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36|回复: 8

雨霖铃·卷云

[复制链接]

1901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林晓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63
贡献
36794
金钱
4673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3-20 07: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雨霖铃·卷云
       桃红归切,碧湖轻唱,瘦影思歇。空山融迹轻了,知春到也,惊雷初发。约晚轻舟细雨,与风弦同噎。忍不住,漂石连心,击起轻愁与波阔。
       青山绿水情无别,只难忘,劲竹多高节。黄花次第催我。照我者,莽原还月。懒问阴晴,虽有星移斗转天设。愿卷起路上风云,与尔从头说。

1901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林晓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63
贡献
36794
金钱
4673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3-20 07: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心语轩窗 于 2024-3-20 07:44 编辑

这个是步韵柳三变的《寒蝉凄切》,太熟悉了,所以未单独标出来。
【桃红归切,碧湖轻唱,瘦影思歇。空山融迹轻了,知春到也,惊雷初发。】一句话,春到了,雪融了,春景怡然,但瘦影想歇一歇。
【约晚轻舟细雨,与风弦同噎。忍不住,漂石连心,击起轻愁与波阔。】漂石连心——还记得用石子打水漂吗?这可连着心呢!春天了忍不住打了一个水漂,却激起的不仅是宽阔的波浪,更是轻愁!
【青山绿水情无别,只难忘,劲竹多高节。】要寄托大自然的情是一样的(轻愁)。最使我难忘还是那有着高节的苍劲的竹子。
【黄花次第催我。照我者,莽原还月。】多多黄花在依次在催我。催我什么?或者去干什么?还是不要交待的好。可以品出来。还是往日那轮月亮在莽原上升起,依然照着我的路。
【懒问阴晴,虽有星移斗转天设。愿卷起路上风云,与尔从头说。】我也懒得去问阴晴了,这些都是天注定的,虽然万事万物都有上天安排的轨道,我还是把路上那些风云卷起,逐一从头说一说。

点评

谢谢诗友的解读,待我理一理脉络。上片,春天景色宜人,所以瘦影想歇一歇,也对,累了歇一歇和看看美景也是好事;“晚舟细雨”,天黑了,雨中触景生情,忍不住在水面打了一个水漂,却又愁起来了,必有有缘故,是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3-20 11: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0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40
贡献
102256
金钱
1154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3-20 11: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4-3-20 13:50 编辑
心语轩窗 发表于 2024-3-20 07:37
这个是步韵柳三变的《寒蝉凄切》,太熟悉了,所以未单独标出来。【桃红归切,碧湖轻唱,瘦影思歇。空山融迹 ...

谢谢诗友的解读,待我理一理脉络。上片,春天景色宜人,所以瘦影想歇一歇,也对,累了歇一歇和看看美景也是好事;“晚舟细雨”,天黑了,雨中触景生情,忍不住在水面打了一个水漂,却又愁起来了,必有有缘故,是什么呢?下片,首先是想到了“劲竹多高节”,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故事呢?不得而知;“黄花次第催我。照我者,莽原还月。”中的“还月”是否暗指作者的归乡之心呢?没说清楚,不过晚上能看清黄花可见夜明如昼啊;“懒问阴晴,虽有星移斗转天设。愿卷起路上风云,与尔从头说。”似乎表示归乡之心急迫,以及要与家人分享路上经历的美好愿望和憧憬。
总的来说,理解的主观猜测成分居多,具体表达内容的脉络还是看不太清楚,惭愧,问好。

点评

词,要品其意象,“如八千里路云和月”,这里云和月,教材里反复教过,有披星戴月之意,也就是过往的经历。这就是具体的意象。那么本作品中的路上云月,意思是基本相同的。也是指过往的经历。这点是相通的。再结合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3-20 15: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1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林晓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63
贡献
36794
金钱
4673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3-20 15: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心语轩窗 于 2024-3-20 17:37 编辑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4-3-20 11:50
谢谢诗友的解读,待我理一理脉络。上片,春天景色宜人,所以瘦影想歇一歇,也对,累了歇一歇和看看美景也 ...

词,要品其意象,“如八千里路云和月”,这里云和月,教材里反复教过,有披星戴月之意,也就是过往的经历。这就是具体的意象。那么本作品中的路上风云,意思是基本相同的。也是指过往的经历。只不过云和月代表披星戴月,不敢懈怠。风云代表,叱咤风云,比起云和月这个更好理解。比如:风云人物,风云故事等等,不言自明的都是这个风味。没有什么特别的。是通常用法。这点是相通的。再结合这个词牌曲调通常表达一些哀愁的情感。而入声韵又通常用来渲染壮怀和豪迈。结合逐字的翻译就好理解了。只要抓住了瘦这个关键字,一切有了答案,愁是因为瘦起,回忆,依恋等等都是因为如今瘦而引起。我喜欢开门见山地把关键字一开始就扔出来,这篇也是。
【桃红归切,碧湖轻唱,瘦影思歇。】桃花回归的那么急切,表示春光已经很浓了。碧湖也似乎在浅唱,在这春光浅唱的日子里,我却只是“瘦影”,注意这个瘦影,说明了疲惫,春光一般是催人奋进,我却已经太疲惫,已经经历过太多岁月的历练,想歇一歇了。这句话其实已经回答了后面的黄花次第催我。
【空山融迹轻了,知春到也,惊雷初发。】空山之上雪融化的痕迹悄悄地已经看不到了,我知道,春天已经真正到了,原上的惊雷在这个季节首次出现了。所以这句重点要注意空山的空和惊雷的惊。空山代表是留有冬的气息的荒无,惊,代表欣欣向荣,即将开始。如改革开始犹如一声惊雷。春天的故事,都是这个味道。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一切该开始了,应该进入到新的岁月轮回了。一空一惊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约晚轻舟细雨,与风弦同噎。】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与黄昏有个约会,晚在词中通常指黄昏,并非天黑晚上。如:渔舟唱晚,指的是夕阳时分,南屏晚钟,还有本文步韵的对长亭晚。现代意义的晚上在词中,通常用宵(平声时)夜(仄声时)来表达。在细雨绵绵的时候,(细雨也是渲染轻愁的)划着小船,和往日一样去赴约。去欣赏这美妙的春光。风就像是欢乐的使者,弹奏美好的乐曲。而我却在这美好的春光中有点哽噎,为下面的轻愁埋下了伏笔。为什么是约晚,而不是约晨呢,与”瘦“相适应。按指经历过辉煌。
【忍不住,漂石连心,击起轻愁与波阔。】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忍不住调皮了一回,捡起石子,打了个水漂。可这个水漂连通了我的心情,激起了轻愁和长长的涟漪不能停歇(阔)。这里的轻愁从何而来,很显然,是瘦影的缘故。这在前面首句以及接下来多处渲染就埋下了伏笔。因为瘦,所以怕辜负了春光,怎么不叫人有淡淡的轻愁呢?
【青山绿水情无别,只难忘,劲竹多高节。】上一次我们仔细分析过青山,这里的青山也是和那个差不多的意思,绿水也是形容美好的,所以说情感上本没有差异,在这美好的万事万物之间,我最欣赏的还是具有谦虚和高风亮节的竹子,竹子的意象通常都是表达谦虚和高风亮节的,而且这里直接点明了高节。说得更明确了。当然这是一种自爱,自怜中的自爱,自怜是因为“瘦”。自爱是因为“高节”。劲这个字可不能忽略。虽然是“瘦”了,还是希望自己和以前一样“劲”。感情色彩和春的气息已经渲染得人不得不面对这春光。这里也是为下句黄花催我,打下伏笔。
【黄花次第催我。照我者,莽原还月。】尽管我瘦了,有些许疲倦,面对这美好春光,不容我懈怠呀。思歇的愿望看来是实现不了啦,黄花还是代表春天的气息,次第,一个接一个的意思,把我催过不停。春光不停地呼唤着我,说句大白话,就是该干点事的时节到了,不然春光不答应。一遍一遍喊你,推着你前进!这也是催我的原因,为什么不明写催我干什么,因为上下文以经很明显了。照亮我前行的,依然是莽原之上原来的那个月亮。这里的还是修饰月的,那么肯定不是指人还,而是月还,说白了,往日的月亮回来了。这样写是为了增加感情色彩。把月亮写得更加鲜活。体现出对往日莽原的依恋。直译就是莽原上归来的月亮。很明显,这是一虚景,不是交代时间。正如”八千里路云和月“也是虚景,并非交代时间是夜晚。这里还是要忠于原文。
【懒问阴晴,虽有星移斗转天设。】这句相当于诗中起承转合的转,把意义升华到自己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上来。懒得去问阴晴了,因为星移斗转都是上天设定好的。日月星辰都有它的轨道,就像春天到了,你就不应该辜负这春光一样,是自然规律。不管阴天晴天,你想逃避,老天在看着你呢!为什么用虽字,是为了引出下一句。
【愿卷起路上风云,与尔从头说。】虽然这一切都是老天注定的,我还是要,卷起路上风云(拾起过往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你重头理一理。这句话的言下之意,难忘那些风云,难忘说明什么,刻骨铭心么!现在虽然“瘦人”一个,也曾风云过,在这些风云的过程中,最难得的是前面说到的“高节”,是我一生的追求。在春光中回味了过去,有轻愁了“瘦”那么面对这春光催我,我该如何去做呢,我想不用回答了,全文上下,已经悄然地回答了。
      所以理解作品,还是从字词的本来的含义,以及通常代表什么,比如上一首中的:一车清雪,淳名三袋。已经很明确,要是白雪就朝阳关白雪去想,清雪,就要着重看“清”,清雪加一起也是通常表达的,纯洁干净。淳名就更加直接了,淳朴,厚道的名声或名望。不要做不相干的联想。正如那天说的辛词里的回首叫、云飞风起。按通常理解为想起过去,我可以呼风唤雨就行。从莽原一词可以看出,其实这篇还是《白鹿原》的感悟,当然知不知道这个,无关主旨。题外话,《白鹿原》反映了一位腰杆一直挺直(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写高节)的淳朴但睿智的农民主人公(族长),一生为了家族的利益和民族的利益。身先士卒,敢于同一切势力打交道的感人故事。当春天来临时(解放了),虽然他老了,腰也被打伤了,但却依然”挺直“。多么想歇一歇呀,但春天来了,他还是需要向前行,拖着疲惫的身躯为新中国做点事情。解放事业对于当时,就是一声惊雷!如能了解《白鹿原》,词中的用字、用词、用语,以及主旨就自然理解了。
        以前大多,我只做一些翻译和理解说明,自从上次交流后,今天我才从词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方面说得稍广些。谢谢耐心听我说这些。






点评

谢谢诗友的讲解和解惑,比较详细,受益匪浅,是我理解过于主观了,稍有异议的是“黄花”我不认为就是“黄花还是代表春天的气息”,也祝愿天下所有人都能够真正做到如青竹般谦虚有节,从而摆脱自我的狭隘和空虚。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3-20 17: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0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40
贡献
102256
金钱
1154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3-20 17: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语轩窗 发表于 2024-3-20 15:25
词,要品其意象,“如八千里路云和月”,这里云和月,教材里反复教过,有披星戴月之意,也就是过往的经历 ...

谢谢诗友的讲解和解惑,比较详细,受益匪浅,是我理解过于主观了,稍有异议的是“黄花”我不认为就是“黄花还是代表春天的气息”,也祝愿天下所有人都能够真正做到如青竹般谦虚有节,从而摆脱自我的狭隘和空虚。学习点赞问好。

点评

你对黄花的疑义提得很好!说明先生认真了,而且很认真了,说实话,这个词我开始也是很有顾虑的。黄,在词中一般指秋天,代指菊花。这种情况用得比较多,所以你提出并不代表春天的气息。从这点来看,先生说得很对。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3-20 18: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1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林晓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63
贡献
36794
金钱
4673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3-20 18: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心语轩窗 于 2024-3-20 18:58 编辑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4-3-20 17:33
谢谢诗友的讲解和解惑,比较详细,受益匪浅,是我理解过于主观了,稍有异议的是“黄花”我不认为就是“黄 ...

你对黄花的疑义提得很好!说明先生认真了,而且很认真了,说实话,这个词我开始也是很有顾虑的。黄,在词中一般指秋天,代指菊花。这种情况用得比较多,所以你提出并不代表春天的气息。从这点来看,先生说得很对。我很赞同。在黄表示菊花的时候,通常用,秋黄,菊黄,篱黄或者单一个字”黄“等等,这里有个例外,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直接用黄花代表了菊花。后来我为什么还是用了黄花呢,而不用红花或者点红呢?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黄花除代指菊花外,还有几层意思,一是,纯洁的女性,这个常用,来历和用过的作品不再多说。二是泛指黄颜色的花,代表有生机。这也不足以使我决定用这个词,毕竟最多的还是指菊花。主要原因是写时想到《少林寺》的插曲中一句”黄花正年少“。拿黄花来描写,腰身壮,短气豪,常练武,勤操劳,耕田放牧打豺狼的年轻血气方刚的少林和尚。这还是我所知道的首次。所以大胆用了,经先生提醒,现在再仔细回想,原来是我记错了,这句是写莫道女儿娇时,紧跟的一句,春去冬来十六载,黄花正年少。还是写女子的,所以你说得很有道理,这个地方的确不太合适,还需要反复推敲。这也给我自己提了个醒,凡事不能仅凭记忆,说明我的记忆远不如年轻时候了,有时候会记错。谢谢!

点评

谢谢诗友的坦诚交流,您客气,说的不对的地方也请多多批评,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3-20 18: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0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40
贡献
102256
金钱
1154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3-20 18: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语轩窗 发表于 2024-3-20 18:39
你对黄花的疑义提得很好!说明先生认真了,而且很认真了,说实话,这个词我开始也是很有顾虑的。黄,在词 ...

谢谢诗友的坦诚交流,您客气,说的不对的地方也请多多批评,问好。

点评

借这个机会谈一下用词的严谨性。举例说明。 我们都十分熟悉的《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宋记载】 而后在明代被人篡改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3-20 20: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1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林晓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63
贡献
36794
金钱
4673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3-20 20: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4-3-20 18:57
谢谢诗友的坦诚交流,您客气,说的不对的地方也请多多批评,问好。

借这个机会谈一下用词的严谨性。举例说明。
我们都十分熟悉的《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宋记载】
而后在明代被人篡改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记载】
说严谨性,先要说翻译,教材上是这样翻译的,床,通假字,窗的意思。这首诗出现在小学课本中,按小学生的理解,这种解释方法,无疑是最理想的。因为小学生一般不会太深奥的去理解。他们的知识面是十分狭窄的。
那么这个床,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个字呢?学术上已有公论,床就是井栏,那么太白先生为什么用这个字呢。原来井还有一层意思,是指家乡的弄堂,古时候,几户人家在一起,称为井。和街道,村,乡一样相当于现在的一个行政管理单位,如背井离乡。当然这个井和吃水的井意思完全不一样,只是字完全一样,李先生就用了这个”井‘字的两个意义来了个双关。这种现象常见。所以应翻译成“在井前看月光”,至于通假之说,完全是为了小学教育简单化的目的,给强加的一种说法。
那么后面怎么是望山月呢,因为在井前看到的山月,才有那种跨越感觉,既是当地的月亮,也是家乡的月亮,跨越了山峰到了我的眼底。山月更加有感情色彩,至于后来改的明月,只是时代不同的,用词习惯变了,明朝人给擅自改了,其实还是原文要形象得多,感情色彩更浓,李白原诗中有家乡月亮照到此地,不由得是我思想家乡之意味,改后这个家乡月亮的意味就没有了,所以不要随意修改别人的作品,虽然读起来更上口,但意味没有原来的味浓。
再举一例,也是小学课本里的《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后来有版本简化为四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原诗有两个意思,
1、豆和豆萁的各自有不同的作用
2、本自同根生
改后却只剩上面的意思(2)了。
对比一下哪个的说理性更好,感情色彩被渲染得更浓烈,不言而喻。
所以说严谨性多重要。

点评

谢谢诗友的坦诚交流,是的,用词当然要严谨,表情达意的关键就是用词准确正确具体,否则话都说不清还有什么趣味。至于您举的例子很有参考价值,我会认真学习,希望能够加深自己的理解。个见,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3-20 20: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0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40
贡献
102256
金钱
1154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3-20 20: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语轩窗 发表于 2024-3-20 20:11
借这个机会谈一下用词的严谨性。举例说明。
我们都十分熟悉的《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 ...

谢谢诗友的坦诚交流,是的,用词当然要严谨,表情达意的关键就是用词准确正确具体,否则话都说不清还有什么趣味。至于您举的例子很有参考价值,我会认真学习,希望能够加深自己的理解。个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0 14: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