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8-3-21
威望798
金钱2905
贡献1977
金牌会员
- 威望
- 798 点
- 贡献
- 1977 次
- 金钱
- 2905 枚
|
本帖最后由 打铁佬 于 2024-12-24 15:09 编辑
格律之争,说到底,是理念之争。
在技术层面,可分为以声为律和以格为律之争,现在的主流是以格为律,这一点,从诗词网站的分流以及多数作者的诗题上标注七律五律,批评者多以格律论诗等可以看出;更有甚者,一三五不论都否定了,以竹杆量诗,定一个框子,如果去捞唐人近体创作,只得百之五六,而捞今人作品,可得近乎百分九十以上,是今人诗远胜唐人了吗,估计绝大多数都不敢这么说;以格为律教出一大批老干体诗作者,虽然以格为律的简单化处理,对普及诗词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以今时的写作者人数论,也应当进行以声为律的一个新阶段了。
在理念层面,实际是科学和玄学之争,科学普及百年,科盲和半科盲占比超60%,犹以诗词界为甚。就主流言,其一是概念不清,如古诗,古体诗,律诗,格律诗,近体诗;其二是分类不统一,名作唐诗三百首就是如此;其三理论不是为实践服务,适用最广泛的作品,而是为理论服务,只选择适合理论的作品来注明。
1、孤平:王力只认定一种形式仄平仄仄平,只有一种格式需要一种理论吗?并解释说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那仄仄仄平平又何处之?启功说两仄夹一平为孤平,唐人近体六成有此病,唐人不通音律?平平仄平仄和平平平仄仄句型唐人各占半。所以,
诗句无连平处,为孤平(整句没有长音,则句调转音短而听着杂乱)!
2、音节:音节不会凭空产生,而是依附意节而产生,双音词在汉语主体性,才是平仄两两交替自然声韵交变的抑扬顿挫声韵美的基础。四言没有问题,格式上的基本型平平仄仄或者仄仄平平,五言加一个单音词,比较基本型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王力的两两交替加一个脚节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基本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比较四言基本型,定义第三字为脚节更适当,古人发现了这一现象,所以才有前二字为一句后三字为一句的说法。脚节一般与尾节平仄交变,但在尾双音节前,由于一三五不论,为不破坏节奏,则需与尾双节相连字平仄相反。启功的竹杆法,连五言基本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都变成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自然节奏都变了,是形而上学的解决王力问题的极致,有趣但不科学。所以,
双音节平仄两两交替,脚节和尾双音节互动形成三字尾。
3、律句:替(两两交替,二四六分明)是律句主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依照启功孤平孤仄的定义,律句只有以下六种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实际上,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一般都认为是律句,认定平仄平三字尾是古风句必定是错误的,平平仄平仄,唐人在近体诗超过平平平仄仄,王力认为特定句式,其实没有必要,把三字尾看作脚节和尾双音节互动,替只是表示双音节的情况而不是第几个字就能包容唐人几乎所有的近体诗实践。所以,
双音节节点(一三五不论)平仄交替,保证句中有一连平处即为律句·。
4、律联:五七律颔颈联对仗联是律联的基础,包含意节的对和音节的对两部分,词扩展成鼎足对,在音节上就必然有对(句与句间平仄相对)和复(句与句间平仄相同),根据一三五不论的原理,只要意节节点处平仄相对的对联也可以称为律联。对齐言诗,
句与句间节点平仄相对,即为律联(可以不是律句构成)。
5、拗救:以格为律否定拗救,以声为律赞同拗救,这应当是主流。这有两部分,一是句内,因一三五不论,造成连平声丢失,这时需要另一不论处调整平仄来满足律句中有一连平处,如,平平仄仄平,第一字不论,仄平仄仄平,没有连平声,调节第三字不论为平,即仄平平仄平,符合律句的定义。二是联内,首先对句为律句,其次为律联,这只有出句是仄声失替或无连平时才可以,求证唐诗没有问题,但对以格为律来说,很难接受。如失替,双音节仄仄仄仄,对句双音节为平平平平,加上脚节,出句仄仄平仄仄,对句平平平仄平或仄平平仄平保证对句是律句。
6、律诗:古体诗因新体诗(永明体)而确定,近体诗是永明体的发展,格律诗是近体诗的极致,从永明体开始区别于古体诗讲究声律节奏为律诗,其中近体诗才是唐诗范本,格律诗过犹不及。近体诗声律节奏为韵句为律句,诗联为律联或复联;韵律节奏为可以有引韵,一韵(韵类)到底,至少两韵后可以转韵,转韵也至少两韵。今人之律诗,实为格律·诗,还有更为细致和确定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