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龙家小院

学习老师《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七(特殊句式) 》

[复制链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6: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归燕》:
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稀。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
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
第六句“众雏还识机”也是这样避免了孤平的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6: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再坚持说上面这两句的避孤平方式,是同时救上句拗,而只说自救。比较杜甫《台上》:
改席台能迥,留门月复光。云行遗暑湿,山谷进风凉。
老去一杯足,谁怜屡舞长。何须把官烛,似恼鬓毛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6: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句“老去一杯足”是“仄仄仄平仄”,第六句却依然保持的是正常律句格式“平平仄仄平”未变。这就是理由。能够佐证这个理由的例子不胜枚举,也不能仅仅根据这些,就把它们都划入古风诗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6: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近体诗格律的根本,不是追求格式的固定和死守,而是讲究综合协调运用格式。近体诗不是以句为单位,而是以联为单位,乃至以篇为单位来获得声音和意思双重和谐的,因而才发生孤平、仄拗在句子里出现的时候,居于出句便可以置之不理,顺其自然,居于对句里便以避孤平的方法化之的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7: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5、平仄与四声
分析了避孤平,我们还要提到多平声的问题。如“平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平”。按刘勰“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并辘轳交往”的说法,仄声多,则“响发而断”似“口吃”,平声多,则“声飏不还”而显拖沓。其实按他的“声有飞沉”的理论是讲得通的。因为声调有四声,并非平仄二调,三平、三仄放在任何地方都不合适,更别说三平尾、三仄尾了。但按平仄衡量,这两个句式便有一定道理,不仅是因为古人此类作品多见,而是如何科学认识平仄问题。
杜甫《去蜀》: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颔联“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二句,同时运用了“平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平”的句式,按平仄看连用三个平声,似现拖沓,按“飞沉”看,“如何关”是“上平-下平-上平”,类似现代汉语“二声-二声-一声”,从发音上有“五微-五歌-十五删”等韵,发音口型和部位各不相同。“潇湘游”,“下平-下平-下平”,现代汉语“一声-一声-二声”,韵为“二萧-七阳-十一尤”,虽然声调接近,其发音口型和部位却更加不同。因而这两句读起来还是十分和谐的。即使声调相同,如白居易“春风吹又生”前三字都是一声,可口型的交换、鼻音与非鼻音的结合,也使声音听读起来很和谐。甚至可以这样理解,诗对和谐的要求其实是为了避免拗口,避免拗口声调只是它的一个方面,口型和响度有时比声调更重要。
因此,尽管近体诗以“平平平仄仄”为正常格式而将三平声置于句子前部,但排斥“仄仄平平平”也不具有科学道理,看来还是要根据声调运用和谐与否来作出判断。
回过头来再看首句。“五载客蜀郡”是通仄,但分属上声七雨,上声十贿,入声十一陌,入声二沃,去声十三间,声调发音的具体情形并不一致,虽似有很强的“拗怒”感,却因其发音方式的不同,且在下句“仄平平仄平”的调控下复归平缓,和谐感一丝未减。这正是近体诗真实讲究“飞沉”的实质所在,而非一味地强调依照平仄的简单类属排列声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12-27 02: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