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22-12-21
威望75
金钱194
贡献115
中级会员
 
威望- 75 点
贡献- 115 次
金钱- 194 枚
|
发表于 2024-9-10 11:18: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音茗茶 于 2024-9-10 12:54 编辑
沧浪书院词三期第一讲作业:
答题人:冬宁~知音茗茶
一,什么是词?
答:词是由不同特定格调(词牌)、不同固定句式(长短句)、不同押韵(一韵到底和换韵)等特定格律要求的各种文体(不同词牌)的总称。词,发起于南朝,兴于唐朝,盛于宋代。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诗余等。不同的词牌在句数、字数和声调上都有严格的规定。
二,词与乐有什么关系?
答:词与乐的关系非常密切。
词是一种音乐性很强的文学创作形式。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合宴乐根据词牌词谱而填写的文字歌词。所以也称“倚声词”。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
词与乐的具体关系:
一是表现在音乐对词的影响。词的产生、发展和创作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配合词的音乐一般都是用于各种宴会上烘托气氛所表演音乐,也就是燕乐。很早以前就由西域胡乐与汉族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主要也是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
二是表现在词与乐的融合。词的创作和演唱紧密相关,词人写出歌词,歌女配以曲调在酒楼茶馆中歌唱。词的演唱环境多为娱乐和宴会的场合,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感官愉悦功能。
三是表现在词与乐关系的历史演变。隋唐时期,燕乐兴起,为“倚声填词”创造了条件。燕乐具有雅趣性,也有世俗性和狎媚性,突破了传统音乐的束缚。 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词的创作和演唱都非常繁荣。词人如柳永、周邦彦等都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词的演唱环境多为酒楼、茶馆等娱乐场所。
三,比较:《阳关曲》(声诗)、《杨柳枝》(词)与近体七绝有何不同?
答:1,《阳关曲》7+7+7+7句式。是一阙词,阳关曲是词牌名。
例如:宋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词类似折腰体的七言绝句,是唐人送行之歌。唐人送行之歌。《阳关曲》,是因词中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句而得名。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 格式只有一种;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仄仄平
中平中仄中平仄 中仄中平中仄平
2,《杨柳枝》,7+7+7+7句式,四句三平韵,唐教坊曲。演成曲调词牌。
例如:温庭筠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
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栏干半入楼。
杨柳枝,此调源于北朝乐府横笛曲《折杨柳》。唐玄宗开元年间入教坊曲,后经白居易、刘禹锡整理、改编,依旧曲作词,翻为新声。唐五代词皆咏杨柳枝本意。其正体为齐言体,单调二十八字,平韵,格式略同于七言绝句。格式只有一种:
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3, 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属于格律相对严谨的近体诗,简称七绝。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具体格式有四种:
a,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b,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
c,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d,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
《阳关曲》《杨柳枝》属于词牌名,而近体诗是隋唐以后由朝廷钦定格律的规范化诗歌文体。七言绝句诗属于格律诗。
四,《忆江南》是“以曲拍来定句”的范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试着分析其特点。
答:这首词是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当中的第一首,这首词描写的是江南宜人春色。词人以日出红烘染浪花红,鲜活起物像江花和春水,这种运用比喻和映衬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让人印象深刻,长久记忆,所以,“能不忆江南”。
词的写作特点有三:
1,长短句交错,有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句式富于变化,符合曲拍的特点,不像格律诗。
2,音律和谐而灵活,粘、替、对,跟格律诗有所不同,也讲究韵律,但不是严谨的马蹄韵格式。
3,词里出现重字“江”。(有些甚至出现了韵字入诗)这也比格律诗宽松一些。
4,这种词既有俚语式的腔调,又有诗的旖丽 ,虽然没有诗那么蕴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