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飞雪飘逸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九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125

主题

233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诗乐雅韵区诗乐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10
贡献
400
金钱
10858
发表于 2025-4-15 15: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雪情缘 于 2025-4-15 15:40 编辑

沧浪绝句提高班芷兰组第九讲作业
梅雪
解闷十二首 其四 (767年)
唐·杜甫 押东韵 
沈范早知何水部,曹刘不待薛郎中。
独当省署开文苑,兼泛沧浪学钓翁。
创作背景:
杜甫的《解闷十二首·其四》创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时值诗人流寓巴蜀时期,具体地点为重庆市奉节县东屯。

典故:
“沈范”是指南朝梁的诗人沈约和范云的并称。沈约曾担任中书令后迁尚书令,范云曾担任太子中庶子后迁尚书右仆射。
用在此处主要是赞美沈约和范云在文学和政治上的成就和才华的赞赏。沈约和范云作为南朝梁的重要文人,他们的文学成就和政治地位在当时有着重要的影响。杜甫的诗句不仅是对他们个人的赞美,也是对那个时代文学繁荣景象的回顾和怀念。
何水部:
‌何水部指的是南朝梁诗人何逊‌,因其曾兼任尚书水部郎一职,后世以官职尊称其为“何水部。官职由来‌
何逊在天监年间(梁武帝年号)先后担任建安王萧伟的水曹行参军和尚书水部郎,这两个官职均与水部(古代掌管水利的部门)相关,故得此雅称。何逊与阴铿并称“阴何”,以写景诗见长,诗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等情景交融的描写被杜甫推崇。
曹刘:
曹刘在文学中象征魏晋南北朝时期两种文学观念,曹植和刘桢齐名,代表诗歌重视及传统文体审视,体现南朝文学新动向。

“薛郎中:”指的是薛道衡‌。薛道衡是隋代的诗人,曾任著作郎,因此被称为薛郎中‌‌。北魏常山太守薛孝通之子。中国隋代诗人、大臣。
沧浪水:是在《孟子·离娄》中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听到小孩子唱了一支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有《楚辞·渔父》,既写实景,又隐喻“清浊自取”的处世哲学;“曹刘”指建安文学代表,暗含对当代文坛的期许。
译文:
(沈约、范云)早已赏识何逊的才华,(曹植、刘桢)若在世也无需等待薛道衡这样的后辈。(我)独自在官署中开辟文坛雅集,同时向往如渔父般泛舟沧浪的隐逸生活。‌
前两句通过典故表达对文人命运的感慨:沈约、范云是南朝文坛领袖,何逊为后起之秀;曹植、刘桢是建安文学代表,薛道衡是北周诗人。杜甫借此暗喻文才的传承与际遇‌。
诗中提到的沧浪水与奉节县东屯的山水环境相呼应,杜甫此时因战乱漂泊至夔州(今奉节),东屯是其暂居地之一。此地远离政治中心,诗人借“兼泛沧浪学钓翁”暗喻隐逸之思。后两句提出诗歌应兼具“文苑”雅正与“钓翁”超脱的双重境界,反映了杜甫“陶冶性灵”的诗学主张。
总结‌:此诗是杜甫晚年诗艺成熟期的代表作,将个人漂泊之痛、诗学理想与历史反思熔于一炉,其创作背景深刻体现了乱世文人的精神困境与艺术突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主题

233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诗乐雅韵区诗乐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10
贡献
400
金钱
10858
发表于 2025-9-15 22: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提高班第九讲作业
芷兰~梅雪
解闷十二首 其四 (767年)
唐·杜甫 押东韵 
沈范早知何水部,曹刘不待薛郎中。
独当省署开文苑,兼泛沧浪学钓翁。
(原注:水部郎中薛据)。
     
创作背景
时间:767年(大历二年),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
境遇: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杜甫漂泊西南,生活困顿,政治理想彻底破灭。《解闷十二首》是他在苦闷中借咏史,咏人以自遣的作品。
典故:
沈范早知何水部:沈范指南朝梁代文坛领袖沈约、范云,何水部指诗人何逊(曾任水部郎中)。
典故出自《梁书·何逊传》,范云见何逊文章后大加赞赏,沈约亦称赞其诗“能暗合吾意”。
杜甫借此典故,暗指薛据(时任水部郎中)才华横溢,若在南北朝时期,必受沈约、范云这样的文坛大家赏识。
曹刘不待薛郎中:曹刘指建安文学的代表曹植、刘桢,二人并称“曹刘”,钟嵘《诗品》誉之为“文章之圣”。此句意为:可惜曹植、刘桢早已不在人世,否则他们一定会推崇薛据的诗才。
深层含义:杜甫借古喻今,通过“沈范知何逊”“曹刘若在必重薛据”的假设,反衬薛据(及自己)在当世不被重用的悲哀。
独当省署开文苑:省署指尚书省(薛据时任水部郎中,属尚书省),开文苑指主持文坛风雅之事。
此句赞薛据虽在朝为官,却能独撑文坛,延续文学传统。
兼泛沧浪学钓翁:沧浪典出《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象征隐逸高洁。此句写薛据虽在朝任职,却仍有隐逸之志,暗含仕途不顺、心向江湖的矛盾心理。
深层含义:既肯定薛据的文学地位,又暗指其虽有才华却无法真正施展,只能以隐逸之态自保,折射出乱世文人的无奈。

用典手法与深层意蕴
借古喻今,对比强烈。以何逊受沈范赏识、曹刘若在必重薛据的假设,反衬薛据(及杜甫自己)在当世无人赏识的困境。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对盛唐文坛凋零、知音难觅的悲叹。
双重寄托,自抒怀抱。表面写薛据,实则暗含杜甫自身感慨。
杜甫此时漂泊夔州,仕途无望,诗中“沧浪钓翁”亦象征其进退两难的心境。
历史纵深感。从南朝(沈范、何逊)到建安(曹刘),再到唐代(薛据),杜甫构建了一条文人命运的脉络,使个人遭遇具有历史厚重感情。

全诗主旨
       此诗借薛据的遭遇,抒发对文人命运的感慨:
对知音难觅的悲叹:以何逊、曹刘等典故,暗指当世无人能真正赏识薛据(及杜甫自己)的才华。
对仕隐矛盾的思考:薛据虽在朝为官,却心向隐逸,反映乱世中文人进退维谷的困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99

帖子

367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2
贡献
849
金钱
1420
发表于 2025-9-17 06: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提高班第九讲作业
芷兰~云飞扬
解闷十二首 其四 (767年)
唐·杜甫 押东韵 
沈范早知何水部,曹刘不待薛郎中。
独当省署开文苑,兼泛沧浪学钓翁。
(原注:水部郎中薛据)。
     
创作背景
时间:767年(大历二年),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
境遇: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杜甫漂泊西南,生活困顿,政治理想彻底破灭。《解闷十二首》是他在苦闷中借咏史,咏人以自遣的作品。
典故:
沈范早知何水部:沈范指南朝梁代文坛领袖沈约、范云,何水部指诗人何逊(曾任水部郎中)。
典故出自《梁书·何逊传》,范云见何逊文章后大加赞赏,沈约亦称赞其诗“能暗合吾意”。
杜甫借此典故,暗指薛据(时任水部郎中)才华横溢,若在南北朝时期,必受沈约、范云这样的文坛大家赏识。
曹刘不待薛郎中:曹刘指建安文学的代表曹植、刘桢,二人并称“曹刘”,钟嵘《诗品》誉之为“文章之圣”。此句意为:可惜曹植、刘桢早已不在人世,否则他们一定会推崇薛据的诗才。
深层含义:杜甫借古喻今,通过“沈范知何逊”“曹刘若在必重薛据”的假设,反衬薛据(及自己)在当世不被重用的悲哀。
独当省署开文苑:省署指尚书省(薛据时任水部郎中,属尚书省),开文苑指主持文坛风雅之事。
此句赞薛据虽在朝为官,却能独撑文坛,延续文学传统。
兼泛沧浪学钓翁:沧浪典出《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象征隐逸高洁。此句写薛据虽在朝任职,却仍有隐逸之志,暗含仕途不顺、心向江湖的矛盾心理。
深层含义:既肯定薛据的文学地位,又暗指其虽有才华却无法真正施展,只能以隐逸之态自保,折射出乱世文人的无奈。

用典手法与深层意蕴
借古喻今,对比强烈。以何逊受沈范赏识、曹刘若在必重薛据的假设,反衬薛据(及杜甫自己)在当世无人赏识的困境。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对盛唐文坛凋零、知音难觅的悲叹。
双重寄托,自抒怀抱。表面写薛据,实则暗含杜甫自身感慨。
杜甫此时漂泊夔州,仕途无望,诗中“沧浪钓翁”亦象征其进退两难的心境。
历史纵深感。从南朝(沈范、何逊)到建安(曹刘),再到唐代(薛据),杜甫构建了一条文人命运的脉络,使个人遭遇具有历史厚重感情。

全诗主旨
       此诗借薛据的遭遇,抒发对文人命运的感慨:
对知音难觅的悲叹:以何逊、曹刘等典故,暗指当世无人能真正赏识薛据(及杜甫自己)的才华。
对仕隐矛盾的思考:薛据虽在朝为官,却心向隐逸,反映乱世中文人进退维谷的困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

帖子

6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2
贡献
158
金钱
245
发表于 2025-9-17 07: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芷兰组第九讲作业:

芷兰10-云飞扬

解闷十二首 其四 (767年)
唐·杜甫 押东韵 
沈范早知何水部,曹刘不待薛郎中。
独当省署开文苑,兼泛沧浪学钓翁。

(原注:水部郎中薛据)。
时间:767年(大历二年)杜甫晚年流落在夔州(今重庆奉庆)安史之乱后,唐由盛转衰,杜甫流落在西南,生活困顿,政治想思彻底破灭。
沈范早知何水部,曹刘不待薛郎中。
沈范指南朝粱代文坛领袖沈约与范云,何水部指诗人何逊,若沈约与范一定欣赏何逊的。
曹刘不待薛郎中
曹刘指建安七子的曹植与刘祯,若是曹植与刘祯在的活,一定会推崇你薛据的诗才。
二句对仗,对何逊和薛据的惋惜,是暗含自己的才能无人推举。

独当省署开文苑,当泛沧浪学钓翁。
二句对仗,引薛郎中而承。
省署指尚书省(薛据时任水部郎中,属尚书)开文苑是主持文坛风雅之事。
当泛沧浪学钓翁,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是隐喻高洁之士,仕途不顺而归隐之意。
杜甫用文人之命脉系(南朝沈范何逊一曹刘建安一薛据盛唐。表达着历史的厚重感,自己怀才不遇的伤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10-13 00: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