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96|回复: 3

读杜甫《秋兴八首》最后一首

[复制链接]

112

主题

363

帖子

40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06
贡献
689
金钱
1749
发表于 2016-5-23 09: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杜甫《秋兴八首》最后一首
先把这首七律诗录于后: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对这首七律诗自然要对一些古地名作必要的注释,以便助读了解其诗意。昆吾、御宿两
地名,在长安东南;渼陂湖名,在长安西南;紫阁峰终南山山峰名。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前两句起,写实景,言昆吾御宿放眼望去道路蜿蜒曲折,而终南山的紫阁峰在渼陂湖中的倒影,就像一副剪影。好壮观美丽的远景。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两句是倒装句,说的是香稻是鹦鹉啄余之粒,碧梧是凤凰栖老之枝。因景而发感叹。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写近景`,这两句是在渼陂湖畔,很多年少的美女们在采摘野花互相赠送互相道着好,由于景色太美大家的游兴很好,到了夜分时间大家竟然忘掉归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这两句写夔州之境而勾起回忆在长安时的情景发感叹。干即触动,气象则指帝王唐太宗的气象。杜甫言道,由于自己的文采出众,在长安曾经博得皇帝的注意,可是自己终究落得穷困潦倒,老居异地,已是满头白发,但我还是心怀故国,忧心国事。
杜甫所处的时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的时代,经历了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755年—763年)全过程,《秋兴八首》是杜甫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因秋发兴之作,杜甫离开长安已有7年之久,为杜甫客居异地思念故国的惨淡经营之作,八篇中“每依北斗望京华”,“故国平居有所思”是秋兴的纲目,这首是《秋兴八首》最后一首,是他个人游赏而产生出的思念,感叹。为什么要讲这一首呢?我是想把这首七律中的颔联“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解读一下自己的体会。
胡适在他的《白话文学史》说杜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两句不通。啄是用嘴去啄,香稻无嘴怎啄?梧桐是树不是鸟,怎么可以栖?应该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梧桐枝”文法才对。可南开大学的叶嘉莹教授在讲《杜甫诗在写实中的象喻性》中说,杜甫写诗的一个特色,就是真正把内心的情意投注进去,他以表现他内心情意为主,而不是死板地刻画写外物。
鹦鹉和香稻,凤凰和碧梧其声调完全一样,都可以倒过来写的,平仄也没错误。杜甫为什么放着通顺的语言不说而一定把文倒过去说呢?这就涉及到王国维的“造境”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我们普通说造境即那个景物不是实的景物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境物。此二句看来在写境而实际是在造境中抒发诗人的情感。如果变成胡适所言的“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梧桐枝”对的文法了,其意就全变化了,变成了完全写实的而无杜甫所造境中的意境了。杜甫造境感叹的是香稻之多,多得不但人吃不了了,就连鹦鹉都吃不了了,碧梧之美,美得不但引来了凤凰的栖落,而是还要终老在这碧梧枝上,再也不离开,其实杜甫的真实用意还在怀念开元天宝年间的太平盛世呢。
读了杜甫的一些诗,总觉得他的诗的结尾都是表达的忧郁情怀,前面已经说过,这是因为和他所处的历史环境和个人的境遇分不开的,好像他的前境从来就无有希望的亮点一样,从来就是悲观的看待一切,也预示着他的老景不好,从而病老于长沙去岳阳的舟中。

好.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5-23 09:55: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句曾引起不少争论,先生造境说视角独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1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6-5-23 10: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的《秋興》八首是組詩,不能割裂開來看。

点评

是的从一到八,全有联系.维此首作为由自己出去游览而产生的感叹并作为总结.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这两句写夔州之境而勾起回忆在长安时的情景发感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3 15:43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63

帖子

40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06
贡献
689
金钱
1749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15: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6-5-23 10:14
杜甫的《秋興》八首是組詩,不能割裂開來看。

是的从一到八,全有联系.维此首作为由自己出去游览而产生的感叹并作为总结.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这两句写夔州之境而勾起回忆在长安时的情景发感叹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9 23: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