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2|回复: 6

古风楹联二十二期毕业论文贴【采蘋】

[复制链接]

163

主题

323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校律绝十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63
贡献
460
金钱
15283
发表于 2024-1-7 22: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风楹联二十二期毕业论文贴【采蘋】
网名

10

主题

110

帖子

1366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书院楹联二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0
贡献
200
金钱
836
发表于 2024-1-15 12: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墨辰 于 2024-1-15 12:32 编辑

古风楹联二十二期采蘋组墨辰毕业论文


       从小,我便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楹联,从此便被这一独特的文化形式深深吸引。来古风深入学习楹联之后,我更加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语言技巧、丰富了想象力,还加深了对美的认知,锻炼了思维,增强了创造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通过对楹联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理解了古人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每一次深入挖掘,都仿佛在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语言技巧的提升是我学习楹联的另一大收获。楹联要求语言简练、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对于语言的要求极高。在创作楹联的过程中,我不断地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力求用最简练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发现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无论是写作还是日常交流,都能够更加自如地运用语言。丰富的想象力是创作楹联的必备要素之一。在学习过程中,我不断地尝试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寻找最佳的对仗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事物的内在联系。审美观的提升也是学习楹联带给我的一大收获。通过对优秀楹联的欣赏和学习,我逐渐领悟到了美的真谛。在创作过程中,我努力追求美与和谐的统一,让自己的作品既符合审美标准又具有独特的个性。通过这样的锻炼,我发现自己对美的认知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美好。思维敏捷和创造力是学习楹联不可或缺的素质。在学习过程中,我不断地进行思维训练和创意实践,努力打破思维定式,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思维越来越敏捷,创造力也越来越强。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事物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不断地尝试新的表达方式,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具有个性化和创意性。
       总的来说,学习楹联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语言技巧、丰富了想象力、锻炼了思维、增强了创造力、还加深了对美的认知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传承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为弘扬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会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以上是我学习的粗浅感悟,能有今天的一点收获,要感谢的人很多。首先要感谢东风校长,集多年辛苦钻研流水对的经验于大成,在古风这样一个平台,让更多热爱对联的朋友受惠。感谢风趣幽默的非初言老师对我们的细心指导,感谢才华横溢的兰心美女老师、无私奉献的班主任咖啡美女师,感谢全体辅导和评阅老师们的不离不弃。你们为我们二十二期所做的一切,我们都记在心里!此处弯腰90度鞠躬……感谢二十二期采蘋组全体老师们对我的真诚帮助,感谢采蘋组的每一位同甘共苦的学友,认识你们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0

帖子

61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5
贡献
155
金钱
234
发表于 2024-3-18 12: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联的路上
文/爱丽丝


我的学联之路
爱丽丝

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原来的古风学子(含羞草),她告诉我,她的师父在古风,介绍我来到了古风二十二期楹联班学习。

在古风学习的这段时间里,使我感觉古风的老师们都很任劳任怨的,学习资料多得来不及看,老师们每天都坚守在班群里,发现问题,能及时解答,令人感动。

一开始写对句,我就是在对字。比如:

出句:沧海有容方浩瀚【联友】
对句:汉唐如愿岁峥嵘【爱丽丝】

老师点评:选项不合适,汉唐表意不明,用字搭配生硬,后三结构不对应。

我很清楚自己存在的问题,就是词性不懂,词穷,不会析联,不会拓展延伸。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慢慢地我搞懂了一些词性,比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定中壮中……但是要彻底搞懂还是要再努力一下吧。

初级,中级,直到高级班学习结束了,老师们每天还在忙。第一次参加酬唱活动,心里紧张,害怕自己不会。思来想去,拼了,有老师手把手教,一对一教学,只要自己肯下功夫,感觉没有学不会的。

参加酬唱活动,一叶知秋老师不辞辛苦,耐心地手把手教我,使我在学联的路上又跨进了一步。比如写出句时,我只写景,不会写情景交融。

出句:柳眼初开春意暖【爱丽丝】
出句:篱边小朵争春色【爱丽丝】

老师手把手的指导我,让我的出句更有诗意。改成:柳眼初开春浅浅。攀篱小朵争春色。

在对句上,我不知道怎么去用情景交融的方法去对,老师又耐心地开导我。“先对后三,对句对意”。然后我再慢慢琢磨,对不好,老师又帮我修改,

出句:居野合无尘事扰【兮】
对句:

析联:居住的地方没有尘俗之事的干扰。然后呢……

出句:居野合无尘事扰【兮】
对句:依山每有水云陪【爱丽丝】

然后呢?老师帮我修改了

出句:居野合无尘事扰【兮】
对句:扶筇长效水云闲

我词穷,没有见过这些词汇,在学习中,我也慢慢的一点一点地积累了一些词汇量。

出句:权将姓字埋山水【兮】
对句:欲读诗书忘利名【爱丽丝】

老师修改
出句:权将姓字埋山水【兮】
对句:懒向红尘逐利名

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在古风二十二期学习中,我的收获很大,感谢古风所有的老师们,一路上的指教,你们辛苦啦!

特别感谢一叶知秋老师,手把手的带教。
特别感谢非初言老师,是非初言老师把我带进了古风二十二期学习,每次上课都能抓住我不懂的地方反复讲解,直到弄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

帖子

6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0
贡献
148
金钱
252
发表于 2024-4-4 16: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可禅10 于 2024-4-5 19:15 编辑

古风楹联二十二期采蘋组可禅毕业论文

                 毕业感言

       回顾半生,不胜唏嘘。忙忙碌碌,只为碎银几两,噩噩浑浑,唯念衣食无忧。已而日之西矣,倏然微霜覆哉。幸乞骸骨,归居老宅。不复朝九晚五,案牍劳形,亦无上令下回,纷争乱耳。终朝贪枕以补未足之眠,竟夜追剧以偿昔日时之缺。初尚以为乐,后实难为继。未几,眼花,头昏,脑空,耳鸣,几为痴矣。遂起,摄衣履,游名山,效康乐之行;置蓑笠,钓碧波,寻子陵之乐。非自比仁人,慕山之奇秀;敢学智者,羡水之悠闲。奈何足有微恙,不良于行;家近楼兰,去水非迩。忽一日,网上冲浪,群中清谈。见数友一问一答,口吐锦绣;一来一往,字如珠玑。羡之慕之,向往之,往问,遂知古风。
       初入,目瞪口呆,头晕眼炫。余不识平仄,读之朗朗上口;未知格律,品之津津有味。但见字是汉字,莫名其妙;文亦中文,难言其美。所幸主讲清韵兰心循循善诱,化晦涩为浅显易懂;总辅非初言谆谆教诲,变枯燥乏味为风趣幽默。组长墨辰勤勤勉勉,召同侪以杏坛聆讲,班主任咖啡兢兢业业,教吾辈以温故知新。方寻平仄之崎岖,入格律之曲径。学友珠玉在前,愿附尾翼于后。遂以老朽之躯,发少壮之愿。五鼓闻祖将军之鸡,二更凿匡丞相之壁,九夏囊车太常之萤,三冬映孙长史之雪。终知楹联之要素,乃得流水之真谛。每有对句,常沾沾自喜,一经赞赏,便洋洋得意。虽是贻笑大方,足以怡然自乐。
      习对经年,几度忘食;学联一载,数夜废寝。梁园酒好,终有别时;元白情深,相思以梦。而今毕业在即,无为儿女之态。各祝前程似锦,莫作折柳沾巾。临了,以余学联途中所对,献丑,以表予不舍之情。

检点半生多是憾
唏嘘点滴总关情【可禅】

对句以为自题
庐结青山邀鹤住【兰心】
身栖陋室抱书眠【可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9

帖子

7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0
贡献
179
金钱
275
发表于 2024-4-6 21: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22期采蘋02-闻笛毕业论文


       因为喜欢对联,流连于不少网群,也知道了对联的美。
来到古风,给我的体会是:流水对就是一首浓缩的小诗。她用最简单的文字,给大家展示的是一副完整图画。不管是自然还是人生,不管是悲欢还是离合,小小的文字,代表着作者的心态,也可看出作者的追求与人生观。
下面我谈一下,关于学习对联的一点心得理会。
初级班中的基础知识,犹其让人懵懵懂懂,语法是我学习对联的短板,在对句中让人痛苦不堪,有时真想放弃不学了,是组里的学友的支持与鼓励让我又坚持下来。来到中级,是我在班中最愉快的时间段,知道了对联可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而且我有个决定,尽量不要和别人雷同思路,逼迫自己去另劈途径去找去句的不一样的结果,于是有了令人眼目一新的感觉。
如:柳拂一池碧
         窗收满室春
这个句子一般人看见出句就想到桃啊、燕啊,我当时就想还会有什么场景可以和出句比较和谐的画面呢?想了又想,我就把画面设定成在室内,从内向外来补充句子,让句子不局限于俗套。
来到高级,大大地开拙了自己的眼界,酬唱,古风特殊的舞台,让班上的同学大放异彩。虽然我对联不是很好,很高兴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半个月的酬唱,听雨同学的愽学让我也受益匪浅,每天为一个句子绞尽脑汁,细细推敲。在这里尤其要感谢公羊老师对我的指导,让句子看起来不是那么掉价。
时间过得好快,居然也让我撑到了毕业。一路走来,有许多老师、同学们对我给予了支持与关爱,在毕业之际,把它写下来,作为一点心得。班上学习好的很多,我只能尽力向学友看齐,同时也非常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这个学习平台。也感谢近一年来的老师辛勤的付出。能成为古风一员,是我的骄傲,再次感谢校长、感谢老师、感谢帮助过我的所有友友,你是我继续学习下去的精神源泉!谢谢!
古风学员:闻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1

帖子

1370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楹联二十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35
贡献
366
金钱
503
发表于 2024-5-28 05: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毕业论文:论成联的自对
大家好,我是采蘋组拂袖,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关于成联自对的问题。
自对呢,分两种,一种句内自对,一种句间自对。
所谓句内自对,就是在一个分句之内
这一个句子里,这叫句内自对。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上联,天地,下联,有无。
上联,是不是天对地?
下联,是不是有对无?
这样的,在一个分句之内的,就是句内自对。
轻风明月
这样的,前后,就像两个小对词,两个小对句,就是自对。
自对,是看前后,不看上下。
我们先看前后,自对,是横着相对,
是轻风与明月,构成自对,轻风明月,是上联或者下联的前后,横向相对。

上联:清风明月
下联:海阔天空

我们看,这个例子

清风明月
海阔天空

清风,偏正,海阔,主谓,他俩上下,是不能相对的。

但是,清风,偏正,明月也偏正,他俩可以相对的

海阔,主谓,天空,也主谓,他俩可以相对的。
我们按我们原来的,上联清风,可以对下联海阔吗?不一样,怎么相对呢?是不是?
但是,我们上联的清风,可以对上联的明月是不是。
下联的海阔,可以对下联的天空是不是?
像这种,横向相对,而竖向,不一定相对的,这种就叫做自对。
也就是单边分句内,一个分句之内的,这种横向相对,而竖向不一定相对的,这种叫句内自对。
我们刚刚说,自对分两种,一种句内自对,另一种是什么自对?
句内自对都懂了,我们再说一下句间自对。
句间自对,顾名思义,就是两个或者三个分句甚至更多句子,之间的自对,叫做句间自对。
一个分句之内,一个逗号之内,句内自对。
两个分句甚至以上,句间自对。
我们只要一提到自对,就是横的。
一提到句间自对,肯定就是多分句了。
来,我们举例
芝砌春光,兰池夏气;
菊合秋馥,桂映冬荣。
我找到例子,都是找到一副联的自对部分,别的都去掉了。
芝砌春光,第一个分句,兰池夏气,第二个分句,是能够相对吧。
芝砌春光
菊合秋馥
上联的第一个分句,和下联的第一个分句,可以相对,句式是一样的。
芝砌春光,兰池夏气;
菊合秋馥,桂映冬荣。
这副联,他有逗号,他是两个分句的自对,这种就是句间自对,分句与分句之间的自对。


上联:清风明月
下联:海阔天空
这副联,没有逗号,是一个分句,是一个分句之内的自对,就是句内自对。

句内自对,句间自对,能不能分清了?

我们再讲一个句式。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天地
有无
我们说,天可以对地,天不能对有,是吧

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修辞的时候,这种是什么修辞方法?
这叫互成对 ,
互相之间成为对。

两个字互相成对,叫互成对,
字少,
但是,我们现在学成联了,
这样的互成对,我们也归在句内自对里,
我们学多分句,
比如今天的练习,昨天的练习,
很多都会用到句间自对,
句间自对,可以两个分句自对,可以三个,甚至更多。

制作一副联,用句间自对,是最省时,省力,省事的方法。
自对用的好,会增加对联的对仗性,更增加美感。
句内,句间都分清楚了,
我们成联,多分句成联,会大量的用句间自对,
所以,我再说说句间自对的种类。
第一种,上下联都相对的句间自对。

李仲禹题书室联
三尺剑,七尺躯,大丈夫惟此区区酬知己;
一庭花,半庭月,好境界要当细细读吾书。

三尺剑可以对七尺躯吧,
三尺剑也可以对一庭花吧,
你看,上联,尺是重字,下联的重字,是不是和尺,同一位置?
能看懂吗?
是不是上联重字位置,下联同一位置,也虫子了?
这种上下联,同一位置的重字,叫做规则重字。
是对联允许范围的,
不规则重字,是不允许的,

我们举几个不规则重字的例子,

不规则重字,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1.同位重字, 指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例:
春安夏泰 人长寿;
秋福冬祥 人进财。

上下联都有人,我们以前就知道这样的不可以。

2.异位重字,指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例:
陶匠抟泥,掌中观果
樵夫观弈,梦里入槐

这些我们都学过的,是吧?

这两种,属于不规则重字,是不允许的,
就是说一个联里允许规则重字,不允许不规则重字。
懂了吧。
我们继续。

李仲禹题书室联
三尺剑,七尺躯,大丈夫惟此区区酬知己;
一庭花,半庭月,好境界要当细细读吾书。

这种,横向相对,竖向也相对的自对,理解了吧。
与之相对的,另一种自对,就是只横向相对,竖向不相对的自对。
这种,就是特别特别常见的了。

赠伉俪情深的一对老夫妇
文/拂袖
任是红尘滚滚,情若春流,恨若秋山,绿鬓白头何缱绻;
且由沧海茫茫,喜时同酒,悲时共泪,长风苍狗总缠绵。

我们不看联好坏,只要能当例子就行啊。
这副联,涵盖了刚刚我们讲到的三种自对。

情若春流,恨若秋山
喜时同酒,悲时共泪
上联若,下联时,
是不是规则重字,

我们看,
横向,
情若春流,恨若秋山
第一分句,情若春流,和第二分句,恨若秋山,句式是不是一样?
句式是一样的吧,
但是,平仄可以相对吗?
平仄是不是不相对,

喜时同酒,悲时共泪
我们再看下联,是不是一样的,
和上联一样,句式一样,平仄不相对是吧
我们放在一起看上下联的平仄,
情若春流,恨若秋山
喜时同酒,悲时共泪
上下联,平仄是不是相对的?
所以,我们总结一句话,

自对,前后看句式,上下看平仄。
这句话记住了,
不要忘。
构成自对的两个分句,平仄不一定相对,但是与下联同一位置,平仄必须相反,
就是说,自对的两个分句,横向不一定平仄相对,竖向,一定要相反。
自对,前后看句式,上下看平仄。

这句话是我凝炼五期还是六期的时候总结的,现在凝炼还在有人用这句话。
我们自己也记住了,
我们刚刚说,这副联涵盖了三种自对,
一个是句间,
还有哪个自对?
赠伉俪情深的一对老夫妇
文/拂袖
任是红尘滚滚,情若春流,恨若秋山,绿鬓白头何缱绻;
且由沧海茫茫,喜时同酒,悲时共泪,长风苍狗总缠绵。
我们看看,还有哪里是自对?
绿鬓白头,
还有一个呢?
长风苍狗,
红尘滚滚,苍海茫茫,
自对,横向一定是词性结构相对的,竖向不一定,相对,不相对,都可以的。

自对,前后看句式,上下看平仄。
这句都理解了吧。

再说一种分类,一种有重字的自对,一种没有重字的自对。
这一种分类里,还有一种,少见,但是有,大神/经常写。

不是这样断句
这一种分类里,还有一种,少见,但是有,大神经/常写。

就是一联里有重字,一联里没有重字。

胡君复题梅园联:
昔我来时花未开,今日花时我未来,也算神交,难道是前身缘法;
搔首问天天不语,低头问花花笑汝,别无好句,那许做天地闲人。

这种联,重字位置不一样,
胡君复题梅园联:
昔我来时花未开,今日花时我未来,

搔首问天天不语,低头问花花笑汝,

差不多能看懂重字位置不一样就可以。
嗯,知道可以就行,确实不常见,像绕口令。
对联话里,有一联,
雅丽书院联:
雅言诗,雅言书,雅言执礼;
丽乎天,丽乎地,丽乎人文

一二三分句,第三分句,字数不一样,但是句式结构都一样,是不是这样。

像这种的,我们这叫做不等量自对。
第三分句不一样,这种就是不等量自对,
这种也是句间自对,
再有一种分类,就是有没有领字的自对了

第一种分类,上下是否对仗
第二种分类,有无虫子
第三种分类,前后分句字数是否相同
第四种分类,有无领字。
我们学句式的时候学过领字,还记得什么是领字吧?


文/拂袖
聚散本无常,任他岁月匆匆,风尘滚滚;
相逢唯一笑,管那来时滟滟,去后潇潇!

这副联里,有没有自对?
岁月匆匆,风尘滚滚;
来时滟滟,去后潇潇!
是不是和我们的练习一样
两个领字,带一组自对,
有领字的自对。

赠小月师兄  
文/拂袖
从前年少偏居傲,也不自知,也不自醒,风雨之中曾折翅;
此刻性恬终得闲,有时捧酒,有时捧卷,湖山之内已忘名。
这个小月,是凝炼的副校长江流。

这个,有没有自对?
也不自知,也不自醒
风雨之中,湖山之内

嗯,风雨,湖山,自对,前后看句式,上下看平仄。
自对,前后看词性结构是不是相对,上下看平仄是不是相对。
前后,不看平仄,
上下,不看词性结构。
只有一副联的自对部分,才可以前后看句式,上下看平仄。
不管是什么联,只要是自对部分,就可以,也只有自对部分才可以。


文/拂袖
聚散本无常,任他岁月匆匆,风尘滚滚;
相逢唯一笑,管那来时滟滟,去后潇潇!

岁月匆匆,风尘滚滚
来时滟滟,去后萧萧
这是自对部分吧?
只有这部分,前后看句式,不用看平仄,上下看平仄,不用看句式。
除去这部分,和普通的联对法一样。

还有一种自对,
只有自对这部分,前后看句式,不用看平仄,上下看平仄,不用看句式。
不是自对,按普通联对。
我们以前怎么对句,不是自对的部分就怎么对。

自对很特殊。
理解起来可能费劲,但是我们理解了就是一瞬间的事,以后用起来才方便。

还有一种自对,
这种就比较难一些,
特别难,
我们举个例子:

如何寸草,不报春晖,况破镜光中,孤鸾未老,残书堆里,么凤犹雏,哀哉奚以为情,苦月凄风,九地有知应抱恨;
曾记长沙,同听夜雨,溯海棠开后,纨扇题诗,桂子香初,铜炉瀹茗,已矣而今若梦,高山流水,七弦无恙向谁弹。

你们可能看不懂,
这副联,你们可能看不懂哪里自对,
我把自对部分摘出来,
这个联,前二分句不看,从第三分句开始看。
分句都懂吧,一个逗号,一个分句。
能看出
34-56
从第三分句,
去掉领字,
嗯,你们学了长调,
可能会用到。
比如沁园春里会用吧?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把他比做联,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这样的,1+2与3+4相对的自对。

毛泽东的沁园春
破镜光中,孤鸾未老,残书堆里,么凤犹雏,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这两个是不是一样的?
是不是扇面对?
这种,以后有学赋的同学,会用到这种自对。
今天的重点

1.理解什么是句内自对,句间自对的
2.自对,前后(横向)看句式,上下(竖向)看平仄
3.重字的应用

我对成联的理解呢,并不扎实,就说这么多,希望能起到一些作用。
【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8

帖子

38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1
贡献
99
金钱
148
发表于 2024-6-2 22: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月初夏毕业论文

入学时恰当五月,鲜花刚过,青梅小小,初夏的季节满是甘甜的味道。而今已是瑞雪飘飘,万户迎春。回想在古风22期联班的学习,感慨万千。于联而言,从陌生到热爱,感谢22期老师的教导,感谢同学们的相伴!

一、对句
初学对句,我见了雪就对梅,见了梅就对雪,一个个字去找觉得可以相对的字。后来知道这就叫对字,而对句不应该是这么个对法。对句应先对意。前提是析联,准确领会出句表达的意思。然后在领会出句的意思的基础上来拟出对句的意思。接下来组织语言,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时候开始考虑词性、结构、修辞手法等等。出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对句也应使用。

二、出句
出句尽量使用诗家语,忌直白、立意不稳、语句逻辑不清、格调低俗。
例:一朵桃花开树上
这样的出句就是失败的,俗称口水句。
出句先立意,再组织语言,检查平仄格律有无错误,最后润色。
出句的立意可以从身边的景物中找,可以从生活中的事件中找,可以从人生感悟中找,可以从古诗文中找。
出句的语言尽量做到优美、含蓄。文忌看山不喜平,出句也是如此。
出句要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避免消极、低俗。

三、成联
写好成联是我们学联人的理想。成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外的另一种文学体裁。成联虽然只有两行字,要写好却同样不容易。老师说过想写好成联一般来说需要十年以上的学习积累。当然也有天赋极高的老师不在此列,例如东方月初、四方山人等老师,都是短短几年便学有所成。
写成联首先也是立意,要有主题,写什么,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寄托,想歌颂什么,或者批判什么。立意要新颖,不能人云亦云,别人写了八百回的东西,你再写就没意思了。
立意确定好后,就要考虑从哪两方面来写,来表达这个立意。上比写一方面,下比写另一方面。上下比之间要泾渭分明,不能互相纠缠、牵扯。
其次句式的安排也很重要。散句、律句要交错使用,长句、短句也要交错使用。适当地多用散句可以使联味更浓。
多分句成联的平仄安排尽量遵循马蹄韵,最后两个分句最好是平仄交替。
在成联中使用自对可以使成联更好看。自对可以是两句自对,也可以是三句以上自对。三句以上自对使用不等量自对更好看。
成联中可以适当用典,可以用新颖的词语代替常见词,这样能使成联更耐读。

在联班的学习中,老师们认真负责,同学们热心帮助,令我感激万分。以下是我在学习中的一些对句和成联,谨录于此,以资纪念:

对句:
竹影移窗知月上z
乡愁入盏对谁言

何处箫声惊我梦【浅念】
满怀思绪为谁人

乡关已隔千山远 =联友
杯酒难温心底凉

且在尘中尝世味 【静舍茶香】
不教一诺老终生

翻来旧事凭谁忆【风清扬】
斟满乡愁独自尝

许是庭深春不到【非初言】
谁知人去句无成

不信相思无结果【听琴】
只因一诺守终身

不教一字沾尘味z
先把俗名掷九霄

两堤花柳全依水z
十里湖山皆是朋

篱边一朵争春早【非初言】
案上半笺寄语深

抵牖一枝颜色好z
扑帘双翅舞姿娇

近日词穷提笔懒z
深宵酒醒叹春迟

不尽桃花开四野z
无穷春意上双眉

爱看闲书消暇日z
再无块垒乱心扉

把酒临风寻过雁z
替吾捎信到家山

空闺愁对天涯月z
何日才回万里乡

一管乡思吹彻夜z
谁人影瘦立中庭

一纸家书凭雁寄z
满怀心事诉谁听

成联:

秋风
文/五月初夏
凝秦宫露,结汉阙霜,萧条世界由今始;
送万里鸿,扶千年月,寂寞相思至此浓。


题李清照   
文/五月初夏
后主亦一代词宗,恰为同姓;
淑真乃同时才女,终逊一分。

洞庭湖
文/五月初夏
八百里烟波浩渺,看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唯彭蠡泽可堪伯仲;
一千年历史变迁,记秦帝封山,湘妃啼竹,非西子湖独擅风流。

西湖岳王庙
文/五月初夏
武穆此长眠,傍秀美西湖,难忘中原故里;
英魂今可慰,看繁华盛世,尽收祖辈江山。

赠风师
文/五月初夏
讲真言,有率性,反被时人称异类;
工流水,擅律词,堪当我辈认良师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东风院长,感谢相忘校长,感谢总辅导非初言老师、班主任咖啡老师,主讲兰心老师,还有其他各位老师,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感谢同学们的热心帮助,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11 23: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