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常务管理
精华19
注册时间2018-10-29
威望2970
金钱11269
贡献6638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常务管理
  
威望- 2970 点
贡献- 6638 次
金钱- 11269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4-9-6 16: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什么“四个伟大”,讨嫌!
2023-07-14 23:41:21 来源: 华人书画艺术 广东 举报
0
分享至
称呼毛泽东“四个伟大”的由来
1966年文化大革命“红八月”期间,不同人士在不同场合分别提出了对毛泽东“导师”、“舵手”等称谓。
1966年8月2日,《人民日报》第6版刊登新华社8月1日电讯报道,亚非作家常设局秘书长森纳那亚克出席上海市副市长的欢迎宴会,并讲话说:
我们亚非作家和人民尊敬毛泽东主席,毛泽东主席是全世界革命人民的导师,我们非常尊敬毛泽东思想,因为毛泽东思想给予全世界革命人民以正确的政治指导。
毛泽东在这里被称作了“导师”,发明权是外国友人亚非作家常设局秘书长森纳那亚克。
1966年8月10日,《人民日报》第2版刊登北京大学数力系周正清、陈文浦、李安桂、王升臣等4人的大字报,题目是《毛主席是伟大的舵手》,文章中说:
“毛主席是革命的伟大舵手,把革命的航船从胜利引向胜利,走向光辉灿烂的未来一共产主义社会!”
1966年8月15日,《人民日报》社论《犬海航行靠舵手》则进一步提出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舵手”、“天才的舵手”。社论说:
“大海航行靠舵手!我国革命的伟大舵手就是毛泽东同志。几十年来,每当我国革命的重要关头,都是因为党和人民群众有毛泽东同志这样天才的舵手掌舵,有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作指南,拨开迷雾,端正航向,使我们革命的大船,能够绕过无数的险滩和暗礁,在大风大浪中,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航道,胜利前进。”
8月18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第一次接见红卫兵,接见大会由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主持,他在开幕词中说:
“我们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今天在这里同大家见面。”
接着,林彪讲话时说:
“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最高司令是我们毛主席。毛主席是统帅。我们在伟大统帅的指挥下....”。
8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毛主席和群众在一起》,并列的“四个伟大”首次出现:
“一九六六年八月十八日,我们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穿着人民解放军军装,同他的亲密战友林彪同志,以及其他同志,在天安门上检阅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百万大军。”
这是“四个伟大”第一次在党报上出现。
8月31日,毛泽东第二次接见红卫兵时,林彪讲话时开口就说:
“我代表我们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向各地来的同学问好,向大家问好!”
1966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七亿人民》的社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周年。社论最后说: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七亿人民,所向无敌!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我们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
同一时期,中央的、地方的、行业的报刊的社论,几乎都采用了这样的格式化的结尾。
此后,“四个伟大”广为流传。
“四个伟大”的提法,其使用高峰集中在1966年和1967年2年间。
1967年5月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毛泽东像的下面刊登了林彪的“四个伟大”题词。
5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称:
“我们的副统帅林彪同志为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的题词,最集中的表达出了亿万人民对毛主席无限热爱、无限忠诚、无限信仰、无限崇拜的感情,成为今天整个节日庆祝活动中最响亮的颂歌。”
同一天,全国各大报纸都发表了林彪的题词手迹。
5月5日的《人民日报》报道:
“4日,在清华大学,万众欢呼,群情沸腾。一座巨型的毛主席全身塑像,在清华园矗立起来了!这座用钢筋水泥制作的毛主席塑像,加上底座,高达8.1米,像雄伟的泰山,巍然屹立在清华大学校园中心。
毛主席身穿军大衣,神采奕奕,高举他老人家那雄劲的手臂,为无限忠于他的革命师生和亿万人民指出前进的方向。”
林彪的题词手迹出现在毛泽东塑像底座上,这种组合形式也被许多地方在塑像时效仿。
至此,“四个伟大”与林彪密不可分。
后来到1968年、1969年,“四个伟大”开始降温,到1970年就日渐式微,1971年9月后,就完全销声匿迹了。
毛泽东对“四个伟大”的态度
1966年5月18日,林彪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大谈夺权问题,而后他说:
“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超过我们一万句。毛主席活到哪一天,九十岁,一百岁,都是我们的最高领袖,他的话都是我们行动的准则。”
对于林彪的这些提法,毛泽东说:
“我总感觉不安。我历来不相信,我那几本小书.有那样大的神通。现在经他一吹,全党全国都吹起来了,真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我是被他们逼上梁山的,看来不同意他们不行了。在重大问题上,违心地同意别人,在我一生还是第一次。叫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吧”。
这是毛泽东1966年7月写给江青的信中的内容。毛泽东在信中继续写道:
“我曾举了后汉人李固写给黄琼信中的几句话:蛲蛲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这后两句,正是指我。我曾在政治局常委会上读过这几句。人贵有自知之明。”
文革初期,毛泽东多次要求降低对他个人颂扬的调子,并且在1966年7月间就对中央宣传部负贵人批示:
“以后请注意不要用‘最高最活’,‘顶峰’,‘最高指示’一类的语言”。
事实上,毛泽东对“四个伟大”的态度从一开始也是不以为然的。
1966年12月1臼,周恩来报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革命师生进行革命串联问题的补充说明》。
2日,毛泽东在审阅时,将文中“毛主席”之前的定语“我们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删去。
1967年2月3日,毛泽东对来华访问的阿尔巴尼亚友人卡博·巴卢库时说:
“又给我封了好几个官,什么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绕帅,伟大的舵手,我就不高兴。但是,有什么办法?他们到处这么搞。”
毛泽东明确表示了对这“四个伟大”很不高兴的态度。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二天,毛泽东在具体谈到关于氢弹爆炸的新闻稿时说:
昨天氢弹公报我就把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统统勾掉了。
1967年7月至9月,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7月20日,毛泽东找武汉军区和湖北省的领导干部曾思玉、刘丰、方铭、张纯青谈话,说到:
“现在我很不喜欢你们给我的四个官衔,什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叫毛主席就行了。”
1967年12月底,人民日报社起草好了1968年元旦社论,请毛泽东阅批。
元旦社论中提了“四个伟大”,毛泽东要汪东兴拿着社论的稿样去钓鱼台找陈伯达和姚文元,把“四个伟大”划掉。
去之前,汪东兴问毛泽东:四个伟大全删掉,不留一个?毛泽东想了想说:那就留下一个吧。汪东兴问毛泽东留下哪一个。
毛泽东说:
我是当过教员的,就留下那个导师吧。其实导师就是教师,不过比教师高明一点。
这样,汪东兴就去钓鱼台,传达毛泽东的意思,要陈伯达他们圈掉了除“伟大导师”外的“三个伟大”。
1968年元旦社论的提法是:
“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全国亿万军民怀着无比深厚的阶级感情,衷心祝愿我们的伟大导师毛主席万寿无疆!”
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在他的书房里饶有兴致地接待了他的美国老朋友埃德加·斯诺,同他进行了话题广泛的交谈。其中多次谈到关于“个人崇拜”和“文化大革命”的问题。
毛泽东说:
现在就不同了,崇拜得过分了,搞许多形式主义。比如什么“四个伟大”,讨嫌!
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剩下一个Teacher,就是教员。因为我历来是当教员的,现在还是当教员。其他的一概辞去。
“文化大革命”时期,个人崇拜的浪潮呈现出泛滥的态势,达到狂热程度。
大量毛泽东的著作、语录、画像、像章等遍布城乡各个角落。赞颂毛泽东的歌曲,包括“毛主席语录”歌,流行大江南北。
毛泽东反对为自己立碑立像,他笑称立像是让他“风吹雨打”。
中央文件中也表示要制止这种行为,根据《1967年7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建造毛主席塑像问题的指示》,毛泽东认为“此类事劳民伤财,无益有害,如不制止,势必会刮起一阵浮夸风”。
然而塑像还是开始了全国性的建造,“文化大革命”中全国在户外建造了多少毛泽东的塑像?无人能统计清楚。
据中央美院雕塑系主任、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雕塑学会秘书长曹春生教授估计,全国在1967年到1969年间树立的毛泽东塑像近万座。
另有资料显示,至1978年7月底,仅在全国各省市党政机关大楼内外,有毛泽东塑像2115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