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66|回复: 6

诗词曲用韵优劣说

[复制链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6-9 22: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10-5 07:06 编辑

诗词曲用韵优劣说:

诗韵、词韵:诗韵不合理处:1用韵相对较窄。2不要说现在,就是在唐宋时,其音变已经很大了。从词韵中,可以反映这个问题:如十三元半入EN韵半入AN韵。所以,当我写诗时,多用词韵,除入声字和IU韵(旧读近似呦音,后被强迫读为Y韵,即今读“迂”音韵)字外,其用韵处,多与今音没有什么两样。特别是无论朗诵诗词还是写诗词,都不会产生在用韵上的别扭和矛盾。


曲韵:比较实际地反映了当时北京一带的语音。曲韵与词韵的区别:
1主要是入分三声(阳平,上声,去声),划入到各部去,并从中分出(IE、YE)韵(以Y代今读之迂韵)。
2.理论上,曲韵应是词韵除入声外的十四部再加一部(IE、YE韵)即可。但曲韵或许考虑到字数原因,将词韵第三部分为支思、齐微两部且可通押;将词韵第三部分为寒山、恒欢、先天三部且可通押;将词韵第十四部分为监咸、廉纤两部且可通押。故为十九部。

十三辙:用韵最宽的无疑属此。词韵除入声外,只有十四部,将词韵第六部与第十三部合流,词韵第七部与第十四部合流——即鼻音M被同化为N音。再将入声字派作三声,除(IE、YE韵)字独立出来作为一部,其它都划到各部去。故形成十三部韵字,称之为十三辙——多为戏曲歌词用韵。


今韵:若能继承曲韵的关系,则也好的,由于通押的关系,实为十五韵。再以古之M音已被同化为今之N音,则完全可以合流为十三辙押韵。然今韵之不合理处,与以往音韵比,少了IU韵字(旧时IU韵字,后来皆被强迫读为Y韵)。若能将旧时IU韵(今读Y韵)独立出来,让人们能够多少能予以选择,尚好。在写自由新诗或歌词时,毫无疑问地可将之与I韵字通押,而在写古诗词时,则也能与U韵字相押,这或许才是两全之法。

语音总是变化的,但也有相对的稳定。今音的不合理处是明显的,主要的是割裂了语音的变化传承规律。如IU韵的消失。旧韵可以传承长久的原因,是因为有诗词曲名作的流传——从而使得诗韵、词韵、曲韵都会跟着流传下去。若今韵不在押韵上予以改革,则只会越走越窄——说实在的,还不如用词韵或曲韵来的宽泛。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6-10 08: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词韵反映了宋代时音。曲韵反映了宋代后期北方金人的时音。各有各的范围,谈不上谁优谁劣!

点评

词韵是唐宋词用韵。——用韵也是从作品中予以体现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10 09: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6-10 09: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6-10 20:57 编辑

谢谢。不是说今韵一定不好。主要的还是今韵割裂了古今音变化的传承关系。——这点是很不应该的。可以说几百或千年后,后人未必知道今天的读音,但对诗词曲韵反而还能理解。原因在于他们之间有个传承的关系。——这个传承还是密切的。如曲韵,虽然入派三声,但入声字还是在某部某声中予以单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6-10 09: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6-10 09:20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6-10 08:57
词韵反映了宋代时音。曲韵反映了宋代后期北方金人的时音。各有各的范围,谈不上谁优谁劣!
...

词韵是唐宋词用韵。——用韵也是从作品中予以体现的。我之所说,只是从用韵宽窄上言的。若依词韵,则无论是写诗还是写词,在用韵上都保持了一致。这既增宽了用韵范围,同时又没有否定诗韵——这是词韵的相对较优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6-10 09: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词韵里,入声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有的入声已可作平。这是宋代时音的实际。

点评

入声可作平,是入派阳平声字。其在曲韵中,因阳平与上声互代的关系,是既可作仄声用,又可作平声的。在用韵上,从诗韵到词韵再到曲韵,是起来越宽泛的,而不是今韵反而走得越窄去了。这是今韵的悲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10 10: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6-10 10: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6-10 11:02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6-10 09:49
在词韵里,入声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有的入声已可作平。这是宋代时音的实际。
...

入声可作平,是入派阳平声字。其在曲韵中,因阳平与上声互代的关系,是既可作仄声用,又可作平声的。在用韵上,从诗韵到词韵再到曲韵,是越来越宽泛的,而不是今韵反而走得越窄去了。这是今韵的悲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9 04: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