位置环境,往往这种笔法的运转,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种以小见大的意境,才是我们值得学习的精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

帖子

5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2
贡献
129
金钱
219
发表于 2023-8-30 19: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心颜 于 2023-8-30 19:06 编辑

沧浪书院诗研班绣菊组第六讲作业:
绣菊07-心颜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1、创作背景:此诗是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杜甫一家由同谷到达成都,在草堂寺暂时居住了一段时间。在饱经忧患、备尝困苦之后,诗人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在寺旁空地营造草堂,有了安身处所,喜不自禁地创作这首诗,以表达避俗野居的乐趣。
2、诗意梗概:首联写出草堂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透露出选择在此处营造的原因:浣花溪碧水蜿蜒曲折,绕着草堂潺潺流过,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环境幽静,令人沉醉。
颔联诠释“林塘幽”,实际上是写出了为什么要选幽静的地方的理由,比首联递进了一个层次。那里离城区远,出了城郭就少了许多凡尘俗事的烦扰,而且那里还有澄清的溪水可以销客愁。澄清的江水静静地流是自然之境;“消客愁”则是情感的流露。
颈联则进一步写出“林塘幽”之情状,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陶冶情操,修养性情。无数蜻蜒自由地飞来飞去,一双鸂鶒悠闲的戏水,时浮时沉,以蜻蜒和鸂鶒的动来衬林塘之幽,幽境中有勃勃生机。
尾联写诗人的内心想法,从居处出发,可以沿着长江东行万里,直达山阴。 这里用了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典故。但诗人可能并非真的要拜访谁,或许是诗人在经历人生动荡后,憧憬隐居与安逸。
3、布局特点:总分分总
4、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幽、少尘事、销客愁
5、简述读后感:此诗表达了诗人饱经忧患后,终于有了安身之所的喜悦。但喜悦中隐隐又有着无奈。因为杜甫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和抱负,却经历了太多社会动荡和官场浮沉,理想始终得不到实现。所以诗中才有“销客愁”一说,“想山阴”,也应该是无奈之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1

帖子

28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08
贡献
679
金钱
1093
发表于 2023-8-30 21: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绣菊组09-非鱼红色
沧浪书院诗妍班第六讲绣菊组论坛作业贴如下:


由于今天是读理论,所以作业还是解析一首杜甫的七律。大家不要轻视这样的解析,是我们高级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作业是必须做的,算考勤的。有四首解析后,我们会专门安排一次呱呱点评。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意一下几点:

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布局特点;

简述读后感


回答如下:

1.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杜甫一家由同谷到达成都,在草堂寺暂时居住了一段时间。诗人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在寺旁空地营造草堂,有了安身处所,喜不自禁地创作这首诗,以表达避俗野居的乐趣。

2.        诗意梗概:
在浣花溪水流的上游溪畔,主人选择有树林池塘并且景色幽雅之地为我筹建草堂。
他们知道我愿选在城外少尘俗之事的地方居住,这个地方有清澈的江水,以除我行旅怀乡的愁思。那无数的蜻蜓齐在天地间飞翔,一对紫鸳鸯同在溪水上出没。
如果兴趣来了,能够东行万里,要前往山阴的话,顺水搭舟即可到达。
3.        注释:

1)卜居:[bǔ jū],用典《楚辞》名篇《卜居》,字面意思是选择居住的地方,实际是借用屈原对人生道路的抉择。
2)浣花溪:在四川成都西郊,一名百花潭,锦江上游一段,杜甫结草堂于溪畔。溪,一作“之”,一作“流”。
3)水西头:浣花溪由西向东流,水西头即在溪之上游。
4)主人:指当地的亲友,或指剑南节度使裴冕,或是诗人自称,未详。
5)为卜:即行卜。为,即施行;卜,选择。
6)林塘:指树林池塘,泛指幽居之所。
7)出郭:双关语,喻作者避难入蜀,远离了政治漩涡。郭,即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8)少尘事:没有俗世打扰。尘事:尘俗之事。
9)澄江:清澈的江水,这里指浣花溪。澄,清澈静止。
10)销:消除。
11)客愁:行旅怀乡的愁思。
12)鸂鶒(xī chì):水鸟名,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
13)对:共,同,合。
14)沉浮:在水上出没。
15)东行万里:即向东行驶万里。
16)堪:能够、胜任。
17)须向:需要前往。须:应当;向,前往,去。
18)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杜甫青年时期曾南游昊吴越(今江苏、浙江一带),到过会稽(即山阴)。

4.        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为卜,出郭,齐,对,乘兴。
5.        布局特点:起承转合
6.        简述读后感:

前后稍作串联更能理解此诗真意,公元759年亁元二年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同年辞官;760年流浪到成都,由严武帮建草堂,随即创作此诗;764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因此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

刚有过近五年公职的杜甫主动辞官,从理想回到现实,需要安居之所,故写欢快之景,以示严武帮建草堂表达感谢之意。有了现实基础,又不满足仅有安居之所,未来仍需发挥才能的舞台,下个贵人会是谁,当下不得而知, "客"字便是隐忧与希望的流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7

帖子

419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05
贡献
992
金钱
1608
发表于 2023-8-31 08: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意一下几点:
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此诗是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杜甫一家由同谷到达成都,在草堂寺暂时居住了一段时间。诗人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在寺旁空地营造草堂,有了安身处所,喜不自禁地创作这首诗,以表达避俗野居的乐趣。
首联交代了地点原因环境,在浣花溪畔一个幽静的林塘边远了个地方筑室而居。
颔联写意,进一步说明了作者居住这里没有尘事相扰,且有清澈的江水,以销除行旅怀乡的愁思。
颈联反手写景,用蜻蜓自在翻飞,鸂鶒恣意沉浮描述草堂的清幽,也侧面反映出作者当时闲适的状态和心情。
尾联进一步推进,把自己此时的心情比作王子猷,说如果兴会所至要前往山阴的话,这里能够顺水乘舟东行万里,即可到达。
布局特点;
起承转合法


简述读后感。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作者历经磨难流落成都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得以暂时松弛,掩不住的欣喜满足,整首诗相对来说是一种难得的愉悦基调,虽然也有淡淡的忧伤,因为还是有客愁需要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2

帖子

125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01
贡献
283
金钱
490
发表于 2023-8-31 11: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绣菊13-静莲 于 2023-8-31 11:11 编辑

沧浪书院诗研班绣菊组第六讲作业:
绣菊13-静莲

解析下面这首诗
注意以下几点:
1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2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3布局特点;
4简述读后感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答:1.背景和诗意梗概:此诗是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杜甫始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杜甫一家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草堂寺旁空地营造草堂,有了安身处所,满心欢喜的创作这首诗
     在浣花溪西选择幽静的池塘边有着茂密树林的一块建起草堂。这里远离市,喧嚣、俗事减少了,更有清澈的江水,可以消除怀乡客居的愁水面上无数蜻蜓一起翻飞,自由自在;一对紫鸳鸯在碧波荡漾中戏水,一会浮出水面,一会潜入水中这里兴致来时,向行万里。先到去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顺水搭小船可到达。
      2.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幽、少尘事、澄江销客愁、堪乘兴。
      3.布局特点:总分分总。首句交待位置,第二句总概括环境的幽。中二联扣第二句的“幽”字,展开细描。尾联呼应首联收束。
      4.简述读后感:自安史之乱后,杜甫一家人过着颠沛流离、温饱不保的穷困生活,好不容易在亲友的帮助下,有了安身之所。为止感到非常满足与高兴。终于可以过上安稳的生活了杜甫是一个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大诗人,他的心声,这也表达了普通百姓的心声:希望国家富强安宁,人们安居乐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3

帖子

142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04
贡献
337
金钱
543
发表于 2023-8-31 11: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澈清秋 于 2023-8-31 15:10 编辑

沧浪书院诗研班绣菊组第六讲作业:

绣菊组长-寒澈清秋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1、创作背景
此诗是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杜甫一家由同谷到达成都,在草堂寺暂时居住了一段时间。在饱经忧患、备尝困苦、又正当“一岁四行役”之后,诗人在朋友的帮助下于浣花溪边营造草堂,有了安身处所,暂时生活稳定于是创作这首诗。

诗意梗概:在浣花溪水西边,幽静的林塘处朋友为我建造了草堂。这里非常安静既远离俗世的烦扰,又有清澈明净的江水可以解除我客居的忧愁。放眼望去就看到无数蜻蜓上下飞舞,一对紫鸳鸯在水中沉浮。如果能够乘兴东行万里去山阴有个小舟就可以到达了。

2.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幽、少、愁、乘兴。

3.布局特点:起、承、转、合
首联点题写居住环境。颔联写意,紧承首联交待居住在这里的好处,采用递进式流水句式“已知……更有”。颈联反手写景突出闲适心情。尾联宕开一笔用“万里桥”“山阴访戴”典抒怀。

4.简述读后感:杜甫历经磨难,一路坎坷,终于在朋友帮助下有了浣花溪草堂得以安身。这里环境清幽,远离尘世,生活安定,诗人看着自由飞舞的蜻蜓,欢快戏水的鸳鸯心情愉悦,但那只是暂时的,从尾联“东行万里”可以看出,他的内心始终是不甘的(蜀汉后主建兴四年(226),蜀国为联吴抗魏,诸葛亮派费祎出使东吴,在此设宴送行,临行前费祎叹曰: “万里之行,始于此桥。”此桥因名为万里桥。)他希望能被重用,能为国效力。“致君饶舜上,再使风俗淳”是杜甫一生的理想,到老其志未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23

帖子

2718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交流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72
贡献
619
金钱
1032
发表于 2023-8-31 12: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六讲作业:
绣菊08-爱你一万年(花海飘香)

大家不要轻视这样的解析,是我们高级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作业是必须做的,算考勤的。有四首解析后,我们会专门安排一次呱呱点评。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意一下几点:
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布局特点;
简述读后感。
爱你一万年解析:杜甫的这首七律是写在成都建了一个草堂的心情。
创作背景:是安史之乱后,杜甫在严武众多好友支助下在成都郊外建了一个草堂,不在漂流,有了一个安定的安身之处。可能是刚建好,就写了这首诗。
诗的大意是:浣花溪水的西头,我感觉这里风景更幽静美好。离城市远一点烦恼的事会少些,何况这里有溪水我可以开心的玩,这样能减少我原来的很多愁。你看这里上上下下好多蜻蜓,水里还有一双鸂鸟一会入水一会出水的。这水向东流很远,如果开心访友的话,这里就是山阴上小舟就可以了。
这首诗作者的心情是可以的比较开心。句句都是暖色调,前三联都是写景,写环境条件,第四联写得浪漫一点。把眼下抛开。但这是虚笔,推进了一层。
这首诗的布局是总分分总。
读了这首诗!感觉杜甫难得开心!就象乌云密布的天空一下万里无云!新到一个地方!有新的希望和新的生活!但一切都是暂时的。后来的诗中就有所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1

帖子

151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5
贡献
344
金钱
585
发表于 2023-8-31 15: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六讲作业:

绣菊组长-洗尘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1.创作背景:公元759年亁元二年,杜甫由左拾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同年辞官。年底,杜甫一家由同谷到达成都,在草堂寺暂时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在严武等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在寺旁空地营造草堂,终于有了安身处所。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创作了这首诗,以避俗野居的乐趣表达酬谢之意,并含蓄地表达了心有不甘的无奈。764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因此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此为后话。

诗意梗概:此诗开头二句点明卜居之地,中间四句写草堂幽情幽趣,幽居自得,物各闲暇,结尾二句写草堂远韵,溪通吴会,正可乘兴而下。全诗以“幽”为中心,而幽则体现在水上,故全诗以水为线索,所有景物都和水有关。

2.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幽、少尘事、销客愁、堪乘兴。用字传神是本诗的一大特点,如“齐”字和“对”字便传神地写出了动物闲适的样子。全诗笔调欢快,表达出一种欣喜之情,但也隐藏着苦涩与无奈。因此,贯穿全诗的“幽”字不仅是幽雅,还有幽情,甚至幽怨。

3.布局特点:起、承、转、合四分法。

4.简述读后感
饱经战乱之苦与短暂官场失意的诗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安居之所,其欣喜自不待言,因此诗中所表达的首先是幽雅与闲适。然而,“销客愁”却泄露了隐藏于内心深处的不甘与无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抱负没有机会施展是杜甫一生的隐痛,这是优美的居住环境与闲适的生活情趣无法排遣的大悲哀。尾联用“万里桥”“山阴访戴”典抒怀便传达出这一心曲,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8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4
贡献
203
金钱
308
发表于 2023-8-31 18:49: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云飞 于 2023-8-31 18:59 编辑

沧浪书院诗妍班第六讲绣菊作业贴。

绣菊组12.海云飞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解释词语:卜居:选择地方居住。浣花:浣花溪,位于成都。鸂鶒:水鸟名,俗称紫鸳鸯。沈浮:水上出没。堪:能够,胜任。须:应当。山阴:地名,在浙江绍兴市。
此诗是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西廊草堂时所作。
概括诗意。
浣花溪水一直流向城西头,当地的居民选择住所地址选在幽静的林塘边,可以远离繁华的闹市就会少烦恼。还有一江清澈的江水可以消除我的忧愁。无数的蜻蜓可以自由自在的飞翔,一双紫鸳鸯在水上出没,向东边行走可以尽兴,要去山阴那就必须登上小舟。

布局,分分分总,先景后情。反应作者情绪的词:少尘事,销客愁。


读后感:通过这篇文章可以看出杜甫纯洁,朴素。不为世事纷争,向往悠闲自在的生活,同时也反应杜甫的爱国情怀,有壮志难酬的心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0

帖子

8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2
贡献
202
金钱
327
发表于 2023-8-31 22: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绣菊组第六讲作业:
绣菊31-梅岭

解析下面这首诗
注意以下几点:
1、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2、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3、布局特点;
4、简述读后感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答:1.背景:此诗是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杜甫一家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草堂寺旁空地营造草堂,有了安身处所,满心欢喜的创作这首诗,表达避俗野居的乐趣。
    诗意梗概:首联, 在浣花溪的上游西头,我选择了幽静的、有着茂密树林的池塘边的一块空地,建起草堂。
颔联,这里远离城市喧嚣,俗事应酬骤减,更有清澈的江水,可以消除去国怀乡、羁旅客居的愁苦。
颈联,水面上无数的蜻蜓一起翩然翻飞,自由自在;一对紫鸳鸯在碧波荡漾中欢乐戏水,悠然自得地上下沉浮。
尾联,在这里兴致来时,向东可行万里。先到去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顺水搭小船即可到达。这里用了王子裘夜雪访戴的典故,不是要真的拜访谁,只要尽兴就可。
      2.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幽、少尘事、澄江、销客愁、沉浮、堪乘兴、向山阴。
      3.布局特点:总分分总。首句交待位置,第二句总概括环境的幽。中二联扣第二句的“幽”字,展开细致的描绘。尾联呼应首联收结。
      4.简述读后感:自安史之乱后,杜甫一家人过着颠沛流离、温饱难续的穷困生活,好不容易在亲友的帮助下,有了安身之所,为此感到非常满足与高兴。在经历了太多的社会动荡、宦海沉浮后,终于可以过上居有定所、比较安稳的生活。但杜甫是一个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诗圣,他的心声,也表达了普通百姓的心声:希望国家富强安宁,人们安居乐业。他的怀才不遇、他的愤世嫉俗,让他在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哀愁,想山阴也是理想和报负难于实现的无奈之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2

帖子

89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9
贡献
231
金钱
331
发表于 2023-9-1 05: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第六讲作业
绣菊21—四两三钱
大家不要轻视这样的解析,是我们高级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作业是必须做的,算考勤的。有四首解析后,我们会专门安排一次呱呱点评。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意一下几点:
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布局特点;
简述读后感。
答:创作背景:
此诗是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杜甫一家由同谷到达成都,在草堂寺暂时居住了一段时间。诗人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在寺旁空地营造草堂,有了安身处所,喜不自禁地创作这首诗,以表达避俗野居的乐趣。
诗意梗概
是唐朝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诗人寓居成都时所作,表达了避俗野居的乐趣。此诗开头二句点明卜居之地,中间四句写草堂幽情幽趣,幽居自得,物各闲暇,结尾二句写草堂远韵,溪通吴会,正可乘兴而下。全诗以“幽”为中心,而幽则体现在水上,故全诗以水为线索,所有景物都和水有关,用字传神是本诗的一大特点,如“齐”字和“对”字便传神地写出了动物闲适的样子。全诗笔调欢快,表达出一种欣喜之情,但也隐藏着苦涩与无奈。
反应情绪的关联词语
卜,幽,少尘事,销客愁,乘兴  须向。
布局是起承转合
读后感
杜老卜居浣花溪畔,是经过考量的,水字贯穿本诗,从溪畔置家,喜欢此处的幽静可以远离尘嚣和仕途不意,以闲居环境优美,恬静,烘托出杜老的喜爱之情,也隐藏了仕途的艰辛与苦涩,主线是卜居 ,但其背后因何卜居的原因又让人嗟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53

帖子

3427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研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69
贡献
820
金钱
1316
发表于 2023-9-1 08: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七律绣菊组第六讲作业

绣菊组-梦依魂牵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意一下几点:
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布局特点;
简述读后感。

答题 :

1、创造背景:  此诗是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

2、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首联: 前句说的是建立草堂的位置,次句说明选择的位置是高雅幽静的。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颔联: 是扣的首联的一个幽字,并且表现了远出郊外的原因,不但少了些许凡尘俗事的烦扰和喧哗,而且又有澄清的溪水可以洗涤烦脑带去忧愁。这里是递进一层的关系。

无数蜻蜓齐上下 , 一双鸂鶒对沉浮。

颈联: 用两种物象来说明草堂环境的优美,山青水秀鸟语花香,这里是反手写景景中融情之手法。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东行万里用诸葛亮的鹏飞万里的典。乘兴用王子猷的典。

尾联: 用两个典故委婉而又巧妙的收束全篇。

这里有个特别的写作手法叫上下相扣。

第五句扣的第三句,第六句扣的第四句。

3、因为远离城效,所以林塘幽静。这里体现出作者的兴致是高雅的,而建立的草堂是幽静的。

无数蜻蜓齐飞,双双鸳鸯戏水。

由蜻蜓的齐飞,说明想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以及无耐的心情。

由鸳鸯双双戏水,表现出作者的孤寂以及思念朋友的愿望。

因为有山有树潺潺的流水,鸟语花香,所以可以消愁解闷。

少尘事,销客愁,堪乘兴,向山阴。体现出了作者远离闹市,安逸自得的幽闲生活。

4、布局是  总分分总。

5、整首诗体现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是存在着孤寂与思念朋友的真切愿望,而且想往自由安逸的生活。所以选择远离城市,隐居山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3

帖子

20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18
贡献
471
金钱
794
发表于 2023-9-1 18:31: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绣菊组第六讲作业:
绣菊19深山闲人
解析下面这首诗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一)背景:此诗是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杜甫一家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草堂寺旁空地营造草堂,有了安身处所,满心欢喜的创作这首诗,表达避俗野居的乐趣。
    诗意梗概:首联, 在浣花溪的上游西头,我选择了幽静的、有着茂密树林的池塘边的一块空地,建起草堂。
颔联,这里远离城市喧嚣,俗事应酬骤减,更有清澈的江水,可以消除去国怀乡、羁旅客居的愁苦。
颈联,水面上无数的蜻蜓一起翩然翻飞,自由自在;一对紫鸳鸯在碧波荡漾中欢乐戏水,悠然自得地上下沉浮。
尾联,在这里兴致来时,向东可行万里。先到去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顺水搭小船即可到达。这里用了王子裘夜雪访戴的典故,不是要真的拜访谁,只要尽兴就可。
(二)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幽、少尘事、澄江、销客愁、沉浮、堪乘兴、向山阴。
(三)布局特点:总分分总。首句交待位置,第二句总概括环境的幽。中二联扣第二句的“幽”字,展开细致的描绘。尾联呼应首联收结。
(四)简述读后感:杜甫是一个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大诗人,自安史之乱后,一家人过着颠沛流离、饥寒交加的生活,好不容易在亲友的帮助下建造了一个草堂,有了安身立命之地,而且环境清幽、秀美,有树林水塘鸟虫,能够乘小船东行万里到达山阴,当然非常高兴。诗人在经历人生动荡后,憧憬隐居与安逸,静心读书创作。我想这也是任何人在经历过多战乱逃荒后的迫切愿望。杜甫也不例外,只不过比寻常人更喜欢幽静的读书创作环境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4

帖子

14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5
贡献
319
金钱
559
发表于 2023-9-1 20: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筇林红袖 于 2023-9-2 10:12 编辑

沧浪书院诗研班绣菊组第六讲作业:
绣菊30—筇林红袖
卜居
唐·杜甫  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意以下几点:
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布局特点;
简述读后感

1、熟悉背景及诗意梗概
答:这首七律创作背景是,杜甫为有了安身之所而作。(公园760年)春,杜甫一家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草堂寺旁空地建筑一住所,亦称为草堂。此地有树林花草池塘,江水清澈。环境幽静。
2点出反应诗人情绪的关建词:
答:有(林塘幽、少尘事、销客愁、堪乘兴)
3、布局特点:
答:总分分总   
首联,事起开篇,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主人(亲戚朋友)为他选择了这样幽静的地方建筑住所。点题。
颌联,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清江销客愁。用递进式对仗,阐述了诗人在这居住远离尘世的喧嚣,更能用这清江的水洗客愁,表达避俗野居的乐趣。
颈联: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4

帖子

14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5
贡献
319
金钱
559
发表于 2023-9-2 07: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绣菊组第六讲作业:
绣菊30—筇林红袖
卜居
唐·杜甫  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意以下几点:
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布局特点;
简述读后感

1、熟悉背景及诗意梗概
答:这首七律创作背景是,杜甫为有了安身之所而作。(公园760年)春,杜甫一家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草堂寺旁空地建筑一住所,亦称为草堂。此地有树林花草池塘,江水清澈。环境幽静。
2点出反应诗人情绪的关建词:
答:有(林塘幽、少尘事、销客愁、堪乘兴)
3、布局特点:
答:总分分总   
首联,事起开篇,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主人(亲戚朋友)为他选择了这样幽静的地方建筑住所。点题。
颌联,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清江销客愁。用递进式对仗,阐述了诗人在这居住远离尘世的喧嚣,更能用这清江的水洗客愁,表达避俗野居的乐趣。
颈联: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主题

1218

帖子

8080

积分

版主

中华古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0
贡献
1541
金钱
4026
QQ
发表于 2023-9-2 10: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的题目是卜居。卜:占卜,选择;选择。意思是选一个满意的地方住下来。但全诗并不单纯写选择住处的经过和环境,而是借题发挥,抒发诗人对时局的感受。 首联点明题意,说明卜居的地点和意义。“浣花流水水西头”,以平平常常的叙述,引出远离尘嚣的浣花溪水。一个“水西头”境界全出,使人遥想“鸡犬相闻”、“曲径通幽”的别有洞天的浣花溪。 “主人为卜林塘幽”是说明选择这个住处的原因,为主人选定这林塘幽境而感到欣喜。这两句既点明了居住的地点,又突出了选择住处的心境。 颔联承上启下,以“出郭”指出选择这个地方的重要性。“已知出郭少尘事”,是说已经知道这里离城郭很远,接触尘嚣很少,但仅一个“少”字,又说明这个地方并非完全没有尘嚣。“更有澄江销客愁”,澄江如带,抚慰着诗人的内心,全句用一“更”字连接,“少”与“更”两个虚词把诗人被肃宗遗弃在草堂的愁思解脱了。表达了对这种闲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严武的深情依恋。这两句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颈联即景描写。诗人面对草堂的环境,写下这两句诗。“无数蜻蜓齐上下”描写草堂前蜻蜓飞舞的景象。“蜻蜓上下”是生命奋发与昂扬精神的体现,“无数蜻蜓齐上下”正是诗人自己豁达乐观的精神写照。“一双鸂鶒对沈浮”描绘了一幅溪水、鸂鶒和谐相处、自由自在的景象。鸂鶒,水鸟名,比鸳鸯大,多紫色,好并游。这正是诗人内心宁静、和谐平和的表现。这两句写出了草堂风景之优美、生活之宁静、心态之从容,充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闲适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尾联再次即景描写。“东行万里堪乘兴”是说向东行可有万里神游,“万里”用典:“时将李膺同陁纵,经宿松阴满别船。”李膺与僧人支遁同船游玩,船经宿松(今安徽宿松),经宿松沿岸而走。“须向山阴上小舟”,是说经过宿松向你相迎的船。“山阴”用典:王子猷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夜大雪 ,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乃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今浙江嵊县),即便夜乘小船扰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见《世说新语·任诞》。这两句写万里神游,“须向山阴上小舟”,暗示自己的归宿是山阴(今浙江绍兴)。杜甫自幼好酒,“饮中八仙”之一。“万里神游”、“兴尽而返”说的是古人饮酒雅事,这里借古言今。“须向山阴上小舟”,隐含古人超脱尘世之旷达胸怀。这两句似是描述游玩之趣,实则含有一种自嘲和无奈。 这首诗以描述为主,融抒情、叙述、议论于一体。第一联点明题意:卜居。第二联描写环境:远离尘嚣的“林塘幽”。第三联叙述心境:澄江销客愁。第四联描述自己:万里神游、兴尽而返。最后两联隐含自嘲和无奈。整首诗以景写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自然贴切,把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自然地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94

帖子

1902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楹联三兼曲二、赋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5
贡献
487
金钱
711
发表于 2023-9-2 11: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绣菊组第六讲作业:
绣菊22—黑咖啡
卜居
唐·杜甫  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意以下几点:
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布局特点;
简述读后感

点评:
这首诗是杜甫在浣花草堂闲居时所作。此时的杜甫,应该是很享受远离尘世纷扰的生活,但文中又透露出对国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
首联写出地点,并在后分句叙事,说明将要出游。
颔联直接入情,写出此时没有尘事的纷扰,只有消愁的澄江水。
颈联写眼前所见之景,蜻蜓齐上下,鸂鶒对沈浮,也借指人生有起有落。
尾联借乘兴登舟、东行万里之语,隐问远在山阴的亲人、朋友们可好。
本诗让人读了以后既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悠闲生活,出游的闲情逸致,也体会到诗人对人生起落的感叹和对亲友的思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57

帖子

1941

积分

版主

沧浪诗社雅韵诗社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7
贡献
444
金钱
746
发表于 2023-9-2 12: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研班绣菊组第六讲作业:
绣菊17一草田
解析下面这首诗
注意以下几点:
1、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2、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3、布局特点;
4、简述读后感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答:1.背景和诗意梗概:此诗是上元元年即公元760年初,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759年底,杜甫一家由同谷到达成都,在草堂寺暂时居住了一段时间,诗人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在寺旁营造草堂,有了安身处所,诗人拥有欢快之情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避俗野居之乐趣。
     二,诗意梗概,在浣花溪溪水的西头,接待我的主人为我找的地方池塘林木清幽。他知道我住在城外尘俗之事少些,且有澄清的江水能清洗我客居异乡的忧愁,所居之处有无数的蜻蜓时高时低一起飞舞,还有一对紫鸳鸯在碧波中上下沉浮。如有兴致,从这里向东可直到万里之外,若要到山阴,也只须乘一叶扁舟。
      2.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少尘事、销客愁、堪乘兴。
      3.布局特点,总分分总,首联以幽字提领全篇,中二联展开细描。尾联收束全篇。
      4.简述读后感:大诗人杜甫饱经战乱后,在亲友帮助下有了安身立命之地,诗人带着愉快之情,赞美了草堂地点适宜和环境清幽。杜甫一生有远大报负与忧国忧民之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一生追求,但始终未如愿,此诗也隐含了难以排遣内心之曲,便有言尽意不尽之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1

帖子

598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79
贡献
1280
金钱
2546
发表于 2023-9-2 17: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六讲绣菊组论坛作业
绣菊32~清风徐徐
解析下面这首诗
注意以下几点:
1、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2、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3、布局特点;
4、简述读后感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1.背景和诗意梗概:
答:此诗是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杜甫始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杜甫一家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草堂寺旁空地营造草堂,有了安身处所,以表达避俗野居的乐趣创作这首诗。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幽静的池塘边有着茂密树林的一块地,这里远离城市,喧嚣、俗事减少了,主人选择有树林池塘并且景色幽雅之地建起草堂。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他们知道我愿在城外少尘俗之事的地方卜居,这个地方另外还有清澈的江水,可以消除怀乡客居的愁苦和愁思。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我仿佛看到那无数的蜻蜓一齐在天地间飞翔,一对紫鸳鸯同在溪水上出没。水面上无数的蜻蜓一起翻飞,自由自在;一对紫鸳鸯在碧波荡漾中戏水,一会浮出水面,一会潜入水中。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在这里兴致来时,向东可行万里。先到去山阴,顺水搭小船即可到达。

2.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答:幽、少尘事、澄江、销客愁、齐上下,对沈浮,堪乘兴。

3.布局特点:
答:总的布局是起承转合。总分分总,二分句的一个“幽”字,道出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首句交待位置,第二句总概括环境的幽。中二联扣第二句的“幽”字,展开细描,这么优美的环境,自然引出了尾联。尾联前分句荡开一笔,后分句收结,也是紧扣“幽”字所写。

4.简述读后感:
答:自安史之乱后,杜甫一家人过着颠沛流离、温饱不保的穷困生活,居无定所。 能在朋友的资助和帮助下,建了一个满意的居所,为止感到非常满足与高兴,这首诗写出了作者的欣喜和感激之情。除赞颂了新居的环境的幽美外,也表达了一种心境。诗人已经厌倦了烦嚣的现实生活了。在经历人生动荡后,在这地方居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从这里出发可以乘船顺长江之流直下,可以访友,兴致所依,兴致所归。自此置身世外,不问世事却又不甘寂寞的矛盾心理!文笔流畅,动静置宜!古今流传得的佳作!杜甫是一个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大诗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0

帖子

8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7
贡献
165
金钱
369
发表于 2023-9-2 19: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妍班第六讲作业

解析一首杜甫的七律《卜居》
文/绣菊29-淡墨疏痕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意一下几点:
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布局特点;
简述读后感。

【解析】
创作背景:《卜居》是《楚辞》中的一篇文章,相传为屈原所作,杜甫借以为题。卜:选择。卜居,择地居住之意。杜甫于天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至成都。上元元年(760年),卜成都西郭浣花溪筑草堂以居。在饱经忧患、颠沛流离之后,生活暂时安定下来。所以杜甫怀着喜悦的心情写下了《卜居》一诗。
诗意梗概:首联点明卜居之地,在浣花溪幽静的林塘畔。颔联紧扣“林塘幽” ,描写草堂的幽静。说那里在城郭之外,不仅少了许多凡尘俗事的烦扰,而且还有澄清的溪水可以洗涤远客的忧愁。颈联为反手写景,以蜻蜓、鸂鶒的自由自在,来进一步衬托草堂的幽静,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心境的宁静,恰幽居自得,物各闲暇。尾联抒怀,说这里能够乘兴东行万里,若去山阴,顺水搭小船就可到达。诗人为何点出山阴?难道是要借王子猷雪夜驾舟访戴安道之事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兴致?
情绪关键词语:林塘幽、少尘事、销客愁、乘兴、山阴。
布局:  布局特点是总分分总。
读后感:杜甫一家在经历了安史之乱颠沛流离之后,能在朋友的帮助下在风景优美的浣花溪畔筑草堂暂居,得片刻安宁,就怀着喜悦心情写下《卜居》,说明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与珍惜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共同的生活追求。在写作上意象的选取,炼字等诸方面是学习的榜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15

帖子

1428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驿站吟风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6
贡献
327
金钱
554
发表于 2023-9-2 21: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妍班第六讲作业

解析一首杜甫的七律《卜居》
文/绣菊20-瘦田耕农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1、创作背景:此诗是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杜甫一家由同谷到达成都,在草堂寺暂时居住了一段时间。在饱经忧患、备尝困苦之后,诗人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在寺旁空地营造草堂,有了安身处所,喜不自禁地创作这首诗,以表达避俗野居的乐趣。
2、诗意梗概: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首联写出草堂的地理位置浣花溪上游以及周围有林有塘环境优雅。首联同时是流水句,一分句为后一句的地点状语。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颔联紧乘“幽”,草堂远离城区,少了许多凡尘俗事的烦扰,而且那里还有澄清的溪水可以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颈联反手写景。无数蜻蜒自由地飞来飞去,一双鸂鶒悠闲的戏水。表达作者自由闲适,喜悦的心情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尾联用了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典故。此处用乘兴部分,意思是我兴致很高,能像王子猷一样乘着小舟访友,即使朋友远在万里之外
3、布局特点:起承转合
4、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幽、少尘事、销客愁,乘兴。
5、简述读后感:此诗表达了诗人饱经忧患后,终于有了安身之所的喜悦。看草堂哪里都好,环境幽静,景色秀丽,蜻蜓翻飞,鸳鸯戏水,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89

帖子

35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34
贡献
821
金钱
1368
发表于 2023-9-2 21: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六讲绣菊组论坛作业
绣菊35~冬日春天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意一下几点:
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布局特点;
简述读后感
回答,
1熟悉背景,
此诗是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杜甫一家由同谷到达成都,在草堂寺暂时居住了一段时间。在饱经忧患、备尝困苦、又正当“一岁四行役”之后,诗人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在寺旁空地营造草堂,有了安身处所,喜不自禁地创作这首诗,以表达避俗野居的乐趣。
2)诗意梗概
首先看题目
卜居:[bǔ jū],用典《楚辞》名篇《卜居》,字面意思是选择居住的地方,实际是借用屈原对人生道路的抉择。
再看首联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浣花溪:在四川成都西郊,一名百花潭,锦江上游一段,杜甫结草堂于溪畔。
水西头:浣花溪由西向东流,水西头即在溪之上游。
主人:指当地的亲友,或诗人自己。
为卜:即行卜。为,即施行;卜,选择。
林塘:指树林池塘,泛指幽居之所。
首联的意思是,在浣花溪水流的上游溪畔 亲友为我选择了一处有树林池塘并且景色幽静的地方为我筹建草堂。
颔联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出郭:双关语,喻作者避难入蜀,远离了政治漩涡。郭,即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少尘事:没有俗世打扰。尘事:尘俗之事。
澄江:清澈的江水,这里指浣花溪澄,清澈静止。
销:消除。
客愁:行旅怀乡的愁思。
颔联意思是,他们知道我喜欢幽雅清净的地方所以在城外少尘俗之事的这个地方并且还有清澈的江水,以除我行旅怀乡的愁思。这联是从主人的角度来描绘林溏之幽。
颈联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齐,一齐
鸂鶒(xī chì):水鸟名,俗称紫鸳鸯。
对:共,同,合。
沉浮:在水上出没。
颈联的意思是,那些无数的蜻蜓一齐在天地间飞翔,一对紫鸳鸯同在溪水上出没。这联是从侧面就是从物的生动形象来表达林溏的幽雅,幽中有生气。此情此景,让诗人顿觉先前漂泊辗转的疲惫一扫而空,忘却了俗世喧嚣带给他的烦恼。
尾联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东行万里:即向东行驶万里。
堪:能够、胜任。
须向:需要前往。须:应当;向,前往,去。
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杜甫青年时期曾南游昊吴越(今江苏、浙江一带),到过会稽(即山阴)。
尾联的意思是,如果有兴趣的话向东行驶万里就会到达阴山,并且还有小船顺着水行就可到达。也就是说如果呆腻了也可以到俗尘闹市中走走。
3)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为卜,幽,出郭,齐,对,乘兴。
4)不局特点,起承转合。
首联起,点明时间地点,颔联承接,以人的观点来承接,颈联景,对景物的生动描写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尾联合收总结了诗人的情绪。
5)简述读后感
给我的感觉就是诗人经历了颠沛流离的困苦的生活后终于在朋友的帮助下有了稳定住所可以隐居了,就像我们一样年青时奔波在大城市里到老了,就想回到老家过着悠闲自在与世无争的生活。从中学到了可以用一样的手法和心境去描写自己不一样的环境里的诗意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主题

824

帖子

5722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词三期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16
贡献
1224
金钱
2242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3-9-3 07: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碧海晴空 于 2023-9-3 07:52 编辑

沧浪诗研班第六次作业
绣菊16碧海晴空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xī chì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背景:这是杜甫带家人为躲避“安史之乱”而不得已辗转来到蜀中时候初建草堂时的作品。

诗意梗概:
在浣花溪的西侧,主人为我在幽静的林塘边选定了住址。这是了解我喜爱城外的清幽厌弃俗世的烦扰,这里有澄澈的江水,可以洗去我与家人一身的疲惫与连日辗转奔波的仆仆风尘。在这里,我可以看到好多蜻蜓飞上飞下,还可以看到成双成对的紫鸳鸯随着水波沉浮嬉戏。登上小舟,乘兴沿着江流向东漫游万里,就可以到达山阴了。


反应诗人情绪的关键词语:
已知、更有、少、销、无数、一双、上下、浮沉、乘兴。

布局特点:起承转合。


读后感:
这首《卜居》,写的是杜甫为躲避战乱,携家人来到蜀地,在一干好友的帮助下于城外浣花溪旁建起草堂,终于有了一个暂时的安身之所,不必再颠沛流离。杜甫心中的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困难的时候有朋友出手相助,给了杜甫一处安身之地,足以说明杜甫当时声誉之大才华之盛人品之高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24

帖子

1939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绝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2
贡献
350
金钱
1081
发表于 2023-9-3 12: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六讲作业
绣菊10-金珠一枚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卜居》是唐朝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诗人寓居成都时所作,表达了避俗野居的乐趣。此诗开头二句点明卜居之地,中间四句写草堂幽情幽趣,幽居自得,物各闲暇,结尾二句写草堂远韵,溪通吴会,正可乘兴而下。全诗以“幽”为中心,而幽则体现在水上,故全诗以水为线索,所有景物都和水有关,用字传神是本诗的一大特点,如“齐”字和“对”字便传神地写出了动物闲适的样子。全诗笔调欢快,表达出一种欣喜之情,但也隐藏着苦涩与无奈。
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有,齐上下,对沈浮,堪乘兴
布局特点: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10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4
贡献
22
金钱
42
发表于 2023-9-3 13: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六讲作业
绣菊28-谁恋西风冷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此诗是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杜甫一家由同谷到达成都,在草堂寺暂时居住了一段时间。诗人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浣花溪边营造草堂,有了安身处所,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生活上暂时趋于稳定的心情。
整首诗大意是在浣花溪西边幽静的林塘在朋友的帮助下建了草堂,这里没有尘世的喧嚣,有着清澈的江水可以消除羁旅的轻愁,无数的蜻蜓自由的上下翻飞,一双鸳鸯在水中惬意的沉浮,如果乘兴东行只需坐上小舟即可到达。诗中的少尘事、销客愁、堪乘兴、向山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愉悦,
全是的布局是起承转合。
读后感整首诗用词精准,一个幽字贯穿意脉,烘托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5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8
贡献
12
金钱
20
发表于 2023-9-3 19: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绣菊01凝嫣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意一下几点:
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我选了林塘幽静的地方建草堂。这里离城很远,少俗事的纷扰,
更有清江可以游玩,以销除我行旅怀乡的愁思。我仿佛看到那无数的蜻蜓一齐在天地间飞翔,
一对紫鸳鸯同在溪水上出没。如果兴会所至,这里能够东行万里,须要前往山阴的话,顺水搭舟即可到达。
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少尘世,销客愁
布局特点;起承转合
简述读后感:诗人厌倦漂泊的生活,想安定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1

帖子

21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72
贡献
543
金钱
829
发表于 2023-9-10 13: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六讲作业
绣菊05-戈平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背景;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
诗意梗概:
首联:写出卜居的地点,以及选择原因(作者喜爱幽静),点题。
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说明为什么选择幽静之处:因为少了尘世的烦扰,加之澄澈的江水可以消“客愁”(作者经历了一段颠沛流离的日子)。
颈联:进一步以景(蜻蜓翻飞、鸂鶒浮沉)说明大千世界的生命活力。
尾联:总结了作者的内心向往,可以“东行万里”,亦可去山阴寻仙访道。
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林塘幽”、“少尘事”、“销客愁”、“堪乘兴”
布局特点:总分分总
读后感:
学习了杜甫创作“卜居”的手法,景起情收,八句浑然一体,既写出地理优势,幽静的特点,景色生动而丰富,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独特的画面:自然环境的丰富,生趣盎然的场景,以及作者的志趣与向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7

帖子

8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0
贡献
197
金钱
392
发表于 2023-9-18 19: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妍班第六讲绣菊组论坛作业贴如下:
绣菊-数寒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意一下几点:

创作背景:此诗是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草堂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杜甫一家到达成都,在草堂寺暂时居住了一段时间。诗人在饱经忧患、备尝困苦之后,在朋友的帮助下有了安身处所,喜不自禁地创作这首诗。
诗意梗概:
在浣花溪水流的西头,主人选择有树林池塘,景色幽雅之地筹建草堂。
在城外居住少了尘俗之事,这个地方有清澈的江水,还能解我客旅之愁。那无数的蜻蜓上下飞舞,一对鸂鶒在溪水中出没。如果兴趣来了,还能东行万里,只需要乘上小舟就能到达山阴。这里用了王子裘夜雪访戴的典故,不是要真的拜访谁,只要尽兴就可。

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幽、少尘事、更有、销客愁、堪乘兴。

布局特点;总分分总

简述读后感:饱经战乱之苦与短暂官场失意的诗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安居之所,其欣喜自不待言,因此诗中所表达的首先是幽雅与闲适。然而,“销客愁”却泄露了隐藏于内心深处的不甘与无奈。理想抱负还没有实现呢。这是优美的居住环境与闲适的生活情趣无法排遣的大悲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8 00: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