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50|回复: 3

[品读古典] 转宁晋逸士的《古典诗词的十读法》

[复制链接]

18

主题

93

帖子

6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0
贡献
139
金钱
228
发表于 2015-7-14 09: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读懂开头 。文章如流水,古代诗歌亦如此。开头往往点题,交代写什么,或者创造氛围,或者奠定基调。要读懂一首诗词的开头,一是要努力联系诗题。二是要突出五“何”: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景,抓住了这五“何”,也就抓住了一首诗词的源头。三是要体会感情基调。

       二、读出妙处。近体诗的第三句或第三联往往在内容或写法上与前面有所变化。古代诗歌的妙处,可以是一个词(有时是“诗眼”),可以是一个意象,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还可以是一个情节。

        三、读出变化。近体诗的第三句或第三联往往在内容或写法上与前面有所变化。内容上,往往由前面的叙述或描写转为议论或抒情。
         四、读懂景物。古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不是单纯孤立的,而是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读景物,要善于读出景中之情。而景与情之间其关系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移情入景、触景生情、借景物反衬感情等 。

      五、读懂意象。诗歌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借物所言之“志”为主观之“意”。在诗歌中,很多景物往往用来表现特定的感情,这就是所谓的“意象”。

       六、读懂典故。古代诗歌中,常常有咏怀古人古事古迹的内容,也有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写法。这就要求师生在理解时切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借他人之酒杯,以浇自己之块垒”是这类诗歌的一个共同特点理解时,应将古人古事与诗人的现实状况进行多角度的对比,以便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感情。

        七、读懂主旨。对诗歌主旨的理解需要整体把握,吃透内容间的关系,理清思路,切不可孤立看待。除此以外,还要多留心诗歌中抒情议论的语句,尤其是诗歌的结尾。

        八、读懂技法。 在阅读诗歌时,还要树立“技法”意识。要了解相关概念,并吃透其特点。诗歌中的“技法”有很多,主要分为如下三个方面:表达方式:即描写、议论、抒情。尤其要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不同特点。修辞方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对比、双关、设问、反问、夸张、对偶、借代等,要吃透其特点,在回答问题时正确运用。表现手法:范围极为广泛,如烘托、反衬、铺垫、伏笔、照应、悬念、象征、抑扬、虚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篇末点题、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九、读懂诗人。常言说,鉴赏诗歌要能“知人论世”,即鉴赏诗歌要结合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所有的诗歌其实都是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
诗人的审美情趣、人格理想、时代影响等往往体现在其诗歌创作中。

       十、读出类别。 诗人千千万,诗歌万万千,但不论有多少变化,诗歌仍可以归为不同的类别。而每一类别的诗歌各有其特点,把握了这些特点则有助于更好地鉴赏诗歌。

940

主题

7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41
贡献
74040
金钱
92365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7-14 11: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2223

帖子

8359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350
贡献
2443
金钱
2963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5-7-14 12: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0

主题

7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41
贡献
74040
金钱
92365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7-14 12: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要读懂诗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4 15: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