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灵-儿 于 2025-9-15 17:32 编辑
一、作者简介 郑域,为南宋时期词人,生卒年不详,字中卿,号松窗,福建三山(今福建福州)人。淳熙十一年(1184年)进士。曾倅池阳,庆元二年(1196年)随张贵谟出使金国。著有《燕谷剽闻》,不传。词有令辑本《松窗词》。其作品在宋代词坛上有一定地位,风格清新雅致。 杨慎《词品》谓其《昭君怨》咏梅词“兴比甚佳”。 性格特点:谦逊低调,热爱自然,坚持操守,关心民生。其作品也有所体现。 二、创作背景 这首词约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对词的风格和内容有一定影响。 1、政治局势复杂: 南宋时期政治局势较为复杂,宫廷中存在政治斗争和皇室纷争。 2、文化氛围浓厚: 文化方面,诗词创作繁荣,咏梅之作屡见不鲜,形成了不同的创作倾向。 3、精粹雅逸倾向: 如林逋的《梅花》诗、姜夔的咏梅词,托意高远,富有雅趣。 4、巧喻谲譬倾向: 如晁补之的《盐角儿》,巧用比喻,思致刻露,此词属于此类。 三、重点注释 ①昭君怨:词牌名,又名“洛妃怨”“宴西园”等。 ②道:意为“说”,在词中引出对梅花身份的猜想。 ③来:语助词。 ④斜:这里读古音xiá,押麻韵。 ⑤竹篱茅舍:指贫寒人家。 ⑥玉堂琼榭:指富贵人家。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房子。 ⑦一般:一样。 四、白话译文 上片: 说它是花,春天却未到来,说它是雪,却幽香无比。 傍着竹林,探出一根枝条,在乡村的农舍绽放。 下片: 无论在竹篱茅舍的贫寒之地,还是在玉堂琼厅的富贵场所。栽种地不同,但一样开出纯正高洁的花朵。 五、全文赏析 整篇风格质朴无华,落笔似不经意,小中见大,弦外有音,堪称佳作。 1、上片起首二句它不正面点破“梅”字,而是从开花的时间、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较:说它是花么,春天还未到;说它是雪呢,却又香得出奇。 前者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后者表明它颜色洁白,不言腊梅而腊梅自在。自问自答,音节上自然舒展而略带顿挫,如“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涵泳之中,别有一番情趣。 2、上片三、四两句,写出山野中梅花的姿态,较富有诗意。一树寒梅,疏影横斜,闲静幽独,胜境超然。句末加上“野人家”一个短语,在音节上倩灵活脱,和谐优雅,且使整个画面有了支点,流露出不识人间烟火者的生活气息。 3、下片具体描写野人家的环境。山野之中这户人家居处十分简朴,数间茅舍,围以疏篱。这境界与前面所写的一树寒梅掩以疏竹,正好相互映发:前者偏于虚,后者趋向实。形成了一种优美恬静的境界,引人入胜。“富贵玉堂琼榭”,地虽不同,开则无异。词人由山中之梅想到玉堂之梅,思路又拓开一层。 总结:此词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体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同一般的咏梅诗词相比,思想又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六、吟诵调 今天我们学的吟诵调也是源自《碎金词谱》: 《碎金词谱》由清代谢元淮编撰,作为词谱与音乐资料合集,其核心价值在于保存了唐宋词乐的音乐特征,为研究古代词乐流变提供了重要线索。 词起于唐,盛于两宋,可歌可唱,是一种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综合艺术样式。 《碎金词谱》保留了唐宋词乐“以声传情”的特点,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婉约的儿女情长,也有豪放的忧国忧民。其情感表达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爱情与离愁、家国忧思、自然与哲思、历史沧桑感等等。 关于《碎金词谱》,上节课梅花老师已经做了详细介绍,这里不再展开赘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