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读诗的时候,一定要把平仄的声调念准。“发”在此处是入声字,所以不能念“fā”,而要念“fà”。
什么是“木末芙蓉花”呢?芙蓉本来是荷花的别名,就是水里面开的荷花。可是王维的诗题是《辛夷坞》。坞是一个花坞,种了很多花木的一个处所。而这个花坞里边,所种的主要是辛夷花。你们知道什么是辛夷花吗?唐朝的诗人很多人写过辛夷花,我常常喜欢讲李商隐,李商隐也写了一首有关辛夷花的诗,其中说到“帘外辛夷定已开”。其实你们给小朋友讲诗的时候也可以有很多联想。辛夷花是什么?大家对辛夷花有什么感觉?现在我还没有说辛夷花是什么,只是说李商隐有一首诗中写到“帘外辛夷定已开”,现在已经是春天了,我们房间外面、帘子外边的辛夷花一定已经开了;“开时莫放艳阳回”,辛夷花是非常美丽的花,当辛夷花开的时候,不要让那个艳阳的春光白白地过去;“艳阳”,春天美好的光阴;“回”,走了。
为什么不要轻易地把艳阳的春光放走?因为“年华若到经风雨”,一年中美好的芳华只要经过一阵风、一阵雨,经过了风吹雨打,马上就零落了。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回国来教书。当时国家安排我在北京师范大学教书,就住在友谊宾馆。我是带我女儿回来的,我教古典诗歌,我女儿教英文。早晨我们就出去到食堂吃饭。我们从住的房间一走出来,就看见在门前新开的,不是辛夷花,而是我们北京的一种有名的花,叫榆叶梅。“榆叶儿梅”,在北京我们都这样说,非常美。我们就说要把这个榆叶梅照一张相留下来,可是我们八点多钟都有课。我们说赶快去吃饭,下课回来下午再照。等到我们下完课回来,你知道我们北方的春天,那个黄沙,那种春天的大风,飞土扬尘的风,只是一个上午,我们下午回来一看,这个榆叶梅面目全非了。所以花真是短暂的,李后主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小的花,零碎的花,你还不注意。但你知道辛夷花是什么花吗?辛夷花的英文学名叫“Magnolia”(木兰)。木兰是高大的树木,它的树干很粗很大。所以你看到我们的诗上说木兰舟、木兰桨,就是用木兰花的树干做的船身、船桨。一般说来,高大的树木就是绿树,不像矮的花丛,什么菊花啊开得遍地都是。高大的树木开的花非常大,比如Magnolia。
辛夷有两种:一种是紫红色的,非常漂亮;另一种是白色的。在北美和加拿大,这个紫红色的Magnolia非常多。我们巷口对面有一棵非常高大的树,春天满树都是非常漂亮的大朵的花。像什么呢?像荷花。这么大朵的花,在高大的树上没有叶子,所以是“木末芙蓉花”,是开在树梢上的,像芙蓉、像荷花一样美丽的花。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王维晚年隐居在辋川。他在陕西辋川蓝田有一个别墅,布置了很多花草树木。那个处所种的都是这高大的紫红色的木兰花,所以他说“木末”,“木末”就是树梢上。
这么漂亮、这么美丽的花朵开在一个寂寞的山坞之中,那是王维的私人别墅。他来了才看见,但是他如果不来,那这个花坞的寂寞没有人知道的。所以他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旁边也有流水的水涧。“户”是这个山坞的洞口。水边、洞口没有一个人过来,“纷纷开且落”,开得那么茂盛的花,没有一个人欣赏,就寂寞地零落了。
陆放翁也写过一首小词:“驿外断桥边”,写一树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ト算子·咏梅》)。这是写花坞之中、山涧之中的,寂寞地开,又寂寞地落下去的花朵。诗人之所以为诗人,是说他有感发这样一种灵动的心性。他与花鸟同忧乐,与花草共荣枯。所以辛弃疾有两句词:“一松一竹真朋友”,每一棵松树,每一根竹子,都是我的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山上的一只鸟,山上的一朵花,都像我的弟兄一样。中国古代的圣人也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我对于宇宙是关怀的,我对于花草、树木、禽鸟都是关怀的,人应该有仁民爱物的那种心情,与大自然的生命有共忧乐的感情。对大自然的生命漠不关心,眼睛里面只看到现实的利益跟金钱,那人的灵魂、心性就死去了。”
此乃《古典诗歌吟诵九讲》“第五讲 五言绝句”第一部分全文,您怎么看?
吟者:
这是“讲吟诵”吗?分明“跑野马”式“讲诗”嘛!自由人先生在《“欧美名牌的钥匙”捅烂了中国描金箱子上的白铜锁(一)》中曾经全文引述过,我在《“把荒诞当事业做”的中诗学会必须立即坚决全面取缔》系列中也曾谈及。再简单说几句吧:
首先强调,叶先生书名乃是《古典诗歌吟诵九讲》,通篇却极少专业性地“讲解吟诵”,也未提出襄助“吟诵学科建设”的总论、各论、基本腔系调式、顿音、拖腔之类建设性意见,只不过是冠以“古典诗歌吟诵九讲”书名,中间又以“叶氏入声读法”生拉硬扯地点缀一下而已矣。说穿了,通篇基本上就是在“跑野马”式“讲诗”嘛!亦即除开头几行武断地强调“叶氏入声读法”外,几乎都在“跑野马”!
第二,“发”在此处“要念“fà”,科学依据安在呀?那就是“入声读法”吗?那就是“中古平水韵”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如此确读“发”字算什么呀?居然还说得那么斩钉截铁!纵然“发”字确属“中古规范读法”,亦属极为严重的“混搭”嘛!遑论“吟诵范式”!须知,“中古音变异”乃是系统性的——不独“入声字”,“确切吟诵”是建立在“确读”基础之上的!“叶氏吟诵”居然满口“京片子”啊!
事实上,《古典诗歌吟诵九讲》中与《辛夷坞》类似的“叶氏吟诵”比比皆是。连此等“叶氏吟诵”都能堂而皇之地到处推介,甚至公开出书推广(书价38元),引发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乱读中古音”历史性闹剧、成就境内外不计其数的“大师”级“中古音吟诵骗子”,也便顺理成章了。前述东倭诗赛骗局“作品要求”中,“作品以“平水韵”为准(采用《广韵》更佳)”之类“恶搞”,源头究竟安在呀?
从这个意义上说,范“大师”等人之“装神弄鬼”、喧嚣一时的“《广韵》吟诵”乃至东倭“采用《广韵》更佳”之类“国际骗局”,其实都是“情有可原”的。“以现今某地方言土语冒称”也好,“以构拟的《广韵》音冒称”也罢,尽管均非正宗中古正音,毕竟都比“洋泾浜英语”式“叶氏吟诵”相对更“靠谱”嘛!关键之关键在于,分明“无法确读”的中古音干嘛非要确读呢?那就只能“坑蒙拐骗”了嘛!
第三,《古典诗歌吟诵九讲》“挂羊头卖狗肉”倾向同样十分明显。查《古典诗歌吟诵九讲》原书,《辛夷坞》正文总共61行,涉及吟诵的内容居然只有开头6行!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说明90%以上的内容居然全是“跑野马”式“讲诗”嘛!美其名曰为《古典诗歌吟诵九讲》,居然只是如此“蜻蜓点水”般点了一下而已矣!
第四,接下来的第二部分《江雪》、第三部分《登鹳雀楼》和第四部分《独坐敬亭山》竟与《辛夷坞》如出一辙,居然全都是事实上“主打”“跑野马式讲诗”的!
整个第五讲居然只是在《独坐敬亭山》尾段之尾部,如是象征性地点题而已:
“所以我们说周朝《周礼•大宗师》中的记载:兴,道,你要让他感发,要引导他,让他能够进到诗里边兴、道;然后你再教他讽,背读;诵,然后吟诵。这才是教小孩子读诗的方法。”
第五,第n+9次强调,无数铁的事实表明,对于依托唐宋正音的“中古平水韵”以及与之一脉相承的《词林正韵》,普天之下早就没有哪怕是一人真能确读了!
面对诗词用韵之“极度乱象”,叶先生非但未能“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反以“洋泾浜英语”式“叶氏诵读”高调“带节奏”,那与“火上浇油”又有何异呀?
记者:
《古典诗歌吟诵九讲》我也拜读过,一点都没屈说叶先生啊!当时欲窥“吟诵究竟”时,《第五讲 五言绝句》之“吟诵”居然再无下文,居然“讲完了!”一叹!
那可是《古典诗歌吟诵九讲》啊!真有明显的“挂羊头卖狗肉”之嫌呢!忽又想起《汪精卫诗词中的“精卫情结”》之“廉价点题”了。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吟者:
“洋泾浜英语”式甚至连“洋泾浜英语”都有所不及的“叶氏吟诵”实属“舍长就短”嘛!“强权外行老干”集体性“强霸中诗学会”,同样属于“舍长就短”嘛!
记者:
《“力挺哑韵论”在做空诗词方面“居功至伟”》征求意见稿下,有诗友干脆认为:
叶先生也好,强权外行老干也罢,“舍长就短”只是“表面现象”,应该另有猫腻。有道是“无利不起早”。或为沽名,或为钓誉,或为谋财,“无利谁起早”呀?
吟者:
如彼货色的《古典诗歌吟诵九讲》居然“定价38元”!后经改头换面另名出版的《叶嘉莹:爱上古诗词的九堂课》更是“定价49.80元”!另据网文《叶嘉莹毕生都在败坏中国诗词传统》披露,叶先生居然“还在豆瓣上开99元的“吟诵课””呢!
由20版《中国当代古典诗词白皮书》第四章《中古平水韵的前世今生与过渡期狭义新韵韵书》可知,叶先生出生时,“舌间耳畔层面”的“平水词林”早就寿终正寝了!变着花样地表演、炒作“洋泾浜英语”式“叶氏吟诵”,实属一场历史性闹剧嘛!
记者:
我怎觉得叶嘉莹先生也被“中古音吟诵骗子们”忽悠、误导、甚或捧杀了呢?
吟者:
须知,“忽悠、误导、捧杀”其实是相互的。前已谈及叶先生的“以情代诗论”、“知人论诗论”、“力挺哑韵论”、基于平水词林无声哑韵的“确切诵读论”,那又何尝不是忽悠、误导呢?叶先生对雅腐大鳄唐某宁的“神侃海吹”,又何尝不是捧杀呢?
无论如何,头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桂冠、作为"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得主和“中诗学会名誉会长”暨“总教师爷”,叶先生在采用、力挺、确切吟诵“平水词林无声哑韵”诸方面的举动言行,都与其“超级诗词学术大拿”身份极不相称嘛!
我们当然不能说叶先生具有“坑蒙拐骗”之主观故意,但是,就客观效果而言,那与“坑蒙拐骗”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慢说“冠绝宇内的超级诗词学术大拿”,即便是“普通诗词学者”,只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也不会如彼“强行误导”嘛!
《古典诗歌吟诵九讲》中,““发”在此处是入声字,所以不能念“fā”,而要念“fà””之类表述多啦!比如,《江雪》中就说:““千山鸟飞绝”,“绝”字是入声,所以念“juè””。关键是既然叶先生可以如彼“坑蒙”,别人怎就不能“拐骗”呢?
于是乎,形形色色的“唬牌”“平水韵吟诵大师”居然遍地开花了啊!甚而至于,如前所述,连东倭学术骗子都敢如是强行误导啊:“作品以“平水韵”为准(采用《广韵》更佳),不收《中华通韵》等新韵作品。”做空诗韵事小,做空诗词事大啊!
毋庸讳言,当代民族诗词文化其实早就“被彻底做空”了啊!铺天盖地的“新老干体”无异于“诗词毒药”,“无声哑韵”及其“确切吟诵”正是“药引子”啊!嗟乎!这还不算完!基于“哑韵确切吟诵”的“以形代质论”居然更为“荒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