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06|回复: 21

郑愔的诗与人

 关闭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82

主题

572

帖子

6129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713
贡献
1121
金钱
3010
发表于 2023-12-3 16: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33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12-3 18: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高亮阅读!

点评

谢谢先生鼓励。送去问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5 16: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82

主题

572

帖子

6129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713
贡献
1121
金钱
301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5 16:41: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6052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893
贡献
7564
金钱
9748

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12-7 03: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蓬草 于 2023-12-7 03:47 编辑

这几首边塞诗的确雄浑、壮阔而苍凉,对景物的描写也真切。不过诗作也有缺点。其一是诸联多以名词开始,每联都新说一事,这样就影响到气脉的贯通。其二是几首诗都是意象过密。诗作沉稳有余而跌宕起伏不足。这两点结合在一起,便给人以散乱之感。莫砺锋先生曾有专文论述唐诗意象密度,认为名句多是意象较密,而好诗则多是疏密结合。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的意象也相当稠密,但因为句式的变换和语言的流畅,并不给人堆砌和凝滞之感。

以上是一管之见,仅供参考。

点评

“这几首边塞诗的确雄浑、壮阔而苍凉,对景物的描写也真切”,赞同! 《郑愔的诗与人》,是我的《新唐书随笔》中的一篇,是从“史”的角度来写的。 郑愔的这首诗,的确是“意象过密“,其意象过密的影子已经投放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7 07: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82

主题

572

帖子

6129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713
贡献
1121
金钱
301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7 07: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6052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893
贡献
7564
金钱
9748

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12-7 08: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鲁卑陬 发表于 2023-12-7 07:15
“这几首边塞诗的确雄浑、壮阔而苍凉,对景物的描写也真切”,赞同!

《郑愔的诗与人》,是我的《新唐书 ...

马致远的《天净沙》历来备受称赞,其意象密得不能再密,可用来支持多用意象。它为何没有引起繁杂散乱的感觉,值得细思。作者对意象的用心选择或许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些意象融合在一起能够形成完整的画面,给人以强烈而统一的感受。整首作品并不太长,句子长短不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审美疲劳。这是我的猜测。

点评

本帖最后由 蓬草 于 2023-12-7 03:47 编辑 这几首边塞诗的确雄浑、壮阔而苍凉,对景物的描写也真切。不过诗作也有缺点。其一是诸联多以名词开始,每联都新说一事,这样就影响到气脉的贯通。其二是几首诗都是意象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7 09: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82

主题

572

帖子

6129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713
贡献
1121
金钱
301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7 09: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6052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893
贡献
7564
金钱
9748

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12-7 10:12: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鲁卑陬 发表于 2023-12-7 09:42
本帖最后由 蓬草 于 2023-12-7 03:47 编辑

我写完第一次跟帖,便想到了《天净沙》可作为反例。这毕竟是一篇字数较少的作品,且句子长短不一,造成了某种变化。而郑愔的三首排律却都有类似的特点,句式变化较少。几首诗读下来的确令我感觉有些凝滞。我们知道,写格律诗时,四平头是容易给人留下呆板印象的。偶尔一见也不是大不了的缺憾。不过,连续多联起首都用名词的作品是不多见的。三首排律都呈现这种特点更难见到。对于同一作品,不同读者肯定有不同的主观感觉。我绝没有说一种感觉正确而另一种感觉错误的意思。

点评

求同存异,交流愉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7 19: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82

主题

572

帖子

6129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713
贡献
1121
金钱
301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7 19:16: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82

主题

572

帖子

6129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713
贡献
1121
金钱
301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7 19:18: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6052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893
贡献
7564
金钱
9748

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12-8 00: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鲁卑陬 发表于 2023-12-7 19:18
求同存异,交流愉快!

理所当然!先生愉快。

点评

喜欢同你这样的网友交流,可以开阔视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8 09: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82

主题

572

帖子

6129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713
贡献
1121
金钱
301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8 09: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82

主题

572

帖子

6129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713
贡献
1121
金钱
301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6 07: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9-6 03: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