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版主
精华0
注册时间2023-7-18
威望220
金钱828
贡献483
版主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版主
  
威望- 220 点
贡献- 483 次
金钱- 828 枚
|
发表于 2025-6-26 21: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画梅23-慕雪
绝句提高班第十五讲作业;
解析杜甫《解闷十二首 》其三
注释
《解闷十二首》多感怀诗人,唯此则怀郑审也。故丘有瓜洲,即郑秘监所居,今已谪居南湖,无复有访觅者矣,盖伤其寥落也。黄生曰:此诗两故字、两秋字、两瓜字,连环钩搭,亦绝句弄笔之法,大家时一为之耳。【原注】郑秘监审。《水经注》,长安第二门,本名霸城门,又名青门,门外旧出佳瓜,其南有下杜城。《西京杂记》:杜子夏《葬文》:“何必故丘,然后即化。南湖,郑监所在,公《夔州咏怀》诗云:“南湖日扣舷。”③张礼《游城南记》:“济潏水,陟神禾原,西望香积寺下原,过瓜洲村。”注:“瓜洲村,在申店潏水之阴。”《许浑集》有《和淮南相公重游瓜洲别业》诗,淮南相公,杜佑也。【朱注】瓜州村与郑庄相近。郑庄,虔郊居也。审为虔之侄,其居必在瓜州村,故有末语,与“秋瓜忆故丘”紧相应。或以大历中,郑审尝任袁州刺史,改作袁州,则生趣索然矣。
创作背景
此组诗作于杜甫流寓夔州时期(766-768),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社会动荡。杜甫因战乱和仕途失意长期流离,晚年辗转于夔州(今重庆奉节)等地,生活困顿,心境苦闷。常借诗排解苦闷。组诗中既有对国事的忧思,也有对个人际遇的感慨。是诗人漂泊西南时期的作品。以下为其解析《解闷十二首》其三
解析
《解闷十二首》是杜甫比较有名的组诗作品,通过田园生活、怀古思人、诗论抒怀等主题排遣苦闷。从社会、民情、国家、个人等多方面来描绘现状,比较完整地描绘了当时国家的情形,发人深省,也寄托了作者的情怀。全组诗在“解闷”的表象下,实则凝聚了诗人对乱世中个体命运与家国命运的深刻反思。
解闷十二首·其三》原文如下:
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
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为觅郑瓜州。
译文
自从离开故乡已经过了十个秋天,每次看到秋瓜就会想起家乡的旧居。
如今我在南湖采摘野菜度日,又有谁能替我去寻访郑瓜州(或指故友)呢?
赏析
思乡之情:首句“一辞故国十经秋”直接点明诗人漂泊多年,离开故乡已十年之久。“每见秋瓜忆故丘”以秋瓜触发乡愁,表达对故土的深切思念。
漂泊之苦:后两句写诗人流落江南(南湖),生活困顿,只能采薇蕨充饥,暗用伯夷、叔齐采薇的典故,暗示自己的清贫与坚守。
故友难寻:末句“何人为觅郑瓜州”可能指诗人怀念旧友(如郑审,曾任瓜州刺史),也可能借“瓜州”代指归乡之路,感叹无人相助,孤独无依。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展现了杜甫晚年漂泊异乡、孤苦无依的心境,以及对故土亲友的深切怀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