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8|回复: 10

满江红·长沙会战

[复制链接]

453

主题

3634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9
贡献
4088
金钱
6060
发表于 2025-9-7 19: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满江红·长沙会战
(抗日胜利八十年之际作
——依韵和伍志军先生
樵夫
.
   回首遥思,文夕烬、烟消灰灭。断壁处、鬼魂未散,国仇未雪!忽见头颅悬垛外,乍闻开福腥红血。恨倭寇、恣抢掠烧伤,心肝裂。
   狼烟卷,旌旗猎;烽火踏,攻关阙。听君山鸣号,洞庭声咽。漫舞天心悲壮帜,怒挥岳麓尖山樰。捞刀怒、令勇士魂殷,坚如铁!
.
满江红【仄韵格】(《康熙词谱》666页   93字,前段8句,4仄韵。后段10句,5仄韵。 )
中仄平平,中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仄、仄平中仄,仄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仄中中、中仄仄平平,平平仄(韵)。
中中仄,平中仄(韵)。平中仄,平平仄(韵)。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中中、中仄仄平平,平平仄(韵)。
.
满江红·长沙会战
(抗日胜利八十年之际作)
伍志军
湘楚烽烟,凝眸处、残阳泼血。 听四野、号鸣岳麓,刀涛咽。 凄壮角呺掀巨浪,影珠山霰金铁。 战云摧、万垒化焦尘,金瓯缺!
文夕烬,犹未灭。 家国耻,终须雪! 掷头颅、炸洞庭霜月。 焚寇天炉星月坠,死生焦土肝心裂。 看今朝、龙甲照山河,旌旗彻!



453

主题

3634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9
贡献
4088
金钱
6060
 楼主| 发表于 2025-9-7 19: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深山樵翁 于 2025-9-8 15:06 编辑

字字泣血、句句铿锵,彰显家国大义
——简析樵夫先生《满江红·长沙会战
邺下来仪首席版主 丹哥
.
【原作】
.
   满江红·长沙会战(抗日胜利八十年之际作)
   ——依韵和伍志军先生
   樵夫
.
   回首遥思,文夕烬、烟消灰灭。断壁处、鬼魂未散,国仇未雪!忽见头颅悬垛外,乍闻开福腥红血。恨倭寇、恣抢掠烧伤,心肝裂。
   狼烟卷,旌旗猎;烽火踏,攻关阙。听君山鸣号,洞庭声咽。漫舞天心悲壮帜,怒挥岳麓尖山樰。捞刀怒、令勇士魂殷,坚如铁!
.
【赏析】
.

   这首《满江红》以长沙会战为核心题材,将历史硝烟与家国情怀熔铸于词间,字字泣血、句句铿锵,既还原了会战的惨烈悲壮,更彰显了中华儿女的抗敌壮志
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堪称以词为史、以笔为枪的爱国佳作。从意象营造、情感表达、历史呼应到韵律气势,皆有可圈可点之处。

   一、开篇破题:以“文夕”为引,定格历史疮痍
   词的上阕开篇“回首遥思,文夕烬、烟消灰灭”,以“回首遥思”的视角切入,瞬间将读者拉回1938年“文夕大火”的历史现场——将因国民党“焦土政策”失控燃起的大火,让长沙这座千年古城沦为焦土,“烟消灰灭”四字看似平淡,却藏着对家园被毁的痛惜与对历史遗憾的沉重感慨。紧接着“断壁处、鬼魂未散,国仇未雪”,笔锋从“物”转向“情”与“恨”:断壁残垣间仿佛仍有枉死百姓的魂魄游荡,而日寇侵华的国仇家恨尚未消解。“鬼魂未散”并非封建迷信的渲染,而是以夸张手法强化“创伤未愈”的痛感,“国仇未雪”则直接点出全词的核心情感基调——复仇与抗争,为下文的激烈描写埋下伏笔。

   二、细节刻画:以“血色”为墨,直击战争残酷
   上阕中段“忽见头颅悬垛外,乍闻开福腥红血”,是全词最具冲击力的细节描写。“头颅悬垛”“开福(寺)血污”,选取了会战中极具代表性的残酷场景:日寇曾在长沙城内外犯下种种暴行,将百姓或士兵头颅悬挂于城垛以威慑民众,开福寺等古迹也沦为杀戮现场。“忽见”“乍闻”两个动态词,模拟了亲历者的视角——猝不及防的血腥画面与刺鼻血腥味,让读者如临其境,而“腥红血”的色彩描写,更将战争的暴力与野蛮具象化,直击人心。后续“恨倭寇、恣抢掠烧伤,心肝裂”,则从具体场景升华为对日寇暴行的整体控诉:“抢掠烧伤”四字概括了日军的野蛮行径,“恣”字凸显其肆无忌惮的嚣张;“心肝裂”以夸张的生理痛感,传递出词人(及国人)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情感浓度达到上阕顶峰,字字皆带咬牙切齿之力。

   三、下阕转势:以“旌旗”为号,点燃抗争壮志
   若说上阕是“痛陈仇”,下阕则是“誓雪恨”,情感从悲愤转向激昂,节奏也从沉缓变为急促。“狼烟卷,旌旗猎;烽火踏,攻关阙”,四句以对仗工整的短句构成,如战鼓擂动:“狼烟卷”写敌情紧迫,“旌旗猎”写我军士气昂扬,一“卷”一“猎”,对比鲜明;“烽火踏”展现将士们踏过烽火、不畏牺牲的姿态,“攻关阙”则直指“收复失地、攻克敌阵”的战斗目标,短短十二字,勾勒出长沙会战中我军奋勇抗敌的壮阔画面。“听君山鸣号,洞庭声咽”,则巧妙融入长沙的地理意象:君山、洞庭是长沙周边的标志性山水,词人将自然景物拟人化——“君山鸣号”似在为将士们吹响冲锋号角,“洞庭声咽”又似在为牺牲者低泣,刚柔并济间,既见战斗的激昂,也藏对英烈的缅怀,让情感更显厚重。

   四、收束点睛:以“山河”为誓,铸就精神丰碑
   词的结尾“漫舞天心悲壮帜,怒挥岳麓尖山樰”,再次紧扣长沙地标——“天心阁”是长沙古城的象征,“岳麓山”是守护长沙的屏障。“漫舞悲壮帜”,写天心阁上飘扬的旗帜如在风中起舞,“悲壮”二字既含战斗的惨烈,更显旗帜不倒的信念;“怒挥尖山樰” 则以岳麓山为“剑”,仿佛山河大地皆化为抗敌的武器,将“人与山河共抗敌”的豪情推向极致。最后“捞刀怒、令勇士魂殷,坚如铁”,以“捞刀河”(长沙另一条河流,传说关羽曾在此捞刀,自带英雄传说底色)收束:“捞刀怒”将河流拟人化,似在为勇士们的壮举怒吼助威;“勇士魂殷” ,写将士们的魂魄因热血浸染而更显刚毅;“坚如铁”三字,则是对中华儿女抗敌意志的最终定格——无论炮火如何猛烈,无论牺牲如何惨重,这份保家卫国的决心如铁般不可动摇,为全词留下掷地有声的精神宣言。

   五、整体总结:以“词史”为魂,彰显家国大义
   整首词以“长沙会战”为核心,串联起“文夕大火-日寇暴行-我军抗敌-山河助威”的叙事脉络,情感从“痛”到“恨”再到“壮”,层层递进;意象选择上,“文夕烬”“开福寺”“君山”“洞庭”“天心阁”“岳麓山”“捞刀河”等均为长沙特有元素,让词作充满“地域辨识度”,更显真实可感;本质上,这首词不仅是对长沙会战的历史记录,更是对中华民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抗敌精神的礼赞——它让读者在血色历史中看见伤痛,更在铁血抗争中看见希望,堪称一首“以词存史、以情铸魂”的爱国名篇。
   推亮荐精共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5

主题

14万

帖子

46万

积分

副首版

诗词方舟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721
贡献
147501
金钱
161930
发表于 2025-9-8 14: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下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5

主题

14万

帖子

46万

积分

副首版

诗词方舟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721
贡献
147501
金钱
161930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下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9-24 13: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