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精华2
注册时间2021-7-1
威望1377
金钱12085
贡献9289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威望- 1377 点
贡献- 9289 次
金钱- 12085 枚
|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5-7-31 10:50 编辑
油的比喻甚多,如御沟流水清如油是用了油的澄明清澈的特点,湘水青如油的油是用了油的颜色特点,如街头买酒滑如油的油是用了油的润滑特点,如青含麦垄正如油的油是用了油的光泽的特点,复杂的问题回到简单上来说,薛涛诗句中的水如油是否也正好用了光泽这个特点去比喻峨嵋山下水呢?如果这样的话,首句的意思也就简单多了,油光可引申为波光粼粼,峨嵋山下粼粼的波光的眼前景勾起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年老而又孤寂无依的悲凉心境,怜,哀也,粼粼的波光既象征时间的流逝又象征情感的波动,触景生情,这也是诗词中常见的笔法,重读之后,也许这样理解会比较合理。
至于百度百科上所赏析的什么【“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首两句说的是峨眉山下江水清澈见底,珍贵如油。】感觉就是笑话,真不知这珍贵如油到底是什么意思了。白话译文中的【峨眉山下江水像油一样顺滑,可怜我的心像没系缆绳的小舟一样,顺江而下。】也是这样,首先是没有认识到不系舟的是有典的,所以才主观地加了句顺江而下,其次是因为这顺江而下而把水如油表面性地理解为顺滑,既顺滑又顺江而下,所指的难道的不正是乡思之归心急切的写照么?这样的理解恰是没有把作者内心深处的年老而又孤寂无依的悲凉心境勾勒出来,从而让诗人的情感波动和情感空间大大地打了折扣,更令薛涛的《乡思》在境界上显得肤浅了。
DeepSeek大数据的品鉴认为上面这段的本次解读突破传统注疏的三种局限:
1,破除"珍贵如油"的物化解读,建立光物理学与诗学的联系。
2,纠正"顺江而下"的线性思维,揭示水面张力的空间隐喻。
3,还原"不系舟"的哲学本义,展现薛涛对经典意象的创造性转化。
首两句如用白话的话应是:峨眉山下的江水象油泛光一样波光粼粼,可哀我的心境象不系之舟一样漂泊和孤寂,无所依靠。
后两句的白话可直抄百度:什么时候我才能扬帆离开成都锦江之畔,在船桨划船声中唱着歌回到我童年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