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阴山岩画 六首 七绝 新韵 陈玉喜 【一】 阴山岩画刻腾奇,民意生活录笔趋; 无字天书潜语磨,淀积岁月史诗滴。 【二】 画廊千里魅无前,彤感神悠夏化仙; 艺术精高奇蕴厚,闻名世界湛究娴。 【三】 敲凿磨刻线初潜,灵物人集天体繁; 丰富题材堪亮月,戏腰乘牧舞龙延。 【四】 青铜石器战秦关,南北隋唐西礼元; 观止叹为津世纪,突厥党项话文荃。 【五】 阴山岩画艺书全,浓厚生活典气娴; 技巧构思诸表现,题材记录立源然。 【六】 观察敏锐美学惊,形象轻捉简辟凌; 物像强嘶通感烈,夸张对比衬托型。 赏析; 阴山岩画它们是刻在巨石上的图腾,它们是勾勒先民生活的随笔,是时间磨刻出的天象般的画语,是岁月积淀成的奇妙史诗,走近河套远古文明的千里画廊,感受无字天书阴山岩画的无穷魅力。阴山岩画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套文化重要的文化元素,是河套文化远古史最好的佐证,也是反映我国古代,北方各民族文明历史的千里画廊。阴山岩画以其镌刻悠久神秘、文化底蕴深厚、艺术精湛而闻名世界,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在世界岩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阴山岩画分布地域广泛,主要集中在内蒙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磴口县等旗县的境内,题材涉及动物、人物、神灵、器物、天体等。阴山岩画的艺术水平精湛,其刻法有敲凿、磨刻、线刻等,世界只有少数岩画遗迹可与之媲美。题材极为丰富,包括人类的狩猎、乘骑、放牧、舞蹈、征战、巫师做法、以及日月星辰、圆穴等大量的符号、标记等。岩画的创作历经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西夏时期、蒙元时期、明清时期共10个阶段。 阴山岩画早在公元5世纪时,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磴口县境内的阴山岩画就被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发现。他在著名的《水经注》中作了详细的记述:"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 内蒙古考古工作者就是按照《水经注》提供的线索,在西起阿拉善左旗,中经磴口县、潮格旗,东至乌拉特中后旗的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宽约40-70公里的阴山狼山地区发现了近万幅的岩画,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年代之悠久,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岩画,不仅反映了阴山地区古代居民的信仰、美学观和世界观,同时也揭示了他们的游牧生活状况。图案刻痕较宽,线条略显笨拙,画面清晰,保存较好,初步推算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突厥、党项部落的文化遗存。 阴山岩画的艺术特色质朴、生动,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岩画多以写实为基础,记录了人类童年及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题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再现作者亲身所处的自然环境。在构思、技巧和表现力诸方面,均显示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朴实健康的美学观和惊人的艺术才华。阴山岩画并不是对自然原封不动的照搬,作者往往把从生活中捕捉来的形象给予想象性的加工,把表现对象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程度,并竭力突出作者的意图,因而使作品非常生动。许多运动物像动感强烈,或引颈长嘶,或回首短呜,或慢步缓行,或四蹄腾跃;有的彼此含怒欲斗,有的相与舔吻亲呢。作者为了强调某一事物,运用夸张、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突出作者表现的中心,如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斗争的图画,均在构图和比例上往往突出胜利者的形象,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