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精华14
注册时间2021-3-6
威望6247
金钱115594
贡献102370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威望- 6247 点
贡献- 102370 次
金钱- 115594 枚
 
|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20-10-05 06:58 点击:676 评论:3
七绝 以诗代序
人欲有成须目标,漫无目的必虚飘。急功近利非科学,攀比之心空弄潮。
写诗的原理
一百七十一、怎样从目标体会修养
目标既是目的,也是走向目的的预期和指标,通常把相对大的预期和较抽象的指标称为目的,把较小的和具体的称为目标。这是概念问题,不必纠缠。要纠缠的是有什么目标,确定什么目的,如何制定这些,怎么走向目标和目的。走向目标和目的是过程,没有过程便意味无端,实际也就无所谓目标和目的。
目标和目的都是人的内因动力因素,代表心理和行动方向。目标和目的可能形成于主观萌发,也可能形成于外界影响,既有自然而然逐渐形成的一面,也有主动制定的一面,总之一旦形成或制定出来,就意味人以之为动力而向其努力。
目标和目的,从实质上讲,是人的精神寄托,从得失规律上讲,要有进步意义,如果没有进步意义,什么目标和目的都必然违背人类发展的总要求,也就必然在历史长河中被淘汰,逃不出破灭的命运,实际是当不了有效的精神寄托,制定这样的目标显然是错误的。
目标和目的,可以是相对宽泛和抽象的一定修养和信仰,因为这有人格意义,所以是看似宽泛和抽象,其实质则是若没有具体的素质和本领修为,是达不到任何目的,也成其不了其中的什么目标的。
目标和目的还可以是具体的追求,如理想、信念,因为这具有人生规划意义,对一个人成其为什么人有框定作用,不论从内因还是外因都具有打造人的决定价值。
但是,如果把目标和目的定得过于狭隘和短视,特别是利益化,实际就意味把动力变成了直眼达子,把方向从广泛基础中剥离了出来,而成了不管不顾、不择手段的追求,是看似在某一点上有进步价值,而实质则是以失去更多进步价值为代价的。
这提示了,目标和目的制定,一定要建立在有滋养的基础上,要有宽泛一点的人性人格意义和这样的修养跟着,要有基本的比一般目标更高尚的人间信仰,并以此为基础,再制定具体的规划和追求。
也是这,让目标和目的制定有合理不合理之分。通常不合理的目标和目的,因有不正确、不科学、不谨慎、不周全等内在缺陷而是不健康的。
一直以来的普遍金钱攀比现象,就是这样的情形。是因为目标和目的制定得过于市侩,在丢了共产主义理想这个远大目标之后,也丢了社会主义社会每个成员最应有的精神方向,丢了做社会主义新人最起码的修养意识,导致金钱从穷到富的确进步了,付出的代价却是普遍失去了人性修养和精神道德。
毋庸置疑,这样的目标和目的在制定上是有缺陷的,不论是丢了西瓜捡芝麻,还是相反,都注定了有不科学,不谨慎,不周全,进而不正确的一面,所谓“漏洞百出”,同时也暴露了有唯物不到的地方,不能否认犯了主观主义。
又如,都知道“伸手必被捉”,可真明白的有几人?总以为没被捉的有的是,倒是大多数,被捉的少之又少,于是人人以侥幸投机为美,反而是非颠倒地嘲笑被捉的是“倒霉蛋”,“撞在枪口上了”。
这种情形,就是对待致富目标的短视、割裂和过于现实所致,就是完全看不到,实际是唯物不到社会主义总的性质和规律的表现。
应该清楚,只要未忘本,党就不可能失去“打土豪”的出身,社会主义就不可能长期容忍违背自身性质,违背长久历史规律的,极端自私自利和肆无忌惮不择手段致富现象,不可能永远放任一个个新土豪重新骑在人民头上。
归根结底,制定目标既要符合一时一地的客观情况,又要符合总的远大方向,既要讲究一步步的指标达成,又要有健康的远大预期,其中任何具体目标都要服从和有利于远大方向,特别要重视始终保持以远大目标的视野和智慧,来随时矫正和调整相对较小和具体的短期目标,而不是凭主观愿望,凭一时现实干扰,听风是雨,朝令夕改,本末倒置。
换言之,远大目标一旦认准,短期目标再怎么随客观情况和外界影响进行变化,都不可冲击和淡化远大目标,因为远大目标才是规律的主线,不允许有任何轻易动摇的迹象。
这就是制订目标的原理。也是这才要求必须保证,绝不可少了对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健康预期的防微杜渐,绝不能割裂短期目标和远大目标的联系,一旦割裂其中的联系,不仅意味丢失的是远大目标和总的前进方向,任何短期目标都将变为短视的东西,也就不可能走在规律上。
可以设想,如果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强调共产主义理想,还有哪个人在致富过程中会放弃毛泽东思想和共产主义信念,又怎么能肆无忌惮地自私自利和唯利是图,并纷纷倒向贪污腐败和道德沦丧,乃至出现少数人重新脱离群众而占上风?
无疑在今天看来,这个教训是深刻的。也正是这个教训,导致了全社会除了以金钱至上为目标,以无底洞为效应,以剥削阶级“人上人”意识为总的价值取向,从生存攀比上还能看似有所追求,此外像如此这般主动积极,这般有原动力的,还能有什么?即使有,能否普遍与社会主义高尚道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挂起钩来?
穷日子下以金钱为目标,没有错,错在太过短视而未能放在远大理想上,犯了割裂看待社会发展的主观主义,造成了社会主义致富与资本主义致富分不清,出现了普遍非社会主义的东西,无异于社会主义恐怕是富了,但离共产主义也远了,这就不仅仅是忘了先烈流血的本,也违背了社会主义建立的初衷。
事实上,人与人的攀比,因为比的是现象、比的是华而不实,不然也不叫攀比,这种情形下不论怎么比、比什么,都不是有健康目标和目的的表现。人与人之比,如果能当做目标和目的的话,比的是健康内在,是健康内在所创造出来的各种价值。
只有内在健康,所创造出来的价值才是健康的,才具有进步性,才可当做标杆树为目标和目的来追求。这既解释了,“榜样力量无穷”是怎么回事,也解释了该怎么树立榜样,树立什么样的榜样,更解释了,从得失规律上说,应该学习什么样的榜样。
写诗也是这个理。写诗要有目标和目的,但首先要明确做什么样的人,应该有什么样的修养做基础,然后确定跟什么人学、学什么,把诗写到哪里,写到什么程度。
这之中,也不要忘记,写诗总有个表情达意的问题。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倾吐什么样的精神意识?是把喜怒哀乐,包括写诗技巧技法,放在一时攀比上,显个高低上下,还是放在经得起长久推敲的,人类总的得失意识上而不浮不躁?是反映一时一地攀比中的生活,还是反映带有人类社会总的发展规律的生活?
明白了这些,就不难明白,哪个方面是美的,正是艺术所需要的,而且是让写诗离艺术最近,越写越有前途的;哪个方面是不美的,非但不是艺术所需的,反而让写诗离艺术越来越远,且越写越枯竭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