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精华1735
注册时间2022-6-29
威望9602
金钱170129
贡献142421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威望- 9602 点
贡献- 142421 次
金钱- 170129 枚
  
|
【七绝】(新韵)泗州城
诗/爱我中华
桑田沧海泗州城,历史苍茫水底生。
败瓦残砖今始现,湖边慨叹沐西风。
泗州城位于今江苏盱眙县的淮河岸边。唐代至明代,处于黄河与长江的漕运中心,有水陆都会之称,管辖着现江苏、安徽的大片地区。它扼守淮河两岸及南北大运河由淮河入汴河的南端口岸,具有突出的战略、交通和经济位置。泗州城始设于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康熙十五年(1676年),靳辅出任河督,再行明代潘季驯“蓄清刷黄”之策,束堤建闸,将黄河中河泥沙冲向下河,同时不断抬高洪泽湖大堤,最终使洪泽湖成了悬湖,泗州城位于洪泽湖正常水位之下。 清朝康熙十八年(1679年)冬十月,大水先冲开了泗州城外东北处的石堤,决口七十余丈。接着,泗州城城墙西北角忽然崩塌,开口数十丈,大水冲入城中,人们四处逃散。次年,泗州城彻底沉没。
泗州,原在泗水边,其名始于578年,置治于今宿迁南。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为加强汴河漕运管理,迁泗州治于汴口(盱眙第一山对岸)。汴河即隋代开挖的通济渠,在临淮城东入淮处称汴口。泗州城在宋朝是鼎盛时期,其原系土城。宋景德三年(1006年)移临淮县于徐城驿(今临淮头),东西两城统称泗州城。明初,始用砖石将两城合为一城,汴河穿城而过。
日本僧人成寻于熙宁五年(1072年)到中国交流佛教,乘舟停泊泗州时,他描写泗州 “买卖宝物食物,如杭州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