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09|回复: 1

诗的起源就是押韵的话语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2 11: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的起源就是押韵的话语

    自从人会说话,同时就有了诗的出现。只不过说话不需要押韵,诗却需要押韵。会押韵是会说话的人的一种本能,就如人会吃饭、长大了想结婚一样,是本能的体现。
    会说话即会吟诗,是不需要什么韵书的。渔歌樵唱,要什么韵书?汉语有四声,它们就会押四声,会辩别四声也是人的本能。《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押平声。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押入声。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押去声。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押上声。
    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随着时代的变迁,各地语音自然就发生了差别。诗进入了文人的领域,统治者的权力,上层建筑自然就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于是韵书就应运而生了。韵书一产生,皇家就有了一个圣上标准。这时,山野樵夫,河边渔父,自然依旧不理睬韵书,因为他们不识字;然而文人,却必须翻书押韵,去适应皇家标准了。这时,文人写出诗来不是凭自己的口音感觉,而是对照韵书是否出韵。就如有的人吃饭不是去找口味的感觉,而是去翻食谱大全;结婚不是凭自己的生理体验,而是去核对房事手则。
    诗发展到南北朝,又多了一个花样:押韵之外,句子中间还讲四声搭配。这就是永明体。更进入唐代,文人又从永明体中选择了:句子讲平仄,句数限八句,句间必粘对,中两联对仗,格律十分苛刻的近体诗。闻一多称其为带着镣铐的跳舞。然而1300年来,人们非常喜欢这镣铐的跳舞,以致当今的改革老干们利用手中的惯性权力,身上的熏臭余热,弄了个新十四韵平仄要诗人带着他们这新镣铐去跳迪斯科!
    今人迪斯科与唐人近体诗是双轨制,骗鬼去吧?一夫一妻制与一夫多妻制可以双轨,靠左行与靠右行可以双轨,岂不笑话?张三的诗,忘标一个新字即错,同样内容,只因一个标识就是对与错的差别,简直荒唐之至?
    话又回到原处:押韵的说话就是诗。句子讲平仄,句数限八句,句间必粘对,中两联对仗,就是近体诗。近体诗产生于唐朝,就得按唐人的规矩写。改革老干们不是崇拜毛泽东吗?那就照毛泽东的办:平仄是不能变的,不讲(平仄)格律就不是近体诗。不要去弄什么新十四韵平仄!押韵却是可以变的,毛泽东就寒山互押、江阳互押,空朋互押。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2 12: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是回到我的用词韵的观点来了——即增宽了用韵,同时也不否定诗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0 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