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写诗与灵感七》 ——在诗友《七律 努尔哈赤(新韵)》下讨论
家鸽:努尔哈赤的厉害之处,不仅是个人创造了惊人的业绩,而且培养出了一大堆非常优秀的儿子。比如皇太极、多尔衮等。没有这些优秀的儿子,女真人能不能拥有天下就不好说了。因此,我把后两句改成现在这个样子。原来是:宁远炮击袁氏狠,福陵含恨壮心藏。
正文:
首席此时,对这首爱诗怎么想,怎么做,都不过是一人感受和相应心理意识,是很自然而然的正常现象,所以算不了什么,不过是我说的各种情形中,一个司空见惯的案例而已。
好吧,这样说能理解吗?不要怀疑,怀疑对我没坏处,我搞的是研究,不论怀疑不怀疑,我对点评论过的东西及其作者,都要跟踪观察,以检验我的评点论,不这样就称不上研究。
研究来不得虚荣,被怀疑和接受怀疑,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客观需要,且合情合理,反而越被人怀疑,越有深入探索的动力,但怀疑对怀疑者绝对不利。
怀疑总是要跟着分辨力的,没有分辨力,怀疑是无用的。怀疑要分对象,怀疑对了,还好,怀疑错了,便是教训,说这些,还是意在劝首席把这首诗沉沉看。
对需要搁一搁沉沉看的,我除了从大的规律出发,给予评点论,不会立马具体指出怎么样,也不提供修改意见,因为这些都可随着时间,由作者毫不费力自行解决。
实在是,不该提前说话,说了既不合规律,也不利于作者实事求是,顺其自然地总结经验教训,是好心办坏事,最终影响的是进步。这如同该看完的球赛,还是一点点看完才好,预先透露结果,不利于真球迷。
写诗是规律,总的方面是规律,对一首诗也意味规律。我写诗也不是首首都满意,甚至几乎都不满意,大的原则也仅仅本着信手拈来,并符合我上面说的各种要求,此外不满意就只能待以后修缮。
不要期望,写完出现不满意,就立马能修润好。要能修润好,边写就能边完成了,何必待修润?一首诗的初写和修润,不在一个台阶上,就作者而言,只有待进步了,才能算真的能修润原来的东西,
从欣赏和读者而言,对一首诗有什么修改期待,之于作者同样意味怎么跨台阶问题,毕竟欣赏决定创作,创作要服务于欣赏,读者不满意,作者再怎么称表达思想感情,也无可固执于主观,而自作标准和主张。
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写诗的要求和所在水平,没有阶段比较,就无法用一个阶段来看待,甚至否定另一个阶段的能力,必须留给一定阶段内,逐渐从量变到质变的空间。
也是这样,只要一个作者的写诗水平,尚达不到直接引领和指导广泛欣赏的程度,就说明手里还不够艺术,就必须从逐层上台阶考虑,对写出来的诗进行修润,然而原地进行,怎么实现上台阶似的修润?
这就是搁一搁沉沉看的意义,也必然有这样的好处。说到底,这也是大规律,即沉淀。沉淀是不分哪个阶段和水平的,哪个阶段和水平,都有沉淀的必要,沉淀总意味用时间,来接受作者自身和外界的同时检验。
沉淀不仅需要时间,而且时间长短总是客观的,没法按主观意志转移,一首诗急着改来改去又怎样?最终是不是还要交给时间?所以急于修改,仅仅意味一时主观心情,没法把任何自行修改,当成有质的进步。
常说“好诗是改出来的”,很大成分是上台阶性质,其次修改的意义,仅在于矫正原稿中,作者觉得不准确,不精到的地方,若还有其它不满意的地方,靠修改尚解决不了。
若辩证分析,有其它不满意,虽一时做不到满意,也不是坏事,说明离上台阶不远了,最怕连这种感觉都没有,甚至把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当宝贝看,这意味故步自封,才是坏事。
故而,对修改要有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进行,不可把不满意的作品,搞成强扭的瓜。不管处于哪个层次,阶段,台阶,都要以表达准确为首选,除此不该再有额外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
过高要求,是在原地要求不来的,必须遵循量变到质变规律。尤其像灵感这种东西,灵感给力,一时表达不准确,修改起来是很容易的,灵感不给力,就会出现实在找不到准确说法的情形。
这时只能交给时间,看灵感什么时候给力,什么时候再进行修改。灵感也很受所在阶段影响,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灵感性质,不上阶段,低阶段要不来高阶段的灵感。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情形,写诗才不是靠磨洋工进步的,而是靠上层次,上台阶,上阶段,才进步的。这个道理,是故步自封,自以为是,虚荣浮躁的人,认识不到的,即使认识到了,做不到,仍如同乌有。
本来有前文,不想多说,还是讲了这多,算对前文的补充吧。深知这样的长论,总是少有人爱看,可这也正是,与每个写诗的人具体水平成正比,与简单愿望之欲速不达,成反比。
再几句,时下感受,----
又写两千四百言,他人若此或嫌冤。这方有礼才应道,别处无情岂不烦。
时代匆匆辞故历,光阴默默化今番。急功近利成新宠。浅读浅知图苟安。
尾语:
家鸽:说得对,放一放。境界有所提高之后,回头再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