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2|回复: 3

唐调:散文吟诵《岳阳楼记》

[复制链接]

86

主题

312

帖子

2797

积分

版主

朗吟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8
贡献
468
金钱
1361
发表于 2023-10-15 13: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灵-儿 于 2023-10-15 13:35 编辑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QQ图片20231015133528.jpg


86

主题

312

帖子

2797

积分

版主

朗吟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8
贡献
468
金钱
136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5 13: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 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
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
      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
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岳阳楼记》 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312

帖子

2797

积分

版主

朗吟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8
贡献
468
金钱
136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5 13: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主题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可以说,人们把太多的目光和关注给了范仲淹,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功不可没的滕子京。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后世影响

      影响力洞穿史册,成为延绵千年的治国理念之一,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有“居官警语”云:“善为治者,贵运轶民之隐,达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上下之交”而不“隔阂”,其核心就是个“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关键所在。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312

帖子

2797

积分

版主

朗吟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8
贡献
468
金钱
136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5 13: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灵-儿 于 2023-10-15 13:32 编辑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正值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31 18: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