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4|回复: 13

转载老师《写诗的原理三百六十三(怎样对待艺术性)》

[复制链接]

3776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60
贡献
81365
金钱
922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6-25 08: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21-04-15 08:38   点击:464   评论:1  
七绝 以诗代序
手拿筷子干敲碗,肚腹空空徒凑声。饭不入肠难解饿,机关不可太聪明。


写诗的原理


三百六十三、怎样对待艺术性
这是个对艺术性本身怎样审美的问题,决定着写诗实践能力的高低和学习的快慢。没人不愿意把实践原理运用得得心应手,也没人不愿意很快就学会写诗,不妨在这方面多思考一下。
试着把李商隐《锦瑟》,与李白《望庐山瀑布》比较,就会发现,前者在中二联所置艺术性,明显突出于前后二联,用得很有夸张性,似乎与全诗深沉迫切的情调并不切合,有故意显摆手法和不无游离于感情之外之嫌;
后者虽然更加联想不羁,想象奇特,堪称对艺术性的大夸张运用,远远超过了《锦瑟》对联想的手法运用,不仅跨度更大,且用势更猛,然而不仅有利于直接生成相应的表达效果,也恰恰是这种表达效果本身所要的。
换言之,这提示了什么?艺术性的运用必须有益于总的表达效果,即使突出艺术性自身也不怕,但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突出艺术性更深层的表现效应,比如,戏剧化所要的跌宕和出人意外。同时,不论艺术性怎么表现,都必须保证是总的表达效果的一部分,不可稍有离隙。
艺术性作为创作技巧的总称,代表了应有尽有的技术,有形式技巧和内容技巧两部分,像《夜雨寄北》和《锦瑟》这样的比较,就可通称为创作技巧比较,实际比较的是内容上的处理。
内容技巧,是指对形式技巧以外各种艺术性的运用。例如素材加工、内涵处理,语言修辞,谋篇布局等,都是围绕内容方面的艺术性表现。内容上的技巧运用怎么样,会有什么效果,是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和实际艺术表现两方面双重修养的反映,都与具体认识和思想感情有密切且必然的联系,并非止于对技巧本身的用来用去。
这样说,等于否定了写诗是纯艺术的说法,也再次否定了“就诗论诗”。世间不存在纯艺术,艺术都受制于作者的各种各样的意识,也就不可能真正纯粹起来,相反一旦成了所谓“纯粹”的东西,毫无个性的千人一面现象就成了必然结局,不然也称不上“纯粹”。
如果不考虑一首诗具体说什么,不考虑纯粹不纯粹,单就文字表达来看,就剩下了形式技巧。形式技巧仅仅是熟能生巧的事,犹“唯手熟尔”。一旦如此,则完全像欧阳修《卖油翁》里描述的那样,怎么玩都能保证“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当然也不要忘记,即使这般,油的质量仍是第一保证。
不妨再想一想,假如一个像模像样的学徒工,一入手就围绕可供炫耀的技巧学起,而不先考虑榨油本领和油的质量,试问,他走的是捷径还是弯路?何况写一首诗,言语中、诗句中的认识和思想感情,是与怎样运用艺术性联系最紧密的问题,哪能不先考虑?
又何况,像《卖油翁》说的这种情况,买 卖本身还仅仅具有实用性,并不讲究美的效果,是卖油翁给自己和顾客添加了额外技艺展示,这与把艺术性与效果融于一体,无法再分开所呈现的艺术,即写诗,实际并不等同。
单说诗的形式处理。还如“社会主义好”这一句,在声调上这是个通仄句,按一般囿于定式的理解,只能用于古风体,不适宜入律或入绝。这种认识并不正确,是一种固化得成了窠臼的审美观念。以这样的观念,看待和处理艺术性问题,自然就把窠臼审美,视为了不可逾越的雷池和这样的技巧。
实际上,正是这样的窠臼意识,才滥觞了孤立静止之观,如同直眼达子似的简单化、极端化、片面化、功利化,并以此为能,不知不觉成了有炫耀心理的俘虏,同时也进入了审美小圈子,养成了相互迎合心态,最终导致这种固化而拙劣的审美意识无以改变,如此便又进入了一个僵死观念的恶性循环。
这就是炫耀的坏处,根本不能及时适应围绕表情达意,随时起变化所应有的美的效果,来运用艺术性。殊不知,格律诗也允许变通,并非只有字的声调可平可仄的小变通,还有范围宽一点的句子整体声调大变通。
即,只要联句上下两个句子,在第二字保证声调相反,有律的规则特性,上句便可至通仄,或仄脚前均是平声。如:仄仄仄仄仄对平平仄仄平,或平平平平仄对仄仄仄平平,唯这种变通用多用少,需要什么样的具体情形具体分析,有点学问。
这就是说,写格律诗的规律,除了仄脚句子与韵脚句子,即出句与对句,有同样严格约定的一面,也有仄脚句子自身相对灵活,而允许对约定进行变通的一面。具体这方面技巧原理,可见拙文《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系列,或直接见《怎样认识近体诗》,不复多述。
炫耀多是主观主义在认识上出现固化,并以此为得意的表现。如果认识能够不断深入,尤其有了认识再认知的探索意识,炫耀心理就会消除,随之对艺术性与美的表达效果之间的联系,也就更容易弄明白,直至精准理解和熟练运用。
做任何事情,都有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不可持孤立割裂的眼光。万事一理与具体情形具体分析不是矛盾,而是看似对立,实际则是统一的关系,通过万事一理,可以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通过具体情形具体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
像前面把“社会主义好”用于写格律诗的举例,就是这样。这两首诗不仅把“社会主义好”用于了近体诗,而且既尊重了表情达意的美的效果,也让艺术性活了起来,这时不仅手法更高,更需要对艺术性的准确理解和使用,反而没了炫耀的痕迹。
为什么没有炫耀的痕迹?炫耀的目的是显示本领,反过来凡本领都具有炫耀价值,而且炫耀有即时性特点,并依赖一定捧场的人群,如果让本领跟炫耀没有这些联系了呢?
说白一点,即使一个人想炫耀,又明知对方看不出来,图的是何?没有所图,便没有炫耀。若是十年以后才看出人家炫耀,正说明人家十年前早有了进步,且不声不响。对这样的情形,如果也当做炫耀来看,相比之下倒有人成了井底之蛙。
辩证地讲,凡知所以然,则必知其然,其中之妙自然让人有一时看不出来的东西,也就无须去迎合谁,等人提高了见识再回味过来,即使有炫耀也提不上,反而越发成了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这就是不露炫耀痕迹的原因,也叫“天然去雕饰”。


邀请:本人正在一个论坛开拓一个版块,称”评点写论?已经起步,纵说当今的人好图安逸,开拓者如凤毛麟角,但还是期望有谋求健康写诗氛围的朋友,一同来打造,共享能在一块净土上,进行评点写论的乐趣,详情可见这里《七律约友》和《七律再约友》,或直接点击注册,发帖和留言。
评点写论地址:http://www.hksc888.com/forum-644-1.html


3776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60
贡献
81365
金钱
922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15: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21-04-15 08:38   点击:464   评论:1  
七绝 以诗代序
手拿筷子干敲碗,肚腹空空徒凑声。饭不入肠难解饿,机关不可太聪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76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60
贡献
81365
金钱
922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15: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的原理


三百六十三、怎样对待艺术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76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60
贡献
81365
金钱
922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15: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个对艺术性本身怎样审美的问题,决定着写诗实践能力的高低和学习的快慢。没人不愿意把实践原理运用得得心应手,也没人不愿意很快就学会写诗,不妨在这方面多思考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76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60
贡献
81365
金钱
922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15: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试着把李商隐《锦瑟》,与李白《望庐山瀑布》比较,就会发现,前者在中二联所置艺术性,明显突出于前后二联,用得很有夸张性,似乎与全诗深沉迫切的情调并不切合,有故意显摆手法和不无游离于感情之外之嫌;
后者虽然更加联想不羁,想象奇特,堪称对艺术性的大夸张运用,远远超过了《锦瑟》对联想的手法运用,不仅跨度更大,且用势更猛,然而不仅有利于直接生成相应的表达效果,也恰恰是这种表达效果本身所要的。
换言之,这提示了什么?艺术性的运用必须有益于总的表达效果,即使突出艺术性自身也不怕,但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突出艺术性更深层的表现效应,比如,戏剧化所要的跌宕和出人意外。同时,不论艺术性怎么表现,都必须保证是总的表达效果的一部分,不可稍有离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76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60
贡献
81365
金钱
922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15: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性作为创作技巧的总称,代表了应有尽有的技术,有形式技巧和内容技巧两部分,像《夜雨寄北》和《锦瑟》这样的比较,就可通称为创作技巧比较,实际比较的是内容上的处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76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60
贡献
81365
金钱
922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16: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技巧,是指对形式技巧以外各种艺术性的运用。例如素材加工、内涵处理,语言修辞,谋篇布局等,都是围绕内容方面的艺术性表现。内容上的技巧运用怎么样,会有什么效果,是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和实际艺术表现两方面双重修养的反映,都与具体认识和思想感情有密切且必然的联系,并非止于对技巧本身的用来用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76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60
贡献
81365
金钱
922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16: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说,等于否定了写诗是纯艺术的说法,也再次否定了“就诗论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76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60
贡献
81365
金钱
922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16: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间不存在纯艺术,艺术都受制于作者的各种各样的意识,也就不可能真正纯粹起来,相反一旦成了所谓“纯粹”的东西,毫无个性的千人一面现象就成了必然结局,不然也称不上“纯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76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60
贡献
81365
金钱
922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16: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不考虑一首诗具体说什么,不考虑纯粹不纯粹,单就文字表达来看,就剩下了形式技巧。形式技巧仅仅是熟能生巧的事,犹“唯手熟尔”。一旦如此,则完全像欧阳修《卖油翁》里描述的那样,怎么玩都能保证“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当然也不要忘记,即使这般,油的质量仍是第一保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76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60
贡献
81365
金钱
922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16: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妨再想一想,假如一个像模像样的学徒工,一入手就围绕可供炫耀的技巧学起,而不先考虑榨油本领和油的质量,试问,他走的是捷径还是弯路?何况写一首诗,言语中、诗句中的认识和思想感情,是与怎样运用艺术性联系最紧密的问题,哪能不先考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76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60
贡献
81365
金钱
922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16: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何况,像《卖油翁》说的这种情况,买 卖本身还仅仅具有实用性,并不讲究美的效果,是卖油翁给自己和顾客添加了额外技艺展示,这与把艺术性与效果融于一体,无法再分开所呈现的艺术,即写诗,实际并不等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76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60
贡献
81365
金钱
922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16: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单说诗的形式处理。还如“社会主义好”这一句,在声调上这是个通仄句,按一般囿于定式的理解,只能用于古风体,不适宜入律或入绝。这种认识并不正确,是一种固化得成了窠臼的审美观念。以这样的观念,看待和处理艺术性问题,自然就把窠臼审美,视为了不可逾越的雷池和这样的技巧。
实际上,正是这样的窠臼意识,才滥觞了孤立静止之观,如同直眼达子似的简单化、极端化、片面化、功利化,并以此为能,不知不觉成了有炫耀心理的俘虏,同时也进入了审美小圈子,养成了相互迎合心态,最终导致这种固化而拙劣的审美意识无以改变,如此便又进入了一个僵死观念的恶性循环。
这就是炫耀的坏处,根本不能及时适应围绕表情达意,随时起变化所应有的美的效果,来运用艺术性。殊不知,格律诗也允许变通,并非只有字的声调可平可仄的小变通,还有范围宽一点的句子整体声调大变通。
即,只要联句上下两个句子,在第二字保证声调相反,有律的规则特性,上句便可至通仄,或仄脚前均是平声。如:仄仄仄仄仄对平平仄仄平,或平平平平仄对仄仄仄平平,唯这种变通用多用少,需要什么样的具体情形具体分析,有点学问。
这就是说,写格律诗的规律,除了仄脚句子与韵脚句子,即出句与对句,有同样严格约定的一面,也有仄脚句子自身相对灵活,而允许对约定进行变通的一面。具体这方面技巧原理,可见拙文《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系列,或直接见《怎样认识近体诗》,不复多述。
炫耀多是主观主义在认识上出现固化,并以此为得意的表现。如果认识能够不断深入,尤其有了认识再认知的探索意识,炫耀心理就会消除,随之对艺术性与美的表达效果之间的联系,也就更容易弄明白,直至精准理解和熟练运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76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60
贡献
81365
金钱
922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16: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任何事情,都有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不可持孤立割裂的眼光。万事一理与具体情形具体分析不是矛盾,而是看似对立,实际则是统一的关系,通过万事一理,可以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通过具体情形具体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
像前面把“社会主义好”用于写格律诗的举例,就是这样。这两首诗不仅把“社会主义好”用于了近体诗,而且既尊重了表情达意的美的效果,也让艺术性活了起来,这时不仅手法更高,更需要对艺术性的准确理解和使用,反而没了炫耀的痕迹。
为什么没有炫耀的痕迹?炫耀的目的是显示本领,反过来凡本领都具有炫耀价值,而且炫耀有即时性特点,并依赖一定捧场的人群,如果让本领跟炫耀没有这些联系了呢?
说白一点,即使一个人想炫耀,又明知对方看不出来,图的是何?没有所图,便没有炫耀。若是十年以后才看出人家炫耀,正说明人家十年前早有了进步,且不声不响。对这样的情形,如果也当做炫耀来看,相比之下倒有人成了井底之蛙。
辩证地讲,凡知所以然,则必知其然,其中之妙自然让人有一时看不出来的东西,也就无须去迎合谁,等人提高了见识再回味过来,即使有炫耀也提不上,反而越发成了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这就是不露炫耀痕迹的原因,也叫“天然去雕饰”。


邀请:本人正在一个论坛开拓一个版块,称”评点写论?已经起步,纵说当今的人好图安逸,开拓者如凤毛麟角,但还是期望有谋求健康写诗氛围的朋友,一同来打造,共享能在一块净土上,进行评点写论的乐趣,详情可见这里《七律约友》和《七律再约友》,或直接点击注册,发帖和留言。
评点写论地址:http://www.hksc888.com/forum-644-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12-22 10: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