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8|回复: 3

写景诗歌名句(61)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9万

帖子

35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华夏韵墨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7594
贡献
94067
金钱
12387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11-2 07: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景诗歌名句(61)——梨花榆火催寒食。

     出处:宋 周邦彦 【兰陵王】
     含意:寒食指清明节前一日,是暮春节气。梨和榆都是当令花木,它们开得灿烂,正催促“寒食”早日来临。

     作者简介: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原词
兰陵王•柳阴直
周邦彦

柳阴直,
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
曾见几番,
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
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
年去岁来,
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
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
半篙波暖,
回头迢递便数驿,
望人在天北。

凄恻,
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
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
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
似梦里,
泪暗滴。
    注:凡是字豆处,领字均为四声字。
    一百三十字,分三段。第一段七仄韵,第二段五仄韵,第三段六仄韵,宜用入声部韵。

词牌格式
【定格】
仄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平仄仄仄(韵)。
平仄(韵),
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
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平仄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韵)。
平平平仄平平仄(韵)。
平仄仄平仄,
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韵),
仄平仄平仄(韵)。

平仄(韵),
仄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仄,
仄平平仄(韵)。
平平平仄,
仄仄仄,
仄仄仄(韵)。
注释:

    本篇又题作“柳”,借咏柳伤别,抒写词人送别友人之际的羁旅愁怀。

    兰陵王:词调名,首见于周邦彦词。
译文:
    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 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 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 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吆,却发现已经是一片蒙胧。
    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春色一天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 听人吹笛到曲终…… 唉,回忆往事,如同是一场大梦。我暗中不断垂泪,难以排遣的是那永远的隐痛。
    此词写于作者最后一次出京时。词中托柳起兴,抒写了伤离别恨之情和身世飘零的喟叹。词写欲留不得,非去不可,以柳发端,以行为愁,回想落泪,极回环往复之致,具沉郁顿挫的风格。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写的是作者此次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所谓“柳阴直”,极类绘画中的透视画面: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而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烟里丝丝草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象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它们的美,而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的堤,因为汴河是隋朝开的,所以称隋堤。“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柳“拂水飘绵”如送行色。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此外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了望故乡,别人的回归震动了本人的乡情。
    这个厌倦了京城生活的客子的凄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
    接着,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上的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安息的处所,也是送此外处所。词人假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生怕要超出千尺了。这几句概况看来是爱护保重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伤人世拜此外频仍。
    “寻”是寻思、追忆、回想的意思。“踪迹”指往事而言。当船将开未开之际,词人忙着和人告别,不得闲静。而这时船已启程,四周静了下来,本人的心也闲下来了,就很自然地要回想京华的往事。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意思是:想当初在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这里的“又”字是说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的回忆,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到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写明那次饯别的时间。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岁月匆匆之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这四句是作者自己从船上回望岸边的所见所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风顺船疾,行人本应欢乐,词里却用一“愁”字,这是由于有人让他贪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

    第二叠写乍别之际,第三叠写渐远以后。“凄恻,恨聚积!”“恨”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船行愈远,遗憾愈重,一层一层聚积在心上难以排解,也不想排解。“渐别浦萦回,津堠偏僻,斜阳冉冉春无极。”

       从词开头的“柳阴直”看来,出发在午时,而这时辰已到傍晚。“渐”字也剖明已颠结尾一段时刻,不是刚刚分袂时的景象形象了。这时辰望中之人早已不见,所见只有沿途风光。大小有小口旁通叫浦,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

       “津堠”是渡口附近的守望所。因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与词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景越发衬出自身的孤单。
    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宛如梦境似的,一一浮现在眼前。想到这里,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暗滴”是背着人独自滴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人知道,只好暗自悲伤。
    此词在构思和章法布局上颇具匠心。全词由实入虚,实虚不断转换。开篇景起,由堤上柳引出对往昔送别的回忆和久离京师的身世之感,又由回忆和久客淹留之感折回到目前的离席;由离席再生发开拓出去,预为行者设想别后愁思,又由预为行者设想为归入现实中自己的别后之思;最后,又由现实引发出对昔日相聚时的回忆。未别之时,回忆离别之苦;己别之后,则又回忆相聚时的欢乐,而诗人的久客淹留之感,伤离恨别之情,完全在这种回旋往复的描叙中展示出来。
    统观全词,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1万

主题

9万

帖子

35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华夏韵墨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7594
贡献
94067
金钱
12387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07: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系长调,请大家慢慢品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41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3443
贡献
36450
金钱
42159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5-11-2 15:09: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经典,点赞妙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9万

帖子

35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华夏韵墨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7594
贡献
94067
金钱
12387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9: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心灿烂 发表于 2015-11-2 15:09
学习经典,点赞妙评!

还是老弟来得快,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4 01: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